《水滸傳》中武松不喝酒敢上山嗎,能打死猛虎嗎?

騎士悠然行


如果武松沒喝酒可能還會上山,但是遇到老虎可能比喝酒時候還費勁兒,因為他身上的本事還是在的,只是喝酒後會更好的發揮他的本領,就像施恩面前說的“吃一碗酒就有一份本事,吃十碗酒就有十份本事,”所以說打老虎不單單是靠酒的力量,現在喝酒的人也不少,讓他們打個老虎試試,沒被吃就不錯了


孤獨獨孤度咕嚕


謝𨘋回答:

武松不喝酒也必得上山,因為他去看他大哥,景陽崗是必經之地,就是知道山上有老虎,也一定上山無疑。根據武松的性格、武松的武藝、武松的精神丶武松的豪氣,他完全是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好漢,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既然喝了酒,且喝的嚀叮大醉,走路都揺搖晃晃,迷迷糊上山,實在不行了,就躺在一塊大石頭上歇息。突然發現了吊晴白額大蟲跳了出來,壓向武松,武松騰空跳起,輕輕落在一邊躲過…武松緊緊抓住虎頭死死往地上摁,一邊抽出右手,將鐵錘般拳頭重重打去。武松一口氣打了五六十拳,打得老虎眼睛鼻孔直冒血。

酒助英雄膽,英雄借酒力。武松喝酒膽氣豪,鐵拳打死猛虎;即使武松不喝酒,也能打死老虎,但是打虎的經過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不老松446


大家好,我是探密多康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武松不喝酒,斷然打不死老虎,更不敢上山!這是我的觀點。

首先來介紹一下武松這個人。

武松其人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在《金瓶梅》中也有登場,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濺鴛鴦樓後,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武松曾經在景陽岡上空手打死一隻吊睛白額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蹟在後世廣為流傳。曾與魯智深、楊志等人聚義青州二龍山,三山聚義時歸順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為十大步軍頭領之一,後受朝廷招安隨宋江征討遼國,田虎,王慶,方臘,最終在徵方臘過程中被飛刀所傷,痛失左臂,被封為清忠祖師,最後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壽至八十。”(引自360百科)這是對武松的生平描繪。

在長篇小說《水滸》中,施耐庵先生是這樣形容武松的相貌的: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前面發掩映齊眉,後面發參差際頸。皂直裰好似烏雲遮體,雜色絛如同花蟒纏身。額上界箍兒燦爛,依稀火眼金睛;身間布衲襖斑斕,彷彿銅筋鐵骨。戒刀兩口,擎來殺氣橫秋;頂骨百顆,念處悲風滿路。啖人羅剎須拱手,護法金剛也皺眉。

這些都是我們所熟知的部份。然而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武松是中國醉拳的創始人之一!那麼有必要對中國醉拳作一個詳細的介紹了。

醉拳

醉拳是模仿醉漢動作的一種拳術。這種拳打起來,很象是醉漢酒後跌跌撞撞,搖搖擺擺,但實際上是形醉意不醉,是由嚴格的武術手法、步法、身法等組成的套路。醉拳中有“太白醉酒”、“武松醉跌”(即玉環醉步,鴛鴦腳)、“魯智深醉打山門”、“醉八仙”等名稱。醉拳根據其不同名稱而組成不同形象、不同內容的套路,但都離不開醉形醉態的特點。醉拳由於其內容多跌撲滾翻動作,故又被認為是“地趟拳”的一種。實際上醉拳在發展過程中,吸取了“地趟拳”的底功法,從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其拳經要決曰:“地龍真經利在底攻,全身臥地強固精明,伸可成曲停亦能行,屈如伏虎伸比騰龍,行停無跡伸曲潛蹤,身堅如鐵法密如繩,翻猛虎豹轉疾雛鷹,倒分前後左右分明”。

  醉拳,是根據水滸好漢武松醉打蔣門神,魯智深醉打山門等醉酒時的技擊方法演變而成的。其拳法講究形醉意不醉,意醉心一醉的運用綱領,其招法:摔打、推拿、跌撲、翻滾、竄蹦、跳躍。既充滿了形體藝術的美感又不失技擊實用之特點。套路醉拳內涵極為豐富,僅醉拳套路即分為“醉八仙”、“太白醉酒”、“武松醉跌”及“魯智深醉打山門”等等。現在流傳較廣的醉拳大體可分為二大類:一類是古老醉拳套路,偏重武術實用性;一類是現代醉拳套路,實出跌撲滾翻,醉形醉態的表現性。醉拳看似前仰後合,左歪右斜,跌跌撞撞,踉踉蹌蹌,毫無規矩可言。實則不然,武術講求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在醉拳中也不例外。倘若沒有武術規矩,其又真正成了醉漢,又何處談為武術功夫?醉拳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是嚴守醉拳規矩的,其飄逸、灑脫的動作是經過長期刻苦訓練,而體現的高度熟練化而已。

後來無明時期人們進一步總結醉拳的形意攻擊方式,總結出醉拳口訣:呂洞賓~醉酒提壺力千鈞;曹國舅~仙人敬酒鎖喉扣;張果老~醉酒拋杯踢連環; 鐵柺李~旋肘膝撞醉還真; 漢鍾離~醉步抱壇窩心頂; 藍采和~單提敬酒攔腰破!;韓湘子~擒腕擊胸醉吹簫; 何仙姑~彈腰獻酒醉蕩步。


論證

我之所以認為會有這種結果,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考慮:

  1. 武松如果不喝酒,就發揮不出鐵拳的威力,所謂酒勁。同時也是發揮醉拳招式威力的必要。有的人沒喝酒時弱不經風,一旦喝了酒則是力大無窮,倒不是說武松在沒有喝酒時沒有力氣;只是發揮不出鐵拳的最大威力。這在原著中武松醉打蔣門神就有很好的例證。

  2. 當時的酒精度遠沒有現在的純,也就是相關於現在的啤酒上下。當時的酒很多是飲料級,試想如果一個人口渴了,那當然打不過老虎,而有了飲料則不同,所謂酒是糧食精,喝了酒以後能量則是得到很大的提升,而燥熱就難免了,正是因為武松體內注入了這種能量,又變得力大無窮了。

  3. 人在清醒時冒險精神會大打折扣,所以斷定武松沒喝酒斷不敢上山。在原著中可以看出,武松翻越景陽崗,沒有多大的目的性,當然也不是衝著老虎雲的,他完全可以慢悠悠的在白天翻山,而不會去冒不必要的險。正是喝了酒,在迷迷糊糊中上了山,由於燥熱而在一塊大石頭上睡著了。

  4. 虎是偶然碰到的,不是刻意雲尋找的。武松打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就是因為武松手中沒有金屬的武器。而是用赤手空拳打死的,李逵殺虎是有板斧在手,其他人打虎也都是有金屬武器在手,穩佔上風。


結論

那麼再回到這個問題:武松不喝酒敢上山嗎?能打死猛虎嗎?如果武松不喝酒,就沒有上山早險的必要,也就不可能遇見那隻倒莓的大蟲,可能那隻大蟲做夢也沒想到,武松喝了酒會有那麼大的酒勁,更沒想到的是一個醉漢正是腹中美餐,卻不想被醉拳的躲閃騰挪弄懵了,可以說虎還在不緊不慢的尋找著美餐時遇見了武松,確認過眼神後,大蟲想:這個人醉薰薰的滿身酒氣,這不是我腹中餐是什麼,所以老猛也放鬆了警惕,一失足成了千古恨了,也有被氣死的成份:)。

綜上所述,我認為武松打虎,是作者的點睛筆,也是全篇最精華的部份。雖有偶然的成份,卻讓作者寫出了必然的精彩。人生也是如些,勇氣加能量再加能力就能成功,同時我也想到了一句話——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這也讓我更加懂得了要成功打虎,首先要有勇氣,不能一見到虎就被嚇攤了;其次要有能力,花拳繡腿肯定打不死大蟲的;再次要隨時補充能量(有點誇張了);最後就是要有智慧,先迷惑對手,再瞅準機會一擊致勝(當然我不是說打架,現在誰還拿拳頭說話啊?)。


題外

虎打完了,成就了武松的一世英名,卻讓吊睛白額大蟲至死不明不白,“我一個百獸之王,頭頂王字走天下的,還不如一個醉漢?”。大千世界充滿了傳奇的變數,今後還是要收斂起六親不認的步伐,低調低調再低調吧還是……


探密多康藏


大家好,我是小奈!很高興收到邀請!對武松不喝酒敢不敢上山並打虎我認為感!雖然原著說武松喝酒才往山上走但是武松是英雄好漢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