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d850機身,旅遊拍山水人像,偶爾拍臉部妝容特寫,大三元24~70鏡頭夠嗎?

丿Jazzn


尼康D850相機,是尼康系列的一款百年經典產品。若加24—70鏡頭拍人像,在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還是可以的。但是,要想獲得更佳效果,建議配置50或85定焦人像頭更完美![呲牙][呲牙][呲牙]


行者日月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吧!

首先,從機身看,尼康D850是目前全畫幅單反的機皇,這個毋庸置疑,無論從機身性能、像素、畫質來說,你無論拍攝風光還是人像,都是非常好的機身選擇。剩下的就是鏡頭選擇的問題了。

第二,從你的鏡頭看,大三元24-70拍攝山水風光人像,也就是環境人像,從焦段和鏡頭畫質來講也是沒有問題的,畢竟這是尼康有名的大三元鏡頭。

第三,如果還有拍攝妝容特寫的話,分兩種情況講,一是影棚布光拍攝,由於是影棚環境,背景會很乾淨,可以佈置出你需要的場景效果。加上你的影棚燈光效果,你的妝容人像氛圍很容易營造拍攝出來。二是如果沒有影棚,需要在室內或者室外拍攝,更多需要利用自然光和自然環境做背景的話,24-70這隻鏡頭需要你有紮實的拍攝功底,來處理人物背景虛化的效果。雖然這隻鏡頭有2.8最大光圈,虛化效果不錯,但是由於自然環境中人像背景可能雜亂,如果虛化不好,雜亂的背景容易破壞你的構圖和人物主體效果。如果要追求更好的人像虛化效果的話,這隻鏡頭沒有長焦大光圈鏡頭來的好,長焦可以更好的壓縮背景與人物之間的空間,加上大光圈虛化效果會更加理想。如果可以,建議你配置一隻尼康70-200或者24-105、105定焦鏡頭。

第四,如果你暫時沒有長焦、長變焦鏡頭的話,在自然環境中利用自然光拍攝,需要你多加聯繫,找到合適的構圖、用光、距離等等方法。追求虛化效果,其中,拍攝距離很重要,一是相機與人物的距離,二是人物與背景的距離,需要你在實際拍攝中去摸索總結。三是儘量使用這隻鏡頭的長焦端和大光圈去拍攝。

好了,以上是我的幾點建議,希望能夠幫到你。疫情越來越好,大家也在不斷復工,工作和生活逐漸趨向正常,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喜歡的朋友點贊關注,謝謝![握手][握手][祈禱][玫瑰]





美圖薈


尼康D850是尼康準旗艦機,4750萬像素,目前為止在全畫幅相機裡面的綜合性能都是靠前排名的,相機非常給力,特別是拍風光的利器,人像表現也出色,值得擁有。但是就你說描述的拍攝題材來說,24-70(f2.8)尼康大三元之一,也被稱為“工作頭”什麼都可以幹,就是什麼都幹不出色,24-70鏡頭的24端是標準廣角,拍風光也勉強可以應付,人像也馬馬虎虎。但是還是建議配齊另外兩個頭(14-24和70-200),這樣你拍什麼照片基本上都夠用了。我用的就是尼康D850,首先也是和你一樣只有24-70頭,等我配了14-24和70-200後,24-70基本上就丟在家裡了。相信我不會說假。下面發兩張14-24和70-200頭拍的照片供你參考……(一片14-24拍攝,二片70-200拍攝)




菩提不語


有幸把玩了一下朋友的D850+24-70VR,體驗時間只有短短三個小時,感受有以下幾點:

1、對焦飛快。這是一種毫無保留的快,快到感覺比一眨眼還要短,不愧是尼康新一代大三元。據媒體評測,鏡頭對焦走完一個行程只要0.23-0.27秒,比索尼系統的任何鏡頭都要快出一個級別。

2、又厚又重。機身厚度非常可觀,配上24-70VR後重量幾乎達到2kg,這就導致右手中指受力很大,用久了右手中指被壓得痛。由於機身很厚,導致了手柄深度不夠,右手中指無名指指甲還是會挫到機身。綜合來看手感反而不如D750了,D750機身薄了很多,手柄非常深,握起來很貼合,不像D850一樣感覺握著個大炮。旁邊我的這臺A7M2配上16-35ZA跟D850相比起來,已經沒有多少存在感了,相差懸殊!

3、綠巨人屏幕。屏幕顯示效果很清晰,亮度很棒,陽光下看依舊清晰亮麗,但蒙上了一層綠色,拍人會把人的皮膚映成綠色的,非常影響拍照時的心情。一如之前所說的,幫妹子拍照的時候,皮膚蒙上一層難看的綠色,你是給妹子看還是不給她看呢?反而是我的A7M2屏幕拍人看起來膚色很不錯。

4、觸控屏。如此健碩的機身還配上觸控屏,有點顛覆我對尼康的認知,但有觸控屏確實方便很多,無論是翻看照片、放大縮小、觸控對焦、菜單選擇,都很方便。雖然沒有方便到像佳能一樣可以調整光圈快門等參數,但比索尼的觸控屏已經開竅很多了。不過攝影師大部分時候還是要用按鍵+波輪的方式來調整參數的,只有入門用戶才會非常依賴觸控屏。5、實時取景對焦。D850的實時取景AF相比D3200時代、D7100時代,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用性大大增強,配合觸控AF。總體體驗還算不錯,已經沒有了上一代機型的猶豫了,但在視頻連續AF上依舊不給力,相比佳能全像素雙核AF和索尼微單上面暴力的滿屏相位對焦點,D850的實時取景AF還有一定差距。實時取景下也可以開啟連拍,反光板保持升起,快門單獨起落,期間黑屏,並不能進行連續AF。

6、史上最強的相位對焦系統。153點相位對焦點,其中55點可選,是DSLR數碼單鏡頭反光板相機有史以來最強的對焦系統,覆蓋面積比上一代的51點有所增加,配合高像素的測光系統,可以識別人臉及其側臉並對其進行連續AF,使用體驗並不比索尼的差,只是在觀感上沒有綠色框框以及綠色泡泡點來的好。對焦點可選單點、Grup組對焦點以及55點全自動選擇,個人建議使用Grup組對焦點,移動的時候好找,移動起來也方便點,畢竟從左到右這麼多對焦點,一個個移動很麻煩的。

7、畫質。這點無需多言

8、其它細節。取景器是有史以來放大倍率最大的版本,寬大明亮,亮度上依舊是依靠外掛燈泡點亮的,這點很尼康。從我接觸的最早的單反D200以來,尼康的取景器一直都是靠外掛燈泡點亮的,取下電池後取景器瞬間黯淡許多。取景器屈光度調節旋鈕,要提起來才能旋轉,硬來的話容易把這個旋鈕搞壞。

小結。這是一套完美的拍照機器(視頻連續AF依舊不夠給力),但不適合我。這套器材適合靠攝影“穩飯吃”的攝影師,強大的性能保證在極限狀態下的良好穩定的表現,比如極低溫、極高溫、潮溼暗光、高節奏的連續AF拍攝、曝光數小時的堆棧拍攝。如果有上述需要,那麼需要考慮的就是錢包和體魄了。我並沒用以上環境下的拍攝需求,因此能上輕便一些的器材就儘量輕便一些,對焦沒那麼強沒那麼快也沒關係,對的上就好,所以索尼的微單更適合我這種業餘愛好者,畢竟索尼的綜合實力也不弱,只是沒有D850這麼極端。




沐窈信息


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1.這個機身和鏡頭配合出門旅遊,完全夠用,風光人像一網打盡。

2.多帶幾張卡,別帶什麼大嘴盤啊、筆記本啊,太重,卡帶多不虧。

3.西藏那裡的風光,如果能帶上腳架和減光鏡,可以出大片了。

總之,旅拍,拍的是心情,設備真的不需太在意,畢竟不是商業攝影啦。

以上建議,供參考。


因你而生


首先使用場合寬容度高,是這隻鏡頭的最大用途。其實攝影日常拍攝,從24-85焦段才是使用率最高的焦段範圍,大部分都被這隻鏡頭所涵蓋,所以,你帶這隻鏡頭出去,基本可以應付日常大部分拍攝,而不是換鏡頭。 特別是如果拍攝一些活動現場,配合ISO,基本不開閃光燈,就可以應付很多活動現場。比如,會議,會展,婚禮等。從拍攝方便度來說,它無可匹敵。

恆定2.8光圈,也是它的優點之一。在50以上的焦段使用2.8光圈配合暗光或者柔和的光線時,會有一定的氛圍感。

非優點,非缺點:

  之所以說非優點,非缺點,原因是這些因素都是因人而異的,我只能站在自己的主觀立場談談個人看法,給有需要的朋友做一個參考,具體自己衡量。

人像拍攝:

  我看到公園裡有很多影友拿著24-70,拍人像,從角度選取來說,確實方便,擰來擰去就可以可以拍到不同感覺的人像。 但在廣角端的氛圍感,的確是這個鏡頭的傷痛。我說的氛圍感,不僅僅是焦外虛化,這裡包含焦外的柔和,油潤,過度漸變等複雜的視覺感受,所以簡稱氛圍感。

  24-70,拍攝風景來說,確實比人像佔據不少優勢,如果你不覺得它很重,從24端,到70端,都是風光攝影的利器。有人可能覺得24端不夠開闊,說實話,從我個人經驗來說,開闊地帶,有時你會覺得35mm端都很廣,24 ,20,16,這樣的焦段只有在少數極端情況才會按幾張。

尼康24-70拍攝

  帶24-70拍風景,還有一個優勢,濾鏡方便,從24-70端都使用一個濾鏡支架,接環,就解決所有問題,還是很方便的。我現在幾個定焦,來回換濾鏡都要耽誤很多時間。畫質來說,拍陰天下的風景,收到5.6都是放心可以用的,使用三腳架,就可以收到更小。



SHE360


再配個70---200會更好。


阿新88701071


這個組合基本上能滿足80%的拍攝需求了,如果加上一隻70—200就更完美了。


石頭15030


完全夠用,如果拍人像有條件的就加個85定焦


東雲印象


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