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個考過750分的河南神童,14歲滿分上清華,現狀如何?

唯一一個考過750分的河南神童,14歲滿分上清華,現狀如何?

高考神話

高考,是每個學子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考試之一,若去掉這個之一,想來也沒有多少人會否認它。高考是中國教育制度下的產物,它所承載的的是青春,是奮鬥,也許還有苦痛,它代表的是每個人在學生時代最難以忘懷的一段記憶。

經歷過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你不知道橋的那邊是怎樣的風景,但是身邊所有人都在告訴你,一定要堅持到最後,不是隻有你一個人在戰鬥。

而高考之所以這樣重要和殘酷,是因為它是在當代中國最公平的一場考試,是一個人為自己以後步入社會就職準備學歷的關鍵一步。

對於寒門學子來說,這更是一個鯉魚躍龍門的絕佳機會,能考上一本學校自然滿心歡喜,但被更多雙眼睛盯著的還有985,211,這是中國最高學府的代名詞,代表的是中國一流的高等教育,最讓人熟知的當屬北京的清華北大,上海的復旦上交。

凡親身經歷過此次大考的普通學生都明白,要竭盡所能也許才可以上一個稍微好一點的學校,清華北大當然不是沒有人考上。

而是對普通人來說,這個夢想與自己現實的差距太大,這個差距當中,蘊含的是別人從小到大始終如一接受的良好教育,是別人自幼年至長大就養成的獨特思維習慣,更是別人耳濡目染般內化於心的優秀品質,不是大多數普通人通過一個月、一年就能逾越的鴻溝。

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果高考是一個行業的話,那麼河南的一位學子可以毫不含糊地說是這一行中的領軍人物,考上清華大學還不夠,且是在其14歲的年紀滿分錄取,還需要特別提出的是,河南屬於高考大省,每年的考生人數在全國二十三個省份中是最多的,競爭壓力巨大。

所以說這位學子創造了河南高考歷史上的奇蹟與神話,在全國高考的歷史上當屬第一人,也是至今唯一一人,這樣的第一人是有怎樣的心性和天賦,又是有怎樣的背景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唯一一個考過750分的河南神童,14歲滿分上清華,現狀如何?

神童經歷

普通人家小孩還在讀初中的年紀,她就已經考上了清華,是一名當之無愧的神童,當然也是我們口中所謂“別人家的孩子”。

自古以來,我們國家的人都很偏愛那些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這些人在很小的時候就會讀書寫字,比同齡人的學識高很多,所以每當社會上出現一個神童,都會被廣為關注。

我們要介紹的這位神童名叫何碧玉,1985年出生於河南省新鄉市,她從小的學習成績就比同齡人優秀許多,學習能力十分的突出,在年僅10歲半的時候經過層層選拔,考入河南省唯一一所稱為超常教育的實驗班——新鄉市一中少兒班

在少年班與其他多名智力超常、年齡均在10歲左右的優秀少兒一起只利用四年時間就學完了小學六年級和初、高中總共七年的所有課程。

唯一一個考過750分的河南神童,14歲滿分上清華,現狀如何?

照著這樣的發展趨勢,大多數人都可以預測得到何碧玉在高考中肯定也是佼佼者,但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她竟在14歲時就坐進了高考的考場,且獲得高考滿分一舉奪魁,最後被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生物科學專業錄取,真是不得不令人心生佩服。

除了學業上的成績之外,何碧玉也不是我們眼中的“書呆子”,在課外之餘,她還有很多業餘愛好,

比如音樂、戲曲等藝術。

讀到這,真是不得不說,真正的學霸從來都不是“一心只讀聖賢書”,他們擁有超於常人的智力天賦,對事物的領悟理解能力也是超群。

這種才能在小的時候就被充分挖掘並得以彰顯,可以想象得到,他們博覽群書,吸收消化知識的速度之快,他們觸類旁通,做到真正的舉一反三。

高考並不是只是一場對智力的考驗,更是對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個人綜合素質的考驗。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在高考這場持久戰中,擁有強健的體魄才是挑燈夜讀的基本裝備,在這個備考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以怎樣的態度應對,如何應對,都是對一個人全方位的考察。

唯一一個考過750分的河南神童,14歲滿分上清華,現狀如何?

期盼歸國

每當提及一個優秀孩子的成長曆程時,除了自身天賦異稟之外,最離不開的話題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每一個學霸的背後都有一對優秀的父母。

據資料顯示,何碧玉的父母都是高級工程師,從小就對何碧玉進行全方位的教育,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以身作則,才使何碧玉在和睦友善的家庭氛圍中耳濡目染,健康成長,最後才能學有所成。

像何碧玉這樣的優秀人才未來一定會大有作為,很多人都關心昔日的高考滿分狀元如今現狀如何?

我們瞭解到,何碧玉2004年從清華生物系畢業之後,赴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留學,在留學期間獲得神經科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作為早期獨立研究員從事研究工作。

由於她在工作上很有成績,吸引了美國紐約大學的注意,2016年,她順利地成為該校神經學系的助理教授。

時至今日她在美國的研究和發展都相當不錯,學業和事業獲得了雙豐收。

很多人都希望她能迴歸祖國,為國家的醫療事業做出一番貢獻,畢竟是國家培養出的人才。其實在她大學本科畢業準備離開母校那一年,學校領導和她的導師特地與她進行了懇切的交談,都希望她能在國外深造之後學成歸來,報效祖國

而何碧玉本人也表示她還會回來的,但是她遲遲沒有歸國,這讓很多人表示不滿,外界的聲音也是此伏彼起……

面對種種質疑,何碧玉表示自己也是進退兩難,她表示,美國的環境更能給人壓力,希望可以激勵自己有更大的突破,所以暫時的打算仍是不回國。

我們不能以一個人是否學成歸國為標準來判斷他是否愛國,但是我們仍希望並盼望著何碧玉能有歸國的那一天,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