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6年不知自己有兒子,幕後黑手是大他17歲的保姆兼戀人

在封建王朝的宮廷裡,什麼怪事都能發生,親生兒子長到六歲,當父親的竟不知道,就是怪事中的一件,這是明朝憲宗年間的事情。為什麼憲宗六年不知得子呢?這和當時的一個萬貴妃有關,但追尋根源還與景帝的家庭糾紛有所牽連。

景帝是個私心很重的人,因為他的哥哥英宗成了瓦剌也先的俘虜,他才得以取而代之,做了皇帝。本來英宗的兒子見深已被冊立為皇太子,景帝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就在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廢皇太子見深為沂王。對這種做法,景帝皇后汪氏很不贊成,景帝就把汪皇后廢掉,立杭妃為皇后。誰知這些變化,竟引出了以後明朝宮廷裡的許多麻煩事。

皇帝6年不知自己有兒子,幕後黑手是大他17歲的保姆兼戀人

萬宮女和憲宗的關係

按照傳統的習慣,被廢的太子不能住在宮中,因為不但在禮節稱呼上有許多不便,而且對皇位的安全也構成威脅。景帝在宮外為見深蓋了一座王府居住。後來英宗被迎回住在南宮,見深的母親周氏要侍奉英宗,不能夠隨便出入宮門到沂王府照料剛剛五歲的見深,便繼續讓一個姓萬的官女前往看護。這個萬官女四歲時被選入宮,長大侍奉英宗的母親孫太后。見深兩歲被冊立為太子之後,萬官女又改為侍奉太子,實際上成了太子的“媒姆”,也就是保姆。見深被廢掉太子位遷居沂王府,感到非常孤單,萬宮女就像母親一樣照顧他,當然她也就自然地成了沂王府的女管家、見深的保護人。

英宗復位以後,再立見深為皇太子。天順八年(1464年)正月,英宗病死,十八歲的見深繼承皇位,歷史上稱他為憲宗,這時萬宮女已三十五歲。說來也出奇,萬宮女和憲宗儘管年齡相差十七歲,但他們之間竟然發生了戀愛關係,憲宗封萬氏為妃。從此,萬氏就非常得寵於憲宗,甚至憲宗每次在宮中游玩,她都全副戎裝在前頭開路。

皇帝6年不知自己有兒子,幕後黑手是大他17歲的保姆兼戀人

萬貴妃專橫後宮,殘害后妃。

最初,憲宗在天順八年七月曾立吳氏為皇后,吳皇后對萬妃得寵極為不滿。一天,她找了個岔口,把萬妃狠狠地打了一頓板子。不料,萬妃在憲宗面前告了吳皇后一狀,不久,憲宗就把吳皇后廢掉了,這離冊立的時間還不到一個月。憲宗廢掉吳後,又改立王氏為皇后。王皇后很乖巧,她知道萬妃很得籠,又看到昊皇后的下場,便採取了淡然處之的態度。這樣,萬妃更加飛揚跋扈,儼然成了後宮的主宰。成化年(1466年)正月,三十七歲的萬妃為剛剛二十歲的憲宗生了一個兒子,而且是皇長子,憲宗非常高興,馬上冊封萬妃為萬貴妃,並分遣太監到全國各地的名山大川祭祀,以感謝天地的保佑和祖宗的恩德。誰知,這個皇長子沒福氣,不到一年就死了,萬貴妃從此也再沒有生育過。

萬貴妃是個非常狠毒的女人,她生怕別的宮女或妃子生兒子;篡奪她的寵位,於是就和宮中的太監汪直、梁芳等人勾結,讓這些太監作她的爪牙,一旦發現哪些宮女或嬪妃懷孕就逼迫她們墮胎。由於這一原因,在很長的時間裡憲宗都沒有兒子。到了成化七年(171年),好不容易賢妃柏氏為憲宗生了個兒子這就是皇二子。同年十一月皇二子被立為太子。忌恨成性的萬貴妃當然不能容忍,到第二年(1472年)正月就把皇二子害死了。這樣憲宗還是沒有兒子。

皇帝6年不知自己有兒子,幕後黑手是大他17歲的保姆兼戀人

紀氏安樂堂生皇子。

還是在成化元年(1465年)的時候,有一個廣西平樂府賀縣土官的女兒紀氏進了皇宮。因為她聰明機警,能認許多字,便被委派為管理皇帝的私人財產,這個職務當時叫做內藏典守。成化五年(1469年)秋,憲宗到內承運庫詢問內藏收支出納情況和紀氏相遇,紀氏的美貌,辦事的機敏都給憲宗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久,紀氏懷孕了。萬貴妃知道了這個消息,恨得咬牙切齒。她一方面嚴密封鎖,不讓憲宗知道紀氏懷孕;另一方面又派宮女強迫紀氏墮胎由於紀氏在宮中的人緣非常好,萬貴妃派去的宮女不但沒強迫她墮胎,反而幫她出主意怎樣保胎。宮女們經過商量,編造了一個謊話,欺騙萬貴妃說:紀氏不是懷孕而是得了腹脹病。於是,萬貴妃把紀氏謫居到安樂堂。

安樂堂實際上是一個收容院,凡是年老、有病、或有過失的宮女都打發到這裡來。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紀氏在安樂堂生了一個兒子,這就是皇三子。儘管宮女們多方保密,萬貴妃通過各種途徑還是知道了這一消息。於是她叫來太監張敏,交給了他溺死紀氏孩子的任務。張敏接到任務後心裡很不踏實,也非常害怕。因為他知道皇帝很希望要個兒子,如果自己把他的兒子殺死,將來皇帝知道後怪罪下來那還了得!他考慮再三還是拿不定主意,就和同事們商量。最後決定把紀氏的孩子藏到別的屋子裡,用宮中的乳制糕點喂他,同時報告萬貴妃就說孩子已被溺死。那時,被廢的吳皇后住在西內,她也經常到安樂堂來照料這個孩子。

皇帝6年不知自己有兒子,幕後黑手是大他17歲的保姆兼戀人

憲宗得知自己有兒子,立為皇太子。

這件事做得是那樣秘密,以致萬貴妃儘管疑心,多方打聽情況,還是沒有得到真實的消息。不知不覺六年過去成化十一年(1475年)春,憲宗二十九歲,正是朝氣蓮勃、有作為的時候。但是沒有兒子的長期苦悶,以致懶於政務,終日在後宮廝混,使他未老先衰。一天早晨,張敏為他梳整頭髮,憲宗對著鏡子,感慨地說:“我已經老了,可是還沒有兒子。”張敏感到公佈皇子的時機已經成熟,就壯著膽子邊在地上磕著響頭,一邊對憲宗說:“恭喜萬歲爺,您已經有兒子了。憲宗一聽直髮愣,他以為自己聽錯了,趕忙追問句:“你說什麼?張敏大聲地重複說:“您已經有兒子了!”當時有個叫懷恩的老太監也在憲宗身旁,他進一步證明張敏講的是實話,並請求憲宗恕他們的罪,為他們作主。憲宗非常高興,急忙起駕西內,派人迎接皇太子。

這個消息像一陣風傳到了安樂堂,安樂堂頓時沸騰起來。紀氏分外的激動,六年的往事轉瞬間閃過腦海,淚水象斷了線的珍珠一樣掉下來。她把皇子拉到身邊,為他梳整了長長的頭髮,被上了一件小紅袍,告訴他:“孩子,你去吧!不要想媽媽,那個穿著黃袍,留著鬍子的人就是你的爸爸。皇子坐著小車來到階下。他拖著長長的頭髮,徑直走到了憲宗的懷裡。憲宗把皇子抱在膝上,看了很久,情緒激動,忍不住掉下淚來說:“真是我的兒子,像我!像我!”此後,憲宗立這個孩子為皇太子。

皇帝6年不知自己有兒子,幕後黑手是大他17歲的保姆兼戀人

萬貴妃毒殺紀淑妃,孝肅周太后保護皇太子。

憲宗把皇子接出安樂堂後,又讓紀氏移居永壽宮,正式封她為淑妃,並幾次召見了她。憲宗還把懷恩召到內閣,給文武大臣詳細地講了這件事的經過。不用說,萬貴妃當然也知道了這件事情,她又氣又恨,這時萬貴妃已經四十六歲了,她當然不能容忍紀淑妃奪了她的寵位。一天,她終於設計毒死了紀淑妃。太監張敏看到紀淑妃突然死去知道事情不好,生怕也遭到萬貴妃的毒害,便吞金自殺了。這樣一來,皇太子又處在危險的境地,萬貴妃的魔爪隨時都有可能把他捕獲。

這時候,孝肅周太后起了作用。周太后是英宗妃子,憲宗的生母,當時住在仁壽宮。她對憲宗說:“把這個孩子交給我吧。周太后對皇太子的保護很盡心,對他的態度也非常慈愛。她經常囑咐皇太子到萬貴妃那裡一定要十分小心,絕對不能隨便吃東西。萬貴妃氣病了,但是她仍不甘心,又搞了別的花招。她不再用毒死、墮胎的辦法殺死嬪妃們的孩子,而是讓他們多生孩子,以便使這些孩子們今後和皇太子爭高低。這樣在皇太子以後,憲宗又有十一個兒子。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天,萬貴妃得腦溢血死了,時年五十八歲。憲宗為此七天沒有上朝,表現得非常悲痛。這年八月,他在病上躺了十天後,也一命歸天,繼承皇位的是皇太子,歷史上稱為孝宗。

皇帝6年不知自己有兒子,幕後黑手是大他17歲的保姆兼戀人

為什麼萬貴妃能夠得寵而且表現得那樣橫行無忌呢?

這與憲宗當然有很大關係。憲宗自幼就在萬貴妃監護之下,長成以後也一直依靠萬貴妃。他對萬貴妃是又敬又怕。憲宗本人也不是一個勤政的皇帝,他十八歲即位,四十一歲去世,在位二十三年中很少問政,大量的時間在荒嬉中度過。戶部主事周軫曾尖銳地向他指出:“神仙、佛老、外戚、女謁、聲色、貨利、奇技、淫巧都是您平時經常接觸的,左右的人也愛用這些引誘您。對這忠誠的警告,憲宗當然聽不進去,那麼,他所信賴的朝廷大員就只能是那些溜鬚拍馬,專說奉承話的人了。

憲宗當政時期,民間流傳著“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的歌謠,足以表明當時朝政的腐敗和昏庸。

“紙糊三閣老”指的是憲宗時期內閣大臣劉吉、劉珝和萬安三人。劉吉是一個偽君子,成化十八年(1482年)他因丁憂必須離職,憲宗令他“起伏”(即不等到終制,便出來復職)。劉吉一面裝出對於名利很淡薄的孝子模樣,一面卻又暗地裡託萬貴妃在憲宗面前說好話,使憲宗不批准他辭職。他這樣做,又怎能不助長萬貴妃的氣焰呢?劉珝膽小怕事,是個地道的“老好人”這種沒有骨氣的人又怎能負起朝廷重任?萬安更是赤裸裸的卑鄙小人,他自稱是萬貴妃的侄子,對萬貴妃百般獻媚,以此得到萬貴妃的寵信。在憲宗面前,又只懂叩頭,喊萬歲。這種實為萬貴妃爪牙的朝廷大員,只熊把朝政搞得烏七八糟。

皇帝6年不知自己有兒子,幕後黑手是大他17歲的保姆兼戀人

至於“泥塑六尚書”,則是指憲宗時期任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的陳錢等人。他們之所以能得到高官厚祿,靠得是與宦官勾結。兵部尚書是太監汪直的門下,而汪直又是萬貴妃的親信。就靠這一點,當了兵部尚書。戶部尚書當了十三年,也是依仗宦官和萬貴妃的關係。

朝廷大員與萬貴妃的關係竟然如此密切,那麼萬貴妃橫行霸道,狠毒異常,使憲宗得子六年都不知道,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