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用你們家鄉話怎麼說的?

語堂


蜻蜓,當地謂稱“黃妮”。每當夏天,大大小小,色彩濱紛的蜻蜓在空中,在花間翩翩起舞,尤其是每當大雨來臨,普天蓋地多的呢。

湖面上,池塘中,花從中,時兒點水,時而歡舞……

黃的,紅的,黑的,綠的……因有盡有。加之它的舞伴一一粉蝶,是它們時適最佳良緣終生好友呢!

兒時也喜歡抓些蜻蜓或粉蝶用縫衣線拴住挺好玩的,這已成為童年最美好的記憶……

時光已漸逝,兒時不再來……



論明


我們小時候把蜻蜓叫“點睇兒”,座標遵義鳳岡,點睇兒一般三月份開始出來,七八月份就漸漸消失,“點睇兒”有很多種,比較大的身子烏黑烏黑的那種叫“烏牛蟈”,母的叫“黃牛蟈”,這兩種點睇兒最喜歡在水邊,尤其是池塘邊上,還有一種身子黑色的叫“黑牛蟈”,也是那時候最愛的點睇兒,因為它的肉很多,快下雨的時候在空中飛的叫“黃點睇兒”,晚上出來或者竹林裡的叫夜點睇兒,還有好多種,現在都不記得名字了。

小時候最喜歡乾的一件事就是把點睇兒的頭和尾巴、腳去掉後,用荒瓜葉包著,加點鹽巴,放在柴火灰裡燒來那味道不擺了,所以牛蟈點睇兒就成了最愛,為這事還記得做過一件最不應該做的事,和鄰居一個和我差不多的男孩為搶一個池塘邊上的烏牛蟈,他在我前面,我一下就把他推到池塘裡了,裡面水可能有一米深,差一點就淹死了,還好邊上有大人過來救了起來,後來他媽媽抬著板凳在我家門口罵了整整3天,那也是我唯一一次被老媽打,用小竹顛打得身上全是紅恆。現在會想都後怕,要是真把人家淹死估計兩家肯定會打架。

捉點睇兒的方法也有好幾種,最多的是用稍微細一點的竹竿,尖比較細比較軟那種,挽上很多蜘蛛絲,再揉成一團,吐點口水,弄的很黏,然後拿去粘點睇兒,挨著翅膀就粘住了,效果非常好。還有一種比較多的就是用一根竹竿,在頭上用篾條圈一個圈,在圈上挽上蜘蛛網,用來蓋點睇兒,但這種方法會受點睇兒駐的位置限制,只能是在稍微平點的地方才行。

那時候的童年真是樂此不彼啊。





追1求


蜻蜓在河北石家莊這邊我們叫“螞冷”。以前每次到了夏天街上都會有很多蜻蜓在街上飛來飛去的,可惜現在到了夏天一隻都看不到了。現在村裡樹木少了,而且現在農作物使用農藥太頻繁了,導致現在基本上看不到了。像蜻蜓一樣,在我們這的莊稼地裡像螳螂、螞蚱、知己了都很少了





村裡小牛


老家漢中,把蜻蜓叫麻郎!



所有你想象的一切


我是河北保定安國的,我們這裡稱呼蜻蜓為“螞螂”。我們小時候一到夏天用掃帚扣,然後逮住了玩兒,雨後蜻蜓點水,飛得特別靈巧輕捷,不好扣住!


紅火苗76541409


還是我們韶關人,取名比較好,蜻蜓叫龍蟻。龍蟻種類很多,小孩子最喜歡玩的。時常大人捉來,套上小線,飛呀飛。偏了一首兒歌。龍蟻飛,捉烏蠅,烏蠅飛,引來一個大烏龜,烏龜爬水巖,水巖旁邊有個大葫朋,葫朋崩,礙死了大烏龜,想想兒童時,樂聚還很多的。


紹明6481


花溪燕樓國,把蜻蜓叫磨擔勾(這邊農村小石磨古老的曲軸連桿機構件),另幾種叫法記不清了,與樓上那些叫法不同。燕樓人知道的請補充!



Z0uY0ng


說起蜻蜓,引出很多兒時記憶。在我們酒都,兒時管蜻蜓叫“馬馬顛”!有一些看起大一點(成熟點)似“馬馬顛”父母的,我們叫它“大鹿子(音)”。兒時少不懂事,常去想法捉它,只憑空手去捉歇在麥穗上的“馬馬顛”非常不容易,我們也是用一根竹竿來將竹片圈成一圈綁在竹竿子上,再將蜘蛛網網在上面去網“馬馬顛”。一邊網一邊口裡唸唸有詞“馬馬顛歇歇,沒得人來捉你的!…………”哈哈哈!至今回想起來,猶如昨天!!!


夜空明月79402802


春官(村官)[大笑][大笑][大笑]


gzwj波


貴州黔西南叫法很多,不一樣的品種稱呼都不一樣,大烏,小烏,麻大烏,夜烏(晚上才出來的)紅丁,灰丁,點燈,螞螂,統一稱呼:丁丁,小時候叫小夥伴捉蜻蜓,本地話是這樣說的:走揪丁丁克[呲牙][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