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孩子最終是外人,沒必要生兒育女,大家怎麼看?

於曉西


孩子是和你有些血脈相連的關係,夫妻直接可以離婚,唯有親情割捨不斷,他們一輩子都是你的子女,若你能悉心照料他們小,他們長大成人也會看看你們,照料你們的,所以不管是不是外人,每個人想法不一樣,如果自己不想養育孩子就一開始不生,生了就要對她的生命負責,不管你以後子女虧不虧欠我們,畢竟是我們帶她來這個世界的,我們應該覺得虧欠他們,是他們帶我們一個家庭無數的歡聲笑語。孩子是天真無邪的,他們也陪我們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人都是群居的生物,不論選擇什麼樣的關係,親情,愛情,友情都是需要維繫和經營的,無論經營哪一種,都會有所收穫。


二白176827037


首先得問問自己,生兒育女是為了什麼?

我曾看過一段話:孩子,感謝你選擇做了我的孩子。因為你,我的生命才能如此完整,我的人生才能如此飽滿,我的經歷才能如此豐富。

我有一兒一女,我生活很幸福。

我媽養了我們兄妹仨。這一輩子她最後悔的是,當年因為計劃生育政策,自己沒堅持多生兩個。

這次的疫情,空巢老人有多難,建議你試著瞭解一下。


成長佑欣


當看到這個問題,第一感覺是:可能是父母遇到了某些育兒問題了或者是看到社會上某些負能量的事蹟,才有感而發的!

我是位剛成為一名新手媽媽!我感覺從懷我家寶寶到她出生,雖然說中間因為妊娠反應有些難受以及順產的時候那個疼痛,但是現在回想痛並快樂著的!

作為一名新手媽媽,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懂遇到寶寶哭鬧哺乳期漲奶月子裡腰疼傷口的恢復夜裡起夜熬的我直抓狂😫,但是這個過程,也讓我成長了,給了一次如何陪伴一個小生命一點一滴的成長,現在我家寶寶6個月19天了,她會哭會鬧,你都她衝你笑,偶爾會無意識喊出媽媽👩,真的那時候你會感到好幸福~

不知道是哪位哲人說過,陪伴孩子成長,就是重回生命最初的快樂時光,是一件多麼值得我們感恩的事情啊!




紅茶心飛揚


我覺得孩子最終是外人,沒必要生兒育女,大家怎麼看?

我覺得人活著早晚有一死,沒必要累死累活地活著,也沒必要掙錢,因為錢乃生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我覺得,人也沒必要結婚,無論男人和女人結婚,還是女人和男人結婚,那個和你結婚的人都是外人。

我覺得飯也沒有必要吃,因為吃了拉,拉了吃,你不嫌麻煩嗎?......


麥穎媽媽


生兒育女雖然是個人意願,但是我覺得子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你和丈夫相愛的最好見證。多年以後,有兩個小生命一個長的像你,一個長得像你老伴,以我們的樣子延續著我們

終究會逝去的生命。這是一種愛的奉獻和傳承,也是人類特有的使命。

之所以把孩子當做外人,也許是還沒有站在爸爸媽媽的角度,沒有體會到為人父母的喜悅與感動。

有人可能說,生個兒子,長大了以後娶了媳婦還不是和媳婦兒生活在一起,生個姑娘,最後還不是是嫁到了人家。這樣孩子成人以後各自組建了新的家庭,開始規劃他們的新生活,最終還是沒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成為了別人。其實我們負責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但是他們以後得路始終是要自己走的。孩子們有自己的選擇和規劃,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他們成年之前做好對他們的教育和引導,這和他們以後有自己的新生活新家庭是不矛盾的。

年輕的我們都渴望自由,都希望去看看這個世界,都希望在事業上拼搏一番,都希望過著兩個人不被打擾的世界……殊不知,一個新生兒給我們帶來得喜悅遠遠比你在事業上更進一步更多。一個寶寶的到來,會讓一個原本安靜空曠的房子裡增添了些許的溫度。會讓你聽見最嘹亮的聲音,看見最可愛的面孔,體會到做爸爸媽媽的酸甜苦辣同時也更能理解我們爸爸媽媽當年養育我的的辛苦。看著一個小小的生命從一丁點慢慢的長大,那種感動和驚喜是沒有什麼可以比的。

我們的大寶馬上就要三歲了,早上老公開門去上班的時候,他就門口盯著爸爸,像個小大人一樣的囑咐他,“爸爸,你帶著鑰匙,帶著錢包,最後還來一句爸爸你要聽話”聽著兒子說這些的時候,又想笑又覺得這麼懂事的小傢伙真是可愛至極。他不就是上天派來跟我一起愛老公的小天使嗎?有一天,我們終將會老去,當我們年老得時候對房子、車子、票子都看得很淡的時候,身邊如果沒有一兒半女,那難道不是一輩子的憾事嗎?因為我們都會有老去的一天,那麼我會希望我的兒子我的女兒替我去照顧我的老公,以他們愛的方式繼續愛他們的父親。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除了看看這世間千般美好,還是要生兒育女的。因為不當一次爸爸媽媽,你永遠不會知道看著一個巴掌大的小孩慢慢成長起來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感恩感謝我生命裡的兩個小可愛,爸爸媽媽永遠愛你們!






羅羅羅羅羅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不能單純的用內人外人來看,都是血脈親人,哪來的外人一說,生孩子不僅僅是養兒防老,他對我們人的一生來說有很多現實的意義。

生孩子的現實意義在哪裡?

其實生孩子的現實意義,雖然有些比較傳統老舊,但是我們也不得不存在確實,很多人潛意識裡還是有這些思想,這些思想也不是說絕對沒有道理,至少說其中有那麼一條或者兩條,我們是認同的,或者即便不認同,但是事實上他卻有這樣類似的意義:

  1. 養兒防老思想:養兒防老,其實這是很多人的一種思想,儘管現在已經有很多人比較開明瞭,但是這個仍然有一些現實的意義,人老了難免有生病的時候,如果行動不便了,而自己的伴侶卻已經不在世上了,或者離了婚了,最終都需要一個兒女在人生的最後階段給自己端茶倒水,服侍自己吃藥吃飯。
  2. 傳宗接代思想:養兒防老還比較好一點,傳宗接代確實是一種不好的思想,因為伴隨著傳宗接代的另外一個思想就是重男輕女,所以這種事情我不是太贊同,但是確實我們人也是俗人,有時還是渴望有一個自己的親生孩子,把自己的血脈延續下去,當然不僅僅是傳宗接代的問題,可能還需要把養兒防老這種思想結合起來看。
  3. 夫妻感情的延續:兩個人從相識,相知相戀,再到相守,這是需要很大的緣分,尤其是男人,可能要打敗無數個潛在的對手,甚至雙方可能還會經過一次兩次失敗的感情,還有各種矛盾掙扎,最後才會走到一起,所以非常不容易,夫妻之間有一個共同的孩子,這種血脈會把夫妻之間聯繫得更加緊密,這也是愛的結晶。
  4. 父母夢想的延續:人生一輩子哪會事事如意,不管是愛情,婚姻,家庭還是事業,或者學習這一塊都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可是人生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但是孩子就好像是另外一個自己,儘管我非常不贊同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孩子頭上,但是我們可以改變一下思想,孩子學習的成功,孩子自己夢想的實現,孩子家庭的幸福,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自己在圓夢。
  5. 有孩子家庭更完整:一個新生家庭如果只有夫妻兩個人,儘管看起來兩個人的私生活方面更加的自由,但是少了一個小寶寶,會少了很多樂趣,沒有孩子的家庭也不完整,最重要的是如果做兒女的沒有生下孩子,老一輩的父母也會感覺很失望,覺得對於孩子這一塊有所欠缺,甚至有的時候覺得自己沒有給兒子找好老婆,導致最後沒有後代。如果是兒子,自己不想要孩子,父母也會在心裡責怪自己沒有把孩子教育好。

為什麼會覺得孩子是外人?

其實覺得孩子是外人,可能是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一種矛盾,歸根結底還是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問題:

  • 孩子在原生家庭長大,父母一味的寵愛,一味的付出,會讓孩子一味的索取無度,老是覺得孩子就應該這樣子,最後培養出來的孩子可能就比較任性自私,或者是一個媽寶男,啃老族,不孝子。
  • 原生家庭如果教育過於嚴厲,孩子的性格可能會比較拘謹內向,沒有自己獨立的主見,這會導致在新生家庭當中,兒子聽老婆的話,怕老婆沒有主見,害怕老婆生氣所以對自己的父母不敢過分太好,甚至讓老婆掌握了家庭的財產大權,老婆不給錢,想孝順老爸老媽都做不到。
  • 可能覺得孩子是外人,一方面是因為孩子會有自己的家庭,另外一方面現實當中確實是老人對孩子一生都在付出,但是到老的時候,孩子們照顧老人確實不像老人照顧孩子那麼周到,再加上孩子們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責任,要照顧老婆孩子,要在外面賺錢,所以有時候家長確實感覺自己和孩子們之間像外人,孩子的老婆才是孩子的親人。
  • 小寶寶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到組建家庭的過程中,從開始天天和父母朝夕相處,再到後來讀書之後住校每週末或者每一個月才回家,然後讀大學可能要節假日和寒暑假才回家,再到後來組建家庭出門工作,可能一年回家一次,甚至幾年回家一次,打電話的次數越來越少,孩子和父母之間越來越像親戚而不是親人,就在每年過年走動一次,而且每年回家整天出外打牌,走親訪友,回到家裡面,老爸老媽還要伺候孩子們吃吃喝喝,根本就沒有享福,到孩子們自己,有了後代,做父母的還得做牛,做馬的去照顧孫子孫女。

生孩子不是投資也不是交換

  • 儘管我們現實生活中確實是希望養兒防老,但是真正可以依靠孩子的地方確實還是少,但是並不能因為這樣我們就不生孩子,有了孩子,一個家庭比較完整,也比較溫馨,比較熱鬧,再說有孩子總比沒孩子好,哪怕孩子對父母再不好,除了個別極端不孝的,多多少少都會盡到一些為人子女的責任。
  • 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明白,生孩子並不是一種等價交換,並不是我們對孩子做了多少事,孩子就要對我們做多少事,我們應該抱著盡人事聽天命的思想,今天我把你撫養成人了,成家立業了,將來你是否孝順我,那就得失隨緣了,這年頭求人不如求己,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我們在撫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應該自己累積資本,自己給自己養老。
  • 其實孩子們的壓力也很大,不是他們不想對父母做的更好,畢竟現實就是這樣子的,物價增長很快,但是工資水平有限,一個人的能力也有大小,男人一般都是家裡的主心骨,需要承擔的責任太多,所以需要幹事業,往往老人生病了,風風雨雨幾十年一併回到解放前,孩子們對老人盡到贍養的義務,但是孩子們也有撫養自己孩子的義務。

所以做父母的也應該多多理解孩子,我們首先要給自己準備一筆養老金,另外再給自己買一份養老保險和人壽保險,當我們生病的時候,自己能拿出錢來看病,但我們死了這一份人壽保險還有一筆生命價值留給自己的孩子,沒有給孩子增加太多的負擔,那麼孩子們對老人態度可能也就會更好了。


其實人生在世,不管是父母兄弟姐妹還是自己的伴侶或者孩子,哪怕夫妻能白頭到老,但是當初我們來到人世間的時候是孤零零的來,走的時候也會孤零零的走,人的身體和靈魂都是彼此的過客,何況家庭成員間誰又不是誰的過客呢?

說孩子是外人也好,不是外人也好,都沒有太大意義,孩子怎樣對我們,關鍵在於我們怎樣教育孩子,所以不能因為將來會出現不好的結果,孩子有可能會不孝順,然後我們就不生孩子,假如我們教育的好,孩子也會成長為一個好孩子,勇於擔責,對國盡忠,對父母盡孝,對妻兒盡責。


育兒教主


個人認為,生孩子這件事情一定要擺正心態,孩子不是為了讓自己老了有所依靠,養老送終,而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體會到豐富多彩的人生。我是真正的當上媽媽後,才深刻體會養兒方知父母恩;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學會更多的包容和忍耐;對著孩子就是照在鏡中的自己,才知道人格完善不是那麼輕而易舉;隨著孩子成長的過程,許多事情會讓我們有重新的定位和看法,這一些轉變都是日常工作生活中與人相處接觸必不可少的。孩子是讓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是我們感受付出的艱辛和收穫的喜悅,是讓我們知道有牽掛被惦念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情。人生,有人孩子才完美!



檸檬茶蘋果汁


你這樣覺得也有一定道理,但大多數人還是覺得有自己的孩子好,因為你的血脈得到了傳承,再就是一個國家都不生孩子國家也就後繼無人了,一個家庭有孩子會給這個家庭帶來多大的歡樂,可以讓我們的父母孩子享受天倫之樂,一個人有了孩子,會增加這個人的責任感,而且有了孩子你覺得非常的有成就感,當你看到了孩子就感覺非常的奇妙,你會自問?我也會有孩子,那種心情沒有孩子是體會不到的。再就是人老了以後有兒女還能照顧一下,不會感到孤獨,但不是所有的兒女都能孝敬父母,也有不孝敬的,總之這個問題沒有對錯,感覺哪種生活好自己選擇,因為大千世界人不可能三觀都一樣,做自已的沒錯。





劉紫


首先,講一下孩子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在你的生活中,承擔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孩子,是男女兩個人愛情的結晶,是情到深處的產物,在生活中,因為孩子的到來,你原有的生活節奏會被打亂,會變得措手不及,會有很多的挑戰迎接你。孩子生病,孩子不聽話,孩子上學,孩子叛逆等等,接踵而至的是各種考驗,因此,你也會慢慢成長,從一個嬌生慣養的嬌嬌女,變成有責任,有耐心的超人媽媽。同時,孩子的降臨,也會給家庭,帶來很多歡聲笑語,從第一次抬頭,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做起來,第一次爬行,第一次叫爸爸媽媽,踏出人生中的第一步等等等等,都是一個個美麗又感動的瞬間,你會為自己自豪,為寶寶自豪,因為他,給你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意義。

其次,應擺正心態,生孩子,不要本著傳宗接代的理念,你是神聖的,是偉大的,因為你在參與一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個鮮活的生命,無條件的信賴你,依賴你,這種感覺,就是最幸福的時刻。


浪花Lulu


孩子怎麼會是外人呢?孩子是從媽身上掉下來的肉。是血脈相連。無論什麼時候孩子都不會是外人。

男女結婚以後有了自己的孩子。這輩子才是一個完整的人生。孩子從小一點一點把他養大。享受著艱辛,享受著快樂。享受著不易,享受著感動。孩子的成長在媽媽心裡。每一天的點點滴滴都記得清清楚楚。到了人到中年,回憶起孩子一點一點的成長。心裡特別的溫暖,特別的幸福。 等到我們老了,有一天生病了。孩子也會噓寒問暖,跑前跑後。 所以我說孩子什麼時候都不會是外人。他是跟我們血脈相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