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去做才能夠超越對生老病死的恐懼呢?

張文瑤


從小就愛思考關於生死,關於生命的意義這些問題,也看了很多書,說說我的感悟吧!

我是誰?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這是哲學的三大基本的問題,貌似還沒人能解答。很多問題其實沒有最終的答案,在無垠的宇宙中,人類是如此的渺小。人類的認知是非常有限的,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宇宙萬物有運行的規律,可我們在有限的生命中能知之甚少。有位哲學家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說這些只想說明一點,人非常非常渺小,而個人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痛苦快樂在無垠的宇宙中,在悠悠的歷史長河裡,真的不值一提。所以,別把自己太當回事。有時我覺得,人,動物,植物,細菌其實在宇宙中一對比其實也沒多大區別。

人類社會中爾虞我詐,你爭我奪,有時想想,如果有上帝,他會不會覺得人類很無聊,很可笑。也許我這樣把人類無限渺小的看法有些極端,但至少這麼一想,你會豁然開郎。想這麼多幹嘛,當個人面對全人類,當人類面對地球,我們其實是真的很無奈的,我們只能遵循這個世界的規律。當生老病死降臨時,不管你是恐懼,不甘,你能怎麼樣呢,只有去接受。

可能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是珍惜老天給予我我們這幾十年的生命,去領略生命帶給我們的各種感受。好好鍛鍊身體,讓我們生命長度長一點,寬度寬一點。認真的生活,到我們離開的時候,我們不後悔來過。

我看過很多年紀輕輕就患絕症的人,也看新聞每年因為意外而去世的很多,還有一些自殺的。所以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一個先來真你說不清。所以不管我的生命還有一天,一年,十年,三十年,我都在認真的活著,其它的我真管不著,我也沒啥害怕的,該來的就來,該走的就走。


醉美時光婚禮


從十二緣起的角度來說,生死的根本是無明,恐懼來自於執著有我,只要破除了無明就可以超越對生老病死恐懼和輪迴。對生老病死的恐懼,可以去參看我寫的文章《恐懼死亡心理略析》。

無明就是對真實義的矇昧或者是一種愚痴狀態。它把五蘊的結合的身體認為是一個常住不變、自在、一體不可分割的我,以此迷惑造作種種輪迴之業,而產生了生老病死等一切輪迴之大苦。是故欲要滅出生老病死苦或者說超越之,必先破出無明。

如何破除無明呢?

只要通過打坐觀察,存不存在一個常住不變、一體、自在的我,當現量看到或者證入並不存在一個常住不變、一體、自在的我,而是一個無常、多體,受因緣控制而不自在的我,安住在滅盡一切煩惱的無我狀態,就可以超越生老病死。

具體的方法:

1、通過觀察無常來破除常住不變。我們的身體,從嬰兒一直到成人乃至到老之間,都是在不斷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並沒有一個常住不變的。另外,我們的心念也是在剎那剎那地變動,並沒有一個人能夠保持一種想法而不變。

2、通過觀察多體來破除一體的執著。我們的身體是由經脈骨血、四肢百骸所組成,並且他們還可以一一往下分,直到分成一個一個的細胞乃至無量無分微塵,並沒有一個“一”的我存在。

3、通過觀察他自在轉破除自在的執著。我們的心念和身體,都不是隨自己所自在控制,而是會隨著因緣不自在的轉動,這就是他自在轉,由此來破除自在的執著。

所以,欲求超越生老病死,那就需要破除無明。



心智之道


活著的時候體驗一次瀕死體驗。

或者通過修行體驗到無我的狀態,知道沒有肉體後自己還存在著。就對死亡不再那麼恐懼了。

超越生老病死的輪迴那就要體驗到法身狀態,或叫明心見性或叫證初果後習氣蕩盡,便不再輪迴,回到遍一切處的基本粒子狀態,從而徹底超越生死輪迴。




啊是學


這個問題首先要對超越與生老病死進行概念界定。何為超越?超越是心理的認知的超越,而不是肉身皮囊的超越,肉身皮囊的超越那是道家修地仙,佛家脩金身。何為生老病死?生老病死作為人類個體有兩個層面,精神上的生老病死與肉體的生老病死。有些肉體雖存,但精神早已磨滅,斷了輪迴。有些人肉體無存,但精神缺寄生在芸芸眾生中,如耶穌、默罕默德、釋迦牟尼等。

超越不是看破紅塵淡然生死,超越也不是高高在上的智商俯視,超越更不是對七情六慾的泯滅。超越不是無垠之水,超越根植於我們的血肉,是認知的提升,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新構建。

肉體的生老病死是軀體的物理、化學層面的演變,精神的生是肉體誕生後意識萌芽覺醒的結果,它晚於肉身的生。肉身的老是時間的雕刻,精神的老是歲月與人類群體的共同選擇,病在軀體的表徵是弱化,在精神上是偏執、自我認知出現偏差,死對於肉體來說是物質能量運轉方式的迴歸,死是個體創造出精神文明對於群體喪失指導或寄託功能,被文明淘汰。

如何超越肉體與精神雙重的生老病死,這個你就比較困難了,首先、你得認知構建是整個人類文明的共同結果,你想用現有人類文明構建出來的認知去超越人類認知的邊際,很困難。其次、無論身體還是精神都是生老病死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這注定你無法超越生死,超然於世外。

最後你想超越的不是生老病死,而是想超越死亡。其實人類並不懼怕死亡本身,而是懼怕死後無盡的虛無,就像飛鳥劃過天空沒有留下痕跡一樣。

所以宗教基本上都創立一個全新嗯精神世界、天堂與地獄、來世、六道輪迴等空宗教理論。你想減輕死亡的恐懼感可以信仰個宗教,如果想看開生死那麼去奉獻、去經歷、去直麵人生的生老病死。


書生學砍柴


如何做,才能超越生老病死?

其實,這句話並不十分的準確!

而應該是如何做,才能真實有效的阻抗衰,老,病,苦!

為什麼?

因為生與死者,實存一種生不由己,與死由天定的內在規律!

所以,只有由生到死的吉凶趨向,才能依憑人類自我的智慧,而得到某種程度上的那種行之有效的主觀把控!

而在此生命過程中的四大苦相:衰,老,病,苦,則又要完全與必然性的依附於生命興衰中的那種因果律的調變之中。

生命興衰的表現,首先是從生命的內衰開始!

之後,老,病,苦,死,才能隨之而來!

因此,只有有效的阻抗生命的內衰,才能從根本上趨避老,病,苦,死的過早降臨!

而生命興衰的根源,則又源自於先天生命能量的多寡與薄厚之中。

因此,凡欲達此目的者,其人生智慧的第一步,首先要達於明生命興衰的修為之道!

並在通明此道的基礎上,堅定的走上生命修為的實踐之路!

只有這樣,你才能真實有效的達於阻抗生命中的這四大苦相!即衰,老,病,苦!

從而達於把控生命興衰趨向上的一種自我超越!

生命中的興衰表現,若按易經的卦象爻變上,則主要體現在十二消息卦的卦象易變之中!

主於生命陰消的六卦,分別為:姤,遁,否,觀,剝,坤。

主於生命陽息的六卦,分別為:復,臨,泰,大壯,怪,乾。

生命陰消的爻變過程,又屬生命陰蝕變化中的自然生滅法。

而生命陽息的爻變過程,則可稱之謂:把控生命興衰的智慧之道!

僅明白生命無常的自然生滅法則者,實無什麼智慧可言!

只有通明生命興衰的陽息之道者,方能稱之謂大智大慧的覺者!

因此,歷代正統道家,僅把此種自主把控生命興衰的陽息修為之道,稱之謂:大道!

並把那些此道修為中的功果成就者,尊稱謂:得道!或成道之士!

道家曾有一句名偈,即:所謂得道,實無所得!

即,得道之前,吃飯,睡覺,修道。

得道之後,吃飯,睡覺,守道!

此中,實當包含著很深很深的智慧與道要內涵!

而在克服死亡的恐懼上,佛教中,有禪定與涅槃之法。名曰:了死。

而中華道家的主修目標,則把生命修為的重點放在了生之上。

僅此。


紫雲君客


首先需要明白,死亡是生命消亡的自然規律,人生無能倖免。既是必然,有何所懼呢?再說,以歷史發展的觀點看事物,死亡的早或晚更不必值得考慮,早離去與晚些離去又有什麼值得計較的呢?何況,正常的死亡都是人們已盡其所能卻又無法再挽留的了。盡人事,樂天命,自當含笑九泉!人,能成為人,已是幸事,既然已體驗了人生的樂趣,又做了自認為應當做的事,那就應真正是人生無憾了。

由此看,人若要做到坦然面對死亡,首先需要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客觀的認識世界,樂觀的對待人生。有了良好的心態,自然無懼死亡。


松柏0521


克服或超越對生老病死的恐懼。必須要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對生老病死有深刻的理解,知道這是人生的必然,是自然的歸宿,進而有一顆平常心,坦然面對和接受死神的來臨。同時,可以事在人為,可以少生病,可以延長壽命並付諸行動,積極努力。對活到高壽感到欣慰、滿足。這樣你就不會再恐懼生病死亡了。


其樂在衷


對於生死的恐懼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克服太難,克服了,就等於漠視了,那也就太冷漠了。人有生老病死是一定的,要做的不是如何克服,而是面對,當那些事發生在你身上或者身邊,要記得告訴自己,事情已經發生,不能逃避,不能漠視,不能無頭亂撞。只能面對,無關理智與否,都只能面對。面對了,經歷了,漸漸就懂得了這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坦然面對,學會接納生命裡的無常,學會發現生活中的小樂趣,活在當下就好。


悟我心理


1.相信有來生。好好和相愛的人,愉快度過今生,雖然會留有遺憾,但願來生再實現。

2.相信親愛的逝去人,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存在。他們對你的愛,依然在。

3.當然,超越生老病死的恐懼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現實所受太痛苦,這種痛苦已然超越對死的恐懼。比如抑鬱自殺者,重病無法挽救的......


扒皮綠豆


每個人的人生結局早已經在出生那一刻寫好,無論貧窮富貴,最後都要跟這個世界說再見。

在幼年跟青年時期,我們對世界充滿好奇,青春活力,不知愁滋味。

年紀漸長,父母漸老,慢慢的我們開始接觸面對各種病痛離別。家人的,親戚的,摯友的。這時候開始我們才接觸感受到生老病死原來是人間常態。是我們無力改變的結局。

生老病死,世間常態。每個人都不願意面對,但不面對不代表不存在,順其自然的出生也坦然的面對死亡。這是一條孤獨的路,誰也不能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