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河:戰“疫”一線 林區兒女向前衝

董翔宇,是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的麻醉醫生,此刻,她正和同事們與來自黑龍江的醫療隊醫生,為一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孕婦進行剖宮產。手術的成功被新聞媒體記錄,在2月8日央視新聞頻道《朝聞天下》節目中播出。對於董翔宇來說,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能與家鄉的醫生合作完成這樣一臺手術,既有意義,又難忘。


柴河:戰“疫”一線 林區兒女向前衝


90後醫生董翔宇是土生土長的林區人,父親董恆、母親孫金豔是黑龍江省柴河林業局有限公司黑牛背林場職工,大山裡長大的董翔宇繼承了老一輩林區人的優良傳統,吃苦耐勞、無私奉獻是流在血液裡,刻在骨頭上的品質。2020年1月27日,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董翔宇工作的醫院作為醫療救治定點醫院進行改造,她自告奮勇衝在抗疫最前線,連續十幾天奮戰在手術室,在負壓環境下工作。董翔宇說:“做一臺剖宮產手術平時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現在做一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孕婦剖宮產手術,從開始準備到結束,再到送患者回病房,需要2個多小時,醫護人員要穿一層防護服,一層隔離衣,腦袋上、頭髮上全都是汗水,身上都溼透了,但是,看到一個個新生兒健康出生,再苦再累都值得。”


柴河:戰“疫”一線 林區兒女向前衝

考慮到手術室工作強度和醫護人員身體狀況,董翔宇和同事在疫情救治期間,按照醫院安排,適時交換崗,走出手術室,隔離病房是董翔宇新的抗疫陣地。在這裡一個班連續工作6個小時,不能進食,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為了防止身著“密不透風”的防護裝備大量出汗脫水,董翔宇和同事們都選擇上班前飲水,上班時帶尿不溼,克服困難,辛勤付出,救治患者。


柴河:戰“疫”一線 林區兒女向前衝

“爸媽你們放心,我在武漢一切都好!今天又有患者出院了,好開心!” 深夜,董翔宇走出隔離病房,第一時間給父母發微信語音報平安,她知道無論多晚,父母都在等這條信息。上班前視頻,下班後語音,是董翔宇和父母的約定,她說:“之所以這麼安排,是不想再讓母親看到我臉上6、7個小時消不去的勒痕而哭泣。父母遠在家鄉柴河林業局有限公司黑牛背林場,不想讓他們擔憂。”


柴河:戰“疫”一線 林區兒女向前衝

董翔宇是瞞著父母上抗疫一線的,母親孫金豔說:“女兒很孝順,平時每天都和我們視頻,分享生活和工作中的趣事。疫情發生後,四五天打通電話,都是囑咐我們注意防疫,聽她聲音感覺很疲憊。開始我們只當她工作忙,後來覺得不對,實在太惦記,要求和她視頻,不然就去武漢看她,這才知道她上了抗疫一線,怕我犯心臟病,沒敢告訴我們。視頻裡看到她,鼻子磨破了,臉蛋勒腫了,心疼無以復加,眼淚控制不住的往外流,既心疼又欣慰。雖然一線很危險,我心裡不好受,但是她作為一名武漢的醫務人員,責無旁貸,我們能做的只有支持鼓勵她。


柴河:戰“疫”一線 林區兒女向前衝


自從知道女兒上一線的那刻起,孫金豔和丈夫董恆就整夜整夜睡不著,一會兒怕女兒防護沒做好,一會兒怕女兒工作強度太大身體吃不消。天天在家裡守著電視和手機,關注疫情新聞,瞭解新冠肺炎的實時情況。董恆說:“在新聞裡看到女兒的時候,既高興,又驕傲,又自豪。這孩子從小就特別有愛心,樂於助人。2010年考大學的時候,自己選的醫學專業,說能救死扶傷。上大學、規培、工作期間,很努力、很認真,老師和領導都很認可她。對待病患也非常好,常常受到表揚,我們在孩子身上也學到了很多。”

白衣逆行,董翔宇無愧於自己的青春和誓言,她是抗疫英雄,也是家鄉人的驕傲,柴河林業局有限公司黨委深入黑牛背林場董翔宇父母家中慰問,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以實際行動擔當董翔宇的後盾,讓她輕裝上陣、沒有後顧之憂。在董翔宇母親的手機上,翻看她抗疫期間的照片,每一張都做比心的手勢,那是她奉獻的愛心,也是戰勝疫情的決心和信心。孫金豔說:等春暖花開、疫情消散時,她會做一桌子好菜,迎接女兒凱旋歸來,武漢加油,中國必勝。

來源 | 柴河林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