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為什麼放過了慈禧太后?

nothintao


二戰戰敗後,美國有讓日本天皇自裁嗎?要是連慈禧都給殺了,那八國聯軍找誰來賠款和談呢?光緒皇帝又不主政,搞了個變法得罪了一大幫士子貴族,手底下大臣都聽慈禧的,慈禧沒了那大清國豈不就徹底亂了嗎?

八國聯軍不是傻瓜,他們因為人員不夠的原因,暫時還沒有入侵中國領土的想法,不過他們想從清政府身上多撈點錢,自然要留下這個撈錢的工具了。

1898年,光緒皇帝實行戊戌變法。

光緒廢除了一系列舊日的法令,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新思想完全注入到了這個年輕的皇帝腦子當中。可是他正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似乎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慈禧太后是否滿意。

要知道那個時候光緒皇帝手裡的權力還是有限的,慈禧太后才掌握著朝中重臣們的命脈。所以光緒皇帝變法得罪了這幫大爺以後,這幫人主動找到慈禧太后,要求慈禧太后重新執掌朝政,甚至希望廢除光緒皇帝。

慈禧太后似乎覺得光緒的步子太快了。

所以慈禧太后立刻停止了變法,架空了光緒。這一套奪權的手段,幾十年前她就已經做過,所以駕輕就熟。重掌朝政的慈禧太后發現,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在北京到處殺洋鬼子。慈禧太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當沒看見。

這件事徹底激怒了洋鬼子們,他們的利益在清政府這裡得不到保證,那他們便要自己來保證,所以八國聯軍便開始侵華了。至於說慈禧向十一國宣戰的事情,我覺得是無稽之談,慈禧沒這個膽子,而且歷史上也沒有明文記錄這件事,不要給慈禧臉上貼金。



慈禧得知八國聯軍打來了,連忙嚇得逃往西安。

歷史真的驚人的相似,這是李自成逃跑的路線,當年李自成就是被滿清入關的大軍,給逼得逃回了西安。慈禧太后就算是逃跑都不忘帶上光緒,因為她擔心光緒留在北京會在洋鬼子的扶持下,奪走屬於她的權力。

結果北京城一片混亂,留在城裡的人壓根就做不了主。慈禧吩咐李鴻章前去談判,人家壓根就不理睬,甚至揚言要一路打到西安,抓到慈禧這個罪魁禍首。

李鴻章還是老謀深算的,他知道洋人不過是裝腔作勢。

如果真的像滅國,壓根就不會接待自己。所以李鴻章認為此刻必須要給對方一個臺階下,這個時候他找來了老奸巨猾的俄國,希望他們出面居中調停。

天真的李鴻章,似乎認為俄國會稍微傾向於清朝這邊,畢竟兩國接壤,而且之前清朝割讓了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了俄國。俄國的確打消了列強們追究慈禧太后責任的想法,但是鉅額的賠款方案,俄國是參與擬訂的。



《辛丑條約》的簽訂,是賠款數額最大的一次不平等條約,也是最喪失主權的一次條約。

為此李鴻章多次拒絕在條約上簽字,可是慈禧太后著急著回北京享福,無奈之下,李鴻章只能答應這件事。簽訂條約過後沒多久李鴻章就病死了,心病其實佔據了主要作用。

慈禧太后總算是通過鉅額賠款,換來了暫時的清閒。八國聯軍也沒有再找慈禧太后的麻煩。這幫人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沒有必要再去糾結誰是罪魁禍首。滿清政府還有誰,能夠像慈禧一樣,一直替洋人的利益著想呢?

總結:所以就算是其他人希望慈禧下臺,這幫洋人也不會答應了。

沒錢用了可以找慈禧,沒港口了也可以找慈禧,只要洋人想要的,在慈禧這裡都能得到滿足。他們又怎麼會去找慈禧的麻煩呢?慈禧堪稱賣中華者第一人,千古沒有第二個比她還要噁心的。這麼噁心的人留在清朝,對洋人自然是有利的。


江湖小曉生


拜託,別把八國聯軍想太好了,也別誤以為是4.5億的銀子讓八國聯軍撤軍的,真正讓八國聯軍撤兵的是滿清將領劉光才和他領導的“娘子關大捷”



當時由於南方各省和洋人私下籤訂了“東南互保”,拒絕派兵增援北京,致使八國聯軍攻天津、拿北京一路暢通無阻。而此時的慈禧已經攜帶光緒逃到了陝西,她還急忙調李鴻章進京和洋人議和,可是新上任的八國聯軍總司令、德國人瓦德西並不理會李鴻章的請求,他還叫囂“打到西安、活捉慈禧”

為什麼瓦德西如此強硬呢?因為在義和拳動亂、清兵圍困使館區期間,德國公使由於囂張過頭,被清軍打死。他是唯一一個被打死的公使,這讓德國感到恥辱,所以,瓦德西堅持要“報復”到底

在北京附近燒殺搶掠幾天後,瓦德西就開始正式進攻陝西。可他根本想不到,在前面等他的將是一個噩夢。



娘子關是直隸到山西之間的一個險要關卡,在瓦德西進攻陝西的同時,慈溪也下令天津和北京周邊的所有清軍,撤退在山西和陝西之間佈置防線,阻止八國聯軍。娘子關就是第一個要塞,他的守將是大同總兵劉光才

劉光才率領湘軍“勁”營、江寧忠毅軍、山西晉威軍、湖北武功營、從甘肅趕來增援的綠營和回回營,以及從北京撤退至此的健銳營、神級營殘部,在東天門至娘子關一帶,依靠山勢,組建了近百里的防線

八國聯軍的先頭部隊是法國軍隊,瓦德西原以為憑藉法國先遣軍就可以拿下娘子關,可沒想到法國士兵幾乎是跑回來的,邊跑邊說“太可怕了”。於是,瓦德西派聯軍主力開始進攻,可最後哪怕他們用了清軍才會用的“車輪戰”和“人海戰”,依然寸步難行



從1900年11月到1901年4月,長達半年的時間裡,八國聯軍不但出動了上萬的軍隊,還幾乎調用了所有重型火炮,卻依然沒能突破娘子關防線,也第1次出現幾十倍、甚至幾百倍於清軍的傷亡,聯軍損失接近1800人,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瓦德西很難相信,這群“散兵遊勇”還能組織起這樣的抵抗,可是,在傷亡面前,他又不得不承認

至此,瓦德西才開始真正反思。清朝士兵不缺勇氣,不畏生死,缺的只是能把他們有效組織起來的人,而妨礙這一切的都是腐敗的清政府,如果清政府倒臺了,那西方國家將要面對無數個劉光才這樣的抵抗,這是他們最不願、也不敢面對的,只有讓這個清政府繼續存在,才符合他們的最大利益,所以,瓦德西命令聯軍撤回北京,在徵得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同意後,德國撤走了在中國的軍隊,而其他列強也紛紛仿效,將軍隊撤離中國,只不過,在戰爭賠償上,他們將數字加至4.5億兩白銀,而且要在39年內還清,連本帶息共計9.82億。

早已被八國聯軍嚇破膽的慈禧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就同意了這個要求,其實,她也已經別無選擇了。



劉光才為什麼能打贏娘子關保衛戰,一方面是因為娘子關的地理優勢,易守難攻;另一方面,和劉光才的臨場指揮密不可分;還有最重要一點,那就是此時此地的娘子關裡沒有派別之爭、沒有滿漢之分,沒有兵種之別,只有一個命令就是---死守娘子關。他們知道,這是一場已經輸不起的戰鬥了

娘子關一戰,不但打破了“逢洋必輸”的魔咒,也打出了自1840年以來,清軍最具尊嚴的一戰,憑藉這種毅力,他們將不可一世的聯軍部隊死死按在娘子關少,並最終迫使他們坐在了談判桌前


回眸滿清


中國近代人物專題之慈禧太后(2)八國聯軍為什麼放過了慈禧太后

我們知道,八國聯軍打敗了清軍和義和團,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一路西逃,但最終慈禧太后還是安然無恙地回到了北京,繼續當她的“老佛爺”,她並沒有因為與列強開戰而遭受懲罰,列強為什麼要放過慈禧太后呢?我覺得有三點原因。

列強內部對慈禧太后處理意見不統一

這個是最重要的原因。在晚清之際侵華的列強中,相比之下慈禧太后與俄國比較親近(李鴻章也與俄國比較親近),比較親近光緒皇帝是日本和英國。在處理慈禧太后的問題上,俄國不同意嚴懲慈禧,法國與俄國當時關係極好,所以站隊俄國,美國也不同意嚴懲慈禧。英國一開始認為應該給予清廷最高決策者慈禧太后以嚴懲,但隨後英國政府發表了聲明:“英國在中國保商外無他圖,當始終以全力相助”,因為它擔心懲處慈禧會引起中國的混亂,威脅它的商業利益,所以後來態度緩和了下來,日本見風使舵,馬上也改變了立場,放過了慈禧。最希望對慈禧太后嚴懲不貸的是德國,主要是因為德國的公使在義和團運動期間被清軍所殺,還因為德國在八國聯軍中出力較大(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就是德國人),如果嚴懲中國統治者,自己能獲利更多,德國還曾在強迫慈禧太后把實權還給光緒皇帝,無奈其他國家的態度讓德國孤掌難鳴,最後索性做個順水人情,放過了慈禧太后。

中國地方督撫不同意嚴懲慈禧

與列強交往較密切的地方大員多是握有實權的督撫,他們的態度列強也不得不考慮。義和團運動期間,雖然南方大多數督撫實行了東南互保,但是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地方督撫立即行動,表態支持光緒皇帝也支持慈禧太后(地方督撫經常這樣和稀泥,情商極高),兩廣總督李鴻章還直接約見了當時的駐華公使團領袖克羅伯,明確告訴他在當下的亂局中“太后聖明決斷,將來必有辦法。”另外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山東巡撫袁世凱等都不同意嚴懲慈禧太后。

法國人眼中的慈禧太后,來自:《小巴黎人報》1900年12月23日。(注意這個時間是義和團運動期間)

慈禧太后自己態度的改變也很重要

慈禧太后下令進攻使館幾天後便馬上停止了進攻,並請求各國原諒。數月後,慈禧太后宣佈對當初她稱為“國家赤子”的義和團“痛加剿除” (有言:“此案初起,義和團實為肇禍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剿除不可”),對義和團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00年年底,恰好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去世,慈禧太后沒有放過這個與英國和好的機會,立即發佈唁電,並派特使對女王弔喪和恭賀新國王繼位。慈禧太后還同意了列強對一些重用義和團的大臣的處罰。總之,慈禧太后在列強面前並不是與洋人不共戴天,死扛到底,反而還比較親近列強,在這也是個重要原因,試想,如果慈禧太后個人不轉變態度,那麼嚴懲名單上一定會出現她的大名。


歡迎關注“史苑書生”,歷史學博士一枚,願和大家多多交流。


文史工作坊


誰會願意為了喝一杯奶,而去養一頭奶牛呢!

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為的是分得一杯羹:瓜分土地、掠奪財富、獲取賠款。

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之前,東印度公司首先用鴉片敲開了中國的大門,賺的是盆滿缽滿。慢慢意識到鴉片貿易危害的中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禁菸運動,砸了東印度公司的飯碗。



這還了得,馬仔受欺負了,當老大的豈能袖手旁觀。

以英國為首的列強帶著槍炮登場了,由此拉開了鴉片戰爭的序幕。 一仗下來,清軍是原形畢露,不堪一擊,是既割地又賠款還籤協議。這讓西方列強意識到中國是個病老虎,是塊大肥肉。隨後,列強爭先恐後的入侵,生怕錯過了這場瓜分盛宴。

把慈禧殺了,對他們有啥好處呢。除了人人自危,引起國人的反感,激起更強烈的抵抗外,沒有任何益處。



八國聯軍燒殺搶掠完後,要土地、要賠款、要政策、要待遇,找誰去?除了慈禧,這個清王朝的代言人,還能有誰。

誰動了慈禧,那就是動了大夥的奶酪。得不到好處不說,還必將成為眾矢之的。這種傻事誰會去幹呢?!


波波戲說歷史


我們可以反過來想,如果八國聯軍侵華時殺掉了慈禧太后,那將是什麼局面,這樣反過來一想就知道為什麼不殺掉慈禧太后了。

慈禧太后其實是當時王朝的主要掌權者,皇帝的年輕軟弱無力反抗,從戊戌變法就能看出,一個皇帝竟然被囚禁了,再者就是中國那套禮義廉恥忠義孝,在這些自古以來就成立及理所當然的重量壓迫下,光緒根本不敢動,加之年紀輕,沒有很多歷練。膽子自然要小些。縱然有心也無膽。

八國聯軍要在中國進行利益最大的獲取,而且儘量減少反抗傷亡,那就是掌控一個掌權者,慈禧太后是不二人選,皇帝都得乖乖聽她的話,天下還有誰不聽。即使有民眾反抗,那也可以讓這個奴隸傀儡派發清兵鎮壓,不費一兵一卒的買賣誰不願意做。

慈禧太后的心也大,反正中華物力雄厚,你八國聯軍,就是八十國聯軍又能怎麼樣,能拿走多少,隨便拿,有這樣的人在,何愁不發達,完全對強盜是慷慨至極到開放的姿態,殺掉也太可惜了吧,活著就是一道巨大的保障,在侵略時還有人給放哨抵擋外來干擾,多好。


書房記


真正讓德國人和八國聯軍知難而退的是劉光才,他用實際告訴洋人中國軍隊並非都是一觸即潰毫無戰鬥力的,中國人也不是“東亞病夫”,要想武力征服中國是不可能的,或者難度極大的。



洋人考慮到征服中國的難度,和即使征服了以後的統治難度,洋人需要保留清政府而不是推翻清政府,這樣洋人才願意坐下來議和,慈禧才得以喘息,慈禧才不顧一切全盤接受洋人的議和條件,說出“量中華之物力,結各國之歡心”這樣無恥的話。


小義老師扯歷史


1900年8月14日,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八國聯軍侵華事件。隨後,李鴻章奉召進京談判。列強氣勢洶洶,要求嚴懲禍首慈禧,並割地賠款……才肯退兵。

身為清王朝最高統治者的慈禧,怎麼就成了八國聯軍討伐的罪魁禍首了呢?為什麼列強最後又放過了慈禧呢?

(慈禧畫像)

1898年,親政後的光緒帝起用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實行戊戌變法,在短時間內發佈了上百道除舊佈新的變法詔令。

變法不光觸及到皇親貴族的權益,還裁減了大批豢養的官兵,同時取消了士人唯一的希望——科舉考試。因此讓利益受損的守舊派們怨聲載道,不斷上疏慈禧,請求慈禧能重掌大局。

慈禧與光緒的矛盾也日益尖銳,就在此時,有人告密稱光緒和維新黨準備圍攻頤和園,逼慈禧交權。這讓本就和光緒不對付的慈禧暴跳如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了戊戌政變,鎮壓維新黨並囚禁了光緒帝。緊接著慈禧打算廢黜光緒帝,改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帝,結果遭到外國列強反對,心存畏懼的她只得作罷。

一方面貪婪的列強不斷瓜分中國,和清政府簽訂鉅額賠款等不平等條約;一方面國家自己的事,竟受列強的干涉,慈禧對列強的仇恨簡直要燃成熊熊大火。

就在此時,被山東巡撫袁世凱圍剿的義和拳民一股腦跑到北京一帶,他們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四處焚燒教堂,殺害外國傳教士。當然,更多的是迫害中國信仰基督教的信眾。慈禧聽信了他們“槍炮不能傷”的鬼話,一味縱容他們打殺外國人。儘管各國公使多次要求清政府必須阻止,但清政府遲遲不予理睬。

(扶清滅洋的義和拳民)

端郡王載漪也因兒子沒能當上皇帝,對列強恨之入骨。眼看時勢亂成一鍋粥,他便偽造了一份“列強打算逼迫慈禧歸政光緒”的假情報呈給了慈禧。

對權力有著極大慾望的慈禧,果然被撩撥得怒火中燒,衝動地向十一國發起宣戰。

慈禧的做法最終惹怒了列強,引發了八國聯軍侵華事件。

受到驚嚇的慈禧遠遁西安後,馬上詔命經常與洋人談判的李鴻章替她善後求和。但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根本不買李鴻章的賬,揚言如果清政府不給出讓各國滿意的條件,他們就聯合起來攻打陝西,捉拿禍首。

老謀深算的李鴻章,並未被瓦德西的強勢嚇倒,他深知參與侵華的列強們無不是各有各的小算盤,所以他採取一一擊破的策略與各國談判。在得到慈禧“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指示後,李鴻章通過賄賂,爭取到俄國作為調停人斡旋此事。

在整個談判過程中,列強也害怕別國趁機作大,因此各有各的主張。但歸根結底,他們考慮的都是本國在華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讓清政府滅亡。

(李鴻章舊舊照)

同時,列強也在事件中看到執政40多年的慈禧,在朝中頗有聲望。如果堅持要治她“禍首”之罪,必使國人奮起反抗,到時候對瓜分掠奪中國沒有任何好處。

在談判的過程中,慈禧也在西安下命剿滅義和團,同時把責任甩給相關官員。按列強要求,一口氣處死120多人。

就在此時,李鴻章病了,且病得很嚴重。

這讓還想討價還價的列強們心裡犯了慌,因為再換個人來,誰又知道結果會是怎麼樣呢?所以在幾番談判後,終於與清政府簽訂了“人均一兩,以示羞辱”的《辛丑條約》。

至於“禍首”慈禧,列強們已不打算再討伐她了。畢竟他們還需要一個合適的代理人,縱觀清王朝,又有誰比她更合適呢!所以,在得到鉅額賠款和開放經商口岸等條件後,他們壓根沒有再糾結慈禧的事情。

(參考史料:《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史稿》)


張生全精彩歷史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慈禧妖后,奴顏婢膝,自私自利,禍國殃民。慈禧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滿清腐朽之統治,代價便是中國主權與尊嚴的徹底淪喪。1901年9月,《辛丑條約》簽訂後,中國徹底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名存實亡,成為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掠奪中國資源之幫兇。慈禧太后,幾乎答應了八國聯軍所有條件,八國聯軍心裡美滋滋呢,又怎會追究慈禧責任呢。


甲午中日戰爭以後,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列強們在中國的土地上頤指氣使,肆無忌憚。腐敗的清政府只能屈膝求和,苟延殘喘。維新變法失敗了,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守舊的慈禧更是將光緒皇帝囚禁了起來。

阻撓變法,囚禁光緒的慈禧被列強們嗤之以鼻,而慈禧呢,也對洋人們深為不滿,維新派首腦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竟在洋人幫助下,逃走了,慈禧很生氣。不久,義和團運動爆發了,他們聲勢浩大,四處向洋人發難,搗毀教堂和洋人住所。洋人被打的狼狽不堪,守舊派軍機大臣剛毅等人也大肆吹捧義和團,說他們尤如天神下凡,刀槍不入。義和團得到了慈禧的肯定,打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事實上,妖后慈禧又怎能相信呢。她只不過想利用義和團,打擊洋人,以獲得更多政治籌碼罷了。



1900年,義和團進駐北京,義和團與帝國主義的鬥爭白熱化。英美俄等國紛紛照會清政府,限期剿殺義和團,否則將直接出兵鎮壓。此時,義和團運動漸漸失控了。慈禧尚在猶豫之間,八國聯軍卻早已出動,6月,聽聞洋人慾扶植光緒,懲辦自己,慈禧終於向各國下達了《宣戰詔書》。


面對擁有更為先進武器的帝國主義軍隊。結果可想而知,雖然義和團與清軍聯合作戰,給八國聯軍造成了一定損失,但最終八國聯軍還是在當年7月佔領了天津。8月,由英,法,美,德,俄,意,日,奧匈組成的聯軍兩萬餘人,開始進犯北京。

最終的結果人所共知,八國聯軍進入了北京城,他們燒殺搶掠,圓明園和紫禁城慘遭浩劫。慈禧帶著光緒皇帝倉惶出逃,一路逃到了西安。為了保證自己的統治地位,妖后向帝國主義獻出了諂媚的微笑,慈禧徹底投降了。慈禧下令剿殺義和團,又派李鴻章與慶親王奕劻前往議和。最終,《辛丑條約》簽訂了,4.5億兩白銀還有眾多喪權辱國之條件,換來了慈禧7年的醉生夢死,苟延殘喘。1908年,這位禍國殃民,擅作威福的太后,葉赫那拉氏,終於領了盒飯,她在歷史上扮演的醜惡角色終於殺青了。


風雪夢不逝


1898年,親政後的光緒帝起用康有為等人實行變法,變法不僅觸動了皇親貴族的利益,還取消了科舉考試這個士人的唯一希望,因此讓利益受損的守舊派怨聲載道,這些守舊派不斷上疏,請求慈禧太后重掌大局。

維新派密謀“圍園殺後”被袁世凱出賣後,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將光緒帝囚禁在瀛臺,自己重掌大權,六君子被殺,康梁逃亡。慈禧太后重新掌權後想廢黜光緒帝,遭到各國列強的反對,令她懷恨在心!

這時候義和團團民從山東逃到北京城外,高舉“扶清滅洋”口號,慈禧在守舊派的慫恿下,相信了義和團的“刀槍不入,槍炮不傷”的鬼話,利用義和團來對付洋人。

義和團在京津地區殺洋人,燒教堂,拆電線,毀鐵路,圍攻使館,各國聯合要求取締義和團,未獲回應,1900年4月,各國將艦隊聚集在大沽口進行威脅,6月各國聯軍從大沽口登陸並向北京推進,因為北京到大沽口的鐵路被拆加上埋伏,聯軍被阻並死傷300多名。

6月中旬,大沽炮臺失守,慈禧發出解散義和團的上諭,一天後慈禧收到守舊派偽造八國聯軍出兵是要她退位讓光緒復位的假消息,憤怒的慈禧以光緒帝的名義發佈了《宣戰詔書》,向各國宣戰,在北京貼出公告懸賞殺洋人。

7月聯軍佔領天津,隨後進犯北京,8月13日八國聯軍進至北京城下,各國分開攻打城門,14日北京就失陷了,次日慈禧帶著光緒倉惶出逃,罪惡的八國聯軍特許軍隊公開搶劫三天,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擄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這搶走的珍寶不計其數,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更成為了一片廢墟!


西逃的慈禧在逃亡路上就指定李鴻章為議和全權代表,1901年9月,經過一年多的爭吵,清政府與各國簽訂了《辛丑條約》,而慈禧作為“禍首”,卻被八國聯軍放過了,主要的原因有幾點:

  1. 這些國家在侵略中國的過程中都想佔據最大的利益,但是每個國家又不允許別的國家一家獨大,他們表面一團和氣,實際上矛盾重重,各國之間在如何處置清政府的問題上也出現了衝突,最後經過一番角力,各國在保存清政府的問題上達成一致,主張維持清政府的原有統治秩序,繼續維持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成為他們統治中國的工具。
  2. 在談判過程中,慈禧太后拼命的甩鍋,下令剿殺義和團,同時把責任甩給相關官員,按列強要求,一口氣處死了120多人。
  3. 慈禧太后餘威尚存,畢竟慈禧統治中國已久,其勢力根深蒂固,在中國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得到各方實力派的擁戴,象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清政府支柱大臣都是慈禧太后的擁戶者,這樣的形勢不能不讓列強慎重考慮。
  4. 各國與慈禧太后打交道多年,知道慈禧的為人,不管慈禧怎麼跳,只要給她點顏色,她就會乖乖的送上好處給洋人,相比光緒,洋人畢竟打交道的少,不瞭解他,所以只有慈禧才是各國在中國獲取利益的最好代表!


當慈禧太后得知八國聯軍在“議和大綱”上沒將自己列入要懲處的“禍首”名單時,喜出望外,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辛丑條約》簽訂後,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徹底淪為了各國列強的傀儡政府!

歷史紅塵


洋人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所求是什麼?他們所求不過二字而已——利益!

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之後,英國人為什麼一定要冒險和清政府打一打?不也是為了利益?他們在用鴉片扭轉和清朝的貿易的貿易逆差,如果真讓清政府銷煙了,他們怎麼賺錢?

所以,他們得打一打。

只是他們也沒想到,這一打,竟然讓他們試探出了清政府的虛實。

鴉片戰爭一打完,一紙《南京條約》讓清政府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1860年,英國人法國人為什麼要聯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為什麼洗劫圓明園?仍然是為了利益。

1894年,日本人為什麼會挑起甲午戰爭?

1904年,日本人俄國人為什麼會在中國東北開打?

當然是為了利益,也只能是為了利益。

既然他們是為了利益,在中國人的地盤,他們當然也只能找一箇中國人當他們的利益代言人,最好的利益代言人是誰?毫無疑問是清政府的最高統治者。

1861年,咸豐皇帝在熱河北洋人活活嚇死之後,慈禧用一場“辛酉政變”掌控了朝堂,所以,洋人所能選的最好的利益代言人是慈禧。

不過,洋人也能拋開慈禧,選擇光緒。

1900年,慈禧一看洋人被自己眼中的“拳匪”給嚇住了,心想難道“拳匪”真是刀槍不入,於是心中一動,便想著趁此良機,藉助“拳匪”之勢,教訓教訓洋人。

於是,她便瘋狂地向11國宣戰了。

慈禧為什麼突然間變得這麼有“骨氣”,這麼瘋狂?

這事得從1898年的維新變法開始說起——

慈禧雖然早已經宣佈歸政於光緒,讓光緒皇帝親政了,她也假模假樣地住到了頤和園,可是明眼人誰不知道清政府仍然沒有脫離她的掌控?

光緒也很廢物,明明已經有了親政的大義在手,卻始終鬥不過慈禧,讓慈禧壓得死死的,稍微動一下,便會收到慈禧的警告。他的身邊除了一個狂妄卻又沒有幾分真本事的翁同龢之外,便只剩康、梁之流了。

所以,光緒或許不想在康、梁的忽悠下變法,但是,他不得不拼一拼,看看能否通過變法將皇權從慈禧的手裡奪回來。

後來,光緒更是在康、梁的忽悠下,玩了一場冒險——想要發動兵變殺了慈禧!

他想要兵變,首先得有兵,可是兵權在誰手裡?慈禧。

所以,慈禧來了一個反殺,率先發動了“戊戌政變”,抓住了光緒。她曾經打算廢了光緒,重新立一個皇帝,但是卻遭到了洋人的反對。

洋人為何會反對慈禧廢了光緒,難道他們想扶植光緒?

實際上,洋人之所以反對慈禧廢了光緒,一則同情他,但這沒用的同情也少的可憐;二則是讓光緒的存在繼續牽制慈禧,別看光緒被她囚禁了,可是仍然存在威脅,否則的話她也不會在臨終前毒死光緒;三則是在藉機敲打慈禧,你好好當我們的利益代言人,不然我們隨時可以換人。

所以,1900年慈禧的突然宣戰,便是在報復洋人的干涉,她可以給洋人割地賠款,但是她牴觸洋人干涉她的政治決策,她想讓洋人知道她才是清王朝的主宰。

可惜,她被洋人打臉了,被洋人打得倉皇西逃,然後厚著臉皮、腆著老臉說是“西狩”。

那麼,八國聯軍在攻入北京,佔領紫禁城之後,為什麼放過了慈禧?

因為慈禧已經跑了,洋人沒有抓到她,這是唯一的原因。但是,這並不妨礙洋人藉此機會再一次敲打敲打慈禧。

慈禧為了返回中樞,讓李鴻章去和洋人簽訂了《辛丑條約》,賠了幾個億的錢,如果不是洋人內部鬧彆扭了,還不知道得割多少地!

如果慈禧沒有跑成的話,洋人會怎麼處置她?殺,還是不殺?

慈禧已經和洋人相處了幾十年,合作了幾十年,彼此之間已經很熟悉,合作方式也已經很成熟——不論她怎麼惹洋人生氣了,只要乖乖送上錢和地,洋人拿了好處之後便會暫時偃旗息鼓,試圖一點一點地榨乾她。

他們不是沒想過用光緒取代慈禧,可是,他們不瞭解光緒,光緒又是一個年輕人,又玩了一出“維新變法”,這不得不讓洋人懷疑光緒會不會是一個銳意進取的“鷹派”皇帝。

如果光緒是一個“鷹派”皇帝的話,他肯定不會像慈禧這麼乖乖地將好處送到洋人的手裡,還可能會對洋人抱有敵意,這將可能會破壞洋人的在華利益。

更何況,一個年輕的光緒皇帝,在政治上遠沒有一個操弄了幾十年清朝國柄的慈禧更成熟。

所以,他們不可能會選擇光緒。

實際上,洋人不會選擇光緒的原因和李鴻章不會站隊光緒的原因一樣,因為他們已經從慈禧手裡獲取了無數的好處,並且以後還能夠繼續獲取。可是,誰能確定光緒能給他們什麼?或許什麼也給不了。

所以,他們沒有必要冒這個險。

所以,即便慈禧北洋人抓住了,洋人最終也不會對她怎麼樣,因為他們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不會受到影響,只會選擇最保險的做法——繼續讓慈禧充當他們的利益代言人。

所以,洋人不會拿慈禧怎麼樣,只會繼續從她手裡獲取他們想要的利益。

慈禧當國近半個世紀,“寧贈友邦,不予家奴”這句話確實和她很配,她也真正做到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個對洋人許下的承諾。

慈禧當國,對外極盡諂媚之能事,對內則極盡剝削之能事,真可謂是遺禍無窮,禍害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