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一輩子地的農民,臨走前兩天還在勞動,卻突然去世,這樣的人生您怎麼看?

農村裡的逍遙


臨終前二天還在地裡幹活88歲的老農民突然死去,這說明這位老農生前的身體素質很好,田間勞動堅持到88歲,真是難能可貴為他點贊,充分證明了在位老者生前即無殘疾又無病患,是位健康老人,再就說明老農的子女經濟狀況很一般,沒有足夠的能力給生父提供晚年休閒養身天龍之樂的條件,至使老人60歲不能離崗而直到春蟬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使乾的地步,其他還能說明什麼?至於何時何地都不重要,及使是在生命的最後倒在崗位上的也不足為奇,人故有一死,從老者年齡而言沒什麼遺憾,而且臨終沒有遭受病患折磨和疼痛脅迫還算幸運,生為農民能在崗位上奮鬥終身很值得我們學習。

做為他的家人也許留下一些愧悔,老人走的突然沒給子女以盡孝的機會,也沒有給老人提供暢享天龍之樂的條件,其實這也大可不必,人的樂趣和對幸福指數認識和標準是不一樣的,尤其是農村老人離開農村離開農業很不自在也不習慣,有的子女讓老人到城市住樓房吃飯館,老人寧願在田間勞動也不去,就裡有存款生活很富裕也不捨土地,在農村這樣的老人不為鮮見,所以我認為老人的突然離世也並非壞事,與己與人尚屬善始善終隨遇而安的正亡。


百川王佔功


你說的這種情況再我們農村很常見,種地勞動對於農民來說這就是他的工作,這就等於城裡人正在上班突然去世是一樣的。

講一個去年發生在我眼前的事,我們這是種葡萄的,葡萄正在套袋的時候,一天的下午,很熱,我的地鄰居年齡在50歲左右,兩口子在地裡套袋,傍晚了,天就快黑了,我走出地頭,和他兩口子說:天黑了,該回家了。男的說,你看我手機還有10來個袋子,我去地北頭套上去,你等我一下,我們一起走,就5分鐘就行,我說:行。然後我就在地頭和他媳婦聊天。

等了10來分鐘,沒動靜,我就在地頭喊:還沒套完啊!還5分鐘,都10分鐘了,你手頭也太慢了吧!沒動靜,無是我說我去看看,我走到地的一半,就感覺不對,因為天快黑了,看不太清,就感覺人沒站著而是躺在地上。我趕緊跑過去,一看真的躺在地上,我就大聲的喊:快來人啊!快來人啊!這是他媳婦跑過來,都蒙了。怎麼辦怎麼辦。我說,別動他。我去找村醫。我打電話把村醫叫過來。醫生看了看,說恐怕不行了。這是他兒子也叫120過來了。縣醫院的醫生看了看。說,人已經沒了。就這樣人突然就沒了。我也很蒙圈,剛才還在一起說話,人突然沒了。村裡的人都說,孩子還沒結婚,還沒完成任務,怎麼就走了。用村裡的話說這就是幹了一輩子的的活。累死的!

農村就是這樣,這樣的事情還很多。生老病死,誰都躲不過的,只是時間而已。


鄉村小廣


年歲大了,白天還在勞動,晚上無疾而終。農村人叫做喜喪,說是一輩子修來的福分。自己沒有受罪,也沒有給兒女們添麻煩。這種情況,農村還真不少呢!

隔壁二大爺一輩子離不了幹活,兒女們大了勸他享享清福,什麼也別幹了。他歇了不到10天,感到身上難受,心裡麻煩。自己買了一套磨豆腐的設備,傍晚磨豆漿,點豆腐。清晨早起三里五鄉賣豆腐。中午喝點小酒。年復一年,轉眼又過了多個年頭。那年二大爺88歲了,兒女們也勸,親友們也勸不要再幹了。他說我身體還壯實,還幹得動,你們不要再勸我了。

那年初冬的一天,二大爺磨好豆漿,點好豆腐。收拾完就唾覺了。苐二天清晨,兒媳婦看他沒有出去賣豆腐,打開房門看到二大爺已經昏迷了。送到醫院搶救也末能挽回生命。

很多農村老人勞動幹活一輩子,已經把幹活當成自已生活的一部分。你讓他閒也閒不住。現在條件好了,社會,兒女要儘量給農村老人們創造一些養老的條件。


朱增林呀


有人說突然離世的人,是上輩子修善積德,修來的福氣,不用受病痛的折磨,不用看久病床前孝子們的白眼,不用聽他們說你都病了半年了還不死不活的拖累人。

對於我堂叔來說好無症狀的說去就去了,是不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我不知道,只知道我堂叔這輩子養育了三兒一女是何等的不容易。

堂嬸嫁過來那會兒,家裡除了父輩給留下的三間土坯房外幾乎連個像樣的櫃子都沒有,只有房簷底下,那個做飯用的黑黢黢的風箱,還能發出呱嗒呱嗒的悅耳的響聲外,什麼鍋碗瓢勺交響曲,那是一點兒也聽不到的。

隨著幾個孩子的降生,他們的日子一點兒也看不到如日中天的跡象,只看到夏天他們的兒子都五歲了,還光著屁股到處亂跑,天冷了孩子們還是穿著老大穿了老二穿的及不合適的衣服。挑貨郎的來了條件好點兒的人家,給孩子們拿糧食換點兒糖吃,他家的孩子只有吸著流的老長的鼻涕看的份兒。我堂叔是一點兒也捨不得給孩子們拿點兒糧食換糖吃的。孩子們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慢慢長大。

隨著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我堂叔家的孩子們也慢慢的長大了,能夠出去掙錢貼補家用,我堂叔也趕著毛驢車做起了小買賣,堂叔家的日子那可真是一天一個樣兒,在他們父子的共同努力下,通過村裡的審批,堂叔給每個孩子都修了四間大瓦房,而且還有一個兒子當兵,由於表現好還留在了部隊上,給滿臉皺紋的堂叔又增添了幾道笑紋。再也沒有以前愁眉不展的樣子。七十歲高齡的他依然閒不下來,依舊每天趕著他的毛驢車,早出晚歸的做著他的小買賣。兒女們勸他咱現在日子好過了,你也歲數大了,就不要每天趕著毛驢車出去做買賣了。辛苦多半輩子了,就好好的在家享幾年福吧。

堂叔笑呵呵的說:忙了大半輩子了,猛的一下不出去了還怪不自在的,沒事,我身體很好,再過幾年就不幹了,孩子們勸他不聽也就隨他去了,可是在一天的傍晚,孩子們沒有等到他們的父親趕著毛驢車回來,等到的是鄰村的一個熟人,跑來叫他們,快去他們村看看他父親不知咋了,倒在了他的毛驢車下,等他們趕到時,好心的村民已經打120把他父親送到了醫院裡,雖然醫生經過全力搶救,終是無力迴天,堂叔就這麼在勞碌之中去了。

孩子們號啕大哭,哭他們的父親為了養育他們,一輩子不容易,如今日子好過了,他們的父親還沒有享福就去了。

這樣的人生能怎麼看呢?堂叔雖然辛苦了一輩子,可是他看著孩子們都健康的長大成人,過上了比他好一百倍的好日子,我想堂叔應該是去的很欣慰吧。





高高興興286238407


記得丈母孃咋天晚飯一起用完,爾後就幾個碗她洗了,坐了會聊了半個小時多回家了,可苐二天早上家來人報信了,丈母孃晚上從床上掉下來斷氣了。真的不敢相信,一生就這麼幸運的走了,人生一世,以求在世時幸福,臨走時不受痛苦。


75667849751


對於農民哪個村裡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就拿我們屯子為例。鄰居有個姜叔叔和高叔叔,兩家合著犁地,高叔叔先犁,一天就犁完了,等到晚上吃完飯就睡覺了,等早上高家人醒來發現高叔叔躺在炕上睡死了。屯東頭有個王老太太晚上跟自己`親妹妹聊天,她妹妹來她家串門看姐姐,正說著話,她姐姐說:我累了,我想睡會歇一歇,別打擾我了。說完就躺炕上睡著了,再沒有醒。她妹妹發現情況不對招呼姐夫,到跟前一摸人已經死沒氣了。還有我大爺跟叔叔早上去地裡捆秸稈,剛走出家門不遠有個下坡,我大爺就倒在地上沒有醒來,叔叔趕緊打電話找急救車,拉到醫院醫生說沒救了,只好往回拉,天剛黑下來人就去世了。等於沒有給家裡人增加負擔,不拖累家裡人,讓人們更加懷念他們。寧可站著亡,不願病著死。這是人家積的好的德行,修了多大福份,才會在臨死前不受病痛折磨與痛苦,不給家裡人損失錢財與多少照顧自己機會。


Liaokong了空


75年,我15歲在農村勞動,身邊這樣的事經常發生,我當時就反思如果自己也這樣勞累一死默默無聞的死去活著的意義何在?如果20歲再不改變這種處境,就準備自殺,後來通過髙考岀來了,現在想來,農村沒有思想的人還不這樣活一輩子嗎?


用戶3890301528273


這樣的人生喜憂參半吧,突然去世可能還有一些自己夢想沒有完成,但是至少沒有因生病臥床自己難受還拖累他(她)的親人。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規律。不是說有一種幸福就是年輕時(活著)不拖累生我的人,年老時(死亡),不拖累我生的人!大概說的有一半是這種情況吧!

我婆婆去世的前一天也是在地裡幹活,突然暈倒送醫院後第二天下午就過世了,公公非常傷心,特別後悔不該讓她去幹活的,但是村裡的人都說是喜喪。因為婆婆是腦梗,醫生說就算是搶救過來有可能也是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長期護理。當時連醫生都勸說,節哀順變,這種情況對家人和患者來說都是一種解脫!

所以說種一輩子地的農民,臨走前兩天還在勞動,卻突然去世算是喜憂參半的人生吧!





變美的日子


這樣的人生還能怎麼看!留給子女永遠的傷痛囉![流淚]

我母親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一生勤勤懇懇,忙碌於家庭,田園之中,就連五公釐外的縣城都沒去過,更別說享受什麼美好的生活!

我母親一生命運坎坷,在40多歲才有了我,我上面有3個哥哥,大哥與我相差二十多歲,在那似懂非懂的年齡根本體會不到母親的辛酸,大哥結婚後沒幾年嫂子因病而去,留下二個未成年的孩子我母親帶,臨終那天忙完家裡一切,吃完晚飯,恰巧村裡放電影帶上二個孫子去看電影,看完電影回來安頓好小孩睡,自己就感覺不舒服,沒一個鐘就沒了,就這樣平平靜靜的走了,對她自己來說我覺得是解脫,留給親人永遠的愧疚與傷痛!


仁愛608


我妻子的一位叔叔,勤儉一生,吃苦耐勞,從來沒見過他穿一身新衣服,穿一雙新鞋,就是下地幹活,回家吃飯睡覺,起床又幹活。如果農閒了,就跟著建築隊掙錢,從來沒有見到他清閒過一天。直到有一天,他在建築隊暈倒在地,吐了一口血,再也沒有醒過來!這位叔叔死了以後,那嬸子哭的死去活來的,嘟嘟囔囔個不停。但是沒有一個人勸她,安慰她。因為她從前不珍惜自家男人,不關心他的身體,不捨得給他買好吃的,穿好衣服,就是建築隊發的香菸,也給賣到小賣部換錢!他活著,沒覺得咋的,也沒想到他六十來歲了,需要休息,或者檢查一下身體。也不問詢他哪哪不舒服,把他當做機器一樣使用!直到他死了,才感覺重要性?是死了一匹騾馬的感覺嗎?!

在農村,不乏這種不聲不響,一直勞作,最後觸地而死的勞動者,以及他的苛刻的,永遠不知道滿足的老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