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的起源和習俗:一個悲劇背後的浪漫故事

今天是2月14日,西方的情人節。

西方情人節又叫做聖瓦倫丁節,正如我們中國的情人節“七夕”節背後有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一樣,瓦倫丁節背後也流傳著一個帶著浪漫色彩的悲劇故事。

關於瓦倫丁節背後的故事,流傳下來的版本有很多,講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版本。

一、瓦倫丁節的故事

版本一、神父瓦倫丁

克勞迪烏斯二世是羅馬帝國一位軍人出身非常強勢的君王,雖然他在位只有兩年,但在他的任期內,他擊敗了哥特人、收復了西班牙,並征服了高盧一部分領土,換言之他是個崇尚戰爭的君主。

公元270年,克勞迪烏斯二世下達了一條命令:為了鼓勵青年參加戰鬥,不準青年人結婚

在古羅馬時期,2月15日的牧神節是男女青年表達愛慕之意的情人節,克勞迪烏斯二世的命令打破了一些情侶的計劃,引起了不少年輕人的不滿。

基督教神父瓦倫丁便站了出來,他告訴情侶們,你們可以選擇在我的教堂結婚。

情人節的起源和習俗:一個悲劇背後的浪漫故事

【配圖】

當時羅馬人的信仰還是以羅馬教為主,基督教那時候還不是合法的教派,直到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頒佈《米蘭敕令》後,基督教才被允許在羅馬傳教,而此時還早著呢。

瓦倫丁連續觸犯兩條法令的行為,引起了羅馬皇帝的不滿,皇帝便下令殺死了瓦倫丁。

後來,基督教為了紀念瓦倫丁,便將2月14日瓦倫丁遇害的日子,當作情人節。

版本二、基督徒瓦倫丁

基督徒瓦倫丁因為信仰問題,被羅馬帝國抓入了監獄,瓦倫丁卻在獄中,治好了監獄長盲人女兒的雙目。

這一奇蹟引起了當局的擔憂,他們認為這會動搖羅馬人對羅馬教的信仰,轉而去信基督教,當局決定關起來已經不足以解決這件事了,便對他判處了死刑。

瓦倫丁在臨死前,給監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告白信:From yourValentine

情人節的起源和習俗:一個悲劇背後的浪漫故事

【配圖】

監獄長的女兒被瓦倫丁的情誼感動,她便每年都在2月14日瓦倫丁忌日之天,前往他的墓前探望。

二、瓦倫丁節的節日習俗

兩個版本的瓦倫丁故事,都體現了羅馬時期基督教徒為了維護人類對於愛情的追求,勇於犧牲的精神。

瓦倫丁節得以流傳下來,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在漫長的歷史中,融入了人們的生活,成了人們約定習俗的節日。

瓦倫丁節的來歷是一個帶有浪漫兼悲劇性色彩的故事,後人在紀念瓦倫丁時,想了不少有趣的習俗,來沖淡節日的悲劇蘊意,更加強調它的浪漫色彩。

情人節的起源和習俗:一個悲劇背後的浪漫故事

【配圖】

1、抽籤談戀愛

瓦倫丁節是在古羅馬牧神節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因之,它也保留了一絲牧神節的風俗。

到了2月14日這天,單身的男女青年便會聚集到一塊來,女青年將自己的名字寫在卡片上,然後扔到盒子裡。

接下來,便由單身男子們從紙盒中抽出女青年的名片,抽到名字的女青年便需要在這次活動中擔任男方片刻的女朋友。

如果活動結束後,這對男女青年對對方產生了好感,那麼雙方便可以在這之後繼續交往。

2、根據花瓣開花方向測婚

在古羅馬時期,瓦倫丁節興起後,小青年們想到了一個浪漫的方式來度過自己的情人節。

首先,兩人先分別挑選一種含苞待放,且花名第一個字母和自己名字第一個字母相同的花,然後兩人只需要等待花瓣開花,再根據花開的方向確定,自己的婚姻是否幸福。

比如花瓣的朝向相背,則意味著夫妻倆婚後情感不和。

情人節的起源和習俗:一個悲劇背後的浪漫故事

【配圖】

3、維多利亞時代:根據花開得燦爛與否,確定婚後是否相愛

到了維多利亞時代,貴族們還是很流行情人節養花的活動,只是這一次,他們換了一種評判標準——由根據花的朝向、大小改為根據花開得好不好。

舉個例子,情侶倆選的花兒開得很茂盛的話,就意味著夫妻倆會有一段美好的婚姻。反之如果有花朵凋零,則意味著一方可能要先去世。

4、點根蠟燭等你來

如果追求浪漫的話,白金漢郡的人們發明了一種更加有趣的習俗——點蠟燭。

點蠟燭之前,需要先準備好兩枚細針,然後一邊心中默唸著自己和戀人的名字,再一邊將細針從蠟燭底部插入。

這兩根細針象徵著自己和戀人,將其插入蠟燭中,再點燃蠟燭任其燃燒的寓意寄託著兩人的愛情經得起烈火的考驗,可以長長久久之意。

以上,便是關於情人節的相關信息,最後祝大家節日快樂。

【1】郭曉光. 聖瓦倫丁節和七夕節節日文化之比較[J]. 科教文匯(上旬刊), 2011(10):212-213.

【2】汪保忠. 中國七夕節與西方聖瓦倫丁節、阿多尼斯節文化習俗比較[J]. 通化師範學院學報, 2014(7):51-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