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樂安雩山

不少人想回歸自然,想在迴歸自然中返璞歸真,重新找到自我,重新認識自我,感悟人生,品味人生,讀懂人生。


尋找到人生的真諦,雩山(雩,yú)便是一個好的去處。


它蘊含著團結奮進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他們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把中原燦爛的文明帶到南方播衍,而不被遷徙地的土著同化。

遇上樂安雩山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樂安雩山位於撫州(臨川文化)、吉安(廬陵文化)、贛州(客家文化)三個地區的分界處,是江右文化核心區與贛南客家文化毗鄰區以及客家文化發源地,客家祖界。


雩山腳下文人薈萃,舉不勝舉,古有文章節義,文鄉詩國,才子之鄉,湧現出眾多歷史名人。

遇上樂安雩山


長期在鱗次櫛比的樓群中生活的人,缺少大自然的新鮮感,吮吸不到泥土的氣息、草木的芳香,從而感到發悶,產生枯燥、煩躁之感。


嚮往大自然的清幽、寧靜,遼闊、空曠,急欲走進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清新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那塊芳草地。盡情地放飛自己的暢想,怡興自己的心情,陶治自己的情操。

遇上樂安雩山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只想對雩山親近、纏綿、私語。我不想再去流浪,不想再去遠方。

遇上樂安雩山


雩山河水潺潺,空氣香甜,泥土芬芳。


作家馬原在近60歲時又收穫了愛情,他和愛人一起在雲南西雙版納一山上安了家,門前有口井,籬笆和菜地。馬原說:這就是他的終極理想,種菜,畫畫,寫書,每天活在愛裡…… 。

遇上樂安雩山


雩山清晨,聽到的仍舊是鳥兒的叫聲,心情極好,感覺鳥兒的叫聲也悅耳了起來,使不愉快都拋置九霄雲外去了。

遇上樂安雩山


早早起來,去親近雩山裡自然生長的一切。無論是公雞打鳴,還是羊群咩叫,都是那麼的給我以親切,讓我心歡備至。

遇上樂安雩山


雩山金燦燦的陽光映在寬闊的森林,陽光穿透低沉的雲霧,泛起點點金光。

遇上樂安雩山


有時,看見雩山腳下鬱鬱蔥蔥的草木,在微風中搖曳,一股股草木混雜皚皚白雪飄酒在冰封的河面,呼嘯的北風吹凍著雩山上的枯枝敗葉。

遇上樂安雩山


吮吸雩山的清新空氣中舒爽人生,可以是食用雩山綠色食品中感受到健體養生的愜意。

遇上樂安雩山


可以是想享受這種生活,耐得住清貧、寂寞,樂於吃苦,有陶淵明“種豆南山下,悠然見南山”的品味,在飽覽山林的蒼翠中享受不盡的清幽。

遇上樂安雩山


空明是寧靜的起點,心中了無掛礙,才能讓自我生命在逐漸騰空後歸於寧靜。寧靜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失天真爛漫之心,保持“花開花落,雲捲雲舒”的自然情懷。

遇上樂安雩山


在吮吸花草風芳香中,品嚐雩山的甘甜。

遇上樂安雩山


在聆聽鳥歌蟲鳴的美妙聲音中,感受雩山的寧靜。 可以在雩山盡情地悠閒歲月,恬靜人生,放飛心中的快樂。

遇上樂安雩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