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元朝失敗了,你知道他的後人建立了幾個國家嗎,現在還存在嗎?

雨中山0001


對於這個問題,筆者首先要糾正一點:成吉思汗建立的是大蒙古國,元朝是忽必烈建立的,它只是大蒙古國的一部分。成吉思汗在元朝建立前就已經病逝,他在彌留之際將領土分封給他的四個兒子。兩年後他的第三子窩闊臺繼承汗位,一邊親自南下滅金,一邊派拔都西征。隨後的兩任大汗也是邊南下邊西征,最終形成了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可當第四任大汗蒙哥逝世後,蒙古帝國就開始走向分裂。

引發這場分裂的導火索是蒙哥的弟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爭位。最終忽必烈在至元元年(1264)奪得汗位並遷都。然而這並沒有平定蒙古帝國的紛爭,反倒直接導致蒙古帝國分裂出多個國家。其中最主要的是四大汗國,它們分別是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伊利汗國。

欽察汗國(亦稱金帳汗國)

原本這塊領土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封地,封地的主要轄區是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脈的地區。但經過後來的幾次西征,朮赤的次子拔都將其疆域向西擴張到今匈牙利、波蘭一帶,並建立了欽察汗國。起初雖然它名義上對元朝稱藩,但實際上已成為獨立國。後來金帳汗國中央權力逐漸下降,開始分裂為喀山汗國、克里米亞汗國、西伯利亞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大帳汗國等小汗國。於此相反的是欽察汗國的藩國“莫斯科公園”(最初的俄羅斯)實力日益強大。就在這種敵強我弱的趨勢下欽察汗國被對手步步驅逐至滅亡。

察合臺汗國

最初這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的封地。這塊領土主要是原西遼的舊址,包括天山南北路以及今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地區。後來怯伯汗與自己的哥哥也先不花汗在生產方向上發生了分歧。他們一個提倡發展農業,一個堅持遊牧傳統。至此兄弟倆不歡而散,汗國開始分裂為東、西兩部。東部由也先不花汗統治,以阿力麻裡為中心,包括喀什、吐魯番一帶;西部則由怯伯汗領導,以撒馬爾罕為中心。後來兩位大汗相繼去世,亞洲中部的蒙古貴族各自為政,互相殘殺。好在也不花汗的兒子較有政治手段與軍事才能,不久後便重新建立了東察合臺汗國,並採用強制手段迫使當地的蒙古人改信伊斯蘭教。東察合臺汗國延續了一百多年以後,仍然在明正德九年(1514)被葉爾羌汗國滅亡。儘管後來又建立了西察合臺汗國,但苟延殘喘沒幾年就被自己的將軍帖木爾奪權了。

伊爾汗國(又稱伊利汗國)

這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的親弟弟旭烈兀西征後建立的。伊爾汗國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東濱阿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裡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今伊朗、伊拉克、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中亞的土庫曼斯坦都由伊爾汗國直接統治。甚至連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王國、小亞細亞的羅姆蘇丹國都是它的附屬國。旭烈兀死後他的兒子子阿巴繼位,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後來繼位的合贊汗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並大興伊斯蘭教,不僅給自己取名為穆罕默德,還自號“素丹”。此後,蒙古貴族與伊朗貴族日益合作,伊爾汗國組建成一個伊斯蘭國家。合贊汗死後不久,伊爾汗國陷入地方總督爭權奪利的混戰境地。這些總督陸續建立各自的小王朝,不過最終在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被也帖木兒帝國所滅。(值得一提的是,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建立了莫臥兒帝國,統治了印度長達300多年,不過帖木兒只是母系是蒙古人,父系是突厥人)

窩闊臺汗國

原是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的封地,領地主要在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金元光二年(1223)窩闊臺即帝位後,將封地賜給其子貴由。宋淳祐十一年(1251)蒙哥汗繼位後,為了削弱窩闊臺王系得勢力,將其封地分割。後來忽必烈稱帝后,貴由之子海都以太宗嫡孫不得立為由,先後聯合阿里不哥、乃顏、篤哇爭奪帝位,但最終於大德五年(1301)戰敗。至此窩闊臺汗國國勢衰弱,最終被察合臺汗國與元朝瓜分。

這四大汗國的歷史軌跡是共通的,他們都經歷了內爭與外侵,最終或分裂或合併或被統治。後來大元也被明朝殲滅,儘管元惠宗逃到漠北建立“北元”政權,但苟延殘喘了幾十年,終究還是在明朝大將藍玉的率軍進攻下滅亡了。據統計,成吉思汗的後人前前後後共建立了31個國家,而當今世界只有一個國家是完全由蒙古人統治,那就是——蒙古國。雖說成吉思汗後人建立的國家現今只有一個獨立的國家了,但是成吉思汗的後裔遍佈整個亞歐大陸,尤其是中國、俄羅斯與中亞地區。


鄧海春


成吉思汗建立的是大蒙古國,他的兒子忽必烈建立的是元朝。



其餘的子孫建立的是四大汗國、

四大汗國即:金帳汗國、伊利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


一、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是1242年-1502年,建立的政權,統治俄羅斯長達238年,最後被俄羅斯人推翻。

領土範圍在今天的俄羅斯,歷史上蒙古帝國征服了俄羅斯公國,所謂公國是各個獨立組成的邦聯政府、


二、伊利汗國

1220/1256–1357年,又譯伊利汗國或伊爾汗國,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由成吉思汗之孫、拖雷的第六子旭烈兀及其子阿八哈與他的後人統治。

·鳳凰紋織金錦 14世紀上半夜 意大利莫契尼戈宮藏 織金中部飾松果紋 上對鳳凰 應為伊利汗國產品

·伊利汗國的極盛時期領土範圍

今屬於;伊朗、阿塞拜疆、土耳其、亞美尼亞、阿富汗、土庫曼斯坦、巴基斯坦、格魯吉亞、伊拉克、敘利亞、俄羅斯

1355年,金帳汗國可汗札尼別攻入大不里士,殺出班後人,努失兒完不知所終,丘拜尼王朝滅亡。在紛亂中,一些地方貴族也乘機獨立,形成割據局面。 1358年,據有巴格達的蒙古貴族哈桑(札剌亦兒氏)之子兀窪思汗兼併阿塞拜疆等省,移都於大不里士,史稱札剌亦兒王朝。 1393年,札剌亦兒王朝被突厥人的帖木兒帝國所滅。

三、察合臺汗國

由察合臺及其孫子哈剌旭烈及他的後人管理,建於1222年,於1346年分為東西兩部分,1369年西察合臺汗國實際上亡於帖木兒帝國,至1402年汗統結束。

東察合臺汗國在中國史籍以國都為名,先後稱為別失八里(唐朝的庭州、北庭都護府,今新疆吉木薩爾)、亦力把裡(歪思汗之後,即伊犁,今新疆伊寧市)、吐魯番(也密力火者、速檀阿力之後,即唐朝的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市)。

1570年,東察合臺汗國(此時為吐魯番汗國)最後一任可汗馬速與同是察合臺系的葉爾羌汗國交戰被俘,東察合臺汗國正支汗統結束。東察合臺汗國可汗速檀阿黑麻之子賽德於1514年建立葉爾羌汗國,1570年吞併吐魯番汗國(東察合臺汗國正支汗統),亦可認為是東察合臺汗國的延續,至1680年被準噶爾汗國滅亡,東察合臺汗國歷史徹底結束。察合臺汗國後來形成中亞廣泛使用的察合臺語(後發展為維吾爾語和烏茲別克語)。


四、窩闊臺汗國

窩闊臺汗國(1225-1309年)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位於中亞的葉密立河流域,都城在葉密立,即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的額敏縣。

窩闊臺汗國據有蒙兀兒斯坦的一部分,其地基本上是乃蠻故地。窩闊臺汗國成立於1225年,由成吉思汗把今阿爾泰山以南及以稍偏西的一些土地封給其子窩闊臺,到1309年被察合臺汗國(1219-1502年)及元朝瓜分,窩闊臺汗國的末代可汗察八兒出走元朝,窩闊臺汗國滅亡,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中最短國祚的汗國,只有84年曆史。

窩闊臺汗國成立之時,其實並沒有國名。現在的名字其實是歷史學家從其第一代君主“窩闊臺”的名字而作為汗國的通稱。


子非魚


蒙古帝國後人建立的國家都不存在了。

  • 元帝國,1368年滅亡;

  • 窩闊臺汗國,1309年滅亡;


  • 察合臺汗國,1369年滅亡;

  • 伊爾汗國,1393年滅亡;

  • 金帳漢國,1783年滅亡。


元帝國——

忽必烈自立,因違反蒙古繼承傳統得不到大多汗國承認,和阿里不哥以及海都等勢力長期交戰。(位於現代中國,蒙古,西伯利亞等地)因政治腐化等諸多內部問題引發紅巾軍大規模起義,遂被推翻,1368年退回蒙古草原。殘餘北元勢力被明帝國接連攻擊。1402年韃靼人鬼力赤殺元帝,北元滅亡。

窩闊臺汗國——

鐵木真三子窩闊臺汗的封地,其子貴由繼位。與拖雷系的大汗蒙哥不和,爭權失敗後汗國分裂。(位於現代新疆北部)1309年,被察合臺汗國和元帝國夾攻瓜分。

(窩闊臺汗國存在時間最短)

察合臺汗國——

鐵木真次子察合臺的封地。佔據中亞河中地區(位於現代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地),長期與元帝國敵對交戰。後因大汗改宗伊斯蘭教引發內亂,汗國分裂。於1369年被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消滅。

(察合臺汗國最大範圍)

伊爾汗國——

旭烈兀及其後人統治。佔據中亞南部和西亞(位於現代土耳其西部和伊朗北部地區)。因擁護忽必烈和其他汗國不斷攻伐,後又與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爭奪敘利亞。繼承人問題困擾著伊爾汗國,分裂後1393年被帖木兒徹底擊滅。

(伊爾汗國最大範圍)

金帳汗國——

又稱欽察汗國,鐵木真長子朮赤的封地。(位於現代俄羅斯南部頓河伏爾加河一帶欽察草原)長期處於獨立狀態,和伊爾汗國爭奪阿塞拜疆等地。汗國上層和當地融合後開始突厥化和伊斯蘭化。遭帖木兒入侵後國勢衰落,被崛起的莫斯科大公國抗稅,幾次征討均大敗虧輸。1783年,僅剩的克里米亞地區被俄羅斯沙皇吞併。

(金帳汗國最大範圍)


文史小茶館


蒙哥死後,忽必烈繼位,進一步剿滅南宋,統一中華地區。此時大蒙古帝國的版圖已經是橫跨亞歐板塊,史無前例的巨大。但是,由於蒙古帝國夾雜著蒙古傳統政治模式和先進封建制度的複合立儲稱王制度,皇子間爭位不休,使得大蒙古帝國間接分裂成為了元帝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它們共同組成了蒙古帝國!

察合臺汗國

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都是由成吉思汗之子建立。1222年,成吉思汗之子察合臺建立察合臺汗國,成為蒙古四大汗國最早建立的汗國。值得注意的是,此兩國在前期只是帶領封地,並不獨立。1260年,蒙古內訌,察合臺汗國正式獨立成獨立主權的汗國。1320年,察合臺汗國由於內部矛盾而分裂成為東西兩部分:東部以阿力麻裡為中心,包括喀什、吐魯番一帶;西部以撒馬爾罕為中心,統治河中地區。1402年,西察哈爾被帖木兒帝國所滅。1639年,東察哈爾被葉爾羌汗國取代,葉爾羌汗國於1680年被蒙古葛爾丹吞併。自此,察哈爾汗國消失不見!

窩闊臺汗國

1225年,成吉思汗之三子窩闊臺建立窩闊臺汗國,世襲罔替。一直到1309年,窩闊臺宣佈歸順大元王朝。而原來窩闊臺汗國的地盤大部分都被察合臺汗國吞併,自此,窩闊臺汗國歷時84年,宣告滅亡。

欽察汗國

1243年,欽察汗國由成吉思汗之孫拔都建立,又稱又稱金帳汗國。欽察汗國繼承了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封地,在額爾齊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1260年,蒙古帝國爆發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爭端,欽察汗國藉此時機,宣佈獨立。其實在此之前的一段時間,蒙古中央對欽察汗國的鉗制已經大大減弱,欽察汗國早已經成為了實際獨立的國家。1502年,欽察汗國大汗被克里米亞汗國擊敗,最後被莫斯科公國吞併,歷時259年。

伊利汗國

1256年,蒙古四大汗國中最年輕的汗國——伊利汗國(又稱伊兒汗國或伊爾汗國),由成吉思汗之孫、託雷之子旭烈兀建立。地域東臨阿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裡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由於屬於亞歐非交通樞紐,人流量極大,民族也十分繁雜,但多信仰伊斯蘭教。公元1317年,汗王不賽因繼位,年僅十二歲。汗國內部二丞相明爭暗鬥,政局不穩。欽察汗國逮住機會,舉兵來犯,伊利汗國從此衰落。1334年,汗王去世,王子們又陷入奪儲之爭,最後導致汗國分裂,公元1388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歷時132年。

其實,當時的蒙古帝國疆域是十分遼闊的,但苦於遊牧文明與封建文明強行交匯形成的獨特蒙古嫡儲制度,使得蒙古帝國就沒有停止過立儲之爭。版圖雖大,終究在歷史長河中被更加先進的文明所取代!


秦風漢韻論古今


元朝並不是成吉思汗建立的,而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建立的。

這裡還是要區分一個概念,元朝和蒙古帝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蒙古帝國是成吉思汗及其後代子孫建立的一個橫跨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帝國,主體包括五大部分:元朝和四大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利汗國、窩闊臺汗國)。其中,元朝在名義上屬於宗主國,四大汗國屬於附屬國。



成吉思汗,在戰爭方面確實是有天賦。成吉思汗從一個蒙古草原上的小部落首領,最終統一蒙古諸部,先後消滅金、西夏、花剌子模等國家,為蒙古帝國墊底了基礎。


在成吉思汗的基礎上,成吉思汗的後人向南滅了南宋,向西一路打到了歐洲多瑙河沿岸,向北將將俄羅斯諸公國收入囊中。全盛時期,蒙古帝國的面積達到了45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蘇聯的面積。

元朝,主要領土面積包括當今的中國、蒙古國、朝鮮、韓國以及俄羅斯遠東的一部分,是四大汗國的宗主國。但是元朝的統治時間很短,就被朱元璋趕回到了蒙古草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元朝雖然覆滅了,但是這一脈的政權還繼續稱霸這蒙古草原,直到清朝才被徹底征服。

如今,元朝這一脈,一部分被成為了俄羅斯的一部分,一部分成為了中國的一部分,另外就是夾在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的蒙古國。

窩闊臺汗國,是成吉思汗的三子窩闊臺及其兒子貴由所建立,其領土範圍大致在今天新疆和哈薩克斯坦境內,是四大汗國中地盤最下,最先滅亡的一個國家。其領土的大部分被察合臺汗國所吞併,部分歸降了元朝。



欽察汗國,也叫金帳汗國,是有成吉思汗長子朮赤及其兒子拔都所建立,主要領土範圍主要轄區是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區,是東歐的霸主。欽察汗國在不斷內鬥中於1502年滅亡,其霸主地位被興起的俄羅斯取代。

伊利汗國,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所建立。領土範圍包括如今的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土庫曼斯坦、阿富汗西部地區。伊利汗國於1388年被帖木兒帝國所滅亡。

察合臺汗國,有成吉思汗兒子察合臺其孫子哈剌旭烈建立,巔峰時期領土包括今天的新疆地區,哈薩克斯坦部分地區以及阿富汗部分地區。察合臺汗國後來分裂成東西來兩部分,於1402年被帖木兒帝國所滅亡。

如今,曾經輝煌一時的蒙古帝國早已不復存在,蒙古人的後裔們如今主要生活在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和蒙古國境內。此外,在中亞、西亞包括俄羅斯境內很多民族,都有蒙古人的血脈。


小鎮月明


成吉思汗於1206年,在斡難河源,建立了蒙古帝國。之後,成吉思汗開始征伐西夏、金、西遼等國。經過成吉思汗、窩闊臺汗和蒙哥汗的三次西征,蒙古帝國的疆域達到了巔峰,約2400萬平方公里。

1259年,蒙哥汗去世,第二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蒙古帝國開始走向分裂。1264年,忽必烈擊敗了阿里不哥,可是,忽必烈的繼承資格,並沒有得到蒙古諸王的一致承認。此時,原屬蒙古帝國的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旭烈兀等四王,分別在自己的封底上獨立,被稱為四大汗國。

到了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大元”,自稱“蒙古大汗”。之後,忽必烈滅亡了南宋,控制了中國的大部分地區。元朝,加上之前處於獨立狀態的四大汗國,其中包括朮赤之子拔都建立的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察合臺建立的察合臺汗國,窩闊臺建立的窩闊臺汗國,旭烈兀建立的伊兒汗國(又稱伊利汗國),被並稱為“五大汗國”。

其他還有一些小的汗國,分別依附於五大汗國,都是附庸關係,可以忽略不計。

窩闊臺汗國

五大汗國中,窩闊臺汗國最弱小,也最先滅亡。1309年,元朝和察合臺汗國,將窩闊臺汗國瓜分,窩闊臺王投奔元朝,窩闊臺汗國滅亡。蒙古五大汗國,重新回到了四大汗國。

元朝

元朝是第二個滅亡的汗國。1368年,明朝將元朝趕回了蒙古草原。元惠帝繼續使用了“大元”的國號,歷史上被稱為北元。北元在大明軍隊的多次打擊之下,1388年,北元退至捕魚兒海(今天的中蒙邊境貝爾湖)。明朝大將藍玉率十五萬明軍,大破之,俘虜八萬餘人。1402年,窩闊臺後裔鬼力赤殺死元帝,去“大元”國號。此後,北元餘部被稱為“韃靼”。

1634年,女真擊敗韃靼部落,歸入了後金。皇太極繼位後,改國號後金為清。明朝的疆土最後也被清朝佔領。所以,元朝最終歸入了大清,也就是中國了。

伊兒汗國

伊兒汗國(伊利汗國),因為是忽必烈的兄弟,所以,一直站在元朝一方。

該汗國的主要疆域位於現在的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阿富汗西部、土耳其的部分疆域。

1335年後,伊兒汗國分裂為了多個王朝,主要包括穆扎法爾王朝、札剌亦兒王朝、丘拜尼王朝(又名楚邦王朝)、賽爾別達爾國等。

1355年,欽察汗國滅丘拜尼王朝。1393年,由突厥化的蒙古人建立的帖木兒帝國滅亡了札剌亦兒王朝。此後,伊兒汗國徹底歸入了帖木兒帝國。

欽察汗國

欽察汗國核心地區在伏爾加河流域,主要佔據東歐和中歐地區,一直到多瑙河流域。

1480年,欽察汗國可汗阿合馬死於內亂,整個汗國開始分崩離析,莫斯科公國趁機獨立。1502年,克里木汗國滅亡欽察汗國。直到1783年,莫斯科公國先後打敗了從欽察汗國分裂出來的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及克里木汗國,自此,欽察汗國的主要疆域歸入了俄羅斯沙皇國。

察合臺汗國

察合臺汗國,主要位於我國新疆天山南北、西藏,以及現在的吉爾吉斯、塔吉克、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等五個中亞國家。

1346年,察合臺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西察合臺汗國,在1369年,被帖木兒帝國滅亡。

東察合臺汗國,在現在的新疆區域,曾經奉明朝為宗主國。清朝時的1680年,東察合臺汗國被準噶爾汗國滅亡,後歸入清朝。


奕天讀歷史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1206年平定蒙古各大部落開始創建大蒙古國,從此南征北伐多年後,蒙古軍就開始南下滅宋,經歷一連串戰爭,終於在公元1271年建立元朝。然而各朝各代有始有終,就算是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帝國也總有衰落的一天,元朝發展到後期由於官員迂腐,奸臣弄權,導致民怨爆發,起義軍最終將元朝推落神壇。

後來鐵木真的後裔還創立過哪些小政權呢?甚至是他們至今是否還存在?

鐵木真的後人除了建立元朝之外,他們還攻佔了中亞、西亞、東歐等地區,先是創立了4大蒙古汗國。各個汗國之間由各自的大汗負責管理,自從元朝被朱元璋消滅後,其他的4大汗國不久也相繼衰亡,由於蒙古人當初積累太深根基牢固,即使國都消滅,其殘餘實力還是很強大的,滅國後的蒙古後代又陸續建立了不少的小國家,其中俄羅斯境內就有7個小共和國據說是蒙古族人所創建。

當年成吉思汗下令冊封3大汗國,其名分為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以及欽察汗國,等到他駕崩後,汗王蒙哥又冊封一個新汗國名叫伊利汗國,從而大蒙古帝國實則是由四大汗國所形成。蒙哥一死,又到忽必烈繼位,這時野心大的忽必烈就打起了南宋的主意,於是揮軍南下入主中原,於1271年成立元朝。可惜元朝剛建立不久,蒙古帝國的三大汗國除伊利之外均不願承認元朝是宗主國,最後這三個汗國就開始走上了獨立之路。

伊利汗國眼看其他三大汗國開始走自己的路,或許有點尷尬,等忽必烈一死,也跟著宣佈獨立去了。後來蒙古地域的四大汗國各有發展繁衍,先是察合臺汗國,其君主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臺,他死後由子孫沿襲大汗之位,一直到公元1321年,察合臺汗國因內亂分裂成為東西兩個政權,西部叫馬維蘭納阿汗國,東部則是蒙兀兒斯坦汗國,然而兩國本是同根生,但為權力爭,分裂後數年,東西兩汗國經常發生戰爭,最後導致國土混亂不堪,而謀朝篡位之事頻發,新大汗能上位幾乎全是靠殺死前任大汗而為。後來察合臺汗國飽受內亂後,逐漸不支而走向滅亡。

窩闊臺汗國,由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窩闊臺掌權,其建立於公元1225年,窩闊臺逝世後由他的兒子貴由統治,可惜該國大部分兵權分散在各方諸侯手裡,並沒有形成真正的統一。後來貴由一死,大汗皇位就落入拖累系后王手中,直到察八兒繼承該汗國之皇位,窩闊臺的後代子孫們才憤而不滿的起來跟其搶奪汗位,最終形成大規模內鬥,直接就讓窩闊汗國的實力大幅減弱。公元1309年,察八兒在內鬥中落敗逃亡元朝,察合臺的也先布花汗趁機奪去窩闊臺汗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導致窩闊臺汗國滅亡。

伊利汗國,該汗國也是因為遭遇內鬥所亡,當初第一任大汗駕崩後,伊利汗國的後裔們就為爭搶汗位展開了持久的內亂鬥爭,因為各方的勢力相等,伊利汗國就輕易的被他們割裂為數個小汗國,然後各方開始獨立發展,至此就等於是說伊利汗國不復存在正式消亡了。後來元朝滅亡,剩餘的蒙古族人返回漠北,先是建立北元小政權,之後又分裂成瓦刺、朵顏三衛以及韃靼等蒙古部落,一直至今成吉思汗的後人們就再沒有建立過任何國家。


貓眼觀史


首先,對於題主的問題,我要說明一下。成吉思汗建立的,是蒙古帝國。後期元朝的建立,以及阿里不哥的失敗,導致了蒙古帝國的分裂,底盤大了,理念不同,分裂是必然的。

而成吉思汗也只是打了蒙古帝國的底子,真正蒙古帝國的建立,靠的是他的幾個兒子,及孫子建立的。我覺得,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沒有失敗,而是比較成功的。它的建立,有它的客觀原因,是靠騎兵的機動性,以及從宋朝進口,並建制裝備的火炮建立的攻擊力優勢拿下的半個世界地盤,能存在4個世紀(大蒙古國於公元1206年建立,最晚滅亡的察合臺汗國在1683年),也是它的幸運。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蒙古的幾個大汗國的建立,本就靠著一定的機遇,滅亡也是必然的

元朝

元朝(1271年—1368年),由忽必烈建立,在1367年朱元璋派大將徐達、常遇春北伐,於1368年八月攻克通州,元惠宗於七月二十八日,倉惶北逃,徐達率軍攻陷元朝的首都元大都(北京),元惠宗北遁,朱元璋認為他順天明命,給他上諡號為“順帝”。元朝正式滅亡。

存在了97年。

窩闊臺汗國(1225 - 1309)

窩闊臺汗國的形成,是窩闊臺隨父親西征時,有功,從父親那裡得到了一部分土地和軍隊,形成了自己的兀魯思(私人封地),窩闊臺的始封地在霍博(今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和葉迷立(今新疆額敏縣一帶)。窩闊臺即蒙古帝國大汗位後,便把將自己在也迷裡的封地賜給長子貴由。貴由就是窩闊臺汗國的首任大汗。

1309年,察八兒和仰吉察兒(窩闊臺汗國最後的大汗,仰吉察兒被元朝承認,察八兒是事實大汗)與國內海都系叛亂者大戰,失敗了。被迫越亦列河向東北逃竄,途中仰吉察兒被毒殺,察八兒投奔元朝,元朝封察八兒為汝寧王,窩闊臺汗國最終滅亡。窩闊臺系的領地被元朝和察合臺汗國瓜分。窩闊臺汗國滅亡。

共存在84年

伊利汗國(1256–1335年),又譯伊兒汗國或伊爾汗國

1256年,旭烈兀軍攻滅盤踞馬拶答爾(今伊朗馬贊德蘭省)諸山城的“木剌夷國”,並在蒙古西征中亞及西亞的地盤上建立的伊利汗國。

在合贊汗(在位時間1295年~1304年)去世二十年後,伊爾汗國就爆發了嚴重的內亂,並因此讓汗國元氣大傷。最終在1335年,權臣阿布·賽義德死後,汗國便立刻分裂,已經事實滅亡。1355年,金帳汗國賈尼別克汗攻入大不里士,伊利汗努失兒完不知所終,伊爾汗國也因此最終覆滅。

存在了79年

欽察汗國(Golden Horde),(1242年—1502年),又稱金帳汗國、克普恰克汗國、朮赤兀魯思

由1242年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第二子拔都結束西征建立了東起也兒的石河(額爾齊斯河),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裡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的欽察汗國。

15世紀時,金帳汗國已經分裂成為幾個獨立的小汗國。金帳汗國的正統汗位由大帳汗國繼承,但他的實際地位同於其他汗國。1502年,別爾哥薩萊(汗帳位置)被克里木汗國的軍隊攻陷後化為焦土,最後一任“大帳汗”賽克阿里被殺,金帳汗國壽終正寢。16世紀50年代,沙皇伊萬四世統治時期先後佔領了喀桑、阿斯特拉罕、克里木三個汗國。金帳汗國的領土全部併入羅斯公國領地。

存在了260年

察合臺汗國(1222——1683)

由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依其西征所得領地擴建而成。

1346-1347年,汗國分裂成東西察合臺汗國。1418年,東察合臺汗國遷都亦力把裡,所以又稱亦力把裡汗國。最後汗國分裂為三部:東察合臺汗國本部(亦力把裡部)、吐魯番部、葉爾羌部。

西察合臺汗國,大汗幾乎全是突厥貴族的傀儡。1370年,帖木兒處死合不勒沙,自稱為蘇丹,建立了帖木爾帝國。所以,名義上的西察合臺汗國最終在1402年滅亡。

1399年左右,帖木兒汗國伊斯堪答兒派出一支軍隊,朝西北方向進軍,掠奪了拜城和庫車,他親自率領軍隊進入于闐,那裡的居民熱烈地歡迎他,並獻上了各種禮物,自稱是帖木兒的臣民。至此,東察合臺汗國也被帖木兒帝國暫時征服。

1682年,阿帕克和卓引準噶爾,部噶爾丹進軍葉爾羌、喀什噶爾,子巴巴克蘇勒坦領兵拒戰,兵敗被俘押送伊犁。1683年,汗國亡。不久卒。

存在了461年,最長。

堡主認為,成吉思汗後代建立的幾個汗國雖然滅亡了,但是他們的統治形式,以及蒙古人在世界範圍的分佈,也是那個時候播撒出去的,也影響了俄羅斯人,中亞人的基因分佈。無疑,在另一個形式上,他們成功了。尤其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後代——帖木兒,更是在中亞南亞建立了自己的帝國。進一步擴張了蒙古人的影響力。

他們雖敗猶榮!


小小林家堡


成吉思汗的後人建立的國家,不僅有元朝,在中亞、西亞和東歐等地,還建立過四個汗國。元朝和四大汗國滅亡以後,各汗國後人又先後建立了多個小國。

到目前為止,成吉思汗後人建立的國家一個也不存在了。不過,以蒙古人為主體的國家目前還有存在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蒙古國。此外,在俄羅斯,還有七個以蒙古人後裔為主體的小共和國,但是這些小共和國也並不是成吉思汗的後人所建。

成吉思汗崛起以後,建立了強極一時的蒙古帝國。成吉思汗死前,已經分封了三個汗國,分別是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成吉思汗死後,到第四任蒙古大汗蒙哥時期,蒙古帝國又分封了伊利汗國。從此,蒙古本部與蒙古四大汗國的格局形成。

蒙哥死後,忽必烈繼承了蒙古大汗,並在1271年建立了元朝。元朝建立以後,除了伊利汗國以外,其他三大汗國不再承認元朝的宗主國地位,開始自成一系,走向了獨自發展的道路。忽必烈死後,伊利汗國也不再承認元朝的宗主國地位。從此,元朝與四大汗國形成並立的局面。

在成吉思汗的這些後代汗國中,欽察汗國是第一個立國的汗國,共存在283年,主要位於中亞西部、西亞北部和東歐等區域。欽察汗國是除了元朝以外,四大汗國中最強大,面積最大,影響最大,也是堅持時間最久的汗國。15世紀後期,欽察汗國被後崛起的帖木兒汗國所敗,開始衰落。此後,欽察汗國的屬國羅斯公國,也就是俄羅斯的前身,也打敗了欽察汗國,欽察汗國走向沒落,最終在1502年被克里米亞汗國所滅。

察合臺汗國是成吉思汗後人所建的第二個汗國,1222年建立,主體存在180年。主要位於今中亞南部和印度北部地區。察合臺汗國比較複雜,其建立不久就分成了東西兩個察合臺汗國,西察合臺汗國為主體,1402年被滅。西察合臺汗國滅亡以後,也標誌著察合臺汗國走向了滅亡。東察合臺汗國1348年從察合臺汗國中分離出來,此後奉明朝為宗主國。東察合臺汗國1509年被葉爾羌汗國取代,餘脈建立了吐魯番汗國,吐魯番汗國在1562年滅亡。值得一提的是,葉爾羌汗國也是成吉思汗的後人所建,是成吉思汗的後人在中亞建立的最後一個汗國,一直堅持到1680年準噶爾汗國崛起的時候。

成吉思汗後人建立的第三個汗國是窩闊臺汗國,1225年建立,主要位於中亞北部。這個汗國沒有什麼存在感,國力比較弱,只存在84年,是四大汗國中最早滅亡的國家。其滅亡的直接原因是招惹了元朝,最終被元朝和察合臺汗國瓜分了。

成吉思汗後人建立的第四個汗國是伊利汗國,這個汗國主要位於西亞和中東,建立於1256年。伊利汗國是蒙古四大汗國中,存在時間最短的汗國,只有79年,在1335年被欽察汗國滅亡。伊利汗國距離蒙古本部最遠,也是蒙古帝國向西征伐到達的最遠的地方。伊利汗國滅亡以後,其後人還建立了一個剌亦兒王朝,不過只存在了半世紀,就被帖木兒汗國滅亡了。

元朝是蒙古帝國的正統所在,由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國家之一,存在了97年,1368年被朱元璋的明朝滅亡。元朝滅亡以後,殘餘勢力退回漠北,維持了北元小朝廷的存在。不過不久,北元就走向了滅亡,漠北陷入分裂,先後分成韃靼、瓦剌、朵顏三衛等部落。這些部落雖然也不同程度強大過,但再也沒有建立一個穩定的王朝或國家。


蘇綻


成吉思汗的後人建立了一系列國家,但今天這些國家絕大多數都已經不存在了

成吉思汗,原名孛兒只斤·鐵木真,他在生前創建了空前絕後的大蒙古帝國,但是這個帝國在他死後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很快就四分五裂了。

在成吉思汗死後,他將汗位傳給三子窩闊臺,不過窩闊臺的繼位並非一帆風順。雖然窩闊臺手持成吉思汗遺詔,但是按照蒙古人的傳統,通常是由幼子繼承全部家產,所以有許多貴族仍舊支持成吉思汗第四子託雷繼位。這導致蒙古帝國汗位空缺長達三年時間,最後窩闊臺在二哥察合臺的支持下,最終繼承汗位,成為大蒙古帝國的第二位大汗。

在窩闊臺死後汗位傳給了其長子貴由。但是貴由僅登基2兩年就死了,在貴由死後,汗位落入了託雷長子蒙哥繼承,從此蒙古大汗汗位落入托雷一系手中。

在蒙哥汗死後,由蒙古貴族組成的庫裡勒臺大會推舉蒙哥的七弟阿里不哥為大汗,而蒙哥四弟忽必烈拒絕承認這一結果,於是雙方爆發大戰。最後忽必烈獲得勝利,擊敗了阿里不哥。

不過,雖然忽必烈獲得了勝利,但其實忽必烈大汗稱號是自封的,大多數蒙古貴族是不承認的。而阿里不哥的大汗之位是由庫裡勒臺大會推舉出來的,更具合法性。因此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戰爭帶有一定的叛亂性質,即便是他最後獲勝,卻也導致了蒙古帝國不可挽回的走向了分裂。

此後忽必烈以中國為中心建立了大元帝國,而大蒙古帝國就此分裂成大元帝國、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金帳汗國、伊利汗國(又翻譯稱“伊爾汗國”)五個國家。

(成吉思汗死後,蒙古帝國分裂出來的五個國家,其中元帝國和伊爾汗國都是託雷系)

這五個國家中,最先滅亡的是窩闊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原本是窩闊臺的封地,位於今天新疆北部和哈薩克斯坦東部地區。1309年後來窩闊臺汗國被元朝和察合臺汗國聯手瓜分了。從1225年建立到1309年滅亡,窩闊臺汗國共存在84年。

第二個滅亡的則是位於西亞的伊爾汗國,伊爾汗國位於西亞地區,領土包含了今天的伊朗、阿富汗、土庫曼斯坦、伊拉克、土耳其、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等地區,是託雷第五子旭烈兀所建立的國家。其於1335年亡於內亂,立國僅79年。

(伊利汗國版圖)

第三個滅亡的國家是金帳汗國。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是由朮赤之子拔都所建立的國家。其版圖覆蓋大半個東歐,其統治中心位於今俄羅斯南部的薩萊。

不過金帳汗國對內施行的是分封制度,類似於中國的周朝。所以到了15世紀金帳汗國就分裂為,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克里米亞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這幾個汗國都是朮赤的後裔建立的,並且此時已經幾乎完全獨立,金帳汗國僅享有名義上的宗主權。

1480年,金帳汗國大汗阿合馬出兵進攻莫斯科公國失敗被殺,金帳汗國從此失去了對俄羅斯人的控制。1502年,末代大汗賽克赫阿里被克里米亞汗國擊敗,欽察汗國滅亡。

(金帳汗國版圖)

第四個滅亡的是大元帝國。元末因吏治腐敗,民族壓迫嚴重,爆發了著名的紅巾軍起義。而此時元廷內部仍舊是內鬥不斷,導致元朝錯過了鎮壓起義軍的最佳時機。1368年,明軍大將徐達攻佔元大都,元順帝北逃,元朝在中原的統治宣告結束。

此後元朝的統治範圍重新退回蒙古高原,但仍舊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1402年阿里不哥後裔鬼力赤殺死北元第七位大汗坤帖木兒,不再使用“大元”國號,大元帝國正式成為歷史。不過大元的滅亡並不意味著大蒙古帝國的滅亡,只不過蒙古帝國不再使用大元國號罷了。

1635年,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率領清軍擊敗了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林丹汗之子額哲降清,獻傳國玉璽,大蒙古帝國宣告滅亡。

(元帝國版圖)

第五個滅亡的是察合臺汗國,該汗國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的封地,其領土包括今天的新疆大部和哈薩克斯坦東部地區。在建國之初,察合臺汗國曾多次與元帝國發生戰爭,後來又與元朝合謀瓜分了窩闊臺汗國。

1321年後,察合臺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為"蒙兀兒斯坦",西部稱為"馬維蘭納兒",後人通稱為“東察合臺汗國”和“西察合臺汗國”。

1369年西察合臺汗國實際上亡於帖木兒帝國,至1402年西察合臺汗國正式滅亡。而東察合臺汗國則於1514年被葉爾羌汗國所滅。

不過葉爾羌汗國君主也是察合臺的後裔,只不過改了個國號。1680年葉爾羌汗國為準噶爾汗國所滅,察合臺汗國正式滅亡。

雖然察合臺汗國是五個國家中最後一個滅亡的,但察合臺汗國並不是成吉思汗子孫所建立的政權中,最後一個滅亡的國家。從金帳汗國中分裂出來的克里米亞汗國才是最後一個由成吉思汗子孫建立的國家,其於1783年被沙俄所滅。

(克里米亞汗國位於今天的烏克蘭南部)

除此之外,帖木兒帝國、準噶爾帝國、莫臥兒帝國也都是蒙古人建立的,但這些國家君主並不是成吉思汗後裔。

當然,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今天的蒙古國雖然是一個共和國,但依然屬於成吉思汗創建的。因為在成吉思汗出現之前,蒙古這個民族和國家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成吉思汗所創建的諸多國家中,今天還有蒙古國存在於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