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的戰後石油,受益最大的是誰?

茫茫人生看客


伊拉克戰爭過後,在石油上面受益最大的國家,既不是美國、以色列也不是伊朗,而是中國自己。

2003年發生的伊拉克戰爭雖然摧毀了薩達姆政權,但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卻並沒有因此而停滯。相反的,自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以來,伊拉克都石油出口正逐步飆升。


眾所周知,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儲量豐富,是中東地區的主要產油國之一。同時,伊拉克還具備雄厚的油氣資源基礎和巨大的油氣增產潛力,將在未來幾十年世界油氣格局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根據資料顯示,在2018年伊拉克日均400多萬桶的石油產量中,中國所購買的石油佔比接近總量的50%,而且這一佔比還將進一步擴大。而且,中石油企業在巴士拉和基爾庫克建立了油田,擁有開採的權利。


其實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前,伊拉克的石油行業才剛起步。在伊拉克戰爭過後,伊拉克政府通過一系列新的許可協議,即同意跨國公司參與了伊拉克的石油勘探,這對中石油來說是最大的機遇。

中國的石油企業卻抓住了這一機會,每年不斷向伊拉克投入資金和工人,因此佔得了先機。在10多年的時間裡,中石油取得了多塊油田的開採權。因此伊拉克戰爭過後,石油最大的受益方是中國。

如今,中國已經是伊拉克出口石油的最大消費者,是伊拉克最重要的石油客戶。中國的石油企業願意按照伊拉克新政府的規則辦事,所以深受伊拉克人民的歡迎。因此在去年,伊拉克還爆出消息稱中石油參與了競購伊拉克最大油田股權的活動。


世界人文通史


如果僅憑獲得了多少石油的項目來評判受益最大方的話,那似乎就是中國了。

在伊拉克戰爭前,中國幾乎不從伊拉克進口原油,2003年徹底斷絕從伊拉克的原油進口。戰後2004~2008年,中國每年從伊拉克進口的原油在100萬~200萬噸之間,2009年躍升到716萬噸,2010年超過千萬噸,2012年達到1568萬噸,目前伊拉克已是中國第六大原油進口來源國。

而且,2009~2012年,在伊拉克舉行的四輪勘探開發合同招標中,美國僅埃克森·莫比爾公司獲得了西庫爾納一期的合同,而中國僅中石油就獲得艾哈代布、魯邁拉和哈法亞三大油田的開發合同,中海油獲得米桑油田群的開發合同,且中國石油(6.880,-0.03,-0.43%)公司均是作業者或合作作業者。

“中石油”在伊拉克的3個油田項目,艾哈代布、魯邁拉和哈法亞項目,“中石油”能從這三個油田項目獲得權益的剩餘可開採原油儲量是54.265億桶。再加上2013年底,中石油通過下屬全資子公司收購了埃克森美孚持有的伊拉克西古爾納-1期“技術服務合同”25%的權益儲量,也就是9.7665億桶。也就是說,單隻“中石油”的油田項目中就有64.0315億桶的剩餘可採儲量,這一權益儲量排在伊拉克投資的外國石油公司公司之首。英國石油集團公司、埃克森美孚、殼牌和俄國盧克公司的權益儲量都不及“中石油”。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意大利埃尼集團等公司的權益儲量加起來也比不上“中石油”。


談笑觀察室


難怪A股市場的中石油和中石化(兩桶油)的股價跌跌不休,老股民都將兩桶油的股價作為反向指標,只要兩桶油的股價有風吹草動,大家都會蜂湧而逃,如勝利大逃亡。

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百廢待興,急需要右油方面的技術,人材和資金,設備,石油方面的管理人材,而且在伊拉克戰亂中,去投資是要極大的風險,美歐石油公司是不願冒這風險。

俗話說:無限風光在險峰,風險越大,利潤越高。中國公司就有這獨特眼光和膽魄,敢人為先,先啖螃蟹的勇敢精神,又有技術又有錢,正是伊拉克所需的,雙方一拍即合,根據市場經濟遊戲規則進行公平公正的競標,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簽訂數快油田的開發,深耕十多年,現在已是豐收的年份,這是中伊雙贏的局面。


用戶1495609362175


美國。美國拿油都是低價。


哥不說謊


當然是美國了,不然精明的美國人又怎麼會花費那麼多錢財去打伊拉克呢?

我們知道伊拉克戰爭爆發的原因明面上是因為美國人號稱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正在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再加上當時的伊拉克正在入侵鄰國科威特,所以對於美國要求出兵攻打伊軍的做法在聯合國並沒有受到很大的阻力。但是實際上,小編以為美國人可不會那麼善良只為了援助科威特而出兵,實際上美軍在中東發動戰爭的目的並不是這個,後來的戰爭也說明了這個問題,如果說美國是為了正義,幹嘛要把伊拉克趕回領土後還要往死裡打呢?

美軍出兵的真正原因,是石油。

美國之所以強大,在金融方面最大的依仗就是美元的特殊地位,什麼特殊呢?原來世界所有的大宗貿易,比如石油,黃金等等都是以美元結算,這樣美元就和這些硬通貨掛鉤成為了比黃金值錢的紙,但是由於伊拉克和美國關係緊張,薩達姆一怒之下改用歐元結算本國石油,這是美國決不能忍受的,所以戰爭結束後,美國扶持的伊拉克政府很快就改變歐元結算石油的政策,所以小編才說伊拉克的戰後石油,受益最大的當然是美國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這個毫無疑問是美國

1黃金美元體系被美國自己瓦解後,美元已經實現了貨幣全球化,為了進一步實現經濟霸權,就必須找到下一個錨定物,那就是石油,大家都知道二戰後,美國收益最大,發展最好,後來各國也發展起來,對石油的依賴越來越大,石油已經從簡單的能源大宗商品,成為經濟命脈所在,石油相關產品已經深入經濟體系的各行各業裡,被稱為流動的黃金,跟國際政治經濟息息相關。局部動亂一發生,帶來的就是石油價格的波動


2 美國打著人權的旗號攻打伊拉克,無非是控制石油價格,讓自己國家享受優質廉價的石油資源,用美元結算石油,建立了石油美元體系,攪局中東無非是為了搶奪石油資源。而美國這些年也通過石油美元結算系統綁架了許多國家的利益,動不動制裁其他國家的底氣,一方面是軍事霸權,一方面是美元石油的結算體系的經濟霸權。

3中美貿易戰背後其實是人民幣國際化和美元的博弈,中國去年在上海建立原油期貨交易所,運回黃金加持人民幣石油結算體系。就是想在石油價格上有話語權。石油美元和石油人民幣的博弈


鑫財經


石油受益最大的,必然是中國。

迄今為止,“中石油”在伊拉克共擁有3個油田項目,分別是艾哈代布、魯邁拉和哈法亞項目,“中石油”能從這三個油田項目獲得權益的剩餘可開採原油儲量是54.265億桶。再加上2013年底,中石油通過下屬全資子公司收購了埃克森美孚持有的伊拉克西古爾納-1期“技術服務合同”25%的權益儲量,也就是9.7665億桶。

也就是說,單隻“中石油”的油田項目中就有64.0315億桶的剩餘可採儲量,這一權益儲量排在伊拉克投資的外國石油公司公司之首。英國石油集團公司、埃克森美孚、殼牌和俄國盧克公司的權益儲量都不及“中石油”。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意大利埃尼集團等公司的權益儲量加起來也比不上“中石油”。


2009年8月,“中石化”收購總部位於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由此獲得了基爾庫克地區塔克塔克油田的“產品分成合同”權益。由於庫爾德自治區政府一向反對伊拉克中央政府幹涉當地石油事務,在2010年底之前,伊拉克政府堅決不承認庫爾德自治區政府與外國石油公司已簽訂的“產品分成合同”。在得知“中石化”不願放棄塔克塔克油田權益後,伊拉克石油部把“中石化”列入黑名單,禁止其參加當時舉行的第二輪油田招標。“中石化”沿襲Addax公司在塔克塔克油田的全部權益,完全擁有油田扣除投資成本和礦區使用費後的36%“利潤油氣”。

由於伊拉克招標區塊大多為已探明儲量的油田,尤其是2008年第一輪油田“增產服務”招標和2009年第二輪“新建油田”招標,油田規模大,承包商的“投資回收池”通常也較大,足以保證成本及時回收。而且回收速度也快。2008年招標的合同規定,承包商實現油田基礎產量增產10%之後的下一季度即可啟動投資回收;2009年招標的合同要求,承包商實現初始商業產量並維持一個季度,即可進入投資回收期。按中國各石油企業近五年的實踐來看,實現增產10%僅需1~2年時間,實現初始商業產量一般需要3~4年時間,相對於“產品分成合同”模式下從勘探到開發需要8~10年才進入回收期而言,“技術服務合同”可實現快速回收,承包商通過相對較少的自有資金投入就可實現項目的滾動發展,實際投入資金相對較少。


中國近十年來飛速發展,是世界上第一大資源進口國,第一大產品製造國,卻不是石油大國,能用相對低廉的價格獲取穩定巨量的石油輸入以驅動資源饕餮無疑受益匪淺。源源不斷的資源輸入,中國製造業得到大發展,從而國內基建得到大發展,近十年是中國基建發展最快的十年。


反觀美國,美國本身就是資源大國,對中東地區石油的依賴遠不如中國。中東石油也許是美國石油大亨的利益所在,卻不是美國追求的核心利益。成為中東地區的實際操控者、維持世界霸主地位、遏制俄羅斯勢力擴張以及中東地區民族解放運動才是其出兵伊拉克的目的所在。


但是,當世界霸主要付出天文數字的軍費,錢從何而來,自然是以壓榨剝削世界人民為代價,士兵又從何而來,自然也是以犧牲本國青年為代價,藉著同樣的霸權模式,羅馬帝國也曾雄霸一方,後來還不是耗盡羅馬人口的大半有生力量,再也維持不住廣袤的疆土,最後黯然倒下。



伊拉克戰爭,誰能笑到最後?


歷史在前,殷鑑不遠。


斯國民


中國和伊拉克的石油環境現狀表明,兩國的石油市場是相互需要的,中國的石油市場需要穩定可靠的石油供應商,伊拉克的石油生產則需要穩定可靠的銷售市場。兩國的石油潛力相得益彰,伊拉克石油市場的需求可以在中國石油市場中得到滿足,中國石油市場的需求在伊拉克石油市場中可以得到滿足。兩國之間開展石油合作完全符合兩國各自的國家利益。伊拉克石油工業的歷史發展表明,伊拉克具有很大的石油潛力,但戰爭因素以及伊拉克與外界的關係問題,阻礙了伊拉克的石油發展,既影響其經濟發展,也影響其地區影響力的增強。

但是,自2011年底美軍撤出伊拉克之後,伊拉克的石油潛力真正有了釋放的機會。2008年,伊拉克石油部邀請包括中國石油企業在內的國際石油企業共同參與油田開發和石油基礎設施建設,以期推動伊拉克石油業的發展。伊拉克的預期目標是,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之一。伊拉克石油產量的增加,以及中國石油消耗量的快速增長,為中伊兩國增進石油合作鋪平了道路,而加強兩國的石油合作對兩國無疑都有利。

除石油利益之外,還有很多因素在推動這種合作,如兩國擁有良好的傳統關係,對重大國際問題立場相近等,這些因素顯然有利於加深和增進兩國的經濟關係(包括石油關係)。伊中兩國的石油市場表明,兩國的石油關係具有互補性。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使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越來越高,而伊拉克的石油儲量和產量的不斷增長,再加上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兩國未來的石油合作前景充滿希望。伊中兩國的傳統合作關係值得一提。20世紀90年代期間,兩國之間沒有機會進行石油合作,因為伊拉克被孤立,並掙扎於第一次海灣戰爭後聯合國的經濟制裁中,伊中關係受到了聯合國決議的限制。在此期間,中國試圖幫助伊拉克,並鼓勵聯合國消除或至少減輕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但無果。

1996年聯合國開始實施“石油換食品計劃”(第986號決議),根據這項計劃,伊拉克政府有權出售數量有限的石油,為人民購買食品和藥品。這項計劃也為伊中兩國提供了石油合作機會。1997年,伊拉克石油部與中石油簽署合同,開發艾哈代布油田。由於“石油換食品計劃”的限制,加之伊拉克一方面與聯合國關係僵持,另一方面與美英兩國交惡,致使伊中兩國不能建立起堅實的石油合作基礎,伊中之間的所有合作在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後被喊停。伊拉克新政府成立後,其首要任務是實現國家安全和恢復國家主權。在美國佔領的數年內,伊拉克由於安全局勢問題而遭受諸多挑戰,同時也阻礙了中國公司進軍伊拉克市場。

2008年,伊拉克的安全形勢開始好轉,政府軍和安全部隊控制住了國內安全局勢,與此同時,伊拉克政府提出了石油產業重建計劃,邀請全球石油公司投資伊拉克油田。這是伊中石油關係的轉折點,它為中國企業打開了進入伊拉克石油市場探尋機會的大門。中國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抓住機遇,與其他國際石油公司合作一起贏得了伊拉克重要油田的開發合同。這三大公司中,中石油最為成功,它與其他國際石油公司合作,獲得了三項重要油田合同,中海油和中石化各獲得一項合同。這些合同是中國石油企業重新踏進伊拉克石油市場的第一步,也是加深兩國石油合作的重要一步,相對世界上其他地區的石油資源,伊拉克的石油機遇對中國來說更顯難能可貴。

在2008年之後的幾年裡,兩國貿易得到巨大改善,在伊拉克對中國的出口貿易中,石油佔99%以上。根據雙方簽訂的合約,2014年中國從伊拉克進口的原油比2013年高出68%,伊拉克因此成為中國三大原油供應國之一,僅次於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超過俄羅斯和阿曼,這是伊拉克在爭取更大市場份額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鑑於伊拉克石油生產的良好基礎與發展勢頭,伊拉克有望成為確保中國石油供應的一大希望。由此可見,伊中兩國發展石油合作乃至整體經濟合作的機遇非常大。


閱微堂雜記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走出三個謬誤。

第一個謬誤是:美國人是為了石油才發動了伊拉克的戰爭。如果把搶劫犯分作兩類,低級的恃刀爆搶,有膀無腦,高級的殺人不用刀,劫財於無形,就象某些無良知識分子所幹的事,美國人玩的是白紙變美元的高級劫財。美國人玩白紙變美元的遊戲,坐在家裡就可輕鬆的搜刮全世界的財富,全世界人民都傻傻的樂在其中,只有薩達姆這楞頭青,非要在石油交易中玩去美元化的遊戲,這為他帶來了殺身之禍,並且殃及自己的子女。因此美國人發動海灣戰爭,既不是為了薩達姆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不是為了伊拉克的石油,而是為了捍衛美元霸權!

第二個謬誤是:西方的民主給戰後的伊拉克帶來了繁榮和進步。兩伊戰爭前,伊拉克是一個富得流油的國家,即使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的石油財富也能讓伊拉克人們的生活過得去。海灣戰爭後,伊拉克人過上了一段很長的貧窮和動亂的生活,只有到近幾年伊拉克的局勢穩定後,伊拉克的經濟才呈現高速的發展和繁榮!有人據此認定,這是西方民主所帶來的繁榮和進步,這其實是胡說八道!伊拉克的豐富的石油儲量是其繁榮發展的基礎,伊拉克的和平,才是它繁榮發展的保障!

第三個謬誤是:中國是伊拉克戰後石油收受最大的受益者。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的石油生產國,他的國內石油產量滿足其國內需求綽綽有餘,美國不需要石油進口。中國在伊拉克戰後的石油銷售中佔有很大的份額,中國的投資和需求,對伊拉克戰後經濟的繁榮和進步起到關鍵的作用,這並不是美國的恩賜,而是中伊雙方互利共贏的結果!

綜上所敘,美國是伊拉克戰後石油的最大受益者,他們可以繼續玩白紙變美元的遊戲,繼續過不勞而獲的寄生蟲生活。中國和伊拉克都是伊拉克石油的受益者,這是基於雙方的互利共贏的國家關係,但這與戰爭無關!


西貝遊天下


按照伊拉克戰爭最初發動的動機和結果來看,美國應該是戰後石油的最大受益人。不過石油不是一天就能開採完並賣光的,更何伊拉克這樣一個石油儲量世界第三的石油大國。


美國為什麼要不遺餘力的打倒薩達姆呢?肯定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稱霸世界建立美元經濟體系。

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就要推翻薩達姆的“歐元石油”的企圖。這也是為什麼美軍在成為伊拉克臨時政府後迫不及待的宣佈伊拉克的石油要用美元結算的原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其實是各有所圖。

當今世界最值錢的“通用貨幣”一是黃金二就是石油。伊拉克戰爭後,美國從薩達姆那裡搶走了大量的黃金,後來又要求其用賣石油的收益來償還美軍在戰爭中受到的損失。

這樣看來兩樣便宜美國都佔到了,不過題目的“利益”不能單單用金錢來衡量。因為你沒辦法都像他那樣去直接搶石油或者瓜分財產。


從長期以來的石油市場來看,誰掌握的伊拉克的石油交易份額大、進價低,誰的收益才大。所以有人說現如今在伊拉克戰後,石油這一方面中國才是最大贏家。

為什麼呢?其實早在伊拉克戰爭剛結束後,中國就已經與之展開了石油合作。兩國的雙邊貿易從戰前2002年的5.17億美元發展到了戰後2012年底的175億美元。

不同於美國這個資源大國,中國石油儲量雖然不少,但是人口多需求大,故而十分依賴進口。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中國的國有企業早早就將目光鎖在了伊拉克這個“大油罐”。

如今中國已經成了伊拉克最重要的石油主顧,就連伊拉克境內最大的油田——魯邁拉油田的項目服務合同也已經被中石油拿下來了。

眼看中國在伊所佔市場份額越來越多,外界逐漸傳出了美國辛苦打仗8年結果為他人做嫁衣的謠言。這樣的評價是隻看到了我國的收穫卻沒看到我們的付出。


別說戰後的伊拉克,就是現在的,有誰趕去冒險闖蕩?中石油到伊的第一步就是建設基礎設施,著手開發,幾乎是從0開始的。

要知道油田都在荒無人煙的沙漠戈壁這樣的地區。只有資源沒有用,技術、人力、開採和運輸都是個問題。

所以中國人不僅要找油田,還要修路、建機場,培養派送專業的石油技術工人等等。經計算,中石油每年在伊的基礎建設上的投資就有20億美元。

這一路走來他們遇到的困難遠比我們想到的多。所以,沒有這麼多默默的付出哪來今天的中伊雙贏。

可能有人好奇,美國為什麼沒來分一杯羹呢?那是人家不缺,沒必要爭這個,也不願意接手這個需要大量投資的燙手山芋。

人家想要的是地位,我們想要的是石油。各取所需而已。當中國掌握伊拉克石油經濟談判權,能夠獲得長期穩定低價的石油供給時,我們就成了最大的受益方。
古有絲綢之路,今有一帶一路、伊拉克石油。中國人的成功得益於我們的任勞任怨。對於伊拉克來說,多苛刻的條件都好商量的中國可比不低頭的西方石油高管更加值得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