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攝影愛好者,應該準備幾臺照相機?

燭光一點


我是這樣配的:

1:風景風光

用尼康D800配尼康16一35f4主打廣角段!這支鏡頭很不錯,畸變大一點,但善於使用畸變,有很大樂趣!

用尼康D7100配28-300f5.6,(有時候會用尼康全幅的24+70f2.8,等效36-105)等效42-450,專門負責中長焦段!這支鏡頭畫質一般,但基本上想拍的能拍到!

2:人像人物:

用佳能5D4配70-200f2..8,負責中長焦!人像特寫很好!

用半畫幅佳能200D配全幅17—40f4(等效約26一65)或者蔡司50f1.4(等效76左右),拍環境人像,環境人像這個焦段比較滿意!

3:平時拍攝玩情懷:

用一部尼康D80配尼康老鏡頭70-210f4,等效約105-300左右,拍中長焦!

用一部尼康D3400配AFP10-20,等效約15-30,廣角拍風景,不得不說一下D3400配10-20這個配置,感覺拍的廣角風景片子,銳利清晰,色彩通透,並不比全幅尼康D800配16-35f4差!

至於全幅24_70,最不喜歡這個焦段,一年用不幾次,基本上在家吃灰!

下面是上述機器鏡頭拍攝的照片!

(攝影非本人專業,所以不玩專業,只玩情懷)










沉默的吉他



我自己的真誠經驗,一個系統最好有兩臺性能非常接近的相機。讓我買一樣的,我心裡實在不能接受,所以我選擇性能接近的。


為什麼呢?


一個是考慮機身的後備,萬一一個壞了,臨時有一個替補。尤其是戶外遠行拍攝的時候。


最重要的是一個短焦一個長焦,出鏡的速度要快過別人。不需要臨時轉換鏡頭了。我拍風景的時候就喜歡這樣,一個相機架好,另一個隨時抓拍。


我當時是EOS1DS MK2,搭配EOS5D(這套器材現在放著閒置);現在是EOS5D2搭配EOS100D。仍然是我的主力機型。




這次去北美,也是一樣的,奧林巴斯EM1MK2和EM5MK2兩臺相機互相配合拍攝。


風景我喜歡抓拍的感覺,因為光線變化太快。前面有漂亮的紀念碑,不要忘記轉身就有好鏡頭。但是需要長焦啊。


我就有準備,一個超廣架在三腳架上,一個長焦握在手上*(這個做法與大師們絕對不同)。拍起來,靜止中帶著抓拍。


可惜,不能展示我的原照。黑色部分的細節太豐富了。



雙機身,是高度機動拍攝手法的具體體現。誰說玩器材的不會拍照。


紐約派的典型器材要求。去大畫幅,上高機動性的徠卡。今天,奧斯卡.巴納克相機就是M43了。




Biztime & Picturetime

職場小蝙蝠

91拍照團隊傾力打造的攝影附件品牌

生活+攝影 . 隨手拍攝 . 隨心拍攝


91拍照聊相機


如果出門旅遊,有個攝影性能好的手機即可。多年來我先後用過索尼賓得佳能單反,同時備用索尼微單,隨著年紀大體力不支,揹著單反和備用鏡頭,覺得越來越沉重。上個月出去旅遊,第一次沒帶單反,全程用華為P20拍攝照片和視頻,效果不錯,我做的音畫全部採用手機所拍的視頻,我給幾個同事看問他們這是什麼機器拍攝,他們都看不出來。

我不敢妄斷,將來單反是否會被淘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以後的拍攝器材會往小型化發展。相信科技的力量和神奇,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掌上三言兩語


攝影愛好者?應該有幾臺單反?題主這問題真的很難回答,究竟該怎麼回覆你呢?首先要想有第二臺單反,那就首先就得是有銀子才行,有了一臺單反還至少在配一支鏡頭,總不能兩臺單反一支鏡頭吧。

攝影愛好者我認為,一臺單反就完全夠用了。愛好者不是痴迷者不是專業攝影人,不需要用到額外的備用單反。一般婚禮攝影師,體育攝影師需要兩臺單反,因為婚禮需要拍攝遠近鏡頭,像18200這種鏡頭雖然可以通吃,但是畫質肯定會有影響,所以不如一支2470一支70200鏡頭。對於體育攝影師拍攝體育都是400定 500定這種長焦鏡頭,但是比賽結束後球員謝場,新聞發佈會這種現場就用不到長焦鏡頭了,在換其他鏡頭又麻煩,還會錯過一些細節畫面,所以兩臺單反,兩支鏡頭最佳選擇。

攝影愛好者首先要想自己拍什麼,能拍到什麼樣?你是否真的需要那種兩臺單反或者幾臺單反揹著出門拍攝?是想要那種拉風的感覺嗎?還是讓外人投來羨慕的眼光?

攝影愛好者買單反還真不如買幾支牛頭去拍攝,好鏡頭確實可以帶來驚喜,好鏡頭也可以讓你更加的喜歡上攝影,單反相機一臺足夠,對於攝影愛好者,專業攝影師有一臺單反就能夠遊刃有餘的去拍攝去創作,沒有必要去再考慮購買第二臺第三臺單反。資源浪費,現有的器材能夠玩的出彩是很不容易的,所以,當下最佳的選擇就是認真的去了解手中的單反吧。


濟南攝影師麥兜


作為攝影愛好者,應該準備幾臺照相機?

我個人認為擁有兩部相機比較合理,一主一副。我現在手上有三部尼康單反:D200、D300S和D800。

D200這部機器是我以前購買的一部二手機器,本來準備改成紅外機的,後來還是覺得改起來麻煩直接買了一塊外接紅外濾鏡。這臺機器很少用,現在基本在家吃灰。



我現在出門比較喜歡帶兩臺機器,一臺D300S殘幅,一臺D800全幅。外出拍攝時很多場景我們都需要更換鏡頭,其實頻繁的更換鏡頭既麻煩又容易進灰。最要命的是很多場景稍縱即逝,說不定就在你更換鏡頭的瞬間就錯過了,那多遺憾。雙機就不一樣了,我一般在殘幅機上用變焦長焦鏡頭掛機,全副上用廣角或其它定焦鏡頭掛機。這樣的搭配基本上不要換鏡頭,適合任何場景的拍攝。


雙機最適合風光拍攝。因為風光拍攝中一般都是把相機架在三腳架上形成固定機位,一旦架好我們基本不會去移動。如果在現場我們遇到一些有趣的場景那就比較糾結了,好不容易固定好的機位又得拆一遍。這時有一臺副機就比較方便啦,主機保持不動,用一臺幅機打游擊就可以了。

希望我的解答能給題主帶來參考。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蘇州三憶影像。


蘇州三憶影像


作為攝影愛好者,應該準備幾臺相機?

這個問題很實際。其實回答這個問題不應該是別人,而應該是攝影愛好者自己。你現在最想有幾臺相機?通過學習攝影,通過實際拍攝,一臺相機能不能滿意你拍攝的需求?你是不是有用不同鏡頭拍攝的習慣?常換鏡頭會不會感到麻煩而且擔誤拍攝時間?你心理需求現在是幾臺相機最方便?



個人以為,用幾臺相機,會隨著你攝影技術的不斷提升,對攝影鏡頭的不同需求而有所不同。一般分為這麼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初入門階段。剛跨入攝影門欄,只是喜歡上了攝影,對相機、鏡頭、攝影知識、攝影技巧等都還很生疏,一切都得從頭開始。這一階段的心理需求很簡單,能夠有一臺相機就行了。這時一般只有一支鏡頭,一鏡走天下,甚至只是買相機時帶的套頭,就已經滿足了,身邊沒有多餘的鏡頭,也不會去想幾臺相機的問題。



第二階段:攝影進階階段。隨著學習的深入,攝影知識的豐富、拍攝技術的成熟,就有了想把一鏡走天的鏡頭或套頭用不同焦段、不同用途的鏡頭換掉的慾望,於是,逐漸有了大三元或小三元鏡頭,甚至微距,或更長焦距的鏡頭。開始時,仍然用一臺相機,在需要時換換鏡頭使用。隨著更換鏡頭頻次的增加,逐漸感到了頻繁換鏡頭帶來的幾個問題:一是頻繁換鏡頭太麻煩,二是容易使相機進灰,三是擔誤時間,甚至失去拍攝機會。這時就逐漸有了換鏡頭所帶來的思想負擔,於是就蒙動了要有兩臺相機,分別配置不同鏡頭,不用再頻繁換鏡頭的心理需求。



第三階段:成熟階段。隨著拍片的增多,經歷了不少不少坎坷,拍攝了大量照片,對各類題材用什麼鏡拍攝已經爛熟一心,習慣用兩臺相機配不同的鏡頭出遊,一臺配超廣或24-70、一臺配長焦如70-200,甚至更長焦距的80-400或100-400,不用換鏡頭就幾乎能搞定除微距以外的絕大部分題材。這種兩臺相機的配置,在資深攝影師中十分常見。

甚至還見過個別用三臺相機分別配置三大元的老法師,當然這只是個別。



一個攝影愛好者配幾臺相機,完全是根據自己的心理需求和實際需要來決定的,兩臺相機是資深攝影師的常規配置,他(她)並不是為了顯擺,而確實是他需要兩臺相機才能省去麻煩,滿足其心理需求和實際拍攝的需要。

所以,一個攝影愛好者應該有幾臺相機,是由你介入攝影領域的深度、你愛好的程度、以及你的需求決定的。你如果還是一個初學者,沒有多的鏡頭,那有一臺相機就足夠了;如果你己經感受到了頻繁換鏡頭帶來的麻煩和思想負擔,有了享受不用換鏡頭也能搞定絕大多數題材的需求,那就配兩臺相機吧。至於三臺相機,我覺得也不一定有必要。



兩臺相機的常用配置一般是:全幅作主機,配超廣或24-70;半幅作配機,配長焦70-200、80-400或100-400,半幅乘係數還可享受類似延長的焦距帶來的視角。當然你如果不差錢,也可以是兩臺全幅機。

兩臺相機的配置對資深攝影師來說是常規配置,當你攝影愛到了一定程度,你一定會有體會的。

謝謝!


王戈影像


作為一個攝影初學者,一個準備進入攝影領域愛好者,首先不是考慮購買幾臺相機,幾個鏡頭。萬丈高樓平地起,必須先學習基礎知識,購買一臺入門級相機一隻配套鏡頭足矣。首先應該學習,攝影原理,拍攝基礎知識與攝影技巧,也就是了解攝影基本理論……與攝影技巧,訓練自己的觀察能力與畫面處理能力,這是對攝影愛好者最重要的。去年佳能公司出來兩款半畫幅機器,一款是佳能單反EOS90D

一款是微單機器

這兩款都是入門級相機,且是新產品,畫面質量很好,價格也不貴,一般老攝影師會購買90D,因為他們都有單反EF鏡頭群,而新的攝影愛好者建議最好購買微單相機,這是攝影設備以後發展的主流機型。

佳能90D購買一個套機鏡頭18-135即可。

微單m6 mark 11同樣購買一個相類似的套機鏡頭,18-135即可。

廣角,中焦,長焦基本都可以進行拍攝,學習也比較方便。

兩臺其機器加鏡頭價格價格在8000元內。

對學習拍攝人像,風光,長焦(相當於216毫米焦距)均可。

我是尼康公司的特聘客座教師。現在還在帶北京學員,這些意見僅供所有攝影愛好者參考。

設備只是一個工具,而最重要的是你的攝影知識,攝影技巧的提高,最重要的是你的審美能力。

祝你們早日跨入藝術攝影之門✔


戚夢溟先生


玩了有些年攝影了,說攝影愛好者要準備幾臺相機這個問題有點太膚淺了吧,你準備十臺相機和你準備一臺相機的區別就是多寡的事情,要問出門拍照帶幾臺相機才是問題的癥結!這個要看你出門玩攝影為什麼?專業吃飯的,業餘發燒友,普通攝影愛好者,一般留影者。1.專業吃攝影飯的咱不想談論,體制內體制外不一樣,基本都是高大上,至於畫幅和備機那就要看需求了。2.業餘發燒友,這個攝影群體就是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的國人群體,不乏比肩專業攝影和體制內大師的人才,也有許多真正的攝影發燒友,不過目前最大量的還是那些退休安逸的大叔大媽,攝影協會的,有活力有熱情的群體,一般來說基本擁有高中低端全畫幅,還有不少老法師依舊用著殘幅拍著比全幅更漂亮的照片,通常有想法的資深應該會擁有一架不錯的備機,比如富士,理光,佳能和尼康索尼的微單系列,再就是平常外出拍照發朋友圈和微信QQ上的最佳拍檔:手機!而且通過觀察,越來越多的資深攝影愛好者放棄了沉重的單反而改為用手機拍攝日常生活!3.普通攝影愛好者一般都是手裡一架半幅單反或者微單,輕輕鬆鬆的記錄著生活的點點滴滴,加上手機的助力,不去追求那些毫無影響生活的所謂畫質,虛化,景深,色調,不需要在朋友圈發那些毫髮畢現的細節,和炫耀德味蔡司萊卡的優越,這才是玩攝影最輕鬆的群體。4.一般群體手機足夠,起碼現在高端手機已經比那些卡片機方便了許多而且畫質一點不差!











胡言酌


我隨時備用2臺相機。

雖然備用2臺相機(曾經是Canon5D2+Canon5D3,後來換成Canon1Dx II+Sony A7),但是大多數時候都只帶一臺和相應的鏡頭、濾鏡等。

一是工作用。需要抓拍、更換鏡頭麻煩的情況下攜帶2臺相機,一臺用標變作為掛機頭(一般是Canon1Dx II掛16-35鏡頭或24-70鏡頭根據需要而定),一臺用中長焦作為掛機頭(一般是Sony A7掛70-200鏡頭)。

二是平時休息時在附近拍攝用(我喜歡風光攝影),基本都只帶一臺Canon1Dx II,外加16-35、70-200鏡頭(有時也帶百微和85定),其他鏡頭視情況而定,因為附近可以拍攝的東西都比較熟悉,因此可以提前準備鏡頭。

三是旅遊拍攝。這種情況下一般要帶妻子、孩子,因此裝備越少越好,所以一般帶24-70和70-200,會帶三腳架,但是其他裝備基本不會帶。

這是我自己裝備的準備情況,也看到很多老法師會帶3臺甚至更多的相機,可能拍攝方便吧,但是確實很重。


第3視角


我五年前出尼入索,加入了守護姨夫微笑的隊伍,所以,回答全部按照索尼為主了。

我從最開始入了一臺A77m2的單電後,先後入手了微單系列的A7R2,A7M3,α6400,以及RX100ⅴ……鏡頭也基本涵蓋了每個焦段。

日常出門,沒有刻意的拍攝計劃時,我都會隨身攜帶RX100v,它能滿足我突然拍攝的想法,最主要,性能強大的口袋機,不會讓自己錯過任何精彩。

計劃去拍攝風景時,我會帶一臺A7R2,一臺A7M3出門,基於A7R2的高像素,上腳架慢拍風景,可以給自己留出很大後期空間,A7R2要命的寫卡速度,在慢拍風景時,影響也不會很大,另外M3會掛長焦端在手上,隨時搶拍一些畫面。

而與攝友們出門打鳥或者拍攝活動時,我就會帶A7M3加α6400出門了,兩臺相機,會讓我在活動過程不用頻繁更換鏡頭,一個掛定焦拍環境,一箇中長焦搶特寫,基本不會錯過什麼,如果攜帶的長焦,在焦距不足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殘副倍率進行補充。

總結就是,如果只為了記錄,現在的手機就夠了,想比手機更好點,一臺黑卡足以,如果覺得黑卡不夠拉風,一臺相機加個大變焦,也能一機一鏡走天下。

但如果真心熱愛攝影,又對畫質有一定追求,最好準備兩臺相機,它會讓你不用頻繁去更換鏡頭,不會錯過精彩,也更不容易損傷設備,同時,兩臺相機,我個人建議搭配是一臺全副,一臺殘副,這樣可以把係數的倍率充分利用上,在攜帶的鏡頭全副夠不到的時候,殘副能夠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