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公式是因為被發現才存在,還是本身就存在?

kart2011


數學公式是人類抽象思維的產物,是人類進化並發展出抽象思維後才出現的。

要闡述這個命題,首先就必須明白,人類發現並總結的數學公式,它首先只是一種符號表徵,是基於人類在自然發展演化過程中所選擇到十進制而發展的表徵系統。

舉個例子,圓周率π,在十進制和二進制下人類就有著不同的發現。二進制下的π已經被數學家證明是正規數,即小數點後包含所有可能的有限數字組合,但是十進制下迄今無法證明π是正規數。



什麼意思?數學家已經證明不同的進制影響了一個數是否是正規數,所以,人類普遍的數學公式是十進制的產物,是人擇的產物。

數學公式只是人類發現總結的符號表徵,數學公式背後反映的規律才可能是自然“存在”的,但是客觀“存在”的規律規律不被人類發現,那它的“存在”就是虛無的、混沌的。

例如,有些“數”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一種屬性反映,但是另有些“數”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裡是不存在的,僅僅存在於人類的抽象思維之中,虛數、複數等等。

甚至,從哲學的角度,“客觀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假設的概念,人類所有的感知和認知都是基於主觀的經驗,基於假設它是物質世界的物理刺激作用於感官系統並被轉換為神經信號通過神經元突觸的接力傳遞到大腦皮層知覺加工的結果。注意,只是假設!在著名的思想實驗“缸中到大腦”就揭示了這個假設的悖論。



所以,數學公式只是人類抽象思維發現總結的一種反映人類所認識的“客觀世界”關係屬性的符號表徵,離開了人類,各種公式也就煙消雲散。

沒有了人類,世界還在嗎?有些人選擇相信還在,有些人選擇相信不在。注意,只是“選擇”和“相信”,只是“選擇相信”,甚至只是“被選擇以為”。

就醬。


唐映紅


你首先需要明白的是,數學公式是空中樓閣,還是對應現實存在?如果是對應空中樓閣那就是被發現才存在。而事實上顯然不是。因為,數學公式如果無法對應存在它就沒有意義。是會被丟棄的。如果沒有明顯錯誤,並且事實無法驗證的,那就是存疑說明實際驗證水平還達不到,歷史上這種事情太多了。比如說印度數學牛人,拉馬努金,它的黑洞公式是一百年前提出來的,那時候的人根本不知道黑洞是個啥玩意,沒那概念。現在人才知道原來那是描述黑洞的公式,而拉馬努金也說了它的公式絕大多數都是做夢瑪娜卡爾女神給他的啟示。

因此,這說明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就是,數學公式並不是因為被發現而存在。而是有這樣的存在,才會有如此的數學表達式。而數學表達式,只是對於存在的一種表達式而已,也可能還有其它表達式。只是我們習慣於用一種被規定的符號來表達而已。

第二個,在科學的發展道路上總是有神秘與之聯繫,比如元素週期表就是做夢的時候帶來的啟示。

所以,數學公式所指向的存在本身就是存在的。不是被發現才存在。而且這個世界很奇妙,需要人類不斷的探索才行。


風魂001


我們人類所有的認知,都是大自然本身就存在的。只是人類一步一步的發現了而已。從大自然的角度來說,沒有發明這個詞彙,只有發現,所有的一切都是客觀存在的,只是人類以前沒有發現而已。

比如,樓主所說的各種數學公式,沒有人類,這些公式一樣的客觀存在。

比如就1+1=2,跟有沒有人類是沒關係的。有人類,1+1=2,沒有人類1+1還是=2。

又比如核子武器的爆炸,火藥爆炸,等等我們認為高科技的東西,其實都是大自然本身的特性之一,人類只是發現了這個特性而已。

各種數學公式也是如此,化學發現也是如此,物理發現也是如此。

相對於大自然來說,沒有發明,只有發現。所有的發明只是相對人類而已。對自然來說,一切都是存在的,只是被人類發現了而已。大自然和人類就像是玩躲貓貓遊戲。只是這個貓貓什麼時候被人類找到而已。第一個找到這隻貓貓的人,就被人類稱為“發明者”


小角色1979


數學公式是人類對世界本來的、固有的客觀規律的主觀反映和符號表達。自然規律早已存在,只是在被人認識了之後,才用公式表達了出來。


躍如博士


你見 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 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 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 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歲月如歌41865714


數學公式是人們在發現問題時為了解決問題並簡化步驟而研究探索出來的可直接應用的數學等式,它是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工具。首先它是經過不斷探索演化才存在,而後又不斷進行證明而被應用。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圓的面積,最初求圓的面積是通過圖形轉換得來的。首先是把圓以圓心為中心平均分成若干份小扇形,再把這些相同的小扇形以一正一反的形式拼成一個接近長方形的圖形,這時,這個長方形的寬就是圓的半徑,長就是圓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我們是可以通過尺子測量出來的,半徑也是。通過測量數據我們發現周長跟直徑半徑之間都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表示,把周長與半徑周長與直徑之間用簡單的倍數關係來表示從而得出圓的周長公式。現在都已經知道周長的公式了,那面積相當於就是一個長方形的面積長乘寬,此時長和寬都已知。就這樣一步一步轉換就可以得出圓的面積公式。這整一個過程就是數學公式被發現的過程。所以說,數學公式首先是需要去探索發現,其次需要求證簡化,最後才被大家所應用。


彩票玩家小陶


個人認為,數學公式,本身是不存在的,是人們自己對世界客觀規律認識的自我總結和表達方式!是個人和人類群體對世界本質的表達方式,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

數學公式,是人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推理、總結,對客觀規律的認識,特別是對數字幾何空間規律的理論總結,用一種簡潔易懂的符號組合,來表現發現的客觀規律。

比如,牛頓和萊布尼茨,通過各自不同的觀察思考推理,共同創造了微積分。他倆發現總結的規律有一致性,說明客觀世界的規律是唯一的,是一致的,不可能用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論,解釋同樣的客觀規律!

但是,他倆的數學公式表達的方式並不完全一樣,說明,客觀規律天然存在,數學公式,並不天然存在,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數學公式表達相同的客觀規律。

勾三股四弦五,中國的勾股定理,和畢達哥拉斯定理,都是說明直角三角形的三個弦之間,有固定的數學關係,但是,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麥克斯韋的電磁感應方程組,都是反應了客觀物理規律,他倆也都用自己簡潔明瞭的公式表達,但是,我們也完全可以用中文符號來詮釋!

也是說明,客觀規律天然存在,數學公式,並不天然存在!

哈姆雷特本身只有一個,但是,一百個讀者心中,能看出一百個哈姆雷特。但是,千變萬化不離其衷,即哈姆雷特本身是唯一的,每個人的感覺是不同的,也就是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有各種方式感覺表達,這些表達的方式符號公式定理,並不是天然存在的!


春風十八子


作者提了一個看似輕易能夠被中學就學過的唯物辯證法回答的簡單問題,而且頭條裡面100%的回答都是:數學公式就是客觀實在,本來就在那裡,不以人的發現或者沒有發現為轉移。是這樣嗎?科學(數學)可以解釋全宇宙的運行規律嗎?用什麼數學公式來解釋意識領域的規律?比如被觀察的粒子的雙縫實驗結果,遵循了什麼數學公式?


wideface丁文


客觀存在[大笑][靈光一閃][捂臉]


眾人昭昭吾獨昏昏


你要先明白數學和科學的區別,前者是邏輯學,後者是自然科學。科學可以證實和證偽。而數學只能證實。自然科學是世界普遍存在的規律,不管你有沒有發現,他都是存在的,萬有引力不會因為牛頓沒發現不存在。數學是人類自己根據自身需要推導出來的邏輯存在,你用邏輯去推導邏輯只能是正確的。在人類中1+1=2,在螞蟻的世界或許2+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