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古城內仿古建築群關門多年:昔日衚衕遍佈 如今幾近荒蕪

保定古城大慈閣以北,北大街以東,石柱街以南區域,有一片仿古樣式的建築。此處名曰『澎園』,命名來源於投資人的姓氏。起初的定位是文玩城,但印象中生意一直不太紅火,近年已是大門緊閉,貌似已經停業不短時間了。大門的牌樓面向石柱街,相當有氣勢,牆雕做的也很精緻。

保定古城內仿古建築群關門多年:昔日衚衕遍佈 如今幾近荒蕪

圖:澎園大門牌樓

澎園內以仿古建築為主,但是也有幾處移建至此的舊宅,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客觀來說,澎園難以稱做『古蹟』,若能合理利用展示,可以算作一處『文化景觀』。

澎園所處的位置,早年曾是民宅,衚衕分佈密集,除了北大街還有王家樓、四棵槐、公德衚衕。上世紀末大規模拆遷改造後,這裡的街道分佈已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保定古城內仿古建築群關門多年:昔日衚衕遍佈 如今幾近荒蕪

圖2:上世紀八十年代澎園附近的衚衕分佈

以石柱街來說,當時並沒有通到如今澎園的位置,原本東起城牆根,西到中華路,再往西就叫王家樓了。後來九十年代拆遷後,石柱街往西一直延伸到了新北街,就是今天的蓮池大街。王家樓也融入了石柱街,這條老街也從此成了歷史。

不過『王家樓』還是留下了一處很寶貴的印記,而它正是保留在澎園之中。

保定古城內仿古建築群關門多年:昔日衚衕遍佈 如今幾近荒蕪

圖:王家樓舊照

王家樓衚衕東段路北是清同治初年王東序建的宅院,宅內建有一所樓房,就是上圖的二層小樓。王樂善好施,遇災害經常賙濟窮人,看到街坊鄰里的小孩求學不便,便慷慨地將樓房院闢為私塾,免收學費,鄰里慕其義,就把此街叫做王家樓。1928年,王家沒落,由時任城防司令的周思誠購得。新中國成立後周思誠將此宅獻給國家。(節選自《保定古城街巷史話圖說》補編)

如今遷建於澎園內的這所宅院,正是遷建到澎園的王家樓1號院,當年曾掛牌重點保護民居。這也算是澎園的一個看點吧。

保定古城內仿古建築群關門多年:昔日衚衕遍佈 如今幾近荒蕪

圖:澎園內的王家樓1號院

據相關資料,另外還有一處民宅遷建到澎園——前平嘉衚衕7號院。不過具體是澎園裡的哪棟建築,還有待確認。不知道里面其他的宅院,是否還有什麼講究。

但是澎園之中確有幾處古典精美的中式建築值得一看。

保定古城內仿古建築群關門多年:昔日衚衕遍佈 如今幾近荒蕪

圖:澎園裡一處精美的門樓

因為已閉門不少時日,裡面也的確顯得有幾分蒼涼。上次偶然從側門進去還是去年冬天的時候,落葉滿地,準備出租的古玩鋪都在歇業中。

保定古城內仿古建築群關門多年:昔日衚衕遍佈 如今幾近荒蕪
保定古城內仿古建築群關門多年:昔日衚衕遍佈 如今幾近荒蕪
保定古城內仿古建築群關門多年:昔日衚衕遍佈 如今幾近荒蕪

圖:澎園內景

關於是否古蹟的討論,可能每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雖然裡面多是新建的仿古建築,但其中點綴的幾處遷建至此老民居,也還是挺有分量的,多少承載著保定的歷史和地名文化。只是如今並沒有對外開放,多數人也不瞭解其中的故事。

近年北大街和東大街一帶已被列入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澎園地處此片街區的核心位置。結合大慈閣的地標效應,兩條古街如果適當規劃和整頓,相信澎園還會迎來重新開放之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