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紅極一時的“家譜起名”,現在卻不時興了,咋回事?

文化是記載歷史的主題,我國幾千年古典文化皆蘊含於文字當中,從甲骨文到當今的每一個漢字都經歷了一段不可猜測的道路,因此毫不誇張的說,它凝聚我們先人的智慧,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而這些質樸而平凡的文字,不僅能記錄語言,歷史,文化,更能幫我們取名!

二十年前,紅極一時的“家譜起名”,現在卻不時興了,咋回事?

但是如何將這些文字巧妙的組合成名字呢?這其實是每一個父母的想法。畢竟姓名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東西,它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在重要的意義,正如老話常說“人如其名”,一個好聽的名字能富裕名主一份有內涵,且高雅清新的氣質,給他人耳目一新的同時,且留下一個好印象。

其實說到起名,每個時代,每個地方,每個人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人喜歡在詩句中提取精華,用於寶寶的名字。這樣聽起來比較有詩意,比較優雅。而有的地方為了孩子將來能健健康康,長命百歲,總會起點聽起來比較接地氣的名字,比如在一些農村,常給寶寶起“狗剩”“栓柱”“羊剩”“牛群”等等。

二十年前,紅極一時的“家譜起名”,現在卻不時興了,咋回事?


不管用什麼方式取名,實際上都是有所根據的,不過在之前的農村,大家不是在詩句或者根據自己的意願來給寶寶起名,而是根據家譜來起名的。

那麼何為家譜起名呢?其實就是大家常說的輩分取名。我們都知道,在農村非常看重輩分,這也是遵循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長幼有序。因此每個村子都有所謂的輩分。

那麼家譜怎麼起名字呢?一般來說第一個字是姓氏,第二個字則是按照自己家族的輩分來固定的一個字,第三個字才自由發揮,隨意取。打個比方,有的地方孟氏的輩分是排序是,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那麼你起名字就是“孟興某”,而你兒子起名必須是“孟毓某”,孫子起名必須是“孟傳某”,曾孫子就是“孟繼謀”依次往下排!

二十年前,紅極一時的“家譜起名”,現在卻不時興了,咋回事?

而這種起名方式,在二十年前的農村可謂是紅極一時,幾乎家家都是這樣來給寶寶起名字。然而讓人想不通的是,紅極一時的“家譜起名”,現在卻不時興了,這到底是咋回事呢?其實細細分析後,也不難解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名字經常重複而且不好聽;之前流行家譜取名,是因為大家受到的教育不高,文化水平有限,姓氏帶上第二個家譜,只有第三個字能隨意發揮,時間久了,名字經常會重複。比如之前基本都是某某國,某某陽的,重複率實在太高。當然最主要的是,現在人們取名都會自己在詩句裡自取名,名字聽起來詩意優雅,寓意深刻,富有韻味,這樣一來自然沒人願意用家譜起名。

第二,輩分不夠了;到了現在這個新世紀,許多人的家譜輩分已經到底了,沒有續家譜的人了,就拿筆者來說吧,爺爺輩的人都是按輩分起的名字,父親那一輩也差不多都是按輩分起的名字,可是到了我這一輩家譜裡沒有輩分了,不知道我是什麼輩的,所以就不按家譜起名字了。為了方便記人,現在許多人又提出了“續家譜”。不過在筆者看來,續家譜有點給人平添經濟上的負擔的感覺,你說呢?

二十年前,紅極一時的“家譜起名”,現在卻不時興了,咋回事?

第三,思想發生改變了,之前在農村,同姓一家,聚族而居,有族長,有家長,長幼尊卑很重要,字輩排序當然格外重視。而且輩分取名可以迅速區分你是哪個輩的,但現在時過境遷,大家天南海北的,家族之間的凝聚力逐漸弱化。給孩子起名字不是有族長家長說了算,而是有孩子的父母說了算!因此輩分取名也逐漸的被淘汰了。

那麼你所在的地方還流行家譜起名嗎?不妨在評論區告訴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