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行散記之古橡樹和遼金古墓

出董家口關,關外是新修的柏油路,兩車道帶有中間線。過嶺,有紫花峪村,幾戶人家,村頭有兩棵一百幾十年的大橡樹,蓊鬱蓬勃,枝繁葉茂,這樣年久的老橡樹是少見的。


隨行散記之古橡樹和遼金古墓

左為董家口關,右為遊鄉口


橡樹不是經濟型樹木,它的果實橡子苦中有澀;糧食充裕了,已經沒有人在收穫橡子,或許可做豬的飼料,村子裡把兩株樹保留下來是很可貴的。

老鄉回憶,當建村之初,先人在後山燒橡木炭,見這裡地勢稍平,窪處開遍紫花,遂選址定居,村西邊保留了這兩棵橡樹。他處無,本地有,鄉親們很自豪,兩棵大橡樹已經成了小村獨特的風景。


隨行散記之古橡樹和遼金古墓

紫花峪兩棵古橡樹

車行向西,又見長城鐵門關、李家峪關,從長城關外沿s356省道向北行,過桲欏臺到孟子嶺村,有村名介紹牌,原來“孟子嶺”是滿語、漢語結合起的名字,“孟子”是滿語音譯,其義是幔帳,此處一山嶺像掛在路旁的一道幔帳,所以叫孟子嶺。


隨行散記之古橡樹和遼金古墓

鐵門關


隨行散記之古橡樹和遼金古墓

李家峪關

從孟子嶺向西行,進入鄉村路。山形是直上直下,失去了曲線的柔和,密密挨挨的擠在一起,僅有的一點空隙,讓給了河水以及沿河的村莊,路是山的縫隙裡硬生生擠出來的,山們是忠實的排列在河邊、路邊。

忽然有一處,一座山退出了隊列向北錯開,錯出一箭之地,形成了山間平展展的一塊田地。東西北三面是山,南面是路和小河,三面閉合,一面開口,這樣的地形北方叫“峪”。


隨行散記之古橡樹和遼金古墓


隨行散記之古橡樹和遼金古墓


這裡卻不叫峪,僅僅挨著它的小自然村叫商杖子。X杖子是北方山區最普通、最平常的名字,可挨著商杖子的這個峪形的平地,因其獨特的地形,卻不普通了,古人早已看中了它,這裡建有遼金的古墓。

在田地東的山坡邊建有一間小房子,裡面是墓地的兩個石人和石碑的一個底座石,房子前面立有當地的文保碑。兩個石人是文官的裝束,手放在胸前,捧著兩塊笏板,笏板的上部已經摺斷。這是從墓地前遷移到這裡保護起來的。這個古墓遺址,文保碑記載為遼金的古墓,可能是從當時這個地區領土的歸屬,和兩個石像生的面容、裝束來推測判斷的,因為從遺址處已經看不到一點古墓的痕跡了,只有果樹、田疇、幼苗。


隨行散記之古橡樹和遼金古墓


隨行散記之古橡樹和遼金古墓

鋤地的老鄉說,還有石馬等石像生都埋在田地下面了,祖輩傳下來的說法,這是漢代劉高的墓。哪個漢代,不會是大一統的西漢、東漢,而在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兩段分裂割據時期北方有劉姓建立的叫“X漢”的割據政權,會是那樣遙遠時期嗎,只有考古專家研究定論了。

時盡中午,開車回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