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後,8萬死難和失蹤者的銀行存款和貸款,最後如何處置?

汶川地震後,8萬死難和失蹤者的銀行存款和貸款,最後如何處置?

國家之痛

如今已步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當代社會以更快的速度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發展,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大行業各行其道,在自己的軌道上穩步發展,國際貿易也是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和平與合作是世界的主旋律,物質條件已是充裕富足,人們越來越多的轉向於關注精神生活。

瑪雅人預測的2012世界末日之謠言早已不攻自破,但在電影業,人們仍然可以天馬行空,題材多樣。

其中不乏關於地震、洪水以及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的紀實或者描繪,社會要發展,就必須直面自然災害。常言道,藝術來源於生活,人類歷史上已經有多種多樣的自然災害發生。

對於中國來說,我們處於亞歐大陸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處於地震帶上,所以

地震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尤其是2008年的四川省的汶川地震是每個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那是五月一個平靜的下午,突如其來的八級大地震讓強烈震感區域範圍內高樓猝然倒塌。

一時間,原本安居樂業的汶川縣變成了一片廢墟,傷亡慘重,哀聲漫天,遇難人數達六萬九千多人,失蹤人口超過一萬七千人,經濟損失高達八千多億。

可以說,汶川大地震引發的連鎖反應不僅僅需要地質學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勘測,更值得每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們去考究、探討。

汶川地震後,8萬死難和失蹤者的銀行存款和貸款,最後如何處置?

雖然事後災區已經重建,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多年,但這些數字現在讀來仍覺得觸目驚心,每當在電視上看到當年的場景總是忍不住嘆息。

自然災害是是人類不可控的破壞力極大的事件,在這些事件面前,人類總是顯得渺小而又脆弱。

為了防治自然災害,人們除了提高災害預警能力之外,所能做的最大努力就是減少災害以後發生的巨大損失,汶川地震發生過後,留下來的斷壁殘垣和經濟虧損讓人頗感無力。

但中國人民還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勇敢應對,國家也及時、迅速地做出反應,指導災後重建任務,前前後後總共花了八年時間完成這項艱鉅而又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務,社會和政府各界提供鼎力支持。

各項困難被重重克服,但是有一個廣大社會群眾關注的問題就是,地震中死難者和失蹤者的財產問題該如何解決?其中包括他們的銀行存款和貸款,以及名下的各種資產。

汶川地震後,8萬死難和失蹤者的銀行存款和貸款,最後如何處置?

人民至上

這是屬於經濟領域的問題,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普通老百姓存放在銀行的存款,從經濟的角度來說,這是屬於銀行對存款人的負債,即銀行獲得了對我們存款的使用權並需要為此支付一定的利息。

儲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活期還是定期存款,只要這筆存款業務們沒有結束,

這筆錢就始終屬於存款人的私有財產,如果沒有事先約定好繼承人。

那麼根據我國的《繼承法》相關法律條文規定,當儲戶沒有繼承人之時,本人存在銀行的錢將延續作為銀行的負債,也就是說這筆錢的使用權仍在銀行手中。

但需要注意的是,銀行不可將其作為私有財產據為己有,仍然要按照法律要求保障死者的權益。

那麼汶川地震不幸遇難的六萬多人,他們的財產有了怎樣的歸宿呢?

在人不可控的自然災害發生以後,像上文提到過的那樣,這筆存款仍然屬於本人的私有財產,而財產的持有者不幸在地震中逝世,那麼這筆存款依然可以被繼承。

不過在法律的程序上,要宣告財產所有者的死亡事實之後,才能由本人的第一繼承者來繼承,此番過程也較為複雜,需要該繼承人攜帶齊全的資料,除了死亡證明之外,還需要公證書。

但是一般情況下,普通老百姓是不會預料到像地震這種突發事件的,所以若沒有事先約定好的繼承人,這筆私人財產將收歸國家所有,並且由國家支配,一般都用於災後重建。

汶川地震後,8萬死難和失蹤者的銀行存款和貸款,最後如何處置?

除了地震中的死者之外,對於失蹤者的存款,採取的應對方法不似前者,失蹤者的存款將不會被繼承,在一定時間範圍內仍然屬於失蹤者。

這個時間範圍則是一個期限,在這個期限之內若始終沒有找到失蹤者,那麼這筆存款將被作為“沉眠存款”處理。

這是在經濟領域針對“無主存款”而設置的一種明確的解決措施,即經過一定的期限之後,這筆錢最終還是會化為國家所有,歸國家支配,用於災後重建或公共事業。

最後一項是貸款的處理,假如在地震發生前,借款人就會因為已經遇難或失蹤,他的借款成為一筆壞賬,那麼銀行就無法與實際債務人對接業務,因此這筆銀行借款業務也會註銷。

即使死難者有事先約定的繼承人,但是因為此次重大自然災害也無力償還,銀行一方也被要求不予追究,會作為發生特殊情況而進行處理,一方面,是對遇難者及其家屬的深切關懷,另一方面,又體現了國家政府制定政策時的人道主義。

汶川地震後,8萬死難和失蹤者的銀行存款和貸款,最後如何處置?

以人為主

汶川大地震發生以後,國務院就制定了《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條例》並即日實施,在國家高層管理的角度來說,已經做到了以最快的速度制定援建計劃並付諸實施,中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

以人為本,國家永遠為人民的利益考慮,重視人民群眾的真實情況,特別是在地震這樣的重大自然災害面前,體察民情,撫卹民心更是災後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為國家深深地知道,只有人民群眾才是推動這個社會發展進步的最重要的力量,房子沒了可以再造,但人民的心卻是一定要牢牢抓住的,所以在財產考慮這一方面一定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