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清晨》|一場八卦引發的血案,揭露了無知愚昧和人心冷漠


《血色清晨》|一場八卦引發的血案,揭露了無知愚昧和人心冷漠

《血色清晨》圍觀的人群


人群嘈雜的環境下,眾人的沉默無語,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樣子,滲入骨子裡的冷漠。

電影的一開頭就是血案現場,眾人攙扶著一個七十歲的老奶奶往回走,另一邊則是幾個人一臉冷漠地在確認死者,村民們都在圍觀。

01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作為一個農村教書先生李光明,溫潤斯文,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盡心盡力地在農村堅持教書,無怨無悔。教書,教會學生讀書認字,明白事理。卻沒能教會愚昧無知的農村人,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時代的悲哀。

農村人一輩子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勤勤懇懇地勞作,背朝藍天臉朝黃土,把一生都奉獻在這片土地上。

窮苦的鄉下人,他們一輩子沒有見識過外面繁華世界,他們沒有文化學識,只懂得種田養殖。因為那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經驗和智慧,口耳相傳。靠自己雙手勞作了農民,看不起不會種地的鄉村教師。在他們認知裡,只有會種糧食才能養活一家老小;不會種田的人,就被貼上沒出息的標籤,在他們眼裡,是沒出息的人。這是愚昧無知之人的可笑。

《血色清晨》|一場八卦引發的血案,揭露了無知愚昧和人心冷漠

事故現場


整部電影運用插敘和倒敘的手法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把九十年代中國農村落後無知又愚昧的思想現狀暴露無遺。

這是一場事先就被告知的謀殺案,有人相信,有人懷疑,有人不信。無知的村民低估人的衝動程度,和死要面子的心理,還有男人的尊嚴不可侵犯。最可笑的是,全村人都知道那哥倆(李平娃李狗娃)要殺明光,卻只有當時人不知道。這是多麼可笑的事,多麼的諷刺。

出門經過的路上也遇到知情人,卻也沒人明確告訴他。那些自以為當家做主的男人,只是冷眼旁觀發生的一切,因為這一切都不關他們的事。他們只是一個看客,被殺的人不是自己,不會有人真的幹出這種殺人的事。而那些看似膽小無知的婦人,卻寧願相信有,不相信無。她們害怕出事,害怕真的被殺死。所以匆忙趕去報信,但因為中途讓小孩去報信,那個女孩雖然知道事態的嚴重,驚嚇得連水桶掉了沒擔回去,被母親臭罵一頓沒能去送信。聰明的女孩寫好紙條讓弟弟去交到老師手上,不明緣由的弟弟只是把紙條送到老師的家中就跑了。

這一切的一切,是那麼地巧合,也是那麼地可恨無助。眼看著可以避免發生的事,卻要眼睜睜地目睹它發生。所有人都有無法逃避的責任,或直間或間接,或有意或無意。


《血色清晨》|一場八卦引發的血案,揭露了無知愚昧和人心冷漠

散落一地的教科書,沾滿了鮮血

02

平娃和狗娃並不是真的要殺人,只是想出一口氣發洩一下,但又被他人的話語激怒和挑釁。就像一條備受凌辱的狗,憤怒可憐又無助,得不到幫助,旁邊還有人落井下石,嘲笑他們的悲慘境遇和懦弱行為。狗急了還跳牆,人在被逼到窮途末路的時候,唯有同歸於盡。

在知識匱乏的時代,無知又封建迷信的農村,他們不懂得一個教書人擔負的社會責任,他們不懂得法律。平娃和狗娃大字不識幾個,在他們眼裡殺人不識什麼大事,但是可以讓人知道他們哥倆的膽量,對他們刮目相看,掙回面子和尊嚴。他們不知道殺人要償命,那些愚昧冷漠的村民也不知道要一命抵一命。在他們眼裡,這不過就是犯了一次比較大的過錯,懲罰教育一番就好。無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裝懂,自以為是。

年少時看不懂《故鄉》,只覺得那是一箇中年男人對於故鄉深厚的懷念之情,感嘆歲月的流逝,世事的變遷。以為魯迅先生刻畫故鄉人物飽滿的心裡變化,和豐富犀利的語言對話,不過是為了塑造鮮明獨立的人物。而今,恍然發現那是先生看透一切,又無力改變的悲傷情懷。他深刻地體會到被封建思維捆綁的人,更看清道德綁架不過是弱者的一種處世方式。

魯迅先生看透當下的社會,看清那個時代背景下的人心,知道這是病態的。而這病不在人的身體,而在於人的思想和道德觀念。質樸的鄉下人,也會為了生存做出坑蒙拐騙的事,想盡辦法佔小便宜。人與人之間不再互幫互助,轉變為相互算計。

生在改革開放的和平時代,沒有經歷過動盪時期,就無法體會人生悲苦,生存的艱辛。看完《血色清晨》,才明白魯迅先生為何能夠直擊人心,句句見血,還寫出《狂人日記》小說。敬佩魯迅先生的洞察人心和卓越遠見!


《血色清晨》|一場八卦引發的血案,揭露了無知愚昧和人心冷漠

魯迅雕像

03

村民的自以為是沒能挽救一條人命,村長的自大輕視了事情的嚴重性,殺人兇手自以為是挽回尊嚴,但不知道是要以自己生命為代價。

當這一切風波過後,沒有人會記得有一個人在公開是謀殺裡喪生,沒有人會因此而內疚。他們會把這個故事當成一樁風流韻事導致的悲劇講給他們的後人聽,也不過感慨一個年輕小夥子死於非命。

案發現場被圍得水洩不通,冷漠無情的村民沒有一個人阻攔,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明光說一句話,哪怕隻言片語都沒有。直到明光倒地的前幾秒,一個苦苦尋找他的人終於趕來了,大聲呼喊明光。這一聲“明光”卻成為最後的絕唱。

明光在最後一刻聽到有人喊他,在他絕望的時候,又給了他一絲欣慰。在這眾多人中,還有人擔心他的安危。明光倒地前用盡全身力氣擠出一句話:

“爸爸,他們把我殺了……殺了。”

此時的明光看清了所有人無情的嘴臉,和冷漠的人心,他睜著眼倒地而亡。明光是含恨而去的,他怨恨自己無法改變麻木不仁的村民,他恨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他說一句話,只是冷眼看著眼前的一切。

一個善良有愛心的農村老師,沒有死得其所,卻被一個沒有經過證實的八卦信息奪走生命。傷死他的不是平娃和狗娃,而是那幫自以為是的農民,認為那是他的罪有應得。這不是一場臨時起意的謀殺,而是一場公開默認的謀殺。

兇器只能殘殺一個人的身體,而語言可以毀滅一個人的心靈,誅人又誅心,風言風語傷人於無形。


《血色清晨》|一場八卦引發的血案,揭露了無知愚昧和人心冷漠

04

一個人的沉默,直接導致一個人被所有人唾罵,即使他對這件事一無所知。

李紅杏保持沉默,一方面是因為她不知道該如何說清楚;另一方面,她對於男女這些事根本不瞭解,女孩子天生的羞恥心,更讓她羞於啟齒。在她被哥哥拳打腳踢逼問的時候,她一個字都沒有說出來,只是在喊叫在哭。她不是不想說,而是不知道怎麼說,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沒見紅。但她又沒和別的男人發生過關係,她記憶中就沒有一個具體的男人名字,讓她如何開口?在最後她二哥說出懷疑人物李明光時,她卻放聲大哭,低頭默認。她的這種行為或許在她自己看來,並不是默認,但是在她的家人眼裡,卻是默認了,說出了真相。

當她知道他的兩個哥哥要殺了明光的時候,她也始終沒有反駁辨正一句。她沒有說出真相,她也不敢替無辜的明光說一句事實。一個上學讀過書的女孩子,能看懂詩,為什麼就不敢為這件事說隻言片語呢?背後的倫理值得每個人深思。

這部電影非常的壓抑,並不是畫面多麼陰暗,而是作為一個正常人,看到一切就像彩排好的故事一樣。他們知道前因後果,知道最後的結局,一切都可以逆轉挽救,但所有人和事都那麼巧合地錯開。鬼使神差般不受控制。

這一切可以怪誰?到底為什麼發造成這樣的結果,沒人知道。等到法律制裁的時候,觀眾還是觀眾,三個被毀家庭的苦與痛沒人關心。因為,那一切跟他們半點關係都沒有,他們還是依舊過他們的日子。而被害者的家人,兇手的家人,無辜被牽連的芳兒,他們往後的日子誰又會關心呢?誰會想起事發事的點點滴滴,為之內疚悔恨呢?

影片的最後,小村莊又恢復往日的寧靜 ,落日下的村莊,顯得格外的美好。

《血色清晨》|一場八卦引發的血案,揭露了無知愚昧和人心冷漠

黃昏下的村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