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村學子到80後教授:25歲是美國博士,28歲歸國成湖南大學博導

2012年3月,隨著一份極具含金量的簡歷被“曬”到網上,鄧露這個名字隨著“中國最年輕博導”的稱號,一下子爆紅網絡。

中組部首批“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第十二屆全國青聯委員、橋樑領域國際權威期刊ASCE《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副主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青年評審專家”……這一長串極富含金量的榮譽出人意料地集中於一個年輕人身上,而他儒雅的形象和風趣的談吐,也瞬間圈粉無數。

然而,這位別人眼中的學霸,求學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在他的人生中,經歷過兩次失利,但他奮起直追,終於取得了如今的成就。

從農村學子到80後教授:25歲是美國博士,28歲歸國成湖南大學博導

1984年,鄧露出生在湖南雙峰縣三塘鋪鎮。他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但即便出生在普通的農民家庭,鄧露從小的成績也始終名列前茅,初三的物理競賽更是獲得了全國一等獎。按照慣例,得到了這個獎的鄧露是可以保送進長沙市一中理科實驗班的,可是天不遂人願,當年這項政策突然取消了。

當時還不滿14歲的鄧露只好一個人到長沙市一中參加理科實驗班的公開招考,結果因為人生地不熟,當時年紀還小的鄧露遲到了半個小時。雖然最後趕上了考試,可因為匆忙答題,最終以4分之差,再一次與長沙市一中失之交臂。

人生有時就是這樣,總有意外,也不可能總是順著自己的心意。

雖然懊惱,但鄧露只能以保送生的身份進入雙峰縣一中讀高中。不過這次挫折並沒有讓他一蹶不振,反而更加發奮圖強,成績一直維持在班級前三、年紀前十。當時的鄧露,一心想考進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

從農村學子到80後教授:25歲是美國博士,28歲歸國成湖南大學博導

然而夢想有時候和現實就是這樣擦身而過,鄧露在高考後再次與心儀的大學擦身而過,進入了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專業,而事實上,鄧露曾經在高二的時候參加過一次高考,當時的分數就已經達到了華中科技大學的錄取分數線。雖然他人生中兩次大考都沒能遂願,但卻沒能影響他實現人生目標的信心和決心。

大學期間的鄧露沒有放棄勤奮和努力,抓緊一切時間,充分利用好分分秒秒,衝著自己留學的目標去奮鬥。四年來,他始終保持著專業第一的成績。並通過了GRE和TOEFL考試,發表了一篇科研論文。

2005年,21歲的鄧露以專業第一的成績畢業,並獲得了該專業三大全國性獎項之一的詹天佑土木工程高校優秀畢業生獎。同時,他申請的9個國外高校中的7個發來了錄取通知,並且有4個學校給了全額獎學金。

最終,鄧露選擇了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土木工程系,師從Steve Cai教授攻讀博士學位。僅僅3年半的時間,鄧露以全A的成績完成了博士畢業的所有條件。

2009年初,剛剛博士畢業的鄧露進入了當時全球排名第一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在核心研發部門擔任高級研究工程師。在他參加工作的第一週,就用自己的薪酬買了一輛嶄新的奔馳。兩年後,鄧露提升為項目負責人,管理5個博士。

從農村學子到80後教授:25歲是美國博士,28歲歸國成湖南大學博導

然而,就在鄧露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卻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放棄美國優渥的物質條件,毅然回國。

2011年,鄧露入選中組部首批“青年千人計劃”,2012年,他正式簽約湖南大學,成為了土木工程學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那一年,鄧露只有28歲。

對於回國發展,鄧露說,用“毅然”這個詞並不準確,因為他在留學之前就已經明確了自己的目的,而回國是必然的選擇。回國後,鄧露投身教育事業,他的課也非常受歡迎,經常有學生來蹭課,還被評為“湖南大學最受歡迎教師。”

2019年,34歲的鄧露被任命為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書記。從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到如今倍受讚譽的“男神”教授,一路走來,有過挫折和失敗,也有過風光無限。然而失敗時不氣餒,風光後不迷失,這不正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和堅持的麼。

成功的路有很多種,而鄧露選擇將自己人生中精力最旺盛、最有創造力的時間留在了祖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