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運營商糾紛到工信部申訴,運營商還是維持原來的決定,那到法院起訴還有勝訴的可能嗎?

雪鷹365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其實就和運營商糾紛到工信部投訴,運營商還是維持原來的決定,到法院起訴是否會勝訴的問題。做為一個一直在通信一線的工程師,經常的去處理運營商的投訴的一線工程師,可以非常明確的告訴你,法院是否勝訴和你是否投訴工信部沒有任何關係。

絕大部分的投訴工信部的投訴,等到了對自己比較有利的解決方案。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是說運營商有理沒有有理,而是金額比較小,運營商懶得糾纏。

三大運營商怕不怕工信部?其實挺怕的。但是要知道,運營商每年的投訴其實量還是挺多的,有幾件不能處理的,比例來說也是可以接受的。對於運營商而言,一件兩件的投訴無法解決,其實關係也不是很大。

而投訴到工信部的投訴,其實並不都是正當的。比如投訴運營商基站輻射影響了生活,要求運營商拆除基站的。比如月租費5元,信號不好要求賠償5000元的。再比如辦了一條寬帶,覺得網速慢或者上不去網,影響了他炒股要求賠幾十萬的。這類的投訴,其實並不是很罕見。

一般的投訴,小小不嚴的,運營商也就妥協了,但是也不見得一定就是運營商沒有道理,而最關鍵的地方其實是在於金額不大,所以運營商也不願意花費太多的精力,說實話就是“懶得理你"。

而一些運營商覺得不願意接受工信部調節的投訴,往往是涉及到金額比較大,或者是運營商有足夠的理由,再或者是運營商的權限無法辦理的問題。而這些,其實也是挺常見的。

工信部並不是法院,所以,工信部調節失敗的投訴,法院如何判決是不受影響的。

工信部的不少投訴處理,其實比較類似於調解,總體的思路是”減少糾紛",而誰對誰錯,很多時候並不是很重要。

法院的判決是要講證據的,和工信部的調解卻是不一樣的。

用戶投訴運營商,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敗的案例,具體就要看各自都有什麼證據了。但是也不排除,運營商為了怕麻煩,再接到法院的傳票之後,主動的妥協,這也是有的。

總而言之,和運營商的糾紛,雖然就個人而言並不建議你去打官司解決,但是打官司的勝負和工信部調解成功與否,是沒有關係的。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嘗試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有所幫助。

1、在這個問題中提到了兩個解決糾紛的路徑:(1)到工信部去申訴,(2)到法院去起訴。

2、工信部申訴

去工信部申訴,需要先向電信運營商進行投訴,電信運營商應當在規定期限內(接到投訴後15日內)給出答覆。如果對給出的答覆不滿意或未給出答覆,用戶可以去申訴。而申訴的最後步驟是調解。經調解,雙方仍不能達成和解協議,可以申請仲裁或訴訟。從問題來看,在調解階段,運營商的決定用戶不能接受,雙方未達成和解協議。

3、關於調解

從工信部申訴解除糾紛的程序來看,調解過程中,工信部作為居中調解者,會聽取雙方的主張、審查雙方的證據,進而促使雙方就糾紛問題進行和解。其所認定的事實不是法律事實,其所進行的評判是為了促成雙方和解,其並非完全依據法律規定嚴格審查證據和進行法律事實認定後依法決定責任承擔,與法官的審判不同。

4、就結果而言,電信運營商可能存在違法、違約或侵權問題,但也有可能不存在。去工信部進行申訴的最後結果與起訴後法院最終的裁判結果沒有必然聯繫。而是否勝訴並非是起訴的根本目的,而是要看起訴是否能夠達到起訴的目的——改變運營商的決定,支持用戶的主張。即使運營商違法,其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也需要法官依法進行審判後確定。可能高於用戶的期望,也可能低於用戶的期望。因此,需要結合事實(證據)、法律規定以及訴訟目的來進行分析後,才能明確是否有起訴的必要。


尚法生活


肯定有勝訴的可能,工信部一般只是調解,當然你對運營商的決定不服,你可以再次向工信部投訴,如果運營商不是維持原來的決定,那麼,你可以根據決定向法院起訴,法院會綜合相關證據判決,運營商一般也不希望走到那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