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歲半,只要不滿足他就發脾氣摔東西,打他怕傷他,不打怕以後養成習慣,怎麼辦?

大越哥兒121


大家都說,“可怕的兩歲”。可我覺得1歲半的小朋友,也最難帶、最叛逆的。

雖然說脾氣大、任性是寶寶成長過程中正常現象,但是寶爸寶媽還是招架不了。其實一歲半的寶寶開始有自我意識了,開始不願意聽大人的安排了。很多時候你指向東,他就往西,你想拉著他的手走,他會甩開你的手等等。

1歲半的小朋友,不會用言語表達自己的需求,只會通過扔東西、發脾氣來引起大人們的注意力。在他們看來,可能扔東西只是覺得好玩。

我建議:①、家裡易碎物品得收起來,當寶寶扔東西時,用嚴肅的語氣告訴他這是不對的。還有千萬不要笑著說,寶寶還以為你跟他玩,那扔得更兇了。這個深有體會,我家寶寶就是這樣的。另外,我不建議打罵孩子,那樣會適得其反,要麼寶寶扔得更厲害,要麼容易內心“受傷”(他會覺得你不要他了,容易缺乏安全感)。

②、適當分散轉移寶寶注意力,拿他喜歡玩具,陪他玩耍。多帶寶寶戶外遊玩,讓寶寶跟其它小朋友學習溝通,對寶寶的交際也有好處的。

③當寶寶發脾氣(哭鬧)時,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對待他們。安撫孩子,我們要有耐心、有愛心,保持冷靜並心平氣和對孩子講話。他哭鬧時,你可以輕輕的擁抱他,並說寶寶不哭,這招對我家寶寶相當管用。

④不管你是否聽得懂寶寶所要表達的意思,你都要有回應,寶寶也不會出現焦慮等不良情緒了,而且這個對寶寶語言發育也是有好處的。

⑤如果你因為某些事情需要離開一會,例如洗碗,衝牛奶。你得跟寶寶說,最好徵得他同意,這樣他就不會因為你離開一會而哭鬧不止了。

當然,如果寶寶的要求實在是過分時。我們也可以適當打罵的,不能一味地遷就他的,否則就變本加厲了。

我家寶寶當時也是,動不動就扔東西、哭鬧、各式各樣的需求,心累啊。我一開始也是打罵,結果不管用,感覺孩子都變得有點小心翼翼的了。後來我嘗試著跟他溝通,轉換角度引導。例如,他喜歡某一樣玩具,你要求他去拿手機過來,才可以玩,這樣你們都能互動起來,也可以改掉壞習慣了。我寶寶現在一歲8個月了,情緒好很多了,知道愛惜玩具了,懂得把東西放到收納盒子了。



曉晴育兒


孩子不滿足要求就摔東西的習慣不好,需要慢慢改善。

我家孩子在一兩歲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一歲多去每次去超市都要把小汽車、玩具槍、棒棒糖等自己喜歡的東西往購物車裡放,開始覺得孩子小就買了。

幾次後發現家裡玩具太多,去超市就沒給他買,孩子就坐地上哭,不走了。沒打他,等著他哭聲小了,跟他說家裡有同樣的玩具,不能再買了。回到家給他說以後買東西要說明購買原因,現在哭鬧的一律不買。

一歲多的孩子理解能力沒有想象中的好,下次去超市,看見喜歡的玩具,不給買還是坐地上哭鬧。我就讓他試著說明購買原因,不管原因合不合理,就給他買一個。

經過幾次鍛鍊後就減少購買次數,基本上孩子是要三四次會購買一次的頻率,孩子也不會哭鬧了。

孩子出現不好的習慣,是慢慢養成的。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也需要慢慢培養,一味的打罵,只會讓孩子壓抑自己的想法,關閉與父母溝通的大門(這就是很多家長口裡“孩子叛逆期到了”“孩子跟父母有代溝”等問題出現的其中的一個原因)。

孩子不滿足要求就摔東西的習慣,需要慢慢改善,家長要有愛心、耐心、恆心。





傲驕老豆


今天晚上因為看動畫片,我兒子鬧彆扭,我看見他抓起來遙控器,馬上問他“你要幹什麼?”他說要把遙控器扔地上,我問“是因為電視裡不演熊大熊二了嗎?”他說是,我說“那你扔吧,扔壞了遙控器,以後不僅是熊大熊二沒了,樂迪、佩奇、豬豬俠就都沒了。”說完我就繼續晾衣服不管他了,然後他默默地放下了遙控器。

他現在三歲零一個月,從一歲多不會說話的時候就聽得懂話,所以有什麼事我都給他講道理,把結果告訴他,讓他自己決定,他因為不聽話吃過虧,比如手被恆溫壺底座燙過、被嬰兒車的安全扣夾過、自己摔壞了最喜歡的玩具車我就不會再買同款的給他,所以現在挺好管理的。


搖頭肉丸子


先來了解一下孩子的行為特點。

一歲半寶寶正處在“扔”的敏感期,扔是他們最喜歡的活動,不僅生氣時扔,玩的開心時也會扔摔,甚至對你感到喜歡也可能會朝你扔玩具,我家孩子就這樣,當時也是天天扔,每次我下班回來一打開門,人家就激動的喊媽咪,然後狠狠的扔一個玩具回來[捂臉],那感覺就像潑水節被潑水(水還很燙),被傷到嗨不好生氣[捂臉]

同時一歲半也逐漸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期,孩子自我意識萌發時,往往會伴隨容易激動的情緒。

而孩子的是非觀和規則意識是大概兩歲半開始的,

綜合以上三個發展時期,可以這麼理解:一歲半的孩子喜歡扔,又容易因為需求得不到滿足而激動,同時還不好說教[機智]。這是正常情況,我們首先要接納這一點。接納了才不至於面對這種事情,生氣無措。

但是孩子扔摔東西時,往往會帶來破壞性結果,例如扔壞東西,例如扔到人。

雖然說,這些行為是正常的,但不是完全不管,當然要管,需要講究方法。您提到的是生氣時扔摔,那我們就談談這個場景的處理辦法。

首先,要幫助孩子覺察和說出自己的情緒,孩子一旦善於覺察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並且發現大人是理解他不怪他的,他就會變的容易溝通,並且不會經常有激烈的行為,即使喜歡扔,也能在引導下朝著安全的地方扔,但是如果情緒不被理解和接納,他們會傾向於暴躁的扔。怎樣幫助孩子覺察情緒呢?您可以這樣做:蹲下來,撫摸或擁抱孩子,說“寶寶好生氣,寶貝想用力扔,是吧”,媽媽愛”

然後尋找替代性行為,這裡所替代而不是拒絕哦,我們不能不讓他扔,但可以換個東西扔,換個地方扔。例如一下說法:

不扔這個(易碎或貴的東西),我們扔這個吧(帶著他在安全的位置扔可以扔的東西。)

我是幼教行業工作者,同時也是一名寶媽,歡迎關注一起探討育兒問題,一起成長。


彬麻麻老師育兒日記


孩子扔東西讓他扔吧,他脾氣大不理他。等孩子平靜了,跟他說不能隨便扔東西,發脾氣這樣不好慢慢來。可別孩子扔東西,發脾氣你比孩子脾氣還大。這樣孩子見樣學樣,會脾氣越來越大的。

記得我家老大有三歲的時候,跟一個比他大三個月的哥哥出去玩去了,兩家大人也不知道,哪裡也找不到,等會兒他們自己回來了,他奶奶領著他去看過小動物,他記著呢,領我家孩子也去了。回來正好吃晚飯,我們就一邊吃一邊教育她,人家啥也不說就吃飯,吃完讓我陪她去玩,剛出去下雨了,就跟我發脾氣說,看看下雨了吧,讓你說說,我還沒理了。

這誰也不是生下來就會教育孩子的,都是慢慢摸索著來吧,一個孩子一個脾氣。




家多寶


孩子才一歲半,我覺得在安全範圍內、不傷害自己和他人以及不損害道德的前提下滿足他的需求,允許他自由地探索。這時候的孩子說話也說不了幾句,更不用說表達了,即使你打他也沒有用。

我家老二還有10天就①周⑧,自己帶,會講的話不多,很多時候他的需求只能替他表達出來。他做了什麼事情指著他自己望著我的時候,我會和他說:“寶寶你做了~~,我看見了。真棒或者給他豎起大拇指。”他就滿足了的笑了。

有次買了個兩個小饅頭,他拿了個吃了一口,不吃了,給我,我問他是不是不吃了,不吃就放袋子裡,想吃的時候再吃,他放進袋子,我立刻把袋子系起來,走了幾步,他大哭。我以為他要提袋子,就給他,他還是一直哭,問他是不是要吃饅頭,袋子打開叫他拿,還是哭,然後我把饅頭拿出來給他,他才沒哭了。那時候終於鬆了口氣,猜對了。

因此這年齡段的孩子,家長需要更多的瞭解孩子的需求並替他表達出來。給他肯定、讚美、認同。不需要擔心會養成習慣。

我是涵明媽媽,二胎全職,分享繪本、記錄日常,喜歡我,記得關注我哈!


涵明媽媽


我家仔仔剛滿一歲十個多月了,這樣也跟你家孩子差不多大了。我說的他基本都懂,平時哥哥姐姐拿零食給他,他都要拿來問我可不可以吃,如果我說只能拿一個,別人怎麼給他他都會說不要的。平時去商場他看到了喜歡的,只能讓他買一樣,不會讓他拿很多,如果好幾樣都想樣,就會跟他好好說,每次他買一樣東西就很開心了。有時候他想吃點零食或者玩其他的我會滿足他,但實在是不讓吃的或者不能做的事情堅決不同意,不管他如何一哭二鬧三叫,等他那勁過了再來好好說,如果實在沒辦法了,我會拿出我的武器了,哈哈,當然這種情況很少。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別看現在孩子小,他都已經有自己的思想了,很多都能聽懂大人在說什麼的,知道爸爸媽媽愛他,寵他,疼他,又捨不得打他,只要自己哭鬧就什麼都有,那孩子能不使勁作嗎?現在是養成性格的時候,你不壓住他,以後長大了就難了,想教都教不了了。我記得我家仔仔有次也是在超市鬧著要買零食,我不同意結果直接坐地上哭鬧,怎麼哄都不行,把我氣得直接拿起新買的拖鞋就往腿上打,把他打得直喊痛,最後還是乖乖起來了,起來了還要你抱抱。他知道我是真的生氣了,看著我拉著臉都不敢哭。經過這次痛的經歷,印象深刻啊,去超市也沒有這樣的事情了。我跟我老公都意見一致,孩子你可以寵著,可以小小滿足他,但是不能慣著他。該堅持的原則還是要堅持,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實在哭鬧,發脾氣摔東西,好好說的不聽,可以打的,只有知道痛孩子才長記性。但是打孩子不是說往死裡打,不是打頭,打胸口,擰耳朵這些對孩子有傷害的打法。可以拿小藤條或者小戒尺來打,這些輕輕打都很疼的了,拿這來打孩子即讓孩子感覺疼又不會傷害到孩子。別看孩子小哦,當你真打他,他是知道你是真的生氣了的。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不是一時半會的,得慢慢來。



醜醜噠寶寶


現在的寶寶真是難搞,我家的也是,不過不是扔東西,是要求多,特別是睡覺前,一會兒要看她自己的視頻,一會兒說手癢要擦藥膏,一會兒說喝水……

很惱火,但還是要忍。

我家的也出現過一段時間發脾氣扔東西,我有時候會告訴她no,這樣是不對的;有時會輕輕拍打她的手;有時候也會發脾氣對著她。基本沒效果,所以後來我就沒再發過脾氣打過她,只是一遍又一遍告訴她這是不對的。發脾氣或者打她,只會讓她產生牴觸情緒,更加要扔東西發洩。

每個寶寶都有這個階段,只是暫時性的。

後來無意中看到一篇育兒文章,上面說到每個寶寶都會有這樣的階段,這是寶寶正常生長髮育過程中的一種表現,說明寶寶的智力和手動能力在發展,我們不該干涉,適當引導一下寶寶就可以了,這只是暫時性的。也確實如此,我家寶寶扔東西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所以寶媽不必著急。

寶寶也有可能是模仿。

我記得我有一次跟家人鬧矛盾,很生氣的扔了一下遙控器在沙發裡,寶寶很快就學會了,從那以後我再也沒這樣做,因為確實能看得到對寶寶影響挺大的。寶寶的模仿能力特別強,我們不能忽視。會不會你家也有這個情況,大人發脾氣扔過東西被寶寶看到了,所以寶寶就學會了。如果有的話以後就要注意了,我們大人的一言一行對寶寶來說就是一面鏡子,要重視哦。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賽賽媽媽


該打的時候必須打,孩子啥都懂 ,他知道你不會打他,所以一次又一次的哭鬧,這樣慣著以後會坑了他,也坑了你,我家有個親戚家裡有錢,從小就慣著,長大了不給錢就耍脾氣,有一次為了錢甚至去剁小手指,從此更加變本加厲,後來在飯店吃飯和一個社會的打起來了,被那個人砍了胳膊不治身亡,現在就剩下老兩口了,後悔晚矣,現在好多家長都是孩子要啥給啥,不給就嚎,我家兩個孩子我都從沒慣著,當然不能總打他的,我家兒子像你家孩子這麼大的時候也是這樣,在我弟家不滿足他就在床上直打滾,我就任由他哭也不去管他,足足哭了半個多小時,後來大一點了也是總有脾氣,我就不慣他了,罰他靠牆站,掐他大腿,讓他一次就知道疼,這次管用了,當然只打是不行的還得給他講道理,別看他小什麼都懂的,現在六歲了,很懂事,和我的關係也特別好,慣子如殺子,該狠心的時候一定要狠下心


明天更會好151271406


我們孩子原則性的問題都是從出生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引導和堅持的,有些壞習慣還沒養成,就扼殺在萌芽狀態了😄😄……有時要看孩子的心理、身體生理情況,如果明明他很累了在鬧困耍情緒,你再吼他一頓,肯定是不行的,大人也要多理解和了解在熊孩子背後真正的需要。所以可怕的2歲在我兒子身上沒有出現過,摔東西、撒潑出現一次就堅決制止住,當然我沒有真正凶或吼過他、更別說打了,所以我也給了他足夠的安全感。目前4歲,在他成長的鬥智鬥勇中,他還沒贏過,😄😄

孩子摔東西鬧情緒,一定要了解他真正的需求,然後化解和引導糾正,不然一旦形成就越大越難改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