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現代醫藥突圍的中藥

疫情爆發後,治病救人,自然是首要任務。


但用藥這方面,公眾又陷入了中醫與西醫之爭


這是一場永遠也辯不明的爭論。


小狐狸將用一個系列,共8篇文章,全面講解中西醫,誰是誰非,看個明白。


所告訴大家的,肯定不是爛大街的內容和觀點。而是新的知識、新的思考方向。


從新的角度,來幫助大家重新認識中西醫。看完整個系列,你對中醫、西醫、現代醫療,都會有一個新的認識。


中、西醫之爭系列——第 1 篇:《 》第 2 篇:《 》;第 3 篇:《 》 ;第 4 篇:《 》;第 5 篇:《 》


今天是第 6 篇。




01


上一篇《 》提到了,鍾南山院士認為中醫的突破口在中藥,而其關鍵就是用循證醫學的方式來驗藥。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是全世界最為嚴格食品藥品監管的機構,它由醫生、律師、微生物學家、化學家和統計學家等專業人士組成。


為了把中藥做成現代醫學認可的藥劑推向世界市場,在1996年的時候,現在的科技部,從前的國家科委提出了“敲開FDA大門

”這個口號,當時選了不到10種藥物一起申報FDA審核。


想要證明一種藥物真實有效,至少要這四步:


  • 第一步,動物實驗
  • 第二步,一期臨床試驗
  • 第三步,二期臨床試驗
  • 第四步,三期臨床試驗


一般來說,完成前兩步,才能證明「安全」;完成後兩步,才能證明「有效」。


FDA的臨床實驗對大部分藥物是3期,少部分癌症的藥物是2期。


向現代醫藥突圍的中藥


現在中國通過了二期臨床試驗的藥有3個,天士力集團的複方丹參滴丸,綠葉集團的血脂康膠囊,還有一個是上海現代中醫藥股份的扶正化瘀片。


但目前還沒有一款中國產的藥通過了三期臨床試驗。


從目前看,通過了二期,只是說明這藥,是有效,但是不是具有普適性,這得看你試驗樣本的規模。


從1996年,到2020年,整整23年的時間,還沒得到批准上市,可見FDA對試驗的要求有多高。


向現代醫藥突圍的中藥

只是完成三期,並不是通過,就像高三考完高考,能不能考上大學,得看最終成績


02


那你說,是不是美國人故意針對我們呢?


還真不是。


在FDA,過去十年裡,一款藥物從申報,到最終上市平均需要花費10年和10億美元各種費用。


而從最初申報到最後上市,6000種藥物只有1款可以最終上市。


FDA並不是拿現代科學標準為難中醫藥,它也一樣為難自己國家的藥企,它的標準是不變的,誰通過都極為困難。


其實FDA非但沒有特意為難複方丹參滴丸,反而因為它在中國已經使用多年了,還免去它做臨床一期實驗這個環節,因為這個環節是驗證安全性的,直接認可了這一點。

向現代醫藥突圍的中藥


我們之所以在1996年提出了口號要“敲開FDA大門”,是因為在1995年FDA對藥物審批做了重大改革。


從前FDA堅持兩個凡是,凡是化學結構不明確的不受理,凡是藥物作用原理不明確的不受理。


後來他們放棄了這2個原則,還是以實際療效做最終依據,你申報的時候說不清裡面什麼成分,解釋不了藥物如何起效的也沒關係,能證明效果好就可以。


這個政策後來在2004年又得到放寬,FDA公佈了《植物藥研製指導原則》,設定了更多和化學藥不一樣的審核標準,其實更有利於植物藥上市。


這個大門開放後,2006年就有一款治療痦子的茶多酚上市了,2012年又一款植物藥是從秘魯巴豆樹的汁液提取的藥物,專門針對艾滋病人拉肚子的藥上市了。


中藥就是典型的成分不明確,但雖然FDA兩度放寬門檻,到現在中國的草藥製品也沒有一款通過審核。


向現代醫藥突圍的中藥


03


在世界上,醫治病人確實並不一定非得是純遵循西醫的理念,目前大家共識都在效果上,所以比起中醫西醫的爭論,嚴謹的醫學界更看重藥效。


而證明藥效的關鍵,就是我們一直在提的循證醫學,就是治療方法必須要和結果有相關性。


你用某種方法去治療,它必須有效果才行。


向現代醫藥突圍的中藥


中醫的大量治療是沒有經過這種驗證的,因為它參數太多,一箇中醫處方里就有幾十味藥,而且每味藥裡面還有加減克數,針對不同的人,克數還要調整。


這就意味著循證醫學的驗證比較難。


因為所有的驗證都需要在大數據基礎上去分析它的相關性,但如果變量太多,沒有足夠大的樣本,就分析不出相關性了。


那這裡面,我們到底是選擇妥協,把處方簡化,看各個成分是否有效果呢?還是從更大數據出發,找到複雜系統的相關性呢?


中國拿了諾貝爾獎的屠呦呦

,她發明的青蒿素就是從植物裡提取出的單成分新化學體,起到了能治療瘧疾的效果,所以她實際上是從裡面找到了有效的成分,把中藥簡化了。


張亭棟教授用砒霜治療急性早幼粒型白血,也是這樣的道理,把藥物精準化。


向現代醫藥突圍的中藥


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公司試圖在建立中醫的循證醫學模型,希望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來為中醫找到一條出路。


既然中藥成分那麼複雜,最適合用大數據分析了。


你不是要證據嗎?我大數據分析出藥效證據給你看。


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闖關FDA,還是用現代化手段精準化中藥,還是用大數據技術分析中藥,其實都在走循證醫學這條路。


證據決定一切,中藥也必須要走這段路,它才能夠被世人所認可。




中藥已經嘗試闖關了,那麼中醫又有哪些跟上時代的動作呢?


下一篇《“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中醫思想的現代化用法》,來看看,中醫的一些醫治思想,如何與現代化的醫療手段結合。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公號:狐狸先森幾點鐘。

我們一起漲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