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十萬塊錢,是存銀行好還是買理財產品好?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A發現更大的世界


溯源觀點:10萬資金,選擇銀行智能存款,其次滬深300ETF,最後考慮國債。

1、銀行存款類

(1)對於銀行存款類,如果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較高的話,我建議選擇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該類存款雖然是和一定的收益權掛鉤,但是這個收益權對應的底層資產通常都不是非標資產,幾乎無風險,其次智能存款隨存隨取,提前支取靠檔計息,收益逼近大額存單,流動性等同於活期。目前智能存款平均收益都在5%以上,激進銀行可達5.4%。例如平頂山銀行。

10萬存一年收益=100000*5.4%=5400元

(2)如果流動要求不高的話,選擇銀行中長期定存,3年和5年期定存目前基準利率2.75%,考慮上浮可達4%,則一年收入=100000*4%=4000元

以上兩種長期看跑贏CPI是大概率事件。

2、權益類基金

巴菲特告誡妻子,在他死後請一定要購買ETF基金,這是股神對妻子兒女的負責。很顯然ETF基金是普通人投資的最好渠道,歷史數據顯示,90%的主動管理型基金是跑不贏指數的,所以如果10萬長期閒置的話,靠購買滬深300ETF長期持有。唯一缺點流動不高。

3、購買中長期國債,國債的信用等級和安全無疑是所有理財中最高的。截止2019年12月18日,10年期中債收益3.2122%,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總之,理財要考慮資金的閒置時間,自身的風險偏好等,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才能達到理財的效果,反之就是白用功。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理財的問題問我就對了,10萬元不是個小數目,需要好好分配下。\r

1.存銀行

首先存銀行肯定是可以的,但是利息實在太少了,一年才2%的利息,直接存銀行基本會被通脹影響反而是虧錢。\r

2.理財產品

理財產品是不錯的選擇,現在銀行也有在賣理財產品,收益率也是有高有底,保本保息一般能在4%左右,還是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時間比較少,200天或者更短就得重新買。還有收益率高的,風險自然也挺高的,一般不要超過8%,特別是P2P理財,收益上10%的還保本保息,那種大多數都有問題,千萬不要貪圖利息收益高就選擇。\r

3.配置股票

其次還可以配置一些股票,佔比不要超過30%,因為是有風險的投資,儘量配置 少一些,但也保留了日後牛市來臨的爆炸收益的可能。\r

4.配置國債

最後可以配置點國債,這個比例和理財可以自由協調,收益都還不錯安全性高,不過時間較長,急需用錢的話不太適合。\r

理財就是不要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裡,既要保證本金的安全(如固定收入類),也要有風險型投資佔有一定比例,增長多元化才能充分利用複利的作用。



主力機構小課堂


當前的情況下,有10萬塊,也不算多,很多家庭都能拿出來這筆錢來,所以這個提問很有代表性。

那麼,這10萬元是存銀行好還是買理財產品好呢?我覺得因人而異吧,主要看家庭的底子,如果底子好,不急用錢,可以承受些風險的話,買理財產品好一點。否則,還是存銀行好。

當前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銀行存款利率也差強人意。以國有四大行為例,目前一年期的定期存款為1.75%,2年期的為2.25%,3年期和5年期的為2.75%,10萬元如果存三五年的定期,那麼一年利息為2750元。

另一方面,當前的CPI居高不下。2019年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4.5%。兩相一對比,錢存在銀行裡實際上就是負利率,而且存的時間越長,貶值幅度越大,所以,存銀行的話只適合短期,長期的話很不划算。

銀行的理財產品以前有很多保本保收益的,現在央行已經叫停。所以,理論上,這些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雖然目前理財產品暴雷的還不多,因為銀行也要眷顧自己的信譽,但是現在的投資理財環境總體上來說比較嚴峻,買理財產品的話,我建議儘量買大銀行的理財產品。

上圖為建設銀行官網發行的近期的幾款理財產品,從圖中我們看出,都是非保本的,10萬起存的話,預期收益率基本在4%左右,雖然也不算高,但是終究比銀行存款要高一些,如果能承受一些風險的話,買四大行的理財產品我認為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風險極小。

那麼,是否還有別的更好的理財方式呢?答案是有的!

在嚴控風險前提下,我建議:

1,買京東金融或者度小滿金融APP上的儲蓄存款類產品。以京東金融為例,在京東金融APP上選擇“銀行精選”,從中選擇儲蓄存款類產品,目前最高的達5%以上,非常划算。而且因為是存款類產品,是受銀行保險法保護的,本息保障,50萬以內100%賠付,是個不錯的選擇。

2,擇機買銀行股,尤其是四大行的股票。目前股市在3000點左右徘徊,許多白馬股已經跌出價值來了,此時擇機建倉,是可以考慮的。但是,股票風險太大,對一般人並不合適 ,如果想在控制風險前提下分享股市的成長帶來的高收益的話,那麼買銀行股,尤其是四大行的股票,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四大行的股票走勢比較穩健,而且還有分紅,綜合起來,比存銀行裡要划算得多。

綜上所述,這10萬存銀行還是買理財產品,關鍵看自己是否急用錢,以及承受風險能力的高低。如果追求更高的收益的話,可以考慮把錢存在民營銀行裡買儲蓄存款類產品,或者逢低買入四大行的股票。


李中東



10萬存銀行還是買理財產品?這要看各人投資偏好,以及風險承受能力,適合的投資者買適合的產品。

一,如果你是保守型投資者,肯定選擇銀行存款,因為厭惡風險。但即使存銀行,也是有講究的。

存款期限的不同,利息也有高低。一般規律是存期越長利率越高,但很多銀行3年期與5年期利率差別不大,或者根本沒有差別,比如國有銀行普通3年期與5年期一樣都是2.75%。所以,為了保證一定流動性,以3年期為宜。


存款品種不同,利息也有差異。如今銀行定期存款種類逐漸增多,比如普通定期、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和智能定期存款,而且利率上浮幅度逐漸增加。其中大額存單起存金額至少20萬,所以不能存。結構性存款雖然保本,但利率浮動區間較大,建議謹慎。目前最優的定期存款是智能定期存款,比如振興銀行的振興存,提前支取利率3.8%,滿期利率5.1%,在流動性和收益率上要超過很多定期存款。

選擇銀行不同,也有利差。據統計,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利率上浮幅度依次增大。國有銀行上浮幅度一般30%……40%,民營銀行可以上浮55%,比如億聯銀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達到5.45%。


二,如果你是謹慎型以上投資者,完全可以購買理財產品。

說到理財產品,很多人認為銀保監會資管新規出臺後,打破剛性兌付後,風險會更大,銀行徹底不管了,其實這是認識誤區。首先,非保本理財產品並非新鮮事物,幾年前也就有了,而且銷售形勢也不錯;其次,據官宣,2017年銀行理財產品中,不能足額兌付的比例僅佔0.4%,比例很小,絕大部分可以全額兌付,應該是低風險產品。為了品牌形象的需要,銀行對理財產品的管理運營是十分謹慎的,因為他們知道後果。

當然,在平臺選擇上也應該謹慎,畢竟不是沒有風險。目前理財平臺很多,比如P2P、信託、互金平臺以及銀行系等,對於前二者,強調專業性和火眼金睛,畢竟良莠不齊,套路多,不懂的不要亂碰;互金平臺大部分充當代銷角色,與風險沒有瓜葛,即使是自營產品,也得選頭部平臺。因此,很多人認為,銀行系理財才是傻瓜理財,確實如此。在外部強監管和內部規範化管理下,銀行系理財相對單純很多,而且團隊專業性更強,投資者幾乎就是甩手掌櫃。目前,大部分銀行和大部分理財產品門檻已經降到了1萬,很親民。所以,10萬元也是可以選擇銀行系理財產品的。


龍門山財經


大家好,我是藉藉技巧,作為銀行從業人員,我專注於銀行存款、貸款、理財等問題的解答。關於十萬塊錢,如何打理的問題,我回答如下:

一、打理閒置資金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般來說,打理一筆閒置資金,單從這筆資金來說,要考慮資金的金額、閒置資金時間,以及資金所有者的風險病偏好。從家庭資產的總體情況來看,打理閒置資金要結合家庭資產的配置狀況。

二、如何正確地打理10萬元閒置資金

1.從風險偏好來分析

銀行存款沒有風險,收益穩定;理財產品有一定的風險,但收益一般是高於銀行存款。

因此,如果你的風險偏好是積極型的,或者是激進型的,也就是說,你可以承擔一定的風險,那麼可以購買理財產品,去享受理財產品較高的收益。

如果你是風險厭惡型的,對風險非常懼怕,那就應該放棄理財產品較高的收益,而存為銀行存款。

2.從金額大小來分析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有門檻,也就是說,要有一定的起購金額,例如1萬元。一些較高收益的理財產品,起購金額為5萬元、10萬元,也有100萬元、500萬元的起存金額。

一般來說,在同等條件下,起購金額越高(即門檻越高),收益也越高。因為高門檻的理財產品,銷售對象是銀行的高端客戶,所以銀行為了維護高端客戶,會讓利於高端客戶,給予較高的收益。

10萬元,已經達到了許多理財產品的門檻,可以擇優購買合適的理財產品。

隨便說明一下,銀行定期存款起存金額為50元,銀行大額存單起存金額在20萬元。

3.從可存放期限來分析

銀行理財產品從期限上來區分,有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兩種。一般來說,淨值型的理財產品較為靈活,沒有固定期限,但收益也沒有固定,會上下浮動。

有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有高有低。一般來說,固定期限較長的理財產品,其預期收益率(也就是業績比較基準)也會較高。

目前的銀行存款,從期限上來看,也較以前靈活了。一些創新型活期存款,儘管是活期,但在收益上卻是套檔計息,存的時間越長,所套檔計算的利息越高。而定期存款,卻分為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2年、3年和5年等期限。

因此,你可根據10萬元資金的閒置時間長短,來確定是購買理財產品,還是存銀行存款。

4.從家庭資產配置來分析

較為理想的打理閒置資金的方法,是要結合家庭資產配置狀況來做決定的。如何你的家庭資產中,理財產品過多,那麼就可將10萬元閒錢存為銀行存款。相反的,如果你家庭資產配置中,銀行存款過多,則可將10萬元閒錢購買理財產品。

如果你的家庭資產配置較為均衡,理財產品與銀行存款一樣多。那麼,就可根據你的風險偏好來決定是購買理財產品或是存入銀行存款。當然,也可繼續保持平衡,將5萬元存為銀行存款,另5萬元購買理財產品。

總之,10萬元閒置資金的打理,最好是綜合風險偏好、閒置期限、家庭資產配置狀況來分析,確定一個最優的打理方案。


藉藉技巧


銀行儲蓄也屬於理財產品的一種,理財產品有許多種,包括銀行儲蓄、證券、基金、股票等。

從存銀行來理解:一是銀行定期存款,二是銀行理財產品。自從銀行自負盈虧政策實施以來,外加網上理財產品的衝擊,為了更好的吸收資金,銀行利率都有所提高。



一些地方銀行和小型銀行利率都不錯。一年定期利率3.0%,三年定期利率4.25%,五年定期利率更能達到5.5%以上。利息超過了貨幣基金的收益率,但它最大的缺點是流動性差。所以選擇銀行定期存款,資金必須是閒置資金。

各銀行都會推出理財產品,建議選擇中低風險以下的產品,預期收益率多在3.5%~5%之間。一般情況下不會損失本金,但理論上仍然有損失本金的可能。



理財產品就很多了,如網上的定期理財,封閉期從7天~365天。封閉期的不同,收益率也不相同。從3.5%~5.2%之間。安全係數有保障,起購金額大多為1000元,部分產品10000—五50000元。很多產品到期可以續存。這樣可以有效的節省空窗期時間。

當然還有高收益產品,如基金,股票,黃金,外匯等等。但一定記住一點,高收益伴隨高風險,投資需謹慎。


坤鵬論


我認為關鍵並不是選擇存銀行存款還是買理財產品,而是那種產品更加適合你,我認為理財的話有三個要素需要衡量:收益、風險、靈活。這三個因素很難兼顧,往往一個出色,另外兩個遜色,當然也有比較均衡的產品,下面我們分析一些理財方式,需要根據具體需求進行選擇。

第一,民營銀行存款。與國有大行相比民營銀行出身既不富也不貴,活脫脫的窮小子。為了獲得更多人支持,窮小子只能修煉內功,從多方面下手。首先從收益上來看,很實誠的直接給出高息,一年期4.7%的存款利率絕對是相當有誠意;從風險角度來看,雖然是窮小子但是畢竟都是一個父親,所以身份上沒有問題,也受到存款保險的保障;靈活性方面更是花樣百出,活期的、部分提前支取的、考檔計息的,應有盡有,比一般銀行存款豐富了太多。

第二,國債。國債一直是安全的代表,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理財最簡單的就是買國債。從收益來看,國債不是最高的,但是比一般存款高出不少,三年期4%;從風險來看,產品絕對安全,比銀行存款還要靠譜;靈活性方面,只有三年期與五年期可以選擇,相對來說不是很靈活。

第三,保險類理財。我一直以來是不太喜歡保險類理財的,主要原因是受到銀行推銷的欺騙,買了一個保險,理財五年期收益不如一年高。但是現在支付寶裡邊有很多的保險產品,看收益也可以,一年期收益表明的可以達到4%以上,但是這個收益是不保障的;從風險角度來看屬於中低風險,要高於一般存款;靈活性上來看可以隨時贖回,比較方便。

通過對上述三類產品的介紹,各有特點各有優勢,需要結合具體需求進行選擇。


談財論道


你好,能夠提出來這個問題,說明你對於個人的資產是有規劃的。

在選擇存銀行或者買理財產品之前,要先確定一項內容,那就是這筆資金是遇到急事需要使用的時候隨時可以取出來,還是不用取出來,可以一直放著的。

若是這筆資金一直不動用,按照一年期存款的利率來算,根據銀行不同,一般是1.5--2.1%,10萬元一年大致在1500--2000之間,一年期的理財產品的收益一般在3--5%,算下來 一年是在3000--5000元,單純從收益上來看,理財的收益更高些。

如果是資金隨時需要隨時取出,無論是定期存款還是理財產品,都是有時間期限的,提前取出的話,收益會受到很大影響。

不如餘額寶或者微信裡面的零錢通,雖然有金額和提現方面的限制,但時效性會更好一些。


三哥閒話


  從收益上來說,自然是買理財產品好,但收益與風險成正比,相對而言理財風險要高於銀行存款。因此,具體是存銀行還是購買理財產品要看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經驗,產品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既然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只是所適合的人群不同罷了。

  但是可以考慮兩樣都選,比如5萬存銀行,5萬進行理財,這樣反而可以分散風險的同時獲得較高的收益。

  有很多人提到某些小型城商銀行或信用社五年定期利率高達5.5%,是否比理財更好?未必,不能因為銀行存款購買了存款保險,就以為無風險,照樣存在違約風險、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等風險。

  《存款保險條例》最高50萬的賠付是存款保險基金所賦予的,跟銀行倒閉違約風險沒有關係。就像我們購買支付寶賬戶財產險,不能因為購買了財產險而將賬戶密碼隨意洩露一樣。存款保險也一樣,屬於保險範疇,並不是說銀行不存在違約風險,比如破產倒閉。

  而我們購買理財產品只是沒有相應的財產險罷了,但可以多出風險補償收益,多出來的收益遠遠可以自己承擔相應的保險,畢竟保險公司存在經營成本。

  如果是要存五年期的小型城商銀行或信用社的定期存款,那麼真不如購買中低風險理財產品,不管是收益還是風險都優越於該存款。

  把錢存入銀行是與銀行建立債權債務關係,而中低風險理財產品主要投資標的就是高信用評級的國債、金融債和企業債等,標的的存在形式就是債權的存在形式,而一些民營銀行的債權可能不如高信用評級的企業債,更別說是金融債和國債了。但小型銀行卻要將吸收的存款按照12.5%(大型金融機構為14.5%)的比例上交給央行作為存款準備金,本身就存在較大的運營成本。

  所以,中低風險理財產品在非極端的情況下是不會虧損的,看見虧損的理財產品都為中風險及以上理財產品,因為其可進行股權投資,比如投資股票。

  在流動性方面,中低風險理財產品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下,如果是債券基金可以進行隨時贖回,流動性極強。而接近一年期的中低風險理財產品收益率一般在5%上下,每年存在一個複利,以5年一個週期計算,收益率為1.05^5-1=27.63%;而五年定期以5.5%計算(不存在複利)只有5.5%*5=27.5%的收益率(流動性差)。

  如果不是那麼保守,更建議將更多的資金配置於中低風險理財產品,而不是定期存款。那麼為什麼不考慮中風險以上的理財產品?比如中風險以上定期理財產品,以及混合基金股票基金等,主要是因為想著存款的人都比較保守,並不建議投資中風險及以上理財產品,存在本金損失的可能性,投資者未必能接受得了。


三人聚眾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考慮兩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錢你打算存多久,存短期還是長期。

第二個問題,你是想絕對安全,保本保息就好,還是願意承擔一定的風險。

針對以上兩個問題,我們可以分以3種情況:

第一種,短期存款,保本保息

這種情況推薦你可以購買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或支付寶裡的短期定期理財產品。

它們短期一個月的年化收益率就能達到4%以上,比普通的定期存款利息高多了,而且安全性也是非常高的,值得購買。

1、民營銀行智能存款

2、支付寶定期理財產品:我個頭也都有買的,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我之前相關的回答,裡面有詳細講述的。

第二種,長期存款,保本保息

長期存款的話,可以考慮民營銀行三年期或五年期智能存款,部分收益率能達到5%以上,比如億聯銀行和藍海銀行的5年期智能存款。

第三種,長期存款,願意承擔一定風險


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股市也一樣。理財肯定是有風險的,你投資就必須做好隨時可能虧損的準備。

這種情況下,建議你大部分錢購買支付寶裡的定期理財產品和部分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在安全的同時,保證能有一定的收益,不至於理財虧損過大,建議放7-8成。

如果是理財小白的話,建議初期,投入資金的2-3成購買相對收益高一點,比如希望獲得10%以上收益,甚至更高,當然風險也會更高一點的理財產品。

個人建議可以從指數基金開始練手,選好2-3只基金後,開啟定投,低買高賣。

在實戰中學習,在學習中實戰,積累一定的理財經驗和技能,日後才能更好的管理更多的錢。有一定經驗後,再慢慢加大投資。

理財投資千萬不要急於求成,必須做好長期都鬥爭的準備。

短期的股市發展,誰也無法預測,誰也不知道明天會怎麼樣,但中長期來看,股市必定有漲有跌。即使以單獨的年份來看,近五年上證指數每年的浮動率也超過20%,只要選擇合適的點購買,肯定有盈利的機會。

沒有人天生會投資理財,只要我們開始了從來都不會晚,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控制好風險,學會止損止盈。

我是風中尋夢,一枚業餘理財愛好者,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