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子'的可怕又不可怕,引起的對“審美距離說”與生活方式的思考

“我們能安然自如地坐在自家沙發上看《午夜兇鈴》,是因為“貞子”沒有從自家電視機裡爬出來。這是對“審美距離說”理論的有力註解

。”-《藝術欣賞與審美教程》

'貞子'的可怕又不可怕,引起的對“審美距離說”與生活方式的思考

那'貞子'是什麼?“

'貞子'原本應該是指日本經典科幻小說及其改編的恐怖電影《午夜兇鈴》系列的一個角色,其實後來大家也可以理解為具有恐怖類似性質的角色。

“審美距離說”又是什麼意思呢?

“審美距離說”(審美的“心理距離說”)作為美學理論上的一個觀點,由布洛於1912年提出的。其大意可以理解為,在審美活動中,審美主客體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審美距離達到一種恰到好處的程度,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這樣我們才能以審美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就像朱光潛先生曾舉例說:“乘船的人在海上遇到大霧,是一件非常不暢快的事。呼吸不靈便,路程被耽擱,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海霧又是一種絕美的精緻,好似一層薄紗之下天海一氣,分不清天上人間的美好境界”。也就是說我們對待事物的欣賞要有切身感受,又不能冷眼旁觀,又要帶有一定的距離感,這個距離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

'貞子'的可怕又不可怕,引起的對“審美距離說”與生活方式的思考

“貞子”和“審美距離說”有什麼樣的因果思考關係呢?

而對貞子這一角色來說,現實中我們害怕恐怖的事情出現,但對這一恐怖電影來說我們又忍不住去看,原因大概在於我們認為電視裡面恐怖事情不會突然出現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觀看時我們感覺自己是安全的。這也可以理解為我們認為恐怖是我們認真觀看並體驗到這種場景所產生的緊張情感。但是不會產生現實驚悚的感覺是因為我們認為我們觀看的只是一種電影,這件事情的發生和我們現實有很大的一段距離。

'貞子'的可怕又不可怕,引起的對“審美距離說”與生活方式的思考

另一個例子也就是說電影《泰坦尼克號》,這是一部關於大海難的電影,但最後的我們都在為男女主的愛情唏噓感動。換一個角度來理解也就是說我們能夠用很“欣賞”的態度去觀看完這場電影,是因為我們當時並不在那艘叫做泰坦尼克號的大船上。

'貞子'的可怕又不可怕,引起的對“審美距離說”與生活方式的思考


'貞子'的可怕又不可怕,引起的對“審美距離說”與生活方式的思考

“貞子”的可怕又不可怕,可以說是對“審美距離說”的有利論證,但這兩者又如何能引起對生活方式怎樣的思考呢?

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這句話我是贊同,但換個角度理解我們也許會有不一樣的體悟。在當今社會中,我們做很多事情都何嘗不是有計劃的為了一個目的,比如,每天廢寢忘食的學習是為了考上好大學,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等等。在今天這樣一個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一切都是機械化的中規中矩,不僅大自然失去了它原本應該有的魅力,就連人也被生活壓的喘不過氣。恐怕很多人都已經忘記了有多久沒有停下腳步看看沿途的風景,生活中的小小美好,爸爸媽媽那漸漸發白的雙鬢了。

'貞子'的可怕又不可怕,引起的對“審美距離說”與生活方式的思考

在今天這個不努力就要被淘汰的時代,或許我們更需要用一種審美的眼光和態度去看待周圍的一切,暫時拋卻一切的壓力和焦慮,偶爾停下來去看看,你會發現生活中處處充滿著美好。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充滿幸福,嚮往的是一個詩意人生,而不應該每天都是壓力,日復一日的忙忙碌碌。也許我們做不到像古人那樣的風骨,但對我們來說,每一天的早晨,都是新的一天的開始。

'貞子'的可怕又不可怕,引起的對“審美距離說”與生活方式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