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超過50%的慢病患者有心理問題

隨著環境的變化,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大,我國精神心理疾病患者逐年增加,比如,我國抑鬱症發病率就高達4%。

而且,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中,更容易出現精神心理問題,超過5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你知道嗎?超過50%的慢病患者有心理問題

【慢病患者精神心理障礙發生風險大】

這是因為慢性病不僅會導致身體方面的疾患,同時由於患者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以及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不一樣,也會導致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你知道嗎?超過50%的慢病患者有心理問題

事實上,抑鬱症是慢性病的併發症之一,而疾病引起的抑鬱症也常常會令病情惡化。研究證實,在腫瘤、腦梗、心梗、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慢病患者中,抑鬱、焦慮問題突出。國外也有研究顯示,慢性疾病患者中有30~40%有不同程度的厭世絕望感,而正常人中僅有4%;尤其是在5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中,比例更高,有的甚至會產生自我傷害或者自我毀滅的念頭。

在慢病治療和管理中,大多數醫護人員以及慢病管理者往往都注重藥物方面的治療,卻忽略了慢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有專家介紹,早期通過心理疏導的方法解決心理問題,可以減少身體上疾病的發生,提升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和滿意度。

你知道嗎?超過50%的慢病患者有心理問題

我國對抑鬱症的報道增多,但是抑鬱症的就診率、治療率仍然比較低,除了患者本人的意願外,醫護人員也應增加對抑鬱症的識別和診斷,對於慢病患者中有心理問題的要早發現早治療,甚至在疾病開始的時候同時介入心理治療,降低患者因慢性疾病導致的心理問題。

【慢病管理:心理行為干預是重要手段】

作為醫護人員以及慢病管理者,在患者的慢病管理過程中,首先要儘可能地為患者全面系統地講解患者的病情,以及病情的各個階段,讓患者清楚自己的情況;然後鼓勵患者多參加戶外活動,多讀書,多與其他人交談,擴展更多的興趣愛好等;最後及時發現患者的心理問題,鼓勵患者接受心理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