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太極拳的站樁(九月樁、磨圈樁)

站樁與太極拳是一不是二。站樁可醒腦,可提神,可調心,可運氣,可易筋,可洗髓,可通玄,可達真,可調陰陽,可和血氣,可練身心,可修性命,可無慾無我,可無極

太極。故站樁是太極訓練的一種重要形式,當然不是唯一形式。

太極拳家將修煉太極分四種形式或言四個序列,即站樁序列、盤架序列、推手序列與器械序列。本文側重談站樁序列。

一、站樁之益

站樁,有人叫練樁功,也有人說:“莊”功,是站“莊”。樁,取其象形,即如同樹樁,紮根地下,穩當可靠,喻義習拳者“腳下生根”,與天地同體。“莊”取其抽象義,即莊重、端正、平衡,指習拳者心地清純,姿勢端莊,通玄達神,從而身心兩健。可見站樁與所言“站莊”實質一樣。

習拳者在初步階段都應瞭解並實訓站樁,把這種訓練形式當做太極入門的基礎。一旦站樁有些根基,對盤架、推手、器械(刀、劍、尺、球、杆等)的訓練,自然大有裨益。其益主要是三點。

1、利於太極的準備。太極的無極式(預備式)被列為太極的五大動作之一(見陳小旺著《中國陳式太極拳》河南人民出版社),樁功基礎好,太極無極式可以時間縮短,甚至一步到位。眼下許多習拳者有一個通病,盤架時,無極式草率,準備不到位,很難進入清靜拳境,這與不站樁或樁功薄弱相關。

2、利於太極動作的運行。太極的連續動作構成招式,招 式的連續動作構成套路,套路的連續動作練成太極功。而動 作、招式、套路都不能脫離習拳者的心態、意向、呼吸、開合、 動靜、剛柔等,即通常講的“三調”(調身、調心、調息),“五 松”、“六松”、“九松”等,所指為頭、肩、腰、胯、膝、踝、肘、腕、腳。也有從五臟六腑、毛皮肉骨筋髓、經絡神經等詞語講松的,表述不一,實質一樣。而站樁訓練正是從“三調”、“五松”、“六松”、“九松”起始,因而,太極拳的一些功效,如治療某些慢性病,在站樁中就可獲得。

3、站樁訓練既是太極的準備又是太極動作的深入。一般言,先通過站樁再盤架,盤架訓練熟練後,再練習站樁,站樁的水平會提高,感覺也會更明顯,對太極拳精髓的理解會更深刻,樁味也會更濃。故站樁與盤架相得益彰,循環上升。

二、站樁要旨

如果明確了站樁的作用,就要根據要旨實行站樁訓練。

其要旨可概括為:一鬆二通三主宰。

(一)松。筆者認為有“六松”之法,可運用站樁,使心態平和、寧靜,這是一個調整、控制的過程,要想身體協調,先調心靈的和諧、安寧。以級慢、均勻、深沉的呼吸來促進心靈的平靜,靜字是最重要的,不靜不能松。很多習拳者心氣浮躁便進入運行狀態,必定事與願違。

(二)意氣流通。意既是調控身、息的動力,又是氣通的根本。在站樁時,意氣表現為似乎通於周身,通於內,通於外,通於八方,通於身體每個細部:越是通於廣遠就越是通於細微,越是通於細微,就越是通於廣遠。

(三)意念主宰的作用十分強大,它可以驅使作為小宇宙的肉身平和、有序與大宇宙在和諧一體中。站樁的全過程就是“小宇宙”與大宇宙的一體化過程。平時人體的狀態總有障礙,又總是與大自然有某些阻滯,大小宇宙分離,故心不寧,身不調、不那麼舒服、順當,肉身內有某些可感與不可感的疾患。而站樁效果較好時,加強了人體與環境的適應,某些慢性病通過自身的調整與人體“藥庫”的開發自然得到了治療。故意念主宰到人天合一是站樁的關鍵要旨。

三、站樁舉例

下面根據自我實訓提供兩種站樁形式,供人們參鑑。

九月樁(靜樁序列)

(一)預備

1、立身中正,心氣平和,坦坦蕩蕩,鬆鬆靜靜。

2、眼似睜非睜,膝似曲非曲,舌抵上顎。

3、雙手從兩側向上平抬;手心接地氣至與肩平。

4、翻轉手心捧天氣至頭頂,勞宮相對相吸貫百會。

5、雙手由體前中線緩落,外導內行,氣沉丹田。

6、雙手緩落體側靠大腿。

(二)抱月轉月

1、雙手向前呈抱月狀,似乎一滿月停於胸前不著地,不接胸。

2、意念體周、雙手心、腳心、胯下,下腹、胸間、頭部各有一對應的小圓月,意想主月在胸前。

3、以主圓月為動力,自轉,帶動九月先左旋圓圈,後右旋圓圈,再前後旋圓圈,圈數可靈活處理。

4、意中只有月旋,沒有其他,月在人中,人在月中,心意寂寥。

5、口內生金津玉液。

(三)收樁

在恍恍惚惚中,雙手心先照應乳頭後下再轉上,宛如初始之接地氣捧天氣貫百會沉丹田,雙手緩緩下落至腿邊,眼慢慢睜開。

磨圈樁(動樁序列)

(一)起樁

1、2動與九月樁預備1動同。

3、雙手從體側上抬,似乎兩睪球(女性為乳球)分別跳入手心,上抬下落,左右畫兩個弧,組成一個以軀幹中心線為直徑的平面圓,睪球從百會沿直線落下,迴歸其位片刻。

4、動作同上,兩手上捧睪球前後畫兩個立圓,睪球蹦入百會,緩慢向下歸位。

(二)運樁

1、重心右移,雙掌掌心內含,五指外撐,雙手左側平肩,斜向伸出,先進七阻三同時後拉,退七分之意向,阻三分之意向(《進七阻三》《中華武術》2012.5),意帶腕、肘、肩、胸、臍輪、丹田、腰脊、胯、膝、踝等轉圈,主圈在腰脊與丹田。以九轉為宜,全身配合,腳步自然照應後移,似乎“已不知”,一拉拉到天邊,一推推到極地。

2、重心右移,動作同上。

3、重心前後移,轉圈方向為前後翻滾。

4、口內滋生玉液金津。

(三)收樁:與九月靜樁同。

四、感覺體驗

1、初練每做一次,意氣流通遍體,全身舒適,做完精神勃發,則為正確。

2、練久一些,雙手心發熱、麻、脹乃至灼熱跳動,有腸鳴現象,則證明沒練錯,且有進步。

3、樁中有拳,拳中有樁,手如灌鉛,舉臂如鐵,腳下生根。

4、口水湧潤,自然嚥下,甜美無比,境界美妙。

5、“三觀想”體驗:一觀想虛空無極空空蕩蕩:二觀想人體生命場恍恍惚惚;三觀想體內虛靈頂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