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日本男人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一个叫“沙织”的硅胶娃娃

这个日本男人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一个叫“沙织”的硅胶娃娃

日本情色产业发达,我们讳莫如深的东西在日本街知巷闻,甚至都不是心照不宣。在日本,丈夫公然召妓并不会让夫妻双方的任何一方太尴尬,性与爱分家,确认爱情的时效性以及不确定性,让日本人在面对婚姻时更加放得下。

日本的家庭主妇近几年也频入职场,但大多数仍旧以家庭为单位,主妇们同样拥有获得爱情的权利。无论是身体还是心,她们有权利处置自己的感情或者欲望。于她们来说,抱残守缺成为一个怨妇,并不比“让爱作主”来得更为让人难堪。

这个日本男人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一个叫“沙织”的硅胶娃娃

近日,网上一名60多岁的日本老男人成了网红,他的终身伴侣是一位硅胶娃娃,之所以将单位定为“位”,是因为在这名60几岁老伯的眼中,她与真人无异,今生情定了一具没有灵魂的假体,无关道德,只是个人的选择。日本的社会认知也够开放,没人举报把他关进疯人院,也没人歧视在背后指指点点,所以他得以认真仔细的与这位名叫“沙织”的硅胶娃娃相爱,并煞有介事的跟她共同生活,他甚至带她进入公众视线。

于这位名叫中岛千濨的日本老男人来说,“沙织”,已经被他人为的赋予了生命属性。爱也好、欲望也好、陪伴也好,在中岛千濨已过花甲的年岁里,快乐是唯一的指标,他绕道繁琐而复杂的人性,也成功回避了两性相处的种种尴尬与难题。

这个日本男人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一个叫“沙织”的硅胶娃娃

让生命更加简单一点,也许这才是千岛作出这种选择的唯一理由。

也好在,日本人在尊重与包容上做得足够出色,才没能让他成为大和民族的一个雄性异类。

这个可以引申至日本人如今盛行的“卒婚”的婚姻相处模式。所谓的卒婚,其实早在2004年就已经由杉山由美子在《推荐卒婚》一书中提出,而近年在日本社会流行日盛。所谓的“卒”,并不代表死亡,而是代表了毕业。在日本,毕业被称为“卒业”,那么将“卒”这个字引申进婚姻,使其摇身一变而为“卒婚”,则意味着婚姻已然毕了业的意思。

这个日本男人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一个叫“沙织”的硅胶娃娃

跟完成学业没什么不同,在婚姻里共同修炼拿到毕业证书的男女,可以选择在之后的婚姻生活中互不干涉、分居自治:若有梦想没有实现,则那时可以轻装上路;若有兴趣需要钻研,则那时也可完全专注于自己的兴趣而不必再为为繁重的家务、公务和没完没了的隔代子女无私奉献。

各自的人生在相交经年后不必再为彼此的后续负责,当然,这构建在日本相对稳定而健全的养老制度上,若没有这些作为依托,相信想要实现“卒婚”的中国男女们,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个日本男人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一个叫“沙织”的硅胶娃娃

说到这里就感觉现实在“啪啪”打脸,可以想见得财务自由有多么重要,无论在选择伴侣和婚姻的相处模式上,其实钱都可通神,借由物质,许多爱情或者婚姻中的矛盾和难题或者都有可能被妥善解决。

其实一定是和国人口中的“各玩各的”不同,“各玩各”彰显出来的更多的是中国式婚姻的无奈,还是有怨,甚至有报复的成份在里面。

这个日本男人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一个叫“沙织”的硅胶娃娃

但“卒婚”没有。

这说明什么?

说明一个社会的发展,当然包括婚恋观,考量的绝不仅止于经济基础,还有人们的认知、观念。

任重而道远吧?!

这个日本男人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一个叫“沙织”的硅胶娃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