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ERP系統價值最大化的十點技巧!

ERP是先進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主要實施對象是企業,它能將企業的各個方面的資源(包括人、財、物、產、供、銷等因素)合理配置,使之充分發揮效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全方位地發揮能量,從而取得最佳經濟效益。

隨著國內企業對於ERP的認知愈來愈加深入,企業對於ERP實施的熱情不斷高漲。在下面的文章中,筆者將為大家帶來購買、實施、開發等各個方面的技巧。

1.仔細挑選您的ERP系統

“要選擇一套最適合機構自身的ERP解決方案,這絕對堪稱一項艱鉅的任務,”Shawn Casemore指出,他是一位對供應鏈及運營流程領域頗有建樹的專家。如他所言,許多IT主管不假思索,隨意選擇之後就加以部署——結果當然是不甚理想(很可能更糟)。

事實上,這也正是Casemore強烈建議大家在採納方案前先進行一些網上研究的原因。“提供軟件比較及評估服務的網站相當多,他們的幫助能夠大大簡化此項艱鉅任務的管理及實施,”他說。並非每套ERP解決方案都能切實吻合我們的業務——尤其是具體業務流程。“請記住,‘同類產品中出類拔萃者’還不足以證明其是萬金油式的最佳解決辦法。”

2.正確理解ERP系統“成功”的定義

“相對於傳統意義上的‘時間及預算’這類衡量標準,成功ERP系統的定義應該從系統在交付使用之後所帶來的具體的、可衡量的商務利益角度加以評估,”Jason Whitehead說道。

針對用戶的採用情況及投資回報率要求制定執行權限分配方案。“機構需要為確保ERP系統有效利用並提供與預期吻合的可計量商務回報而為整套計劃指定高級管理人員,”Whitehead補充道。此外,他還建議將ERP性能——即採用率與投資回報率——與執行效率以及獎勵制度相結合。“簡單地說,執行部門需要得到相應的權限以確保整套系統能夠滿足機構所要求的利益產出。”

3.一切以提高數據質量為優先考量

“雖然,ERP系統會幫助大家協調數據流的所處位置、發生時間、出現原因以及應對辦法,但實際上該系統的主要價值體現在調整傳輸數據的質量方面,”Christina Shaw說道。為了使我們選擇的ERP系統發揮最大功效,Shaw建議機構應該:一)在ERP正式運作之前對數據質量進行審核(也可能需要做一些整理工作);二)確定自身的商業智能規則可以與ERP機制相結合,進而使二者協同發揮作用;三)對進行中的數據質量解決方案投資,“鑑於此類要求,第三方數據整理軟件包必須能夠與大家的ERP相兼容,或者直接通過ERP本身購買數據質量功能模塊。”

4.定義業務規則及流程

“要最大程度發揮ERP系統的功效,對指導業務流程的業務規則有針對性地進行定義並使其融合入系統設置非常重要,”Alex Korban說道。通過這種方式,“系統將啟用交易(包括業務、財務以及庫存信息)近/實時報告及審計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對賬目、業務單據(包括訂單、發票、付款情況以及運輸單)的及時記錄。

5.定製平臺以適應自身的業務需求

“ERP軟件在開發階段通常被定義為適合處理各類業務的綜合性解決方案,”Casemore說道。“然而,將這種毫無特色可言的方案直接套用到機構的實際運作中很可能反而會導致用戶工作效率的降低以及報告指導性不強,進而使得用戶對系統的存在意義產生懷疑。”

為了最大程度發揮ERP系統的功效,Casemore建議大家與軟件供應商或者經過誰的專業服務合作伙伴在軟件定製方面進行協商,例如隱藏不必要的區塊、增加額外的區塊以及開啟或關閉特定功能等等。“定製是打造一套成功有效的ERP解決方案的關鍵所在,而選取合適的定製考量角度則必須成為軟件決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衡量標準。”

6.逐字逐句改進我們的ERP系統

“有計劃地實施定期擴展、更新及ERP系統改進非常重要,但請務必記住,一切都應該通過合理的步驟實現,”David Gelula建議道,“添加EDI處理、在線客戶訂單錄入以及採購訂單自動及時生成等功能從長遠的角度看可以使我們的業務實施更加高效,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下子引入太多的新功能反而很可能會削弱生產力水平。”

7.充分利用移動應用程序

充分利用移動應用程序的優勢能夠“使各項指標變得更為直觀,或者使數據更容易實時匯入統計範疇,”Eric Sikola如是說。舉個實例,某個應用程序使我們能夠對財政進項進行快照備案,那麼“記錄下具體流程、涉及數額並將信息填充到總賬數據之中”將變得輕而易舉。如果各位的ERP供應商不提供基本的移動應用程序,別放棄,試著關注一下第三方軟件商的工具吧。

8.確保我們的ERP軟件處於最新版本

“不少企業都認為他們的ERP系統無法滿足自身的全部需求,”James Mallory說道。“然而,實際情況是他們所用的往往已經是向前推四個版本的陳舊古董了,”只需一次更新,大部分問題都將迎刃而解——而且升級往往還會帶來額外的功能強化。

9.以整個ERP系統運轉週期為考量計算IT投資的回報率

“技術類投資跟金融類投資相似,”Whitehead說道。“投資回報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髮生變化,我們需要不斷監測並調整自己的預期目標。”

10.不要對商業智能(簡稱BI)產生恐懼心理

“商業智能僅僅是一種花哨的術語,真正含義其實可以解釋為‘從ERP系統中獲取必要信息,’”Erik Kaas說道,比起對BI敬而遠之,機構更應該通於向其敞開懷抱,尤其是當前大多數ERP軟件包已經包含了直觀且易於使用的BI功能。而通過使用這些極具價值的BI功能,“我們可以更方便地查詢ERP系統中所存儲的信息、分析總體走勢進而做出明智的商業決策。”

總之,如果能遵守以上十條建議,企業勢必能實現ERP系統價值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