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少有後仰,拉桿 ,空中換手這樣的技巧了嗎?為什麼?

老黑說球a


籃球的藝術就在進攻的方式多種多樣,在21世紀的前十年,NBA球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招牌動作,像科比的後仰、艾弗森的拜佛、麥迪的幹拔、韋德的歐洲步等等。

但是現在的聯盟裡,我們很少看見這些動作再一次出現,換句話說就是現在NBA球星很少有自己的絕招,即使有自己的絕招,只是後仰、拉桿、空中換手這樣的內線動作幾乎沒有了,強如詹姆斯也沒有能夠擁有這些技能包。


原因一:進入小球時代

自從庫裡的三分球進入人們的視野,NBA的打球方式就被改變了。在以前三分球並不是主要的進攻手段,還是以穩定的中投為主,所以大多數人會突破到三分線內,在罰球線附近,既可以選擇中投,也可以選擇尋找機會撕開對手的內線防守,所以就會有後仰、拉桿、空中換手等等絕技。而現在主要進攻以三分球為主,一場比賽一支球隊的三分出手數達到了30、40多次,要麼運球過半場就投三分球,要麼突破後只是吸引防守,選擇向外分球投三分。


原因二:難道係數過大

後仰代表:喬丹、科比

拉桿代表:喬丹、艾弗森、羅斯

空中換手代表:喬丹、科比、小卡

後仰跳投是喬丹和科比的絕技,後仰跳投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躲過對方的防守,但是後仰跳投非常難找準心,因為當你翻身後仰跳投時,需要在轉身之後才可以調整自己,只有像喬丹、科比這種超級巨星才可能運用自如,現役的球星中幾乎沒有人可以駕馭。拉桿更是難度巨大,在人員擁擠的籃下,球員還要進行舒展拉桿,需要強大的靈敏度和滯空能力。空中換手要求左右手要相互協調,既要有滯空能力為基本功,又要尋找合適的時機。


原因三:NBA球員身體素質的要求下降

後仰跳投需要強大的身體控制能力、拉桿需要強大的腰腹力量、空中換手需要足夠的滯空能力。要想有這樣的身體機能就必須要求身體素質要高,像喬丹、科比、艾弗森、羅斯這些球員的身體素質不用多說,他們的體重也是控制的非常完美。現在聯盟裡像約基奇、哈登這樣的“胖子”很多,這樣的身材是無法滿足這些絕技的要求的。

綜上所述,每一項絕技都是NBA球員生存下去的原因,強大的身體素質和頭腦會讓這些絕技變得輕車熟路,成為他們自己的殺招。


蝸殼聊球


這應該與小球時代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畢竟在小球時代之前,大多數優秀的籃球運動員,都是依靠自己的技術能力進行衝擊籃下,所以說他們在技術上對自己的要求非常的到位,在技術能力上能做出非常多的動作,只有依靠這些超人的動作,才能夠衝擊籃下進行各種各樣的進攻。


我們都知道喬丹的拉桿動作是堪稱世界最完美的豪華動作,而且它能夠在空中完成兩次的變向動作,打到進攻得分的目的,這樣的動作也就是神才能做的出來,所以喬丹在球迷的心目中是不可戰勝的,應該說後仰跳投。空中換手基本都是喬丹的拿手動作,而且做出來基本都是非常完美,讓所有的籃球愛好者感到如醉如痴,像以前很多的NBA超巨球員他們各自都有各式的變化絕活,像奧拉朱旺的夢幻步法,就是至今也讓人感到魅力無限,魔術師約翰遜魔術般的傳球上籃動作真是真假難辨,所以對於我這樣一個球迷來說非常願意看過去的那種籃球動作,因為它的動態美感太讓人覺得籃球世界的瘋狂讓人如醉如痴。


隨著小球世界的來臨,很多籃球動作隨著籃球規格的改變,己經讓很多的籃球運動員不再追求那些完美的動作,大力扣殺成了當今時代的一種潮流,中遠距離的投籃促使每個籃球運動員不得不去認真的對待,畢竟現在是一個數據的時代,要想在籃球上有所突破追求,每個隊員必須拿分數來說話,所以現在的籃球運動員基本都很現實,現在他們在籃球上的追求基本都是以分數為主,在動作上並沒有太多的要求,在當今的小球時代,庫裡應該是這個時代的傑出代表,他在三分球的技術能力運用上完全碾壓各路豪傑,成了這個時代的風雲人物。


所以現在的籃球在動作上很少看到那些拉桿的動作,後仰的跳投動作,空中換手的優美舞姿,至於哪一個時代的籃球更吸引人,我認為完全是因人而異,也沒有必要把他判出個勝負高低,畢竟籃球運動也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每個時代都代表著它存在的特殊意義,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籃球的又會發生新的規則變化,又一個喬丹時代的輪迴會重新開始。


沙漠戰車1


現在和過去差別很大,象兩種運動。本來易攻難守,還削弱防守。

過去李曉勇怎麼過半場?揹筐運球過半場。鋒線怎麼突破,揹筐側身,右手運,左手開路,過不去變向左手運,右手開路。速度快,對球和身體的保護很好。

現在鋒衛和野球是正面筐,胯下加身後運球,原地晃人,球保護差不說,你雙手在下,原地對防守人雙手,踫上插眼格林咋辦?特別是野球,很喜歡秀,沒有保護意識,你又不是艾,艾有天賦,速度極快,雖然面筐,但對方手一上來,艾早移動了。

過去中投,揹筐對抗,突然後撤步向後跳,後仰,幅度大,速度快,踢檔格林也沒法。現在是面筐晃兩下就投,防守人雙手可張著呢,往臉上捂,插眼咋辦?還有點腕這些招,沒完全擺脫防守。而幫主那種質量的後仰跳投,可以完全擺脫防守。

在活塞那種強度的防守下,除非你有艾的速度,所有面筐技術都很危險。面筐一定要用速度擺脫防守,讓他貼不上來。貼上來要揹筐掩護身體和球,一手運球,另一隻掩護,方可有效防範格林。要中投要麼高質量後仰,要麼分球找空當。

過去內線,揹筐半轉身勾手,球和人保護好,現在還有好內線嗎?

過去內線互相擠撞,站住都費勁,球不敢運,前後都是手,球在懷裡都給掏出來,所以過去內線護球喜歡亮肘,大肘子舞起來,都是自我保護。相當鐵血,身體不好,經驗少的,站內線容易吃虧。

喬丹的絕招都是活塞練出來的,你不後仰,拉桿,空中換手,破的了活塞的包夾?過去尤因這些人技術很好,都是強對抗中練出來的。現在沒了對抗,就算出了身體素質好的,也練不出那些招了,因為可以更簡單的出手。但因為簡單,nba比國際球員又強在哪兒?所以再打不出92年那種分差了。

現在就是投投投,真的比過去準?現在國家隊比李曉勇,胡衛東那屆準?nba三分大賽比過去準?主要是防守下降,容易出手,你敢防就罰球。既然這麼容易出手,誰還上難度?那些動作要天賦,還要技術,很難練出來。但沒這個,當年打活塞,你還想砍分?

如果你總和手套打,護球一定很警覺,如果一接觸就響哨,那護球就很放鬆。所以,老球員說現在軟之類,也有道理。

不過,身體接觸少了,不那麼鐵血刺激,對健康有益。


唐迭戈1


對球員來說, 職業賽場上唯一目的就是得分,一些技巧是為了得到更好的出手空間,不同的球員會選擇不同的更適合自己的動作,用科比和麥迪比較,同樣面對防守人,科比可能會選擇後仰或者腳步,而麥迪卻憑更出眾的天賦直接選擇跳投就可以了,用奧尼爾和大夢比較,大夢會用華麗的腳步獲得出手空間,而奧尼爾許多時候會選擇直接扣籃或者簡單的勾手,但同樣難以防守。現在的主力球員大多都是奧尼爾和麥迪這種吧,比如杜蘭特,他直接出手就很少人可以干擾,自然不需要後仰,勒布朗字母哥這種以扣籃為主,拉桿也不太必要,庫裡,哈登這些後衛適應如今的打法,很少再去衝擊籃筐,不挑戰大個子就不必拉桿,以頻繁擋拆配合運球為主的外線打法使後衛們獲得很多空位出手的機會,後仰此時就不必要,大個子們在籃下得分的次數也在減少,他們的出手範圍大多擴大到三分線外,內線腳步的使用機會就不多了,至於背扣其實不是很實用的技巧,在以前也並不多見。

技巧大多被單打大師們使用,但這一板一眼的不適合如今的聯盟,現在是電光火石,羽箭長弓,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安東尼的失落,任你進攻手段再多也無用武之地。這就是精彩瞬間縮水的原因,不過得分效率迅速提高,數據也是水漲船高,到底是聯盟的進步還是不幸很難說清,應當兼而有之吧。


話頗少


我想這個還是和規則變化有關吧。以前防守緊,哨子松,後仰跳投是為了和防守者拉開出手空間。現在是俗稱“體毛犯規”的時代,對方碰你一下你就罰球了,還有什麼必要後仰投籃?這種技術練得再好,也不如罰球穩定啊。所以,你看看今天NBA的球員風氣,什麼保羅啊、庫裡啊、哈登啊以及其他很多球員,都是找對方犯規。就算突破進對方內線,也是朝對方球員身體上靠,同時投籃。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自殺式進攻方式。


您隔壁的鄰居老王


自從肖華接管NBA以來,NBA的公平公正性一直備受爭議,NBA曾經最精彩的對抗都開始變得索然無味,有人說雖然比賽場上各種數據都也呈現爆炸性飆升,但是卻沒有以前那種觀賞性。



打開電視不是空位三分就是強投三分,要麼就是直線突破上罰球線,不然就是擋拆空接各種爆扣。內線就是生扣硬鑿,沒有腳步沒有勾手,稍微點技術的外線不是幹拔就是後撤步,沒有後仰沒有拜佛,沒有突破空中換手上籃,沒有背扣。


其實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打法,在現今小球時代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打球,三分、效率和全能就是現今戰術的精髓。以前的精彩打法如今雖然少見,但是打籃球不就是想辦法將籃球送入籃筐嗎,有人說庫裡的超遠三分在空中劃出一道彩虹最終直入籃筐不帶一點波瀾,那也同樣美如畫,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我們更應該跟上新時代的腳步,而不是依然停留在那個時代,我們也應該善於發現更多的美。

這裡是籃球故事匯,歡迎大家多多交流吐槽,感謝您的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