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到現代為什麼沒有得到古代那樣的發展?

對愛訴情


戚繼光在《諭兵篇》中說:"武藝不是答應官府的公事,是你來當兵防身立功、殺賊救命本身上貼骨的勾當。若不學武藝,是不要命的呆子”

早期的大內侍衛還有弓箭。

後期已經是大量的火槍。

現在都這樣了,還練練什麼練呀。


福州禪武


武術這東西肯定是代代流傳的,看歷史會發現,古代的平民社會是極其薄弱的,推動社會發展、決定歷史進程的基本全都是貴族門閥,最大基數的平民甚至可以不用貨幣過完一生,自我意識、創造力、文化傳承能力都是幾乎可以忽略的。是而在那時候,武術就是絕對的生產資料。大可去試想,沒人教、也看不到會的人怎麼練的情況下,自己去琢磨怎麼打拳能用上腰勁兒、怎麼砍人不崩刀、怎麼刺人能入肉,那是窮盡常人一生都難以想明白的,再加上不小的工作量和匱乏的營養,武術是平民幾乎不可能學到、創造出來的。

唐及以前,文化、武術、兵法這三樣作為最強的壟斷性生產工具在貴族門閥中傳承,也就是說那個時代有武術,但沒門派、沒拳種,甚至也很少有純粹的文人或武夫,只分精英階層和屁民。

隋唐終於出現了科舉,給相對下層人民搭了條青雲梯,但那時候真正的底層群眾是很難學的到文化的,便利的主要還是小貴族,對社會最大的改變其實是第一次大量造就純文人,分開了文人和武夫,讓文化和武術可以獨立存在。

真正的變革還是唐末瘋狂的農民戰爭,擊碎了門閥士族,於是在宋朝,終於出現了平民社會。舉個栗子,唐朝往前,也有平民裁縫,但他們的主要工作是給貴族縫衣服,真正大面積平民開服裝店平民逛街是宋朝才完善形成的。在經濟高速發展、平民流動性增大的環境下,最早的“武術家”終於得以脫離門閥和軍事環境獨立存在。

這時候的傳統武術的存在形態往往是“李家散手”,“張家雙刀”這種,可酌情參考水滸傳,另一說,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情況下,描述遊俠的武打小說背景往往是宋朝往後,描寫唐朝往前就以將軍為主了。這時代的民間武術基本屬於地主階級和土匪。

真正讓拳種出現的,是兩個行業——鏢行和反清復明的,這時武術才開始大範圍的非家族、非軍旅的傳播,也正是這時候,如何保證傳播教學的可行性才是問題,此前可往往是長輩看著晚輩練,練會了為止的。

進入清末,熱兵器代替了冷兵器,武術的作用和地位也隨之下降,另外從清末開始,中國一直處於動亂階段,很多人吃飯都是問題,更談不上練武了,並且從清末開始的7次外國入侵,也讓國人自己認識到了武術的侷限性,比如義和團運動,不在認為武術是必需品,隨之淡出大眾的事業。

建國之後,武術也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得以保存,但也慢慢的失去了,武術的實用價值和意義。研究的人也越來越少,雖然目前還保存著各種武術流派,但已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一種娛樂活動,群眾基礎的失去,讓武術變得侷限,很難再有大的發展。


HB一歲的公羊


歸根結底,是沒有對中國武術進行正確定位,沒有認清中國武術到底是什麼。中國武術影響中國社會之深,是沒有其他任何一種技藝能與之可比的。可以說,我們沒有不知道武術的,而對於武術的發展問題,卻沒有多少人去考慮。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來不及考慮武術問題。然而在稍後的不久,有一種非常傳統,而又根深蒂固的歷史偏見,那就是韓非子說的“俠以武犯禁”,把武術看作是“犯禁”的工具。這與古代的禁武令雖有不同,確與宋朝的重文輕武非常像。在武術是可以被壞分子利用做壞事的工具的思想主導下,改造武術做壞事工具的性質,就成了解放後武術工作者的任務,要變害為“利”。



1956年3月9日,當時國家提出:“要加強研究,改革武術、氣功等我國傳統體育項目。研究其科學價值,採用各種辦法,傳授推廣。”的指示,從此,武術就從被壞分子利用的“工具”走上了改革之路。沿著“變害為利”的思路,把武術從“技擊之術”改造成“表演之術”。這就是今天的各種競賽表演套路產生的源頭。



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後,武術作為自衛防身術,使用的機會太少;作為武術表演套路,那是少數武術運動員的事,一般大眾沒必要練它;作為健身養生的方法利用,是老年人的事;作為體育運動,那麼種類太多了,武術不過是其一罷了。武術的價值似乎最後就剩下一條:你練練,我看看,大家圖個熱鬧。

今天的武術,實質上已經成了一種“熱鬧”,節日搞個集體表演,定期不定期地搞個比賽,出國搞個演出,拍個電視武打片。也就是這些吧!



有多少人關心武術的發展?在人們心目中,中國武術早已進入歷史博物館。人們只能在武俠小說裡看到武術的身影。今天的武術不過是一些花拳繡腿,花架子而已。

中國武術如何適應現代

中國武術為什麼在近代沒落,當然業餘化是最大的原因,但還有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傳統武術的時代沒有擂臺,所有武術都是為戰場和江湖設計的,如果要轉型到擂臺,就要重新思考和改良。



比如傳統武術中國跤和自由跤比,誰厲害?要真是擂臺單挑的話,自由跤無疑更強,畢竟有地面技術,但在戰場上,無疑中國跤要適合的多。到了現代,如果是街鬥,或者軍隊使用,顯然中國跤也要適合太多,因為戰場上倒地即死,街鬥中只要不是單挑,倒地基本會捱揍。



所以,中國武術如果不經過改革,即使是同樣的訓練量,也肯定無法在擂臺上戰勝現代搏擊,因為它壓根兒不是擂臺或者拳腳單挑技術。


司空讀書


這是由於古代的人文歷史文化背景與現代截然不同所造成的!武術肯定是在悠長的歷史進程中緩慢發展總結的,這是個相對線性的過程。可是中國從來有很看重名正言順、又極敬畏先祖的文化土壤,就像說相聲的都拜東方朔,說評書的都拜孔聖人,武術門派也都愛給自己找個祖宗。明清往後,人們逐漸形成了這麼個概念——有一個大牛從零創立了門派,然後開枝散葉。

看歷史會發現,古代的平民社會是極其薄弱的,推動社會發展、決定歷史進程的基本全都是貴族門閥,最大基數的平民甚至可以不用貨幣過完一生,自我意識、創造力、文化傳承能力都是幾乎可以忽略的。是而在那時候,武術就是絕對的生產資料。大可去試想,沒人教、也看不到會的人怎麼練的情況下,自己去琢磨怎麼打拳能用上腰勁兒、怎麼砍人不崩刀、怎麼刺人能入肉,那是窮盡常人一生都難以想明白的,再加上不小的工作量和匱乏的營養,武術是平民幾乎不可能學到、創造出來的。

唐及以前,文化、武術、兵法這三樣作為最強的壟斷性生產工具在貴族門閥中傳承,也就是說那個時代有武術,但沒門派、沒拳種,甚至也很少有純粹的文人或武夫,只分精英階層和屁民。



隋唐終於出現了科舉,給相對下層人民搭了條青雲梯,但那時候真正的底層群眾是很難學的到文化的,便利的主要還是小貴族,對社會最大的改變其實是第一次大量造就純文人,分開了文人和武夫,讓文化和武術可以獨立存在。

真正的變革還是唐末瘋狂的農民戰爭,擊碎了門閥士族,於是在宋朝,終於出現了平民社會。舉個栗子,唐朝往前,也有平民裁縫,但他們的主要工作是給貴族縫衣服,真正大面積平民開服裝店平民逛街是宋朝才完善形成的。在經濟高速發展、平民流動性增大的環境下,最早的“武術家”終於得以脫離門閥和軍事環境獨立存在。

這時候的傳統武術的存在形態往往是“李家散手”,“張家雙刀”這種,可酌情參考水滸傳,另一說,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情況下,描述遊俠的武打小說背景往往是宋朝往後,描寫唐朝往前就以將軍為主了。這時代的民間武術基本屬於地主階級和土匪。

真正讓拳種出現的,是兩個行業——鏢行和反清復明的,這時武術才開始大範圍的非家族、非軍旅的傳播,也正是這時候,如何保證傳播教學的可行性才是問題,此前可往往是長輩看著晚輩練,練會了為止的。


也就是基本是清朝往後,套路和成套的“拳種”才終於出現,武術在古代就代表著暴力機器、是任何一個社會集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而他也肯定是跟隨者社會發展進程走的,旁的不一定,中國真正普遍的平民經濟,基本還就是明末清初。

換個說法,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燕青拳的出現,跟瑞蚨祥、全聚德、月盛齋、稻香村等老字號商標的創生是完全屬於同一個時代背景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2d36397c3204814a26996b6ef36a722\

若離L888


題主的這個問題以前就有很多人問起過,現在依然有很多人在問,我想,將來還會有更多的人會問,因為武術這個東西是很多人喜而不得的。

至於中國武術到了現代,為什麼沒有得到古代那樣的發展?雖然每個人的說法不一樣,但是主要點無非就那幾個:

無用武之地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我們學習一樣技能,首要考慮因素是用途。說實話,古人學武大部分人是逼不得已的,有的為了謀生,有的為了臨陣殺敵而自保,還有一部分甚至是被欺負的忍無可忍了才不得不去學。而我們作為現代人,基本上用不到武術,不管是生存還是保命,基本上跟武術搭不上邊,僅有的那些跟武術有關的行業,也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也不需要用到古代那種殺人技法了。

統治者抑制

武術的沒落並非現代才開始的,封建時期的君主制早就抑制了武術的發展。作為傳承製的王朝,為了鞏固自己的江山和地位,必定要抑制武術的傳播和發展,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是武行或者軍隊出身的開國帝皇,更是如此。

學習條件苛刻

武術這項技能,並非人人都可以學的,即使在古代,也是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條件來學武的。首先你這個人要適合練武,如果你不適合練武,師傅是不會收你的,因為他收了你即要為你的將來考慮,也要為自己的聲譽著想;其次你得要有錢,正所謂窮文富武,沒有錢你根本學不起,即使學了,後期的飲食和保養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財力作為支持;再者來說,現在的人有幾個能吃得了這種苦,學武可不比上學讀書,即使現在那些在武校裡我們認為是花拳繡腿的武術,那些學生的辛苦程度也不是我們大多數人能想的,要是真的讓你的孩子學習古代那種實戰武術的話,絕大多數的家長就要打退堂鼓了。

敝掃自珍

即使上面的條件已經是極大的抑制了武術的發展和普及,但是個人認為最為重要的還是武術的傳承方式。古時候的那些武術大家或者師門長者,一致的認為什麼傳男不傳女啊,傳嫡不傳庶啊等等,甚至為了怕被人偷師或流傳出去,一些關鍵點都是口耳相傳。這一點對於一個文化或者一項技能而言,要想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是尤為忌諱的。即使我們現在人人都有學習武術的條件和想法,我們都找不到資料來學習,也找不到那些所謂得到真傳的人來教。

當然了,武術沒落至現在這樣,肯定還有其他一些原因,甚至有的原因都是不為人知的。但是主要點不外乎上面所說幾點。

其實吧,作為現代人,沒有古代那種實戰型武術,也未必是壞事。畢竟時代不同了,為人處世的方法和生活條件也不同了,作為相對健全的法治社會,個人的武力是不值一提的。然而武術作為一項傳統文化,我們也不應該讓他消失在時光的長河當中,武術在現在以健身和表演的方式發揚光大,對武術的傳承和延續來說,個人認為未必是壞事。

(文中圖片轉至網絡,如有侵權請告之,立刪)


悟不悟


我認為中國功夫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武術更是博大精深。不用說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更是享譽全球。裡面千奇百怪的招式,引起了無數人對武俠世界的嚮往。武當山、少林寺、華山等武林聖地,每年都有不少拜訪的人。功夫就是中國人的代名詞!

說起功夫巨星,必須要提李小龍。當時李小龍在好萊塢的時候,能一秒出七拳。美國人都震驚了!當時的攝影機都拍不清楚李小龍出拳的樣子!李小龍是第一個將武術帶到世界的國人,是世界評選的百年文化名人之一。正因為李小龍的成功,也有了後來的成龍。成龍憑藉真刀實槍的功夫,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但武術居然會輸給現代自由搏擊,中國武術也被諷刺為沒落不能打。為什麼武術會隕落的如此之快呢?對此武打巨星吳京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吳京出生武術世家,是全國拳刀槍武術冠軍,更是知名的功夫演員。現代自由搏擊的冠軍公開喊話吳京,說自己能輕易制服吳京。對此吳京也謙虛的表示認同。吳京說,在冷兵器時代,武術的存在,就是為了一招殺敵。而如今是和平年代,且不論核武器、機關槍等的厲害,武術的目的早就不是殺人了。其實吳京說的沒錯。武術最早源於春秋戰國時代,目的是為了軍隊的演練。最輝煌的時代是漢唐時期的遊俠。發展到現代,武術的存在就為了表演和強身健體!而吳京的武術,更多的招式是為了影視表演的需要。和自由搏擊這種競賽型武術,肯定不一樣,也沒辦法比較。很多武俠的經典招式,在現代搏擊上都是禁止使用的殺招。比如,鎖喉,練武的人鎖喉基本一招致命,一下就能捏碎人的喉嚨。還有扣襠和擊襠,廣大男網友聽見就覺得很疼有沒有。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歷史上著名的武術家黃飛鴻,就是被人扣襠致死!可見這招的陰毒!更有斷手、斷腿等武術招數。這些經典的招式在現代比武上早就被禁用,也難怪功夫會逐漸走向沒落。吳京也表示,拿自由搏擊和武術比,本來就不公平。所謂功夫是要吃苦的修煉,吃苦了還得練對,如果傳統武術像拳擊館裡練散打那樣去吃苦的的集訓,也能練出外家好功夫來,人的先天根氣不同,但是終歸還得看個人體質,拳不打力,所謂民間高深功夫不內外兼修到不了多高的境界,隨著年齡大了內家功使用持久些,外家功隨著年齡的增長不能力量型的練習力量就退化了,內家功沒有人指點修不進去,中國隱居山林的高人隱士不少但也不多,我相信民間有高人,但他們不爭強好勝,真正的功夫也許是一層窗紙,雖簡單但是無人點破而已,中國功夫博大精深,集所有功夫於一身是不可能的,氣功分多種,有表演型的隔豆開石,身過汽車,也有硬練手掌變形的外家鐵砂掌,這些只是表演,還有追求氣功養生的等等,搬運術,手撕紅磚,這些表演都不能實戰,有些功夫不能加起來一起練,有的相互剋制,練雜了適得其反,生活的奔波,時間.心情,修任何功夫都有體力都很累!傳統武術現在只是練架勢,練一輩子不知道什麼是練功,因為教你師傅都不知道,一個人的體力體能是有限的,小的時候看見打拳乒啪啪就是會武了,也沒緣分見到高人,你生在什麼地方就練當地的武術,這是好像是自然規律!中國魂精神希望在每個人的心中越來越強大~~





溫潤如玉中國心躍少


第一個,假如你現在有絕世武功,你有用武之地嗎?別人欺負你,你敢還手嗎?法治社會限制了這些東西的發展,

第二個,學了你能變現嗎?

古代學習武術,還是有些出路的,比如做護院、鏢師、當士兵、教富人練武,實在不行落草為寇也行也能當大哥,現在怕是很難變現吧?

第三個,你有錢學習嗎?

實際上,窮文富武窮文富武,窮人還真學不來武功,只有富人能學,比如葉問、梁贊、方世玉都是富家子弟。他們為什麼學?可以保護家產。

一方面可以脫產學,你現在可以不上班不上學的學功夫嗎?估計不能,這不,在家困了半個月有人就受不了了,沒辦法,得賺錢養家,窮人肯定學不了。

再者,你得花錢請師父吧?這個不便宜吧?你得買珍貴藥材泡、吃,得吃肉,得吃得好,不然哪來力氣?

第四,吃不了那個苦,也沒誰捨得自己的孩子去吃苦。

第五,功夫斷代了,很難找到優秀的師父來教,


南朝居士


中國古代的武術都是殺人的武術。一般來說中國古武術只有1~2招,一招斃命,一招你殺不了別人就只能被人殺。就因為如此,所以古代的武術一直沒辦法普及和推廣,後來為了推廣武術,一些武術宗師就通過招式固定化和格式化,作為強身健體的一種方式,在社會上推廣。我們現在野戰軍裡面的特種部隊某些殺人招數,還有很多古武術的影子。


眯眼抽菸


首先,需要的迫切性大大降低。熱兵器的出現,使武術的用武之地大打折扣,甚至壓縮到了勉強存在的地步。都是量子時代了,刀槍的主要功能是切菜了,挖地了。拳的主要功能,也只能修身養性了。

其二,因為沒了壓力,自然就沒了動力。很少有人願意下功夫,深向研究。吃這碗飯的,也多是會下基本套路,表演下風格。正如太極拳,會表演,有把力氣推推人,就宣為大師了。

其三,社會節奏快,人心慌惶無主。大家爭先恐後向前衝的時候,腳下就失跟了。至於對錯已成次要,快,尤其是快出效益,成為目標。一失清淨,何來內涵?

其四,傳統文化需要靜心悟,需要捂住悶熟,表現則呈保守相。時間長了,保守也就成了文化。

其五,騙子太多,尤其是確實有兩把力氣的,更有迷惑性,讓人不敢輕信。信都沒有,如何敢用功?

其六,不尊師重道,老師不願教…

不管怎樣,當時代需要時,任何文化必將燦爛。不需則隱。


太極夜雨張三石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首先要明確兩點:

1、問題中的“中國武術”是單指中國傳統武術還是包含散打?(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散打來源於中國傳統武術的招式,也屬於中國武術,只不過在傳統武術的基礎上增加了西方的訓練模式和競技規則。注意:要區分散打和拳擊、自由博擊、MMA等,後幾類是外來武術);

2、問題中“古代那樣的發展”是指什麼樣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應該說中國武術在各個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這種發展的寬度和深度應該是古代任何時期都無法相比的。這樣說似乎太過於籠統,我們可以從對中國武術的挖掘、整理、傳承和創新等方面進行表述。

一、傳統武術的挖掘和整理

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國家體育總局本著對傳統武術的保護,對各門各派的武術進行了收集和挖掘。都知道中國傳統武術博大精深,其種類也多如牛毛。因此收集和挖掘工作非常繁雜,耗時也非常之久。經過整理之後,摒棄了一些不符合現代社會和諧發展的東西,以正規出版社的名義出版了一些正規的教材。讓中國傳統武術的部分內容,比如套路更具規範性和觀賞性。

二、傳統武術的傳承和創新

在對傳統武術挖掘和整理的基礎上,逐漸將競技引入傳統武術。這裡說的競技並不是街頭競技,而是賽場競技。為了體現武術的觀賞性,為了讓武術更好地走入賽場,國家體育局和武術協會對某些武術的套路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編。同時也創造出了一些便於練習和表演的套路,比如長拳系列。另外,受西方自由搏擊的影響,在上世紀80年代,汲取中國武術中比較實用的打鬥手法和技法,創造出了屬於我們中國的搏擊術---散打。同時引進了西方搏擊術的訓練模式和比賽規則。改革開放後,各種武術學校,各類武館如雨後春筍。象太極、少林、詠春等優秀拳種更是走出了國門,走向了全世界。客觀上講,上述這些都使中國武術的傳承和創新走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些都是中國武術在現代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單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其實武術在現代社會的發展比古代任何時候的發展都要好。

問題提到:為什麼沒有得到像古代那樣的發展?我覺得把問題改成:中國武術在古代那麼能打,為什麼到了現在卻不堪一擊了?或許更為貼切。如果非要回答這個問題的話,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對傳統武術太過於理想化。

主要是受武俠小說、電視的影響,根植於內心的武俠情結,使很多不懂武術的人對中國武術太過於崇拜和迷信,總認為中國武術高深莫測。然而近幾年經過某東的打假之後,無數武術大師浮出水面,一上擂臺卻又不堪一擊,讓人大跌眼鏡。這還是我們心中的中華武術嗎?很多人對傳統武術突然失望了。有些人仍然還覺得傳統武術肯定有高手存在。而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傳統武術卻成了一個笑話。這樣一來讓很多人覺得傳統武術在現代沒落了,因為在他心目當中,武術在古代是很歷害的,不可能不堪一擊。

二、傳統武術精髓的流失。

在對傳統武術挖掘、整理、傳承的過程中,確實流失了很多精華,這也是客觀存在的。俗話說“好拳留三路,不怕徒弟打師父”,所以傳統武術一方面是自然的流失,另一方面完全是人為的流失。因為不能排除個別師父在傳承時故意“留招”的現象。同時因為繼承學習的理念不同,導致被動流失。十多年以前,就曾聽當時已九十高齡的師公說,他們年輕時習武是為了保家、謀生、保命,而我們現在習武說好聽了是強身健體,說難聽點那是鬧著玩。畢竟武術在現代社會的實用性已大大降低,幾乎淪落到普通運動方式的地步。這就是古人和現代人學習武術心態目標的不同造成的。武術是一種技能,非經年累月潛心苦練不可,而現代社會的人,心思大多在工作、事業上,無法靜下心去當一名真正的傳承人。

三、訓練模式落後。

與現代博擊相比,傳統武術招式繁多,注重所謂的技巧而忽略體能方面的訓練。完全違背了“學以致用”的宗旨,忘記了“一力降十會”、“不怕千招會,只怕一招精”的道理。簡單地說,一個天天練套路的人,怎麼可能與一個天天在沙袋上練重拳的人對抗?

四、訓練目標和方向的不同

很多練習傳統武術的人,武術對他而言僅僅只是為了養生,為了強身健體。畢竟博擊只是武術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當然,一個學習武術本是為了強身健體的人,每天也就那麼一兩小時練習套路的訓練量,卻非要到處去叫囂自己多能打,那不是他所練武術的種類不行,而是他自己腦子有問題。

總結:中國武術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不但不比古代差,反應走得更好。只不過方向、目標與古代有較大差異。但我們也大可不必擔心中國武術會“沒落”,記住:中國武術具有很強的時代特徵,在不同的時代,根椐不同的需求,它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請相信即便在當代社會,仍然有很多真正的武者行走在傳承的路上。中國武術這一傳統國術文化也定然更加燦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