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偏僻鄉村出了個“麻臉”尚書,陵園近於無存,令人唏噓

莆田偏僻鄉村出了個“麻臉”尚書,陵園近於無存,令人唏噓

康大和像

學士家聲大,尚書世澤長”,在莆田月塘鎮前康村,每年春節會貼著這樣一幅春聯。誰也想不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誕生過一個明代工部尚書——康大和。

他在莆田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至今傳頌不衰。例如,他幼時讀書不用功,母親就用激將法,逼他三餐要吃三條蝦姑,並常常唸叨他:若不用心功課,長大必定一事無成,就像沿海人常說的“激爾蝦姑不做官”。

莆田偏僻鄉村出了個“麻臉”尚書,陵園近於無存,令人唏噓

康大和像

康大和小時因患天花、麻臉,其貌不揚,常受同齡人取笑、捉弄。因此,在母親和同學的刺激下,他醒悟過來,一心攻讀詩書,立志日後要出人頭地。康大和也感念母親的良苦用心,常常吃蝦姑不斷勵志,追求上進。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康大和中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尚書,萬曆六年(1578年)賜葬於莆田華亭鎮。不過,他的陵墓就只剩下一塊墓蓋石和一螭首,幾乎近於無存,令人唏噓。

莆田偏僻鄉村出了個“麻臉”尚書,陵園近於無存,令人唏噓

墓蓋石,圖:張然

康大和墓,位於華亭鎮雲峰村,始建於明代,墓原佔地面積約100多平方米,坐西向東。墓丘為石、三和土構築,平面呈鳳字形。原面闊6.9米,進深12米,墓已嚴重損毀僅存墓蓋石和一螭首,墓前原石像生已無存。

莆田偏僻鄉村出了個“麻臉”尚書,陵園近於無存,令人唏噓

螭首,圖:張然

之前看過陳經邦墓,已覺得損毀很嚴重。再看看康大和墓發現這是莆田籍歷史名人墓中,損毀最為嚴重的一處。

莆田偏僻鄉村出了個“麻臉”尚書,陵園近於無存,令人唏噓

三清殿內,高達三米的巨人石像,曾是康大和的守墓石俑,可想當時的陵墓有多壯觀,面對今日的“慘狀”,令人感慨萬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