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孩會挑食?原因很古老

你家那崽子也挑食?事實上按普查看,三歲以下的人類幼蟲有大概四分之一是挑食慣犯,這個比例隨著年齡增長而縮減。無論誰的童年,基本都有過短暫的、時有時無的挑食現象,這點完全正常。

幼兒對食物的挑剔可以說是獸性,來自於長年靠採集謀生的穴居祖先。小孩們更喜歡帶有甜味和油脂香的菜餚,因為在悠久過往,這些味道的來源都是營養豐富的安全食品。而現代菜裡,苦、辣、腥等刺激性或陌生的氣味,會挑逗起人類大腦的古老警惕,反應厲害的人甚至會作嘔——沒有這種警覺的靈長類,基本都因為亂吃東西而在歷史中的某一刻,永遠離開了我們。

進入農業時期後,人類在創造、挑選食物時變得比較隨心所欲,只要證明是無毒(甚至稍微有點),什麼古靈精怪的東西都會上桌,包括各種味道不友好但營養確實不錯的綠色植物。人腦裡對危險食物的警惕,漸漸的不再是一種進化優勢,糾纏至今日甚至被當成了“毛病”。

為什麼小孩會挑食?原因很古老

一些遺傳來的傾向可以後天馴服,這是為什麼年紀越大,挑食的人越少。

在兩歲前就開始讓幼兒接觸水果和蔬菜,或吃給他們看,能削弱幼兒對相關氣味的提防天性。給他們一點過渡時期來熟習食物的氣味,以後再作為食物放到他們面前,這樣引發挑食的概率會變低。

當然這過程很花時間心力。有些父母傾向於跟小孩談判、恐嚇和賄賂,或者直接放棄換個菜,往後再也不煮。——全都不是好手段,因為能繞開的麻煩往往只是默不作聲,等著下次再見。

貼士

不提供選擇,不吃就餓著,看他演。

不要計較小孩吃多少,他知道飢飽。

不要靠壓迫。

不要靠獎勵。

再有就是,兒童飯量比成人小,但一天裡食慾升起的次數比成人多。家長們不應該讓孩子們遵守過於僵化的份量和餐數。

有不少父母描述自家孩子有個浮動不定的胃口,一天一個樣。這很正常。兒童的能量機制響應起來很乾脆,他們的食慾會跟當天生活內容直接掛鉤,所以某餐沒吃好不值得大驚小怪。不是按天,而是以星期為單位來考量自家小孩的營養攝取也許更準確。當然,有任何不確定的狀況都不要相信自己和孩子,老實去看醫生。

覺得這些事很麻煩?——繁殖有風險,國策套路深,祝君好運。

原文標題:《How to tell if your kid’s ‘fussy eating’ phase is normal》,May 4, 2018

本文譯自 theconversation,由譯者 梁兵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