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海灣國家力挺美軍,大戰一觸即發,對此你有什麼看法?你覺得伊朗扛得住嗎?

蔚子Dudu


眾多海灣國家都是虛張聲勢,沒有幾個海灣國家。就是沙特和阿聯酋等幾個親美國家,關鍵的還是美國有沒有這個膽量發動針對伊朗的戰爭。而且所謂的大戰並沒有一觸即發的形勢,無論是美國還是伊朗雙方角力正在加大,美國的經濟制裁,給伊朗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壓力。但是伊朗還是在以冷靜務實的態度面對,儘管伊朗表態不懼怕美國,還在波斯灣舉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以及從俄羅斯運回濃縮鈾等表示反制。



但是伊朗的所有行動都是在警告美國,都是為了避免發生一場與美國的戰爭。而所謂的海灣國家力挺美國,其實就是那麼幾個遜尼派的阿拉伯國家。這些國家就是有點石油美元,所謂力挺美國也是做做樣子,是沒有軍事戰鬥能力的。沙特武器裝備這麼先進,而且還帶領著阿聯酋等幾個小國組成聯軍。在也門荷達臺戰場上,軍事力量對比具有壓倒性優勢,但還是打不贏也門胡賽武裝,這大半年過去了,還是拿不下荷達臺。


可以說,如果沒有外來勢力插手,中東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親美國家,根本不是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反美國家,以及什葉派武裝反美勢力的對手。 現在的中東局勢,主要是美國利用經濟制裁手段,針對伊朗極限施壓,妄圖達到顛覆伊朗政府,建立親美政權的目的。從5月8日特朗普違反國際法,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以來,美國針對伊朗宣佈了一輪又一輪的威脅和制裁。

特朗普想利用經濟制裁和政治施壓直接絞殺伊朗,以清除中東地區這個最大的反美政權。雖然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手段前所未有,但是因為美國失道寡助,人心向背,幾個月下來給伊朗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的困難和壓力。但是在外部,實際上受到孤立的倒是美國自己。



一、美國退出了世界六個大國與伊朗簽定的伊核協議,沒有因為美國退出,而使得協議作廢。餘下的中俄英法德五國堅定的表示,支持伊朗,共同維護伊核協議,並且經過聯合國再次確認協議合法有效。


二、5月21日美國務卿為了置伊朗於死地,宣佈了新版10點內容的伊核協議。但是這個過份的新10條,不要說伊朗直接反對,在世界上沒有人理睬美國。美國又在6月27日蠻橫無理的宣佈,從今年11月起全面禁止伊朗的石油出口,如果哪個國家從伊朗進口石油,就要制裁哪個國家。美國的這個制裁伊朗決定,遭到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反對。

不要說中俄印土這些國家堅決反對,也遭到了美國的盟友日韓和歐盟的反對。儘管日韓和歐盟經濟受到美國市場的制約,但日韓還是堅持要求不放棄進口伊朗石油。在這樣的形勢下,美國被迫作出讓步,原來是想全面封鎖伊朗石油出口,現在鬆口答應豁免一部分可以讓伊朗每天出口100萬桶石油。但是到時能不能做到,還很難說。

三、美國為了迫使伊朗就範,在極限施壓的前提下,特朗普突然在7月30日提出,可以與伊朗總統魯哈尼舉行無條件會談。美國這種沒有誠意,軟硬兼施的手法遭到了伊朗的拒絕,伊朗聲稱可以談判,但是雙方要重新回到伊核協議的基礎上去。反過來伊朗的要求,給美國將了一軍。

四、以當前中東的局勢對美國非常的不利,所謂的眾多海灣國家力挺美國,不過是圖個熱鬧,不起作用的。美國正在失去土耳其,美國為了反對埃爾多安的中東政策,又利用經濟制裁的手段,趁人之危打擊制裁土耳其,使得土耳其經濟雪上加霜。土針對美國的鋼鋁製品加倍增加關稅制裁,埃爾多安宣佈了針對美國酒類,菸草,汽車以及電子產品等,多方面的美國商品更為嚴厲的關稅反制裁。可以說在中東,美土雙方對立局勢處於一觸即發的形勢,而不是伊朗。

五、現在特朗普在對外關係上高調示強,是為了美國中期大選共和黨得分。現在根據美國民意支持率預測,共和黨失去了領先的地位,在這次中期大選中共和黨很可能要失去眾議院多數黨席位。這對特朗普可能是一個噩夢,特朗普的“通俄門”調查還在深入,由民主黨掌握了眾議院,特朗普很可能會提前下臺。而且民主黨贏得了多數,可能使得伊朗問題平安落地,因為伊核協議是民主黨的奧巴馬政府簽定的,如果民主黨席位多數控制了眾議院,伊核協議在美國有重新復活的可能性。

綜述,原來倒是認為伊朗面對美國的嚴厲經濟制裁,可能有點扛不住,如今看來不是那麼回事。現在中東地區還是反美的聲勢大,特別是土耳其與美國關係的突然惡化,中東局勢十分不利於美國。所謂的眾多海灣國家,對整個中東局勢影響不大。


亦新湖


美國獲得海灣國家力挺?是美國要拉著組建MESA!現在不是伊朗能不能扛得住,而是美國何時跟土耳其和談?

1.無論從那個角度去評估,土耳其都不是美國的對手,被美國可以分分鐘幹掉!問題是,伊朗多年來被美國製裁,已經做好了各種“不對稱”局部戰爭,而美國呢?現在還真的沒有做好直接跟伊朗開戰的準備。

2.站在中東全局來看,其實美國是需要跟土耳其“合作”的!而不是極限施壓土耳其!

(1)因為,美國要在敘利亞甚至中東培養“第二個打手”——保護庫爾德人武裝就成為必然。但是,北約另一個盟友——土耳其卻將庫爾德人武裝看做是“恐怖組織”。這種意見相左,美國如何跟土耳其來進行協調?

(2)阿夫林的庫爾德人被美國拋棄了,曼比季的庫爾德人被轉移到幼發拉底河以東,並且跟土耳其一起共管曼比季,目的就是換來:土耳其不再向東進攻,使美國可以保住庫爾德人武裝,為美國留在敘利亞製造藉口,為未來繼續霍霍中東建立基礎。

(3)但是特朗普被埃爾多安“耍弄”——布倫森還在土耳其被監控,但是特朗普已經讓以色列釋放了土耳其人歐茲安返回土耳其!這就讓特朗普火冒三丈......後面的,大家看到了。

3.之前已經分析過:美國精準選擇時間,先後三天分別向伊朗、俄羅斯、土耳其“開炮”,目的是國際能源美元結算權、能源定價權和能源運輸控制權。

4.至於說到的:海灣國家力挺美國?不知道哪裡來的消息?

卡塔爾投桃報李,給土耳其150億美元,難道不是支持土耳其嗎?海灣國家+約旦+埃及+以色列,美國要組建所謂的MESA(阿拉伯版北約),其實就是要捆綁沙特、阿聯酋等,強拆OPEC,奪取國際能源定價權!

當然,制裁伊朗之後的石油缺口,自然美國自己補上啊!


英武


伊朗雖然不算是海灣最強大的國家,但也算是其中的佼佼者。雖然美國有眾多海灣小弟的支持,但也沒有絕對的把握拿下伊朗,而且軍事行動的代價也不是美國願意承擔的。

美國的一眾小弟雖然一再叫囂,但也只是打打嘴炮,美國如果只願意看戲讓他們出手也是不切實際的。所以美國走的是軍事威脅為輔,經濟制裁為主的打壓手段,妄圖通過打壓伊朗石油和其他非石油資源拖垮伊朗經濟的目的。但不管是歐盟還是日本等其他美國小弟都對伊朗石油有一定的依賴,幫助美國製裁伊朗只會給自己帶來石油危機,況且美國還不顧反對的退出當年自己一手策劃的“伊核協定”。


所以,大戰一觸即發只是外交和輿論上的威嚴恐嚇,美國想要威逼伊朗臣服。可是美國最近在各個外交場合的強硬讓各國怨聲載道,所謂的“美國優先”也讓美國在貿易戰爭上對盟國頻頻出手,搞的一眾小弟離心離德,土耳其更是被逼到要報復美國貿易戰爭和俄羅斯越走越近,這是美國的得不償失!


說來說去,美國不會走對伊朗軍事打擊的路子也不可能走即使海灣小弟的呼聲再高也不行!面對美國的經濟制裁,伊朗顯然沒有單獨面對的能力,這時候交好土耳其和俄羅斯也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


迷斯特里斯基


美伊戰爭是否爆發,並不取決於海灣國家的力挺,而是取決於美國自身的戰略需要,至於海灣國家對於美國來說只不過是“養豬的豬圈”罷了,你見誰在意過自己養的豬提出的意見的?所以美國打不打伊朗,跟海灣國家力挺不力挺沒什麼關係,因為海灣國家在這場戰略博弈上給美國提供不了什麼幫助,除了美元。

就目前的狀況而言,如果真的發生戰爭,伊朗是扛不住美國的進攻的。

雖然伊朗是中東地區為數不多的工業化國家,但是就其總體實力而言,想要在軍事上與美國一較長短很顯然就是一個笑話。因為在當今世界上,就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與美國在軍事上一較長短。

美國是否發動對伊朗的戰爭,更多的要把這場戰役放到美國全球戰略中去考量,因為中東戰略只不過是美國全球戰略中的一部分,現在美國戰略部署正在東移,因此並不能抽出太多的力量去跟伊朗開戰。

所以此時美國的內心其實是相當糾結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美伊開戰要打到什麼程度。

很顯然美國在軍事上打擊伊朗,那就是“手拿把掐”的事情,就算是消滅霍梅尼政權也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有一個問題是,美國打擊伊朗,需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是僅僅消滅現在的霍梅尼政權,還是像伊拉克那樣實現對伊朗的全面佔領。

如果是選項一的話,估計打了並沒有什麼效果。現在的伊朗是一個宗教國家,消滅了現在的霍梅尼,並不意味著這個國家會產生出一個親美政權,更相反的是由於宗教原因,新的政權會更加反美。而這種事情在伊拉克已經出現過了一次了,有了教訓的美國,已經不太敢輕易再做一次嘗試。

如果是選項二,那麼對於美國來說就更加划不來。在伊拉克打了差不多十年的美國,花費了將近上萬億美元,始終都不能實現對伊拉克的全面控制,最終不得不狼狽的宣佈撤軍。而面對更加強大的伊朗時,美國想要打的比伊拉克戰爭更加輕鬆,很顯然是不可能的。像這種投入大、產出小,還有很大副作用的事情,我想美國嘗試一次就夠了,絕對不會想再來一次的。

2、美國對伊朗開戰,會產生什麼樣的連鎖反應。

美國發動對伊朗的戰爭,必然會牽扯到方方面面的關係。首先伊朗是伊斯蘭教什葉派的宗主國,與他開戰就意味著和所有什葉派穆斯林開戰,到時候後果真的很難預料。

其次美伊開戰,其他強國必然要插手其中,別的不說俄羅斯肯定會進來的,這就意味著這場戰爭將曠日持久。最終伊朗很可能會變成下一個伊拉克或者越南,其後果也會超出美國的控制能力。

第三美伊開戰,就意味著美國對其他地區控制力的減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歐洲。因為現在的歐洲已經厭倦了為無休無止的難民買單,在加上歐洲國家在伊朗也有巨大的利益在其中,因此在這場戰爭中,歐洲國家不太可能會幫助美國。

不僅如此,歐洲還很有可能借此機會謀求脫離美國的掌控,如果真的出現那種情況,美國對伊開戰就虧大了,因為歐洲是美國的基本盤,如果歐洲不穩,那麼美國就有很大的可能被世界孤立,那樣的話可就虧大了。


3、美伊開戰意味著美國的戰略重心重新轉移到中東,這將與美國此前的戰略部署想牴觸。

2011年奧巴馬政府藉著APEC峰會期間,高調提出“轉向亞洲”戰略,同時美國在2012年6月3日閉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美國防長帕內塔又提出了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並宣佈計劃在2020年前將60%的美國戰艦部署在亞太地區。

美國的這一系列的決定,意味著美政府已經將崛起的亞洲力量視為美國的最大威脅,因此決定從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撤出軍力,並決定對美國的全球戰略進行重新部署,以遏制亞洲力量的崛起速度。

美國戰略重心的調整,意味著美國已經不能在伊朗身上耗費太多的力量,如果美國和伊朗開戰,將會導致美國對亞洲的控制力再一次減弱,如果美國在伊朗戰場上再拖上個幾年,那麼遏制亞洲力量的崛起將再也無從談起。

對於目前的美國由於國力衰弱,已經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完美的掌控世界,就好比他手中只有一個水壺蓋,卻要想辦法蓋住歐洲、中東、亞洲這三個開水壺,這是一個很難的選擇題。

對於美國來說,他只能選一個最熱的水壺蓋上,至於其他的,已經管不到許多了,這就是一個行將衰落的大國的悲哀,不管怎麼做,他都會被沸騰的開水燙到。所以現在的美國要麼被開水燙死,要麼就明智一點接受現實,離開水遠點,自然就沒事了。


落下m


這個大戰可不是說發就發了的,所謂眾多海灣國家,就是幾個親美國家,以色列,沙特之流,而真正聽從美國對伊朗宣戰,全心全意聽從美國話的國家,有幾個?最多就是幫著打打嘴仗,造成伊朗好像被孤立的假象,哪怕是動用武力,估計也是十分保守的。



美伊矛盾幾十年,雙方也只是停留在打嘴仗上,美國也只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並不敢對伊朗有什麼實際行動,上次以色列把伊朗的核武器文件偷出來,連同光盤,讓內塔尼亞胡公開在全世界面前,目的也是為了給伊朗施加壓力,否則在所謂的“證據確鑿”面前,美軍就像進入伊拉克那樣,直接打進伊朗了,還需要什麼別的廢話,早就活捉哈梅內伊了。



美國還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去攻打伊朗,不只是軍事方面的考量,還有其他外交,戰略部署,石油問題,宗教問題,另外也牽扯俄羅斯等國家,這些綜合原因讓美國不敢輕易和伊朗開戰,他們更多的還是尋找代理人,自己在背後支持他們,通過他們之間的博弈,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特別像特朗普這麼一個愛財如命的總統,他怎麼捨得把錢花到和伊朗打仗上?這簡直比割他肉還難受,所以他用制裁伊朗,不讓其他國家買伊朗石油讓伊朗服軟,像伊朗這種國家,全國上下一致反美,如此團結,沒辦法讓他們內部瓦解,又因為對方的實力和地理位置原因,讓美國更不敢輕舉妄動,就是嘴巴上佔點便宜,然後施加制裁讓伊朗日子難過一點,打起來,難。


風雲一點通


1.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支持美國製裁伊朗。8月13日,伊拉克總理阿巴迪表示,伊拉克不會全部遵守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措施,只是與伊朗的交易不再使用美元。此外,海合會中還有一個與伊朗關係密切的卡塔爾,雖然沒有公開表態,恐怕也不會全部遵守美國的決定。即使是海灣國家也不是全部遵守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措施,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措施能有多少國家全部遵守呢?

伊拉克總理阿巴迪

2.海灣國家未必支持美國對伊朗動武。以沙特、阿聯酋為首的海灣國家,均以遜尼派為首,又都是君主專制國家,多年來深受什葉派伊朗政權的威脅。美國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削弱伊朗實力,這些國家當然舉雙手歡迎。但是,如果美國對伊朗動武,這些國家未必支持。首先,伊朗有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能力;其次,一旦開打,造成難民問題、恐怖主義問題,這些國家未必吃得消!所謂眾多海灣國家力挺美軍,挺的是美軍來中東保護自己,而不是挺美軍打伊朗。


海合會

3.伊朗已經有充分準備。8月9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表示,伊朗與美國不會有戰爭,也不會有談判。不會有戰爭,說明哈梅內伊看清了美國人的色厲內荏;不會有談判,說明哈梅內伊有自信伊朗能夠應對美國的經濟制裁。伊朗已經設置了“特別法庭”,打擊經濟犯罪,已經逮捕60多人,甚至包括一名前伊朗央行副行長!可見,伊朗已經做好了在經濟長期與美國對峙的準備!

哈梅內伊

4.歐盟、俄羅斯、新興大國支持伊朗。8月7日,美國重啟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歐盟同時開啟了“阻斷法令”,與美國針鋒相對;俄羅斯準備投資500億美元給伊朗油氣資源,又延長了“石油換商品計劃”;在法國道達爾公司推出伊朗以後,新興大國的油氣公司立刻填補。有了歐盟、俄羅斯、新興大國的支持,美國的制裁想要讓伊朗服軟,實在太難。

5.美國總統特朗普扛不住。美國總統特朗普撕毀伊核協議,對伊朗進行“極限施壓”,目的是複製北高麗“棄核”過程。不過,隨著美國國會中期選舉臨近,伊核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甚至是不斷惡化,特朗普壓力也會非常大。特朗普不得不為共和黨考慮,不得不在中期選舉前取得一定的進展,以幫助選情。因此,伊朗能扛到什麼時候不好說,特朗普扛不到中期選舉,一定會在11月之前尋求解決之道!

結論:粗暴的退出伊核協議、重啟制裁,未必符合美國的利益,只是特朗普“美國優先”的產物!


美國觀察室


奉獻精品內容,歡迎訂閱本號!

我是科羅廖夫,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美國與伊朗之間關係劍拔弩張是事實,但美國和伊朗徹底攤牌,發生戰爭,大打出手的可能性不太大。美伊雙方互相威脅,鬥而不破的局面估計會繼續下去,伊朗暫時還能扛得住。

之所以這麼說,那是因為伊朗和美國過去打擊過的所有小國都不一樣,伊朗並不小,也並不好惹。首先,美國目前的局勢不允許其在中東打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美國的國力被伊拉克戰爭消耗的很慘,對經濟發展造成巨大壓力,現在再打一場更大的戰爭無疑很難負擔。而且這一次歐盟等美國小弟出於自己利益考慮,並不支持美國的軍事行動,美國要打就只能單幹,那壓力自然更大。

何況現在美國一邊在敘利亞和烏克蘭問題上與俄羅斯角力,要重返東歐進駐波蘭等國。一邊忙著和全世界大打貿易戰,自身的壓力已經不小,已經沒有太多力量去打伊朗。

伊朗自身的軍力也是它的平安的最根本保障。伊朗坐守霍爾木茲海峽,這裡是世界石油要道,如果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對全世界能源市場會有巨大的影響,美國要動手,必須多加考慮,慎重對待。而且伊朗是擁有相當完善的導彈體系,是能夠自行研製各類導彈的國家,擁有數量龐大的中程和近程彈道導彈,還擁有先進的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即使對美國威脅不大,但是對美軍在中東的基地或是以色列,那可是相當大的威脅,最後加上伊朗龐大的地面部隊,這個骨頭可不好啃。


科羅廖夫


小民湊個熱鬧。

一個國家或者說一個政權的更替,從來不是來自外部勢力(外部勢力作用,有。但不是主因),這從歷史角度去看都是如此。

阿亞圖拉.魯霍拉.霍梅尼是個高級的什葉派教士之一,也是穆罕默德的.禮薩.巴列維國王世俗政權最大最激烈的反對者之一。1964年被迫流亡,先去了土耳其,後到伊拉克,最後到了法國。無論到了哪裡都不斷宣傳他對巴列維的反對立場。其演講的錄音帶在伊朗廣為流傳,深受歡迎。

霍梅尼的成功並無特別之處。當時的千百萬伊朗人民希望推翻舊政權。在國王殘酷暴虐的統治下,有成千上萬人失蹤,監禁、酷刑和死亡司空見慣。

1977年,巴列維的政治對手阿里.沙裡阿提去世,霍梅尼成為了最具影響力的反對派領袖。在巴列維逃離伊朗後,霍梅尼返國,受到約六百萬人㚒道歡迎。一回到伊朗,他立刻開始反對前政權外交部長領導的臨時政府,大量軍警人士投向霍梅尼陣營。當年下令舉行全民公投,讓人民在舊君主政體和伊斯蘭共和國之間做出選擇。98%的人選擇了後者。霍梅尼修改憲法,將之建立在宗教統治的基礎上。霍梅尼成為最高領袖,他和憲法監護委員會有權否決不符合伊斯蘭教義的法律和政府官員人選。

是什麼因素促使霍梅尼之所以能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蕕得成功。在於軍隊拒絕阻止不滿人民走上街頭。在以前從未允許過人民走上街頭抗爭活動的。那又是什麼原因發生了變化?經濟每況愈下,軍隊面臨鎮壓人民的負面影響,繼續享受特權奢侈報償的前景渺茫,因而選擇了袖手旁觀,為革命鋪平了道路。

那麼,現在的伊朗的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扛不扛得住看這些,答案就有了~




填格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的是海灣地區有幾個國家其中又有幾個國家力挺美軍對付伊朗,然後再搞清楚這些國家支不支持美國主導的阿拉伯版北約對付伊朗的原因和影響,而伊朗只要不嚴重內亂就能扛住美國等敵對國家的制裁壓力或者軍事進攻。

海灣國家也就是波斯灣沿岸國家共有伊朗和伊拉克以及海合會的科威特、沙特、巴林、卡塔爾、阿聯酋和阿曼這8個國家,其中伊朗自己和其什葉派盟友伊拉克肯定不會支持美國等國家對付伊朗,而和伊朗有太多利益關係的卡塔爾和一向對伊朗友好的阿曼也不大可能支持美國的阿拉伯版北約計劃。
海灣國家

剩下的科威特、沙特、巴林和阿聯酋等君主國出於對伊朗輸出伊斯蘭革命和什葉派之弧戰略的恐慌,不用說也想要對付給它們造成巨大威脅的伊朗而且還會主動拉美國下水根本就不需要拉攏就會力挺美軍,這樣在海灣國家中支持和不支持美國對付伊朗的國家可以說就各佔了一半。

但是這四個支持美國對付伊朗的國家軍事力量連打敗伊朗支持的也門胡賽武裝都夠嗆對付伊朗就更是加力不從心了,所以如果美國真的要軍事打擊伊朗的話這些國家不拖後腿就萬幸了根本就指望不上,於是美國想到拉埃及等中東大國下水可是也被拒絕了,這樣美國如果要打伊朗的話就只能靠自己在加上個以色列了。
胡賽武裝


但是伊朗是一個面積有160多萬平方公里而且境內多山地形複雜易守難攻的國家,而且伊朗人口8000萬有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尤其是導彈等軍工實力不俗,另外伊朗還扼守世界油門霍爾木茲海峽並擁有眾多什葉派盟友可以威脅周邊國家乃至美國的安全。

所以美國和以色列等國家對軍事打擊伊朗不得不慎之又慎遲遲不敢發動,如果發動全面入侵戰爭既有可能陷入比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更深的泥潭,而如果實施外科手術式打擊則將面臨伊朗的導彈襲擊等諸多報復手段,所以伊朗這個中東大國絕不是一個好惹的國家。
伊朗導彈


從目前來看美國總統特朗普包括之前的美國總統都希望通過制裁手段來搞亂伊朗迫使其屈服或者顛覆其現政權,如果伊朗陷入嚴重內亂的話美國等國家才有機可乘不然對其真的沒有太多辦法,所以說伊朗能不能扛住美國等國家制裁壓力或者軍事進攻關鍵在於自身能不能穩定住國內局勢,畢竟對於伊朗這樣一個地區大國來說如果內部堡壘沒有被攻破其它國家要對付它都不容易。


執斧談史說事


我曾經多次說過,你越看起來要打仗的,越打不起來,為什麼?都知道要打,都準備好了,看誰接受犧牲的軍人多誰贏,換個角度這是沒有勝算,兩敗俱傷的戰爭。

眾多海灣國家力挺美軍,倒不如說是在鼓動美軍打第一槍,那些海灣國家在後面啃點骨頭而已。美國的心思是在鼓動眾多小國去攻打敵對國家,海灣國家也不傻,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就海灣國家那點戰鬥力還不夠伊朗塞牙縫的。

別看現在伊朗周邊烏雲遍佈,卻是最沒有希望打仗的地方,所有的敵對兩方都張開了血盆大口,都在嚇唬對方,但仔細分析,海灣國家就是個跟屁蟲,美國不動,海灣國家不走,這就是美國方面的現狀。再來看看伊朗,伊朗可不是省油的燈,不僅有導彈,數量是世界第四,還有很多支持伊朗的小分隊遍佈整個中東,真打起來,那些小分隊能袖手旁觀嗎?看看胡賽武裝把沙特打的丟盔棄甲,你就知道海灣國家的戰力有多菜了。

所以總結來說,美國不動海灣國家不走,伊朗穩如泰山。就是這個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