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帝臨終前召見隆科多,由張廷玉向他宣讀兩份詔書是何意圖?

居源月穎


康熙六十一年入冬,老皇帝自知時日不多了,一步步的安排後事,在外人眼裡看似康熙帝在調整朝局人事變動,實則暗流湧動。

《清史稿》只是寥寥無幾的記載著康熙帝駕崩暢春園,並沒有細節描寫,可是通過電視劇及二月河作品可以看出並想象出康熙帝駕崩前後的驚風密雨,處理不好恐怕要比大唐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還要慘烈,所以;康熙帝還是有步驟的安排著後事。

九王奪嫡雖然已經被康熙帝整治得土崩瓦解,可是目前看京城裡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外有大將軍王胤禵,這三個人的關係要擺部好,否則後患無窮!


康熙帝的特殊召見

這日:傳隆科多來暢春園康熙帝住處,在暢春園這個康熙帝的住處,除了幾個大臣以外,沒有人來過,也沒有人知道,所以當隆科多進入這個園子就有一種恐懼。

迷迷糊糊的隆科多見到了虛弱的康熙帝,隆科多有一種預感;可能今天就是決定他的生死攸關的時刻,其他的大腦一片混沌。

果然,看見康熙帝身旁站立著“張廷玉”,張廷玉不是被免職了嗎?隆科多一臉迷霧,看來這張廷玉定是康熙帝最信得過的大臣。


張廷玉開口了:

上諭:步軍統領隆科多本系微末小吏,蒙朕破格箭拔,位列臺閣,乃敢交通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圖謀不軌,謀求非分恩榮,著即賜死!

這是讓隆科多即刻就死,還有原因,那就是隆科多結交八阿哥胤禩及皇十四子胤禵,就為這被判了死刑!

在隆科多積極分辨沒有與八爺黨勾結的同時,張廷玉又說話了,這是第二部“上諭”:

上諭:步軍統領隆科多,隨朕三十年,忠誠勤慎,著晉封為領侍衛內大臣,上書房大臣加太子太保銜,欽此!

康熙帝給隆科多的生死合同

隆科多蒙圈了,剛剛賜死了,這瞬間又活過來了,還升官了,如夢境一般的隆科多明白了,這是託孤,這是讓我為新皇帝保駕。

隆科多又一想那張廷玉的第一份上諭說的賜死,又讓隆科多汗流浹背,第一份上諭就在張廷玉手裡,一旦發現自己有圖謀不軌或者與八爺黨有瓜葛,張廷玉就有權代天處死自己。

此時的隆科多想起了“佟國維”交代的話:你現在的九門提督,各皇子都在找你,你誰都不要答應,只有皇帝找你了,你就把“寶”全都押上!

康熙帝給隆科多的繩索

隆科多猛醒,立刻表態粉身碎骨為皇上孝忠。無論隆科多的表態是否出於真心,但是宣詔是皇四阿哥胤禛沒變,而且起到了保駕護航作用。

也難為了康熙帝,兩份上諭,一份上諭是讓你死,一份上諭是讓你活,生死一線都掌握在康熙帝手裡,雖然康熙帝駕崩了,可那份可以要隆科多命運的詔書還在張廷玉手裡纂著。



康熙帝就算死了,這根繩子緊緊的套在了隆科多的脖子上,看來;康熙帝對他隆科多還是不放心,但是還得使用他,所以這兩份詔書就是決定隆科多榮辱的生死緊箍咒。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本文屬於作者邸曉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私自轉載、否則後果自負!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歡迎網友一起互動、評論、留言!


日堯居


在歷史劇《雍正王朝》裡,康熙帝臨終前召見隆科多,由張廷玉向隆科多宣讀兩份聖旨,一叫死一叫生,命運天壤之別!大富大貴與著即賜死,盡在一瞬間,這裡面有何用意?


看門見山,先上答案:人心難測,恩威並施。給隆科多戴上緊箍咒的同時,又賜予高權顯貴,目的就是勒令他如實宣讀傳位詔書。胡蘿蔔加大棒,雙管齊下!


人性不可靠,約束更現實


說白了,鬥爭經驗豐富老道的康熙帝並不完全信任隆科多,或者說康熙帝深諳人性,他更相信絕對強勢的手段保障,從來就不相信人會有什麼絕對的忠心,也不現實。

康熙帝時日不多了,人心隔肚皮,即便花工夫和時間去考察隆科多其人,也未必就能判定一個人忠奸,要知道人心是多變的,此時忠不代表以後會忠,往往君子小子只在一念之間。

其實很多時候,人在發誓時,是真心的;但在違反誓言時,也是真心的。


像皇位傳承這種國家大事,豈能完全寄託於一人毒誓?那是不可能的,相信人性,遠不如相信制度或手段約束來的穩妥。

於是,康熙帝臨死前,特意召見自己選定的“護法金剛”隆科多,雖然他認為隆科多是合適保駕的人選,但始終不可能完全相信隆科多,換成其他保駕人也會一樣做法。



這就是《雍正王朝》裡康熙帝的高明過人之處,不是不相信人性,而是不完全相信人性,藉助人性而又不會依賴人性。

康熙帝這麼做,其實帶著幾分帝王家的無奈,也體現了作為帝王總自稱“孤家寡人”,也就註定了永遠誰也不敢完全相信,又不得不用人來完成死後遺旨。親兒子們都靠不住,何談別人呢?

康熙帝千方百計、精心安排的兩份截然相反、天差地別的聖旨,正是為新皇接班人能夠順利的完成帝國最高權力交接,再加一重保險。


隆科多與康熙,一場心驚肉跳的會面


應召去見康熙帝的隆科多,一路之上心裡是忐忑的,因為他被引入到一個陌生之地,嘴裡還小聲嘟囔著“我怎麼沒有來過這個地方?”



當隆科多步入一個私密空間,猛然見到已經被免職的張廷玉,居然驚現側立在蒼老康熙帝的背後時,心裡猛咯噔一下,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一種恐懼感、惶恐感油然而生。


伴君如伴虎,天威難測,端坐如神的康熙大帝雖垂垂老矣,但天威氣場猶在,隆科多竟不敢抬頭正視!當一旁的張廷玉,突然宣旨的那一刻,趴在地上隆科多,幾乎魂飛魄散。

兩份聖旨,恩威並施。一份可以置隆科多於死地,一份可以令隆科多高官顯貴。

我們來看一下鉗制和降服 隆科多的第一份聖旨內容:



上諭:步軍統領隆科多本系微末小吏,蒙朕破格箭拔,位列臺閣,乃敢交通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圖謀不軌,謀求非分恩榮,著即賜死!

都知君無戲言啊!隆科多萬萬沒想到,自己馬上就要被賜死,這簡直是晴天霹靂!瞬間大腦一片空白,跪地瑟瑟發抖,語無倫次、連哭帶怕的拖著哭嚎腔,拼死磕頭辯解自己絕無和八爺十四爺私下串通,一個勁兒的喊冤,乞求皇上一定要相信臣爾爾。


皇上相不相信的倒是其次了,無論你隆科多有沒有和八爺他們勾結,或者說你隆科多心裡有沒有動過歪心思,此時都已不再是最重要的(人心這東西也無法界定),最最重要的是,這一道“誅殺”聖旨,把隆科多倒向八爺十四爺的可能性給一下堵死了。

張廷玉趁機補刀:你若沒有和八爺十四爺勾結那最好,此旨由我收藏,就權當沒有;但若你隆科多一旦有二心,我就會拿出這份聖旨代天行誅,分分鐘誅殺你隆科多!

還沒等惶恐的隆科多醒過神來,張廷玉又拿出另一道聖旨。

上諭:步軍統領隆科多,隨朕三十年,忠誠勤慎,著晉封為領侍衛內大臣,上書房大臣加太子太保銜,欽此!

一下要你死,萬劫不復;一下要你生,人生巔峰。隆科多此刻的人生,簡直像機了坐過山車!跌宕起伏!大喜大悲!


一條是死路,一旦觸犯“天條”下場極慘;一條是生路,榮華高官前景光明!

怎麼選?生死盡在一瞬間。正是這個瞬間,讓隆科多明白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或榮華富貴,全系在這兩道旨意裡面了。


識相的隆科多當然知道怎麼選,當即伏地表態,必會如實宣讀傳位詔書,絕不敢負皇上囑託。


康熙帝、張廷玉倆老道的政治家,見火候已到,康熙帝才示意張廷玉,拿出最最重要的文件——傳位詔書,讓隆科多妥妥的放到牌匾後面。


倆老傢伙一唱一和,可不是隻為了嚇唬隆科多,傳位詔書才是他們最終極目的。

步步驚心!雖然虛驚一場,一次,已足以令隆科多一生刻骨了。



對於隆科多來說,生死只在一瞬間!對於康熙來說,這是他最後一次施展帝王權術。給隆科多帶上緊箍咒,為新君順利登基鋪路!

當然,《清史稿》上的真實歷史,並沒有這麼激烈的場景和衝突的落差感,二月河《雍正王朝》是藝術手法,目的是讓皇位博弈看起來更有趣精彩!

事實也證明,無論陰謀奪位也好康熙傳位也罷,一生勤政的雍正帝都堪稱人配其位,而隆科多如果後來自己不作死,一生榮華富貴是沒什麼問題的。



峰子奇觀


這是一段杜撰的情節,用來表達康熙帝做後事安排的心思縝密,但恰是畫蛇添足的段子。

康熙第二次廢太子之後,宣佈不再立儲,以避免兒子們爭奪儲位。其死後雍正繼位,於是各種傳說故事,真真假假。但秘密立儲,即寫傳位詔書放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的制度,是從雍正開始的,並非康熙。有清一代,這個中彩票的傳位辦法,只有一次真的讓候選人和大臣們猜謎了,就是咸豐和恭親王之間。



回來說題目的背景,當時任職九門提督的隆科多被秘密召進暢春園,被帶到一處康熙帝的秘密住所,弄得隆科多有些迷糊。叩拜皇帝之際,突然張廷玉宣讀詔書,以隆科多勾結八阿哥的罪名賜死。大驚之下,張廷玉又讀了第二份詔書,加官進爵。並說明,要求隆科多必須擁護皇帝安排的繼承人,否則就會用另一份詔書弄死他。康熙也說了,張廷玉他們也有兩份這樣的詔書。


換個角度去想,康熙已經意思到自己要死了,公開明確繼承人也未嘗不可,畢竟“扶上馬送一程”才是最穩妥的。弄得這樣大家像猜謎一樣,又是何苦呢?

同樣以電視劇中的情節,十三爺帶著金令箭,輕而易舉的就奪了豐臺大營的兵權。八年後,鐵帽子王和老八老九等逼宮的時候,也是老十三病病殃殃輕描淡寫就搞定了關外來的八旗將軍。前後對比之下,這個兩份詔書的情節設計,就是純屬為了劇情了。放出老十三去掌握兵權,雍正繼位就萬無一失了。


小說中,在康熙晚年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布衣宰相的方苞,但在電視劇中,把他的角色分量都給了張廷玉。

再回到歷史,康熙傳位雍正仍然是存在爭議的,但更多人相信是正常傳位。以自稱十四阿哥的後人為代表的一些人,堅持認為雍正是篡位。


幾葦渡


這是個好問題,也是《雍正王朝》中非常精彩的部分,焦晃老師的表演收放自如,把康熙的帝王心術發揮到極致。

此時的康熙,已是夕陽西下、日薄西山,多年來他以皇位做誘餌,攪動九個兒子各顯神通,而他自己端坐王位,笑看風雲。但是人力有時盡,到了掀開底牌的時候了。而在此之前,老謀深算的康熙需要給這個早已選定的結果加一個保險。

九門提督,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類似於今天的首都警衛司令部一把手。

還有一點:這個崗位就是康熙十三年設立的,能做什麼,要做什麼,康熙一清二楚。

而在此之前,他已經把這個位子給了壓抑多年的隆科多!不能不說,這是一步絕妙好棋,隆科多出身的佟家,是愛新覺羅氏的股肱重臣,如果要找一個信得過的家臣託孤,佟家當仁不讓,而隆科多是佟家新一代中為數不多拿的出手的人物。更重要的是:隆科多多年懷才不遇,還處處遭受擠兌,此時用他,可謂恩同再造。

但這還不夠,康熙還留了一招,他讓張廷玉把隆科多秘密宣進宮,給了兩道旨意:

第一:步軍統領隆科多本系微末小吏,蒙朕破格箭拔,位列臺閣,乃敢交通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圖謀不軌,謀求非分恩榮,著即賜死!
第二:步軍統領隆科多,隨朕三十年,忠誠勤慎,著晉封為領侍衛內大臣,上書房大臣加太子太保銜,欽此!

生死兩道門,你看著選!

隆科多當然明白康熙的心意,所以他趕緊跪下,痛哭流涕,表示一定忠於皇帝,忠於皇帝選中的新主子。

康熙需要的就是這個結果,於是他拿出最後的禮物:隆科多當年走投無路賣掉的父親的寶刀。

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恩威並施。康熙的政治手腕嫻熟的令人髮指,縱然隆科多是官場老手,也被康熙玩弄於股掌之間。看似簡單的一招,康熙準備了十幾年,而正是這一招,保證了雍正順利繼位。

類似的招數唐太宗也用過,當年他打算託孤徐世勣,為此不惜大費周章,徐世勣生病需要用鬍子做藥引,李世民當場把自己的鬍子割下來親自送去。即便如此依舊不放心,傳位前把徐世勣外放,囑咐兒子如果他接旨就走,等你上位宣他回來,施恩與他,他必然知恩圖報,如果他接旨不走,立即格殺勿論。

而徐世勣也是個老狐狸,接到旨意衣服不換,家也不回,當即赴任。李治登基以後立馬召回徐世勣,委以重任!

老司機就是厲害啊!



日慕鄉關


康熙臨終前,將隆科多召到身邊,並且讓張廷玉向其宣讀了兩份詔書。

康熙因為此前的“斃鷹事件”,身體狀況已經是每況愈下,自知命不久矣,於是雍正能夠順利登基做著一些列的準備工作。此時要保證隆科多百分百的服從與擁護,成為了康熙皇帝的重中之中的任務。

於是康熙皇帝召見了隆科多,並讓張廷玉向其宣讀了兩份詔書。

第一封詔書的內容是: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步軍統領隆科多,本系微末小臣,蒙朕破格簡拔,位列臺閣。乃敢交通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圖謀不軌,謀求非分榮恩,著即賜死。欽此。

第二封詔書的內容是: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步軍統領隆科多,隨朕三十幾年,忠誠勤慎,人才難得。著晉封為領侍衛內大臣、上書房大臣,加太子太保銜,賜爵一等公。欽此。

在這樣的情況下,隆科多必然會選擇按照第二封詔書上的內容去遵照執行,而張廷玉也收下了第一封詔書,並向隆科多交代:


“你記住,這道遺詔由我收藏。今後,你如果沒有和八阿哥、十四阿哥圖謀不軌,這道遺詔就算沒有。你如果真起異心,我取你性命就是代天行誅。”

在此基礎上,康熙皇帝又將隆科多當年當掉的寶刀還給了隆科多,並且用“寶刀”來比喻隆科多,瞬間讓隆科多既是感恩戴德,又是誠惶誠恐。

就這樣,在康熙的恩威並施之下,隆科多堅定了站在了康熙一邊,決心擁立康熙選定的皇子,而在感恩的同時,隆科多對於康熙皇帝也是充滿了恐懼,不敢也不得不從。


康熙皇帝選擇隆科多,並且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了隆科多,還是因為這個時候的隆科多實在是太重要了。

首先,隆科多此時擔任的職務是九門提督,這是極為關鍵的職務。

九門提督,掌管著整個京城九門以及皇宮的衛戍工作,甚至可以說,此時康熙皇帝以及所有皇子、朝臣的安危均繫於隆科多一人之手,如此重要的崗位,如此關鍵的角色,成為了康熙能否將皇位順利傳給自己心目中希望的接班人的關鍵。

儘管在成為,豐臺大營的兵力遠勝於隆科多的步軍統領衙門,但是豐臺大營畢竟消息閉塞,距離遙遠,真正能在京城內呼風喚雨,左右時局的,還是要看隆科多。

其次,康熙早在多年之前,就已經在位今天做著佈局了。

康熙與佟國維唱了一出“雙簧”,雙方聯手沉重打擊了八阿哥胤禩及其集團黨羽,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隆科多開始出任九門提督。

在康熙與佟國維的計劃安排裡,隆科多是通過檢舉自己的親六叔佟國維獲得了這個九門提督的職務,如此“六親不認”、唯利是圖的人必然為朝臣所不恥。而這正是希望康熙所看到的的,康熙希望雍正做一個“孤臣”,同時也希望隆科多做一個“孤臣”,為的就是讓隆科多在朝臣與皇子之中保持絕對的中立,進而只會忠於康熙皇帝自己。

而康熙皇帝這樣的佈局,就是為了在這個時候,讓隆科多能夠公平、公正的處理時局,站在自己的一邊,堅決而又堅定的貫徹自己的想法和計劃。

再次,康熙也對於隆科多,也是非常清楚和了解的。

隆科多既是康熙皇帝的表弟,同時也是康熙皇帝的小舅子,這樣的關係讓康熙對於隆科多還是非常的瞭解。康熙皇帝非常清楚隆科多是首鼠兩端,非常看重個人的利益得失,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更好的把握隆科多的命門,進而更好的控制和利用隆科多來完成自己的這項任務。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選擇了隆科多,並且恩威並施的拿下了隆科多,要隆科多絕對的服從與堅守,扶保雍正登上皇位。


隆科多成為擁立雍正登基的功臣,而康熙必然也是可以對此感到欣慰了。

康熙皇帝去世的時候,隆科多就守在康熙皇帝的身邊,這個時候他做了兩件事情,第一,帶領步軍統領衙門的人包圍了暢春園,封縮了康熙去世的消息,並且禁止任何人進出,進而控制了整個混亂不堪的局面;第二,隆科多前往乾清宮取回了康熙的遺照,並且當眾宣讀了遺照,扶保、擁立雍正繼位為新君。

可以說隆科多很好的執行了康熙對於他的安排,並且幫助雍正順利登上了皇位,雍正皇帝也因此對於隆科多是非常的信任與器重,而康熙皇帝看到這樣的結果,也必然會感到非常的欣慰。


雍親王府


我們想看一下,康熙臨終前賜給隆科多的兩份詔書:

一,上諭:步軍統領隆科多本系微末小吏,蒙朕破格箭拔,位列臺閣,乃敢交通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圖謀不軌,謀求非分恩榮,著即賜死!

二,上諭:步軍統領隆科多,隨朕三十年,忠誠勤慎,著晉封為領侍衛內大臣,上書房大臣加太子太保銜,欽此!

很明顯,兩份召書一前一後意義卻大不相同:前者,是裡立即處死的滅頂之災;後者是升官加爵的富貴人生。

隆科多聽完這兩份召書,整個人猶如墜入了五里雲霧一般,瞬間懵逼了!

那麼,康熙賜給隆科多這麼兩份召書,究竟要意欲幹嘛呢?

其實這是在敲打隆科多,恩威並施,敲山震虎。

因為康熙感覺隆科多這人可能靠不住,所以他覺得自己死後由哪個皇子繼位,隆科多會怎麼做,他不放心。因為隆科多這廝總是陰奉陽違,首鼠兩端。



所以,康熙要對隆科多進行大帽子鎖頭,將他牢牢地控制在一定的權力範圍內,以免他到時候興風作浪,攪亂朝局,使新皇帝登基,難以順利的執行朝政。

我們再看看張廷玉說的一段話,就更加明白了:

賜死的詔書由我收藏,今後你若沒和八阿哥十四阿哥等人圖謀不軌,扇動是非,這道詔書就算沒有;但是如果你真起異心,禍亂朝綱,我取你的性命,以代天行誅。



這是可隆科多一想起張廷玉手中的那份詔書,就汗流浹背。最後,在緊要關頭,他不得不戰戰兢兢,忠心耿耿地拿出了康熙皇帝的遺書,讓雍正順利的坐上了皇位。

兩份上諭,一份生,一份死,而這生死一線,都緊緊地拽在了康熙的手裡。雖然康熙駕崩了,隆科多依然不敢造次!


超能博士


有話題必有槽眼

這一段,槽眼也看了。先說一下題外話,焦晃老爺子(康熙的扮演者)演技真是無人能及。他在本劇中的表現,真的是無可挑剔,給人的感覺不是他在演康熙而是他就是康熙!言歸正傳,本劇中,康熙帝在臨終前召見隆科多,先是一份詔書賜死,而後又是一份詔書高升究竟是何用意呢?咱們可以先從隆科多的官職說起!

隆科多當時身居九門提督,主要是負責京城的警衛和治安。類似於現在的北京市公安局的局長。這在當時可是一個擁有一定武裝力量的官職,而且是維持京城的治安。所以各方勢力都想拉攏隆科多至自己的陣營中。康熙帝也清楚,如果能讓隆科多為四阿哥保駕護航,在皇位的交接過程中就不會出現一系列問題。因為康熙帝明白,八爺黨的在朝中的勢力不容小覷!所以康熙帝在臨終前與心腹張廷玉合夥演了一場戲!

張廷玉先拿出一份賜死詔書宣讀,相當於給隆科多先判個死刑,這讓隆科多的心裡一下就涼了半截。打了隆科多一個措手不及,然後再宣讀另一份高升詔書則徹底明白了,這是康熙帝讓自己“選隊站”呀!隆科多自然是選擇聽從康熙帝的安排。在得到隆科多的答覆後,張廷玉又將賜死的詔書收起來,這樣一來,就會防止隆科多在康熙帝駕崩後,重新選在站在八爺黨一邊!假設在康熙帝駕崩後,隆科多最終選擇擁立八爺為帝,再假設一下擁立成功了。那麼張廷玉則可以當眾拿出“賜死”的那份遺詔出來當眾宣讀,而新皇是不敢違逆地,只能選擇最終遵從,這樣一來即使隆科多有擁立之功,也難逃一死。

另外,後面的那一份“升官”的詔書,一方面是給隆科多畫了一個餅,就是直白的告訴隆科多“聽話就會有肉吃”。另一方面也間接的提高了八爺黨收買隆科多的代價。同時,如果隆科多在後面的時候一旦反水,張廷玉則可以以康熙帝擢升隆科多的名義趁機通過明升暗降的方式,將隆科多調離步兵統領衙門。現在想來,雖然這只是康熙帝的一個很簡單的舉動,其中深藏了那麼多的權謀。

最後的結局槽眼就不贅述了,只是後來隆科多的下場挺悲慘的,不過這也間接的說明了,康熙帝臨終的安排並非多此一舉,如果沒有這一步,那麼隆科多肯定是會和八爺黨串通,陰謀武力奪位的!






槽眼看事


康熙臨終前的安排,特別是對隆科多的控制和使用,可見康熙縝密的心思。

其實所謂“九子奪嫡”,真正在爭的是八阿哥胤禩。而表面是八阿哥在爭,其實是八阿哥背後的士紳利益集團在爭。


(晚年的康熙可謂心力交瘁)

而康熙為了徹底打破這種利益集團的聯盟,保證富有改革精神,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胤禛繼位。可謂煞費苦心。大清的江山從風雨飄搖,處處掣肘,到疆域鼎盛。康熙花了61年的時間。然而回望自己犧牲了那麼多,得來的盛世,其實已經千瘡百孔,利益集團盤根錯節。


(在此之前,隆科多從未踏步暢春園,從未接觸過權利中樞)

胤礽是鐵定不行了,他軟弱自私,隨波逐流。而胤禩到處邀買人心,看似精明強幹,然而卻著實成為了腐化大清的利益集團的代言人。他精通為官之道,明白各種利益關係,手腕靈活多變,在犄角旮旯裡都能撈出實惠。但是此人卻斷不能用。因為他若繼位為君,就大清將會在他手裡徹底爛透。而胤禵雖然統軍有方,然而對於朝政 過於理想化,過於缺乏手段和信念。

然而雖有屬意,怎麼保證權力的和平過渡。這才是最終意圖是否能夠實現的根本。


(安排人事變更即是安排善後)

西北有年羹堯鉗掣老十四,而胤禛剛和娶了年羹堯的妹妹。這種攻守同盟,康熙洞若觀火。西北亂不了。最容易發生變故的就是眼前,京城的防務,九門提督,託合齊的例子就在眼前。而現在這個統領步軍衙門的隆科多,究竟姓八還是姓四,還是你不信八,也不信四。康熙已經無力再去考驗了。

只有一劑良方,需藥兩味。即”大棒”加”金元”。

”大棒”著實嚇人,“立即賜死”,這道詔書二十四小時揣在張廷玉的袖口。就是懸在隆科多頭上的一把利劍。




而”金元”更誘惑人,加官進爵,一朝位極人臣。何去何從,還需多思麼?



所以康熙駕崩後,張廷玉一個眼色,隆科多就立刻搬出御旨,宣佈皇四子胤禛繼位為君。

而八爺、九爺、十爺卻不肯拜見新君。隆科多此刻底氣老足了,大喝一聲:“八爺、九爺、十爺,你們是不打算做我大清的臣民了嗎?”

然而胤禛考慮得比康熙還周全,京城內防務沒問題了,京城外還有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所以第一時間讓張五哥拿了金簡,放出被圈禁十年的十三爺,去接手京城外兩營防務。


(老十三還是挺厲害)

事情正如康熙生前安排的那樣,一步一步走向他期望的正軌。而雍正繼位之後,厲行改革,經過十三年的努力,又為下一個六十年的盛世奠定了物質和制度的基礎。


炒米視角


步步驚心!對於隆科多來說,生死只在一瞬間!對於康熙來說這是他最後一次施展帝王術,對隆科多的一種警告,也是為新君鋪路!

如果說剛踏進暢春園的隆科多是忐忑的,但看到已經被免職的張廷玉出現在眼前,他絕對是恐懼的。

伴君如伴虎,康熙雖老矣,但虎威猶在,不容挑釁!

當張廷玉宣旨的那一刻,隆科多更是魂飛魄散。

上諭:步軍統領隆科多本系微末小吏,蒙朕破格箭拔,位列臺閣,乃敢交通黃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圖謀不軌,謀求非分恩榮,著即賜死!

君無戲言!

這是要隆科多死,就因為他作為九門提督,不做好自己的本分,卻結交皇子,意圖參與皇位爭奪,死就是對他最好的宣判!

張廷玉的第二道旨意宣讀,讓隆科多鬆了一口氣。也讓他心靈福至,想起了叔叔佟國維的話:身為九門提督,除非皇上找你,否則其他皇子一概不可答應!


也只是瞬間,讓他明白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就在這兩道旨意裡面了。

上諭:步軍統領隆科多,隨朕三十年,忠誠勤慎,著晉封為領侍衛內大臣,上書房大臣加太子太保銜,欽此!

一生一死,何去何從!如果隆科多再不知道皇帝的心思,那真的要砍頭了。

雖然都是棋子,但做皇帝的棋子是有著不一樣的人生意義!

隆科多在這一刻想得透徹了,康老爺子對朝臣的升貶,太子胤礽徹底廢了,年羹堯西北鉗掣老十四胤禵,老八胤禩失去了奪嫡的資格,就是為老四胤禛鋪路啊!

他清楚,自己的此生就要和老四雍親王胤禛捆綁在一起了。


這個時候不立馬拜倒在康熙的虎威之下,更待何時!

當然,《清史稿》沒有這麼激烈和場景化,但《雍正王朝》藝術性手法讓我們看到了皇位博弈的精彩!

無論是歷史還是戲說,胤禛並沒有辜負康熙的重託,為“康乾盛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而隆科多如果不自己作死,想必榮華富貴渡過一生還是很輕鬆的,天意弄人啊!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有關這個問題,恐怕要將時間節點推到更早之前,或者應該從他那把賣掉的寶刀說起。

隆科多早年是軍人出身,之前在戰場上立有戰功,因此得到了康熙皇帝寶刀的獎賞,多年後返回北京從政,此時大規模的國內戰事已經結束,作為軍人出生的隆科多自然失去了用武之地,因此在北京的職場上過得並不如意。而他的六叔佟國維,出於自己家族的利益目的一直隱藏隆科多這張牌,對他並沒有重用。



直到太子第一次被廢除後,在那次著名的重新推舉太子的事件中,佟國維打出了隆科多這張牌,早就密謀好的兩人以檢舉揭發佟國維靠近八爺黨為罪名,讓佟國維失勢也讓八爺黨的勢力損失慘重,而隆科多因檢舉揭發有功,從而上位,佟氏家族只是換了一個領導人,但佟氏家族的地位在這次事件中得以繼續保留,隆科多進而晉升高位,也許佟國維和隆科多都覺得佟氏家族這一招玩兒的很精明,兩人各賭大小,總有一個是對的,可這一招真的瞞過康熙了嗎?

在隨後那次秘密接見中,當康熙把隆科多多年前秘密賣掉的寶刀重新還給他的時候,我想隆科多一下子會清醒很多,多年前他在北京落魄不如意,他一直以為是自己的叔叔想故意隱藏這張牌,所以才冷落他,可這一刻他才明白,多年前佟國維密謀的東西,也許康熙早就猜到了,所以即便隆科多在北京落魄之際,他也仍然受到康熙的秘密注意,以至於賣掉寶刀這件事康熙都瞭如指掌,所以在宣讀了兩份聖旨,並把寶刀還給他的時候,已經在向隆科多宣告一個事實:在早就好準備一切的康熙面前,隆科多沒有輕舉妄動的資格,隆科多的任務,只有輔佐雍正上位這一條路。



兩份聖旨,是在宣告隆科多即便在康熙駕崩之後,也同樣會有一把刺刀頂著他,不按康熙鋪好的預定道路上走就只能死路一條,而隨後亮出的寶刀,更是在告誡隆科多,即便在隆科多被啟用之前,佟氏家族想走的道路也早就被康熙摸得一清二楚,按康熙的意思走,佟氏家族的輝煌可以繼續保存,不按康熙的意思走,等待隆科多的只有死路一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