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報告」心悸,原來是因為它!

「病例報告」心悸,原來是因為它!

臨床上常常會遇到出乎意料的病例。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賈崇富、袁由生等就在本刊報道了這樣一例心悸患者。

這位68歲男性患者,5年前無明顯誘因心悸,持續2~3 小時,突發突止,無胸悶、胸痛,未予診治。近1 個月心悸發作頻繁,每次持續時間約10 小時。

患者有30年吸菸史,平均10支/d,無高血壓、糖尿病病史。

急診心電圖示室上性心動過速,心率148 次/min。實驗室檢查:D-二聚體1.740mg/L(正常值<0.5mg/L)。為除外肺動脈栓塞,急診行肺動脈計算機斷層攝影術血管造影(CTA)檢查。

計算機斷層攝影術(CT)平掃示升主動脈遠段略低密度佔位;CTA 示升主動脈內一圓柱狀充盈缺損,大小約5.5 cm×2.2 cm,病灶長軸與血流方向一致,近端附著於升主動脈左前壁,遠端遊離(圖1)。肺動脈未見栓塞,考慮為升主動脈漂浮血栓。

「病例报告」心悸,原来是因为它!

隨行手術,術中見與升主動脈壁相連、大小約為6 cm×2 cm×2 cm 的漂浮血栓,病理診斷為血栓機化及動脈粥樣硬化改變。術後患者心悸症狀改善,心率87 次/min;超聲複查示升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術後,管腔通暢。

作者指出介紹說,主動脈血栓主要繼發於較嚴重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瘤、動脈夾層及動脈炎等,多為附壁血栓,常見於腹主動脈下段。

而主動脈漂浮血栓(AFT)較為罕見,升主動脈漂浮血栓更鮮有報道。主動脈漂浮血栓臨床表現不典型,但血栓脫落時可致臟器梗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診斷有重要意義。

主動脈漂浮血栓病因尚不明確,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吸菸、高齡、凝血性疾病等。本例老年患者就具有相關主動脈漂浮血栓易發因素。

主動脈漂浮血栓影像學徵象主要表現為主動脈管腔內部分附壁、部分遊離的長條狀充盈缺損,無強化,血栓長軸與血流方向一致,在超聲心動圖、磁共振成像及主動脈漂浮血栓後處理電影中可見血栓遊離部分隨血流飄動。

作者提醒,臨床醫師在觀察主動脈、肺動脈及心臟CTA 等圖像時應注意有無AFT 這一少見徵象,避免臨床漏診、誤診,尤其是具有吸菸史、高齡及高凝水平的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