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永樂大帝朱棣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君主?

用戶1085953895577469


不要這樣想。滅人十族,豈能稱偉大?(方孝孺)。逼奸齊泰,黃子澄家眷,能稱光明?

強行篡位,能稱合法?景清有言:叔奪侄位,猶父奸子妻。百年之後,逃不了一個篡字。雖有武功,惜少文治。編zuan永樂大典,藏之秘閣,壞散無餘。

這樣的皇帝就是最偉大的皇帝麼?是不是太平日子過久了,又想做奴隸?可憐你的膝蓋,沒長骨頭麼?!


連理枝江


毛主席對朱棣的評價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要知道對於東征西討,打下絕世疆土的成吉思汗,他人家的評價也僅僅是“只會彎弓射大雕”。說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君主有點過譽之詞。

朱棣的主要政績

修書:《永樂大典》

開通海上絲綢之路: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

遷都:永樂九年遷都北京,加強了對北方和東北地區的控制。

政治上:改革機構,設置內閣;

軍事上: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

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



劉亦辰的爸爸


永樂皇帝朱棣,在明朝諸多皇帝之中,的確算是比較有作為的一位帝王。但這種比較,顯然只是矮子裡面拔將軍,因為有明一代,少有靠譜兒的皇帝。若從人類文明史的發展這一宏觀視角來看朱棣,他不過是古今中外無數帝王中中等偏下的普通一員而已,根本算不上偉大。

朱棣一生之中,拿的出手的功績,看似非常豐富:五徵蒙古,氣勢恢宏;令鄭和六下西洋,國威盛大;出兵安南,開疆拓土;修永樂大典以彰顯文化盛世。然而,這些所謂的“豐功偉績”,一旦細究,則暴露了其中的水分。

五徵蒙古,聲勢浩大。每次北征,朱棣都親自領兵,動輒調動民伕力役二三十萬,召集全天下之精銳,前往作戰。作為皇帝,朱棣每次動作如此之大,必然是抱著將蒙古之患徹底剷除的目的。根據《明史》之記載,朱棣的北征,除了第一次打擊本雅失裡和阿魯臺,以及第二次出兵震懾馬哈木之外,其餘三次,均無甚收穫,皆是大張旗鼓出徵,連蒙古軍隊的影子都沒見著便回師,《明史》中美其名曰:蒙古望風而逃,不敢接戰。有根據金幼孜的《北征錄》記載,朱棣在第一次北征過程中,幾乎是抱著出遊的心態去的,一路飲酒作樂,狩獵飲宴,玩得不亦樂乎。金幼孜乃是明朝第一代內閣之成員,朱棣北征過程中,此人一直侍奉左右,因此其記載可謂是一手資料。

當然,朱棣的戰略目的並沒有達成,韃靼雖然元氣大傷但依舊長為邊患;瓦剌則因未受損失而不斷做大,最終,在朱棣去世二十多年後,發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變,明朝自此迅速衰落。

北征之外,所謂下西洋,亦可稱得上是面子工程。下西洋,大多是沿著亞歐大陸之海岸線進行,且路線皆為元代航海家汪大淵所走過,於航路方面,未有絲毫之開拓。就其目的而言,不過是為了重現元朝時期“萬邦來朝”的盛況以彰顯朱棣之偉大;同時,也是為了所謂的揚國威於海外,構建更大範圍的朝貢貿易體系。的確,在下西洋之後的一段時間,東非,西亞,東南亞諸多小國的確前來納貢,但其所獻之土特產,價值遠小於明朝回賜之禮物,所謂“厚往薄來”便是如此。這樣一來,明朝的財力迅速消耗,最終難以為繼。隨著下西洋行動的結束,明朝再也沒有出現過所謂“萬邦來朝”的景象。

徵蒙古,下西洋,兩件令朱棣引以為傲的政績,不僅實際效果有限,更為大明王朝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第三次徵蒙古過程中,戶部尚書已經勸誡朱棣,切莫再起戰事,因為國庫已然不足以支撐如此大規模的遠征,朱棣未採納,戶部尚書被下獄。五次北征結束後,明朝國內經濟衰退,由於大量的民夫被徵調,導致農業生產被擱置,民夫的損失,則造成勞動力不足,繼而稅收難以為繼;軍隊疲敝,明朝無力再戰,朱棣撤回長城以北的衛所,開始依託長城,轉入對蒙古的戰略防禦,令明初對蒙古的優勢蕩然無存。正因如此,朱瞻基即位後,開始了全面的戰略收縮,以恢復經濟,這無疑同時也給了蒙古以恢復之時間,簡介造成了土木堡之變的發生。

下西洋,除了厚往薄來之外,朱棣趁此機會徹底杜絕了民間貿易往來,朝貢貿易成為了唯一的貿易方式,處於明朝政府的嚴密掌控之下,每年的貿易量以及各國准入船隻,都被嚴格限制。此舉無疑造成了文明交流的中斷,使得明朝進一步轉為內斂,保守之王朝。另,七下西洋,除了給朱棣的皇室帶來奇珍異寶之外,對於整個帝國而言,基本沒有其他益處。大航海活動,其性質更像是皇室進行的一場尋寶活動,而非官方的對外交流,因為大航海是朱棣直接通過宦官進行,而並沒有經過文官之手。這也是為何在宣德年間,文官集團大肆銷燬鄭和下西洋的文件,船隻之原因。

可以說,明朝保守的趨勢,正是從朱棣開始逐漸嚴重;也正是在朱棣執政後期,明朝開始走上衰落之路,明朝的早衰,朱棣難辭其咎。


庭州行者


至今只有秦始皇配這一尊稱,“始皇”實至名歸,沒他,現今你走一步極可能就入侵另一國了!

[大笑][大笑][呲牙][呲牙]


用戶時空大炮777


偉不偉大不知道,但自先秦以來,一直都是北方遊牧民族追著南方農耕民族打,動不動就被滅國。近兩千多年裡,只有漢,唐,明少數幾個時期佔到上風,而明成祖朱棣是唯一一個可以帶領大軍在草原上自由旅行的皇帝。


花果山249937814


北京安定醫院裡的精神病患者也講自己地球村村長,這不是笑話難道是神話嗎?還人類文明史最偉大君主,哪裡來的自信與勇氣講這種話,永樂一生最值的誇耀就是下西洋,五徵蒙古,看著風光無限,實際呢,一頓操作猛如虎,實際看起250,下西洋浩浩蕩蕩,各國進貢大明,厚往薄來,人家來幹嘛拿土特產來換真金白銀走,來大明一路包吃包住,吃好喝好玩好,臨走還打包帶走,消息一出阿貓阿狗都當國家來大明發家治富,這一切只為證明我永樂治下大明威震天下,萬國來朝,結果有錢給別人,自己百姓吃草根樹皮,賣兒賣女,才有唐賽厼起義

五徵蒙古永樂赫赫武功,實際武裝遊行而已,幾十萬人去草原逛一圈回來,得到什麼,結果呢,五徵蒙古然後呢,沒有然後,勞民傷財起了什麼作用,什麼都沒起,有用,修長城設九邊幹什麼,有用,他的曾孫被誰捉去草原喝風,

永樂這麼偉大,他的事業子孫幹嘛不繼續,仁宣為什麼停下西洋,棄開平,棄安南,進行堪合貿易不再追求大明萬國來朝,武功赫赫,因為他們知道治國要養百姓重民生,裝逼打腫臉充胖子,充不來長治久安,裝不來國計民生







達摩格利斯之劍


哈哈哈 請問誰這麼說的? 還“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君主”~ 明粉是不是都瘋了[捂臉][捂臉][捂臉]


好人吉姆


朱棣不能稱"偉大",只能稱"狠主”!鄭和下西洋算是一創舉,《永樂大典》算是一文舉,武當山建道觀立真武大帝是恐懼、懺悔、超渡、掩蓋?!


達老旺


朱棣殺建文功臣如宰雞鴨,役漢民如使牲畜,何來偉大?


安平144796971


你說的這幾點原因是有的,他功績確實很大,鄭和下西洋不斷的和國外進行貿易往來傳播和引進科技文化,最遠可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如果他的對外貿易往來政策可以一直延續到大清王朝的話,那麼中國早就是超強大國了,根本不會被外國侵略反而可以開疆擴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