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複查用不用做PET-CT?曲秀娟教授:可以用,但不是必須用


由於疫情,本該去異地複查的父親被阻隔在家中。

父親是18年11月份發現的腫瘤,結腸癌伴肝及淋巴結轉移。去年9月份的時候,複查顯示肝周的被膜還有腹膜都有多發的增厚,懷疑腹膜後淋巴結轉移。

患者家屬很疑惑,做核磁跟腹部增強CT淋巴結都是正常,只有PET-CT顯示有活性。用伊立替康加上愛必妥治療了8個療程,目前停藥兩個月,現在到了複查時間。但家屬對父親接下來的治療以及要不要在本地再做個PET-CT一直拿不定主意。

結腸癌,複查用不用做PET-CT?曲秀娟教授:可以用,但不是必須用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曲秀娟教授是海心第36期視頻義診的特邀專家,她看了患者的情況後先告訴患者家屬:“你之前的方案還可以接著拿回來再用。因為靠這個方案,你父親的腫瘤標誌物從500多降到了正常,說明它是有效的。”

關於要不要做個PET-CT,曲教授也給出了明確的解答:“ PET-CT不是臨床上的一個常規復查手段,一般主要是用增強CT來做。肝臟,一般都做增強磁共振,因為肝臟用增強磁共振,有時候比PET-CT分辨還要清楚。”

“當有一些可疑病灶無法判斷的時候,可能再去用PET-CT輔助判斷一下。有的時候腫瘤的大小沒變化,但是活性已經開始改變了,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了PET-CT的一個優勢。但它不是一個特別標準的檢查,可以用,但不是必須用。對於您父親的情況,用常規復查就行了。”

父親斷了兩個月的治療,現在知道了下一步該用什麼藥,要做什麼複查也都瞭解清楚,這位家屬終於可以放心了。


複查應該查什麼項目,不同項目複查的目的又是什麼?相信不止義診中這位患者會有這樣的疑問,今天問我們就給大家講清楚。

結腸癌,複查用不用做PET-CT?曲秀娟教授:可以用,但不是必須用

一、複查的頻率


複查的頻率一般要因癌症種類而異。生長速度快的癌症,如小細胞肺癌等,應該每一個月進行一次複查;生長速度較慢的,如甲狀腺癌,可以選擇三到六個月複查一次。


複查間隔時間最好是先短後長,即距離結束治療的時間越近,複查的頻率越高。根據美國NCCN指南的推薦,癌症治療後頭一年可以選擇每一到三個月做一次複查,一年到三年內每兩到四個月進行一次複查,三年到五年至少每半年複查一次,五年過後可以每年檢查一次。

二、複查的項目


血常規: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評估患者身體狀況;

血生化:評估患者肝、腎功能,機體電解質和代謝的狀況;

腫瘤標誌物:腫瘤標誌物是幫助醫生判斷患者疾病控制、進展等的參考因素。常見的腫瘤標誌物有:甲胎蛋白(AFP)為原發性肝癌、睪丸癌、卵巢癌等腫瘤的標誌物;癌胚抗原(CEA)為消化系統腫瘤、肺癌、乳腺癌等腫瘤的標誌物;糖類抗原125(CA125)為卵巢癌等腫瘤的標誌物;糖類抗原153(CA153)為乳腺癌等腫瘤的標誌物;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為前列腺癌的腫瘤標誌物。

腹部彩超:觀察肝、膽、胰、脾、泌尿生殖系統等的形態、是否有積液、實性佔位;

CT和核磁:CT適合做一些實性、佔位性的檢查,在肺部很常用,對於鈣化、骨質破壞等敏感;核磁共振適合做一些含水量較高的組織的檢查,如神經系統,關節或軟組織等,對於鑑別炎症、創傷、感染和腫瘤等有一定優勢。

骨掃描:是發現骨轉移和監測病情變化的重要檢查;

PET-CT:

PET-CT覆蓋範圍廣,在判斷腫瘤全身轉移時,可優先選擇PET-CT。另外,PET-CT可以發現高代謝的部位,可作為可以病灶的輔助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