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正確洗手、戴口罩,繼續練宅功,不參與多人聚會聚餐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對新冠病毒的疫情?

珠江大講堂 | 認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2月28日,第69期珠江科學大講堂邀請了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張周斌,採用線上直播的方式,為大家帶來了《認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提升健康素養,守護你我健康》的演講,梳理、分析、指導應對疫情的正確方法。

溯源:"隔離"600年前就採取過

張周斌說,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是很多人人生經歷的第一次,對於很多從事公共衛生防疫的人也是第一次。但從歷史上看,如今成為人們日常的"隔離"其實不是什麼新手段,早在中世紀就已出現。14世紀,鼠疫(黑死病)橫掃歐洲,斷送約2500萬人。1374年,威尼斯要求,所有來往客商中已感染或有感染嫌疑的一律不許進城。1377年,拉古薩共和國制定遠離城市和海港的登陸所,所有鼠疫疑似者須在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的環境裡停留30天后才准入境,與外來旅客有接觸者也要隔離,後來隔離期又被延長至40天。

張周斌介紹,中世紀黑死病時,除了建立隔離所,醫學家還觀察到與黑死病患者的衣物、食器接觸會導致發病,於是設計了中世紀時期專門負責治療黑死病患者的醫師服飾——"鳥嘴醫生"。

此次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隔離仍然是一種最有效的措施,雖然這個辦法很古老,但永遠不會過時。對傳染源和密切接觸者直接進行隔離治療和觀察,有效抑制了疫情的傳播。

科普:冠狀病毒分為四個家族

疑問:冠狀病毒究竟是什麼?冠狀病毒家族譜有哪些成員?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是啥關係?

張周斌介紹,冠狀病毒分為四個家族:阿爾法家族(α CoV)、貝塔家族(β CoV)、伽馬家族(γ CoV)、德爾塔家族(δ CoV)。貝塔家族(β CoV)是"戰鬥力最強的家族",其中新冠病毒、SARS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均屬於貝塔家族(β CoV)成員,而新冠病毒、SARS冠狀病毒則屬於貝塔家族下屬的同一個支系。

而之所以被稱之為冠狀病毒,就是因為這種病毒的外殼上,有如同花冠般的突起。

而新型冠狀病毒其實也很脆弱,它對於紫外線是敏感的,也就是說可以用紫外線和紫外線燈將其殺死,而且還怕熱,56℃的溫度就可以滅病毒。新型冠狀病毒還對一些溶劑敏感,例如乙醇、75%酒精、84消毒液、過氧乙醇、氯仿等都可以破壞病毒,使其失去感染能力。

警惕:大眾正確洗手率不足4%

張周斌介紹,目前已知的傳播途徑包括:飛沫傳播、密切接觸、長時間高濃度氣溶膠。因此需要正確佩戴口罩才可有效預防,與此同時居家消毒、科學洗手也非常重要。

據調查目前大眾正確洗手率不到4%,張周斌介紹,沒有洗過的手上面有幾十萬個細菌,平均每個人的每隻手上就有超過150種細菌。有人問,平時沒洗手為什麼沒有得病,這是因為日常人體本身有保護力和抵抗力,但遇到一些可以突破人體屏障的病毒時,免疫力失效就會導致人生病,所以,洗手,而且用正確的方法去洗手非常重要。

回顧:去年廣州已開始疫情阻擊戰

張周斌透露,其實早在2019年的12月31日,廣州市就正式通報了武漢疫情,並且於當天成立工作組,加強醫療機構對不明原因肺炎的檢測,設置定點醫院。可以說,從那個時刻起,廣州阻擊戰就已經開始了。廣州的防控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假如廣州沒有采取足夠防控,2月中旬按預測感染人數或破萬。

廣州搭建了一個立體化的防控網絡,對所有的發熱門診進行篩查,在交通站點進行了測溫,所有體溫異常的人被引導去就診,如果遇到特殊的案例就呼叫120送到定點醫院。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和居委會的工作同志,形成了三人工作小組,登門入戶,尋找可疑的人員或重點疫區返回的人員,消除隱患。

此時,疾病預防控制人員的調查就變得很重要,通過流行病學調查,通過抽絲剝繭的方式,不厭其煩地詢問,問特別細的細節。目的就是要找到傳染源與密切接觸者,保護健康人群。

張周斌說,在這次全國的疫情防控戰役中,有種情況屢屢出現,疾控人員找到了被感染者,但是被感染者卻不承認曾經與他人有密切接觸,一旦遇上這樣的案例,就會給社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害人害己。

建議:復工時儘量騎車、走路或自駕

珠江大講堂 | 認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張周斌介紹,現在廣東省疫情已經從一級響應下降到二級響應,意味著可以進行復工復產,促進經濟發展。

他建議,復工的時候儘量採用騎自行車、走路或自駕車的方式。每個人都要配合做好體溫檢測,不要嫌麻煩,既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朋友、同事和家人。

張周斌說,雖然開始復工復產,但疫情並沒有結束,所以大家不能夠對此掉以輕心,依然要在生活、工作細節上注意。譬如吃飯不能聚在一起吃,更不能參與或者組織多人聚會聚餐。

"還沒有到時候,還是要忍。若每個人都身體力行做好防控,我們就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張周斌說。

珠江大講堂 | 認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