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張姓人物彙總,張氏名人

張武齡 民初教育家

張武齡,字繩進,後取名冀牖、吉友,民初教育家。張武齡曾創辦平林中學、樂益女中,推動女子教育。清光緒三十二年與揚州人陸英結婚,清光緒三十二年與揚州人陸英結婚,據說當時陸府送嫁妝的行列從四牌樓一路連綿到龍門巷,婚後育有四女六子。  祖父張樹聲是晚清洋務專家,吉友原是五房所生,過繼給張雲端。張武齡曾創辦平林中學、樂益女中,推動女子教育。清光緒三十二年與揚州人陸英結婚,據說當時陸府送嫁妝的行列從四牌樓一路連綿到龍門巷,婚後育有四女六子(最小的弟弟同父異母),四個女兒的名字分別是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及張充和,都帶個“兒”字,意即“兩條腿”,女兒總是要嫁出去的;六個兒子名字分別是張宗和、張寅和、張定和、張宇和、張寰和、張寧和,都帶個“宀”,意即男孩是要留在家裡的。

  上個世紀初的老張家在合肥是個名門貴族。其聲名最顯赫者張樹聲,歷任兩廣總督和直隸總督,是平叛太平天國起義的淮軍第二號人物,可能是因為參與鎮壓過農民起義,老張家的後代很少有人提起。  到了張武齡時代,張家在合肥已經有良田萬畝,是遠近聞名的大地主。由於受近現代新思潮的影響,張武齡嫌自己名字太封建,自改名為冀牖,又叫吉友。最初,他想投資辦實業,因不知如何經營,遂遷居蘇州,獨資創辦樂益女中。凡貧寒人家和工人女兒,一律不收學費。聘用教師也不拘一格,教師中有幾個著名共產黨人,張聞天、侯紹裘、匡亞明等都先後在樂益女中任過教。與張樹聲叱吒中國近代史不同,張武齡一改張家世代從政的傳統,變成了一名淡薄名利、一個專情於筆墨紙硯的文弱書生。不過,令他驕傲的是,其膝下兒女個個都有出息,而其四位女兒更是個個相貌出眾,品學兼佳,各有所長。葉聖陶曾經感慨地說:“九如巷張家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張武齡有4女6子,4個姐妹乃4朵奇葩。張家的女子,每人都是一個動人的故事。長女元和,精崑曲,其夫顧傳玠為名噪一時的崑曲名家;次女允和,擅詩書格律,夫周有光為語言學家;三女兆和為名,夫為一代文豪沈從文;四女充和通書法,執教於耶魯大學,夫為漢學家傅漢斯。幾個弟弟分別是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寧和。有意思的是,父親將女孩兒們的名字都帶上了腿兒,意味著女大不中留。男孩們的名字,均有象徵著家族的寶蓋頭,但這並不妨礙父親對女兒寵愛有加。


張允和(1909年7月25日-2002年8月14日),安徽合肥人,長於蘇州。著名的“張家四姐妹”(“合肥四姊妹”)中的“二姐”,中國語言文字專家、漢語拼音的締造者之一週有光先生的夫人。  張允和的父親是近代教育家張武齡,母親是崑曲研究家陸英。  張允和畢業於上海光華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曾為高中歷史老師、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教材,1952年“打老虎”運動後離職。1956~1964年任北京崑曲研習社聯絡小組組長,工作屬義務性質,故允和自稱“家庭婦女”。晚年致力於寫作,著有《最後的閨秀》、《崑曲日記》等書,並續辦家庭刊物《水》雜誌。  允和1933年結婚,育一子周曉平、一女周曉禾(早夭)。


張充和(1914年——2015年6月18日),女,出生於上海,祖籍合肥,為淮軍主將、兩廣總督署直隸總督張樹聲的曾孫女,蘇州教育家張武齡的四女(“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張充和在1949年隨夫君赴美后,50多年來,在哈佛、耶魯等20多所大學執教,傳授書法和崑曲,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被譽為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


張本科,1914年9月出生,安徽省霍山縣戴家河鄉張家窪村人。曾用名馬平。1931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戰爭年代,張本科歷任戰士、連指導員、副股長、連長、營長、團副參謀長、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副師長兼參謀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張本科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三至五次反“圍剿”作戰及紅25軍長征;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挺進蘇皖邊、黃橋決戰及反“清剿”、“蠶食”、“清鄉”作戰和蘇中七戰七捷;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萊蕪、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舟山等戰役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張本科任師長、湖南軍區長沙軍分區司令員。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98年10月24日,張本科因病在長沙逝世,享年84歲。


張定世,安徽壽縣人,民國28年2月7日,因在敵機轟炸下,堅持督工搶修鐵路,屢炸屢修,不懼艱難,終於八月29日修復通車,使軍品車五列得以通過,支往前線,在粵漢鐵路管理局車站司令任內,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張經發,安徽省金寨縣人,1916年11月出生,1929年5月參加革命,194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張經發同志早年投身革命,出生入死,在湖北地區多次負傷,經歷了革命戰爭的艱苦考驗。1964年5月,張經發同志異地安置在黃岡市直屬機關休幹所休息,1983年經湖北省委組織部批准享受副專員級政治生活待遇,2009年經湖北省委批准享受副省級醫療待遇。張經發同志參加革命後,經歷了艱苦卓絕的大革命時期、抗日時期和解放時期。在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他出生入死、英勇頑強、捨生忘死,作出了不朽的貢獻。離休後,他身殘志堅,充分發揮了老幹部的政治優勢,保持了老紅軍的革命本色,在教育青少年、關心下一代,撰寫黨史、志書等方面,做了許多有意義有影響的工作,多次被授予“三好老幹部”、“優秀共產黨員”等光榮稱號。2010年5月12日21時48分在黃岡市中心醫院逝世,享年95歲。


張傳德,1917年生,安徽宿縣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原廣東省農墾廳副廳長。副省級醫療待遇。2011年5月15日在廣州逝世,享年94歲。


張正,男,漢族,1917年12月出生,安徽桐城人。1939年8月參加革命,193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廬江縣新四軍江北遊擊縱隊教導隊隊員,新四軍二師淮南根據地貨檢局處長、所長、主任,華中財幹校中隊長、貢河大隊隊長、皖北區黨委辦公廳秘書、皖北財委副主任,安徽省計委辦公室主任、安徽省統計局副局長、阜陽地區計委副主任、安徽省建材工業局副局長等職。1983年12月離職休養,2011年6月經批准享受副省級醫療待遇。2011年10月21日在合肥逝世,享年94歲。


張映清,女,1915年3月出生在安徽省金寨縣楊店村一個貧苦家庭。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219團政治處宣傳隊長、紅四軍後方總醫院看護長、羅陂孝後方醫院醫務主任,在早期紅軍醫院初創建設、戰地救治傷員中作出了重要貢獻。曾任新四軍四支隊舒城分院司藥主任兼看護長,六旅衛生所看護長。中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黨委委員、支部書記。1982年11月離職休養。享受司局級待遇,副部長級醫療待遇。2011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張建,1921年12月出生,安徽含山人。193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歷任含山縣新八連党支書、區委委員,副區長、區長、區委書記。山東嶧縣郵政局局長、党支書,和含工委副書記,含山縣委書記,巢湖地委政研室主任,蕪湖地委委員、秘書長、地委副書記,安徽省民政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巢縣縣委第二、第一書記,巢湖地委副書記,蕪湖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宣城地委書記,安徽省顧問委員會委員,1993年12月離休,2009年享受副省長級醫療待遇。2012年1月10日在蕪湖逝世,享年92歲。


張凱鎮,男,漢族,1915年生,安徽省合肥人,1938年12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原南京國營第七七二廠黨委書記、地市級離休幹部、享受副省級醫療待遇。因病於2013年3月30日23時在南京逝世,享年98歲。


張泰升

,1918年4月生,安徽金寨人,1931年7月參加革命,193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四方面軍總經理部財務科公務員,紅三十-衛員,八路軍總部炮兵三團副排長,一二九師三八五旅炮兵連副政指,冀南二縱炮兵營連長、副營長,金寨縣大隊副隊長,鄂豫軍區第三團參謀長;志願軍炮軍四十四團副團長、團長,志願軍炮兵三師副參謀長,炮兵三師副師長、參謀長;1965年轉業後歷任安徽省勞動局副局長,徽州地區革委會副主任,省體委副主任,1983年10月離職休養,享受正省級醫療待遇。因病於2015年3月6日在合肥逝世,享年98歲。


張守文,漢族,1928年生,安徽含山縣人,1944年1月參加革命工作,194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新四軍皖南支隊排長、連長,三十九軍一一五師偵察科科長,吉林省獨立師六三九團副團長,吉林省洮南縣武裝部部長,長春市郊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長春市郊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務。(享受副省(部)長級醫療待遇),因病於2016年4月29日在長春逝世,享年88歲。


張華亭,1922年生,安徽省壽縣人,1938年7月參加革命工作,194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新四軍一中隊四支隊勤務通訊員、班長、排副支書,軍部二師騎兵排長,江淮軍區保管員、管理員,華東供給部保管員、管理員,東線軍團七兵團科員,浙江省委工作團武工隊長,支前指揮所分所政治協理員,省交通廳專職副支書,省公路局工程總隊副總隊長,華東第三工程總隊科長,福建省公路指揮部第三分段政治處主任,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工程局辦公室副主任,浙江省交通廳公路學校副校長、工程處副處長、工程局副局長,省交通郵政局第一汽車運輸公司杭州運輸段黨委書記,省汽車運輸公司顧問等職。(享受廳局級待遇、按副省長級標準報銷醫療費),因病醫治無效,於2016年12月25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4歲。


張剛劍,曾用名張子真。1912年12月生,安徽省阜陽縣長官店姚莊(安徽臨泉)人。1933年9月入伍,193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參謀、營長、支隊參謀長、獨立團團長、1945年8月任冀魯豫軍區2分區司令,1948年冀魯豫軍區獨立第1旅副旅長,1948年底任第1兵團隨營學校教育長,1950初任西南軍政大學川西分校教育長,1952年7月任西南軍區軍政幹部學校校長,1953年6月兼任黨委書記,1953年4月任公安軍第三預備學校校長兼黨委書記,1956年後任溫江軍分區司令員、南充軍分區司令員。1964年7月離休。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88年7月榮獲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正軍職離休幹部。因病於2013年3月17日在成都逝世,享年101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