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戰艦諾夫哥羅德號與同時期的常規戰艦相比,有何優劣?

未到傷心處丶


諾夫哥羅德號圓形戰艦從1874年服役到1903退役,將近30年的服役生涯從未打過仗,和它的姊妹艦波波夫號一直蹲在敖德薩港口附近,用它那2門279.4mm主炮嚇唬人,按照英國人的劃分規則這是屬於550磅炮的超強火力,因為它們可以發射重達550磅的彈丸,也就是250公斤!筆者認為這是諾夫哥羅德號圓形戰艦的唯一優勢!

因為1861年服役的英國第一艘鐵甲艦“勇士號”也只有110磅的主炮,至少在炮戰中兩者相遇佔不到便宜。英國的勇士級也是兩艘,二號艦叫做“黑太子'號,兩艦服役生涯中火力不斷加強,直到退役時的最強主炮也只是203mm炮,還是比不上諾夫哥羅德級圓形戰艦的火力。

當然了,英國勇士級是鐵甲艦,不僅排水量高達9000噸,還有10門110磅後裝火炮,單位時間內的火力遠超諾夫哥羅德級。這還不算另外26們68磅前裝炮,可以說諾夫哥羅德看看家門還行,與真正戰艦炮戰佔不到一點便宜,只能說它的250公斤炮彈很嚇人,擦著既傷、碰著就死,哪怕是鋼筋鐵骨的“勇士級”也扛不住這種彈丸的打擊,萬一中一發後果不堪設想。

當然,9000噸的排水量讓勇士級有的是空間加固裝甲,它採用114mm熟鐵和457mm柚木複合而成的水線裝甲帶,這個裝甲的防禦能在當時是無敵於天下的,但畢竟諾夫哥羅德號下水時間比勇士號晚很多年,設計裝甲的英國設計師並沒有考慮到艦炮威力進步問題,再加上勇士號是第一代鐵甲艦,對裝甲防禦的思想掌握不牢,船尾機艙、船舵和甲板等關鍵部位都是裸奔,因此說筆者覺得勇士號是扛不住諾夫哥羅德號雙炮齊射的,其它木質戰艦就更別說了。

此外,採用圓形設計的諾夫哥羅德號不適合快速機動,船體阻力過大導致它的最大航速只有可憐的6.7節,保護內河港口是夠用了。但同時代的戰列木質戰艦、鐵甲艦,尤其是勇士級巡防艦擁有14節以上的高航速,所以說真打起來的話,諾夫哥羅德號只能被動挨打。但請不要小看了沙俄的這次創新,它開啟了內河炮艦抗大炮的設計思維,在河網密佈的俄國具有積極意義。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實真相,我時兵器世界,歡迎關注


兵器世界


和同時期戰艦比?

那可以說是毫無優勢的。

從主要的技術指標來看,三大性能,防護力和速度是完全被碾壓的,唯一值得炫耀的2門280 炮的火力,在它的2671噸的噸位面前也並不出色。

而且火力配置不合理,缺乏中口徑副炮掩護,實戰中可以說是缺陷多多,和戰艦打起來毫無優勢。

當然,這樣比其實是不對的。圓盤戰艦其實屬於水炮臺的一種,就是能移動的水上炮臺。從性能上來說,北洋水師的蚊跑船其實和它很相似,都是防禦港口用的,在港口的固定岸炮臺,和港內軍艦之外,再加上這種可機動的移動水上炮臺,用於彌補防禦漏洞,加強敵人主攻方向的火力。這方面,它還是合格的。

硬拿它和軍艦比性能,對它並不公平。





天刑17


這問題其實很尷尬呢!如果同時期的常規戰艦碰上諾夫哥羅德號,那也根本就不用開火,就靜靜的看著它在那原地轉圈就可以了。

諾夫哥羅德號和沙皇坦克,堪稱沙俄最失敗的兩項武器!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沙俄帝國為攻打土耳其,於是專門製造了兩艘圓形戰船,而諾夫哥羅德號就是第一艘。

它破天荒的採用圓形船體的戰艦,船體直徑為30.78米,吃水3.67米,標準排水量2491噸,最大排水量2671噸。艦上裝備了2門可360度迴轉的11英寸炮,此外還裝備2門4磅(80毫米)炮和2門2.5磅(37毫米)炮,外加12條撞杆魚雷。

從各項參數來說,諾夫哥羅德號的防護水平和火力,在當時各國裝甲艦中,都屬於中等偏上的水準。然而,事實證明,這種圓形艦,在實戰種並沒什麼卵用!

首先,就是跑得慢。由於諾夫哥羅德號獨特的圓形設計,使的其航速十分的慢,最大航速只有6.7節。這樣的龜速,打得過的,它追不上;而打不過的,它又跑不了。所以,一般的鐵甲艦都能輕鬆的將它幹掉,這是沒啥難度的。

其次,就是射不準。諾夫哥羅德號不僅跑得慢,而且還射不準!因為,只要艦上的主炮一開火,整條船就會不由自主的開始360度旋轉,根本無法控制,艦上的士兵估計就像是在玩旋轉木馬一樣。而且,即便不開火,諾夫哥羅德號一旦遇到海流,整條船也同樣會失控,又是不斷的旋轉,不斷的在那“愛麗魔力轉圈圈”。

據說,諾夫哥羅德號在一次試航中,就曾因為船體不斷旋轉,把全船人都給弄暈了......



這些歷史要讀


諾夫哥羅德號戰列艦是人類軍艦史上的奇葩,是蘇格蘭腦洞與基輔羅斯粗暴的經典結合,是東瀛蒸汽戰艦動畫設計師不滅的靈感來源,是泛軍事中二主義愛好者心中的聖子,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的映照,是“前衛概念”與“軍事需要”德國骨科般的雜糅。

諾夫哥羅德號淺水炮艦,是少有的不能用條來稱呼的戰艦。嚴謹的軍事專家會稱其為“這坨戰艦”。直徑約三十米的圓形本體加上兩門射速感人(每十分鐘1發)的主炮配合6節的航速,這坨這坨戰列艦每次部署都是海軍司令的心腹大患。因為本身孱弱的航海性能,諾夫哥羅德號甚至不能與洋流對抗,在檔案中該艦數次出現被洋流衝得倒向行駛的情況。同期美國的鐵甲炮艦莫尼特號雖然一樣性能較弱,但是比諾夫哥羅德號時不時就在海里轉圈圈還是好很多。

不過考慮到該艦出生以來,即是作為淺水炮艦或者港口機動炮擊堡壘服役的。該艦的圓形結構加上淺吃水,讓該艦成為極其穩定的海上炮臺。水平穩定性是同時期其他戰艦中少見的優秀。綜合其戰略機動能力和尚可的火炮實力以及還算不錯的裝甲設計,該艦倒是一坨勉強合格的海軍機動炮臺。與同時期其他戰列艦的主炮數量4-6門、炮彈投送性能、普遍12節以上的航速等性能相比,諾夫哥羅德號的戰鬥力是嚴重偏低的。


史海雜談


俄羅斯設計建造的圓形戰艦諾夫哥羅德號可以說是一艘非常奇葩的軍艦,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其實並不屬於戰艦,而更像一個海上浮動炮臺,就好比在臺海危機的時候,中國將陸軍的重型榴彈炮搬到坦克登陸艦上,但和這種方式不同,中國這樣的做法起碼還可以進行遠洋作戰,俄羅斯的諾夫哥羅德號只能是近海作戰甚至是內湖作戰。因為這種圓形的軍艦並沒有穿浪設計,面對高海況下海浪的衝擊會直接翻船,而所謂的穿浪體設計就是艦首尖尖的設計。



這種奇葩的圓形戰艦優勢其實並不明顯,但是劣勢是一大堆,其優勢就在於圓形的軍艦可以火炮提供更為穩定的工作環境,而且理論上它四面都可以接敵。但這也只是理論上而已。它的劣勢在於它並不能進行遠洋作戰,而且我泡在射擊時會產生後坐力,而後座力則會產生偏向力矩,其實反而對射擊時的穩定不利,而且行駛速度非常緩慢,並不利於機動部署,且相比普通的軍艦基本沒有裝甲,也就說不扛揍,一旦敵方還擊被生還率將會低得可憐。


所以全球也就俄國製造了這種其他的軍艦,而且也只是製造了兩艘,並且在實際應用中主要擔任的任務是在塞瓦斯托波爾、刻赤等港口的防衛工作,使用的範圍十分有限。而且這種設計是在1875年的設計,用的火炮還是前裝的滑膛炮,後期裝備的大口徑艦炮它根本裝不了,所以就顯得非常羸弱,所以沒有防護、沒有火力、沒有機動的軍艦估計連俄羅斯海軍自己都嫌棄。
浪漫的法國建造獨具一格的戰列艦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常規戰艦遇到諾夫哥羅德號不用打,免得人家說欺負人。原型戰艦諾夫哥羅德號大塊頭沒有作戰優點,用來欣賞。其涉水面積過大,這點判它不適合參與作戰,由如單兵負重60公斤還打仗,它全身上下有搞笑元素,誰設計它需要很大勇氣面對眾人,如設計者在現代巴黎航展中出現科技家們保證不會笑他。它和常規戰艦沒可比性,原因常規戰艦型狀保持到今天,好東西要留住,不好東西不想要。

原型戰艦諾夫哥羅德號是銅皮包木質圓型戰艦,直徑30米左右,吃水4米,排水量約3000噸,主要是保護內海水道安全,主要特點是圓型艦體和2門11英寸艦炮,可以360度環射。諾夫哥羅德號特點也是致命弱點,火力弱不用說,要360度環射,等轉過來已經被人家送入地獄,艦對岸作戰,單兵對它作戰,可以摧毀它。

想打擊自己背部敵人,旋轉速度是非常困難,使盡力沒轉過來,諾夫哥德號有保持創新射擊,火炮設計新穎,設計形狀怪物,阻礙移動起來寸步難行,水對物質有種粘性,設計人才忽略這點。諾夫哥德號創新變是唯一優點,沒任何戰略價值,設計新穎變相阻礙科技發展,這武器另當時科學家們走不出創作怪圈。



圓型物在水面向那方向行使,阻力大,每開炮,會上下運動,打比方要打人家頭部瞄準人家陰部,打人家陰部要瞄準人家頭部,船體不穩定,保證不了火炮精確度,外表是它黑點。開戰遇到這樣艦船,不用打能把對方逗笑,種艦適合放到兒童遊樂場供娃娃們玩耍,設計者是奇葩人才,這人才適合拍電影。


森林狼6


Novgorod〔諾夫哥羅德〕淺水重炮艦船。

“諾夫哥羅德”號與其姊妹艦“波波夫”號勘稱世界造船歷史上的一對-奇葩!

沙俄時期、黑海北岸吃水淺、不利於大型艦艇活動、沙俄政府為了保衛黑海沿岸安全、提出要求設計一型吃水淺、重裝甲、噸位大、火力猛的鐵甲戰船。

這一“技術”要求作戰性能苛刻的艦船建造被設計師…波波夫承擔起來。
(波波夫……艦船設計師)



“諾夫哥羅德”
號1871年開工建造、1874年服役、1903年連同姊妹艦“波波夫”號草草收場光榮“退休”……

吃水要淺、還要重裝甲、還必須架設重炮、以那個年代的技術常規船型根本無法滿足(魚和熊掌都要兼得)!

腦洞大開、聰明絕頂的“波波夫”設計大師將船體開創性的設計成圓形這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獨特造型。


型艦船直徑30.78m、吃水3.76m、排水量2671噸、8臺蒸汽機動力系統、最大航速6.7節,武器裝備2門12英寸主炮、6門4磅炮(80毫米)、2門2.5磅炮(37毫米)……

從設計上達到吃水淺、重裝甲、火力猛的要求,這樣造型奇特的作戰艦船像是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移動武裝城堡、經不起風吹浪打、一米左右微浪都使整個戰船就“搖擺不定”……航行穩定性差、火炮射擊瞄準困難、抗風浪性差、操控困難。
(“諾夫哥羅德”號淺水重炮戰船下水海試資料圖片)


(“波波夫”號鐵甲船資料照片)

僅僅建造了兩艘、在海上漂移了幾年後1903年兩條船一前一後就解甲歸田退休了。
(“諾夫哥羅德”


號海上航行的美術作品)

“諾夫哥羅德”和“波波夫”號鐵甲戰船也成為了世界造船史上的千古絕唱。一對奇葩的姊妹花!


孔乙己亂彈


洛夫哥羅德號是木質船體,外面包裹銅皮的圓型戰艦,直徑30.78米,吃水3.67米,標排2491噸,滿排2671噸。

同級艦還有海軍中將波波夫號。主要用於保護黑海的敖德薩、刻赤海峽等地方的水道安全。主要特色就是圓型的艦體和2門11英寸艦炮。可以360°環形射擊。 當時其他國家的海軍使用是穹甲型炮塔,沒有環射能力,只能在90-270範圍內射擊,如果想打擊自己背面的敵人,火炮必須迴旋,以當時的機械能力,速度還是非常難的。



從這點來說,洛夫哥羅德號的火炮設計還是一種創新。但是有礙於船體的設計,由於是圓型,加上馬力不夠大,只有6節多的航速。機動性非常糟糕。圓型無論向哪個方向機動,阻力都非常大。

船體穩定性也不足於保證火炮精度。相比同時期的其他常規軍艦而言,除了火炮能360°射擊外。她的外形是最大的亮點,同時兩艘船都沒有參加過作戰,安全度過餘生。 除了特殊造型,從整體來看,完全不符合技戰術設計和作戰需求。只能算一朵奇葩,之後再也沒有一個國家這樣設計建造軍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