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有多“南”?

這裡

滿城橄欖飄香

但這不是地中海

這裡

人們樂於接受新事物

大數據、電商走在時代的最前沿

但這裡不是沿海的南方城市

隴南有多“南”?

這裡

雖屬甘肅

但沒有大漠戈壁

到處山峰翠峻水流潺潺

小家碧玉

到處都有“南”方的味道與特色

這裡, 一腳跨南北

處處有“南”味

隴南有多“南”?


隴南有多“南”?

隴南位於甘肅省南部,因其地處隴山以南而得名。是甘肅省唯一全境屬長江流域的地區,橫亙境內的白龍江,是中國地上南方和北方的天然分界線。又因為隴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所以被稱為“隴上江南”。

秦嶺將自己的“動脈”奉獻給南北中國不同氣候時,將她的“靜脈”遺留在了隴南,使隴南在荒涼中多了些翠綠,在乾裂中多了點滋潤,既有山巒疊嶂的雄偉,又有江南水鄉的神韻。

這裡,名山大河匯聚

物產具有“南”味特色

隴南有多“南”?


隴南有多“南”?


隴南有多“南”?

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也在這裡交織,兩大山脈的碰撞聚合,註定了這裡與眾不同的山川大勢,還有獨具特色的物產。這裡是甘肅省唯一的亞熱帶氣候區,除冬麥、水稻外,還可以生長多種亞熱帶經濟作物,如柑橘、油桐、茶、按樹、棕櫚等,還有可愛的金絲猴、大熊貓等國寶級動植物,被譽為“甘肅的西雙版納”。

這裡,既有北調,也有南腔

隴南有多“南”?


隴南有多“南”?

一邊是"兩當號子"曲調優美高亢,粗獷而極富變化,猶有原始遺風,自古擁有"隴南樂府"的稱號,是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一邊是文縣碧口等地每每採茶之際,茶歌悠揚,江南般的採茶小調此起彼伏,好似將人們帶到了江南水鄉之地。

這裡,既有北方的烈酒

也有南方嫋嫋茶香

隴南有多“南”?


隴南有多“南”?

咂杆酒、紅川酒、金徽酒……隴酒文化厚重。其中金徽酒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徽縣從1134年,就創立了雄霸一方的歷史名牌“金徽酒”。 在隴南,暢飲一壺酒,可抒發古人醉臥疆場的豪情與灑脫。

隴南茶葉產區主要集中在文縣、康縣、武都三縣(區),是甘肅省唯一的產茶區,也是我國最北端的產茶區域之一。在隴南,獨品一杯茶,可沉浸在煙雨江南般的柔情裡,賞花賞柳。

這裡,既有北方人的吃苦耐勞

又有南方人的精明能幹

隴南有多“南”?


隴南有多“南”?

隴南人既具有北方人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又具有南方人精明的頭腦。在扶貧戰線上百折不撓,趟出了一條電商扶貧的新路子。

電商興起於南方,卻在隴南做出了名氣。2014年底,隴南市被確定為全國電商扶貧試點市,短短几年隴南電商扶貧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由全國試點到全國示範的成功跨越,電商扶貧成為貧困地區群眾增收的新路徑,成為隴南一張靚麗的名片。

大數據,讓隴南發展做到心中有數。隴南鄉村大數據平臺,把宣傳、基層黨建、扶貧、民生等職能下延到村莊和社區,具體到每個家庭,讓“村民不在村裡在群裡”。全市特色產業遙感分析系統,擴種、選種、管理等方面也提供了準確的大數據參考。

這裡,是溝通南北的必經之道

西北向南開放的橋頭堡

隴南有多“南”?


隴南有多“南”?

隴南地處甘陝川結合部,雞鳴三省、地接兩州六市,北部與陝西的秦文化一脈相承。隴南是隴蜀通道的結點,也是甘肅南下入川的必經之地,既有攻伐消長的刀光劍影,又有民族交往送玉投帛,還是通達南北的重要商道、軍事要道、文化通道。歷史上也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民族對抗的分水嶺。在歷史上是川茶北上後換取馬匹的必經之地。

蘭渝鐵路的建成更是拉近了南北方的距離,也改變交通格局,隴南向南開放橋頭堡的作用更為突出。如今,隴南北靠絲綢之路經濟帶,東接關天經濟區,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長江經濟帶和成渝經濟圈。各大經濟板塊的帶動效應必然會帶動隴南,搭上高水平發展的快車。隴南立足於建設節點城市、特色城市、生態屏障、美麗家園,打造活力之城、生態之城、隴蜀之城。

隴南有多“南”?

這裡

是活力之城、生態之城、隴蜀之城

這裡,交通四通八達

這裡是南北銜接的紐帶與橋樑

這裡更是魅力之城

你來與不來

我們都在這裡,等你

隴南有多“南”?

(整理/記者 陳番番 張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