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2020年初的這次新冠病毒疫情,我們能總結出什麼經驗教訓嗎?

中間視角


1.培養醫療資源是真的很重要,耗資耗時間,

2.醫學研究真的不能停止,要防患於未然,

3.人類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的,真的要反省與自然界的相處了,


酸奶小太陽


1.首先是公眾知情權的保障是否到位?

政府披露重大傳染疾病的信息是需要向上級報告,但不意味著最基本的事實公眾不能獲知。比如這次武漢沒有及時公開醫護人員被感染現象,疑似病歷的數量,這些基本存在的事實,簡單說就是你可以不定性宣佈這是重大傳染疾病,但是不可以不告知基本存在的事實,這是公眾知情權的應有之義。

2.其次是疾控工作與地方行政管理工作是否融合?

有消息顯示,國家疾控中心的專家組第一批,第二批到達武漢後收到的指示是:“落實屬地管理,專家組以幫助工作為主。”這就直接導致國家疾控中心的專家組根本沒有調查權,完全得不到真實有用的信息,被地方行政單位的維穩思想所裹挾。這次新冠肺炎,是天災,也是人禍啊。

3.最後是個體的健康養生意識與必備的居家醫療資源是否到位?平時不鍛鍊,病時乾等死,《黃帝內經》說,正氣內存,邪不可幹,這個正氣就是平時鍛煉出來的,包括人體健康的方方面面,而平時居家,應該儲備一些醫用的口罩,退燒藥,提高免疫力的維生素C,等等,這樣才會在流感等傳染疾病來臨之時不至於完全抓瞎,就像美國,現在據說流感的原因就已經死去一萬多人,真是生死之外無大事啊。

其實還有很多可以認真總結的,比如各領域企業的指導服務,如何增加自己的睡後收入等等,但是以上的三點,個人認為是最重要。一孔之見,僅供參考。


林絡說


千萬片酬,和娛樂明星價值是不協調,真確人生價值觀,科技興國,科技資金才是國家價值所在,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科技則國家科技。看看疫情從始至終無處不是科技成果!科學管理,運作,科學治療戰勝疫情。都在驗證著科學技術是第一。科學工作者是真的時代英雄,真正的明星。

李蘭娟院士呼籲,希望疫情過後國家給青少年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演員是指望不上的。

看看疫情第一線,白衣天使,科技工作者,逆行者,人民子弟兵他們的身影世紀感動了多少人。

再看看平時媒體衣冠楚楚,一表人才的娛樂明星,關鍵時候,不是二三十萬,就是三五十萬給國家。這和他們千萬片酬,太不協調了!拿的多幹的少。出錢捨不得錢,出力好像多數都在家裡充電,幾個上第一線。再說了小鮮肉上了第一線,也就是實驗室裡小白鼠。手無縛雞之力,再沒有技術。這不就是百無一用!

老實待著還行,滿臉道德的綁架嘴臉,都忘記了當初街頭賣藝的情形。‘飢一頓飽一頓’現在酒林肉池醉生夢死。馬有垂韁之意,羊羔跪乳報母恩!這些娛樂明星片酬真的讓他們作品,人品發生了變化。

看看有的甚至出旅遊躲避疫情。更有甚者改變國籍,國內淘金國外消費。他們在國外連個麵包也乞討不到,回來媒體捧著一堆乞丐歌舞昇平。鬧劇。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看看世界民主文明,教育醫療養老全民化,世界成功國家給全世界人民帶來曙光!這是世界風流!嗟乎!問君為何圖一夢,不留千古與春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千萬片酬,畢竟原子彈不是他們唱出來了,天下糧倉不是他們扭出來的,飛機不是他們吹出來的。這個世界少了誰都不行,我看少了娛樂明星絕對行。

不知大家有何看法!






清華記著


新冠肺炎給中國人結結實實地上了一課,很多人在這段時間裡遵守國家號召,在家閉門不出,幾天到還好,時間一長就受不了啦,看著在農村的小夥伴們自由自在地呼吸著新鮮空氣,頓時覺得自己的高層商品房就是一個牢籠,而且,一開始的時候商店都沒有開門,連食物都差點難以保障。這個時候就開始羨慕起居住在農村的朋友了。

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大城市化,高樓化,真的能應對未來的發展變化嗎?真的是最好的發展模式嗎?

大城市化的好處不用多說,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人口過於集中導致環境問題、資源問題、交通問題等,特別是碰上新冠肺炎這樣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簡直就是大城市的bug。

其實說起來,中國的人口雖多,但是按面積來算人口密度卻遠沒有想象的那麼大,比如日本和印度,就遠比中國高。但是中國的城市化規模,恐怕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動不動就是千萬人口的大城市。在這些特大城市裡生活,真的體驗會比中小城市好嗎?

所以,如何兼顧經濟發展與宜居,也應當是我們的城市建設的重要課題。


鯊魚肝油


一場突如其來的冠狀病毒肺炎把原本熱熱鬧鬧的春節打亂了,所有人都被圈在屋裡了。在家呆一個多月確實讓人有點兒無奈。不過這次疫情也能引發一些思考,下面就是疫情結束之後我想做的幾件事情:

1. 多鍛鍊身體。健康的身體是其他一切的基礎。身體健康了才能去做想做的事情。像2013年的非典,這次的新冠狀病毒肺炎,都是沒有特效藥治療的,只能靠自身的免疫力加上輔助治療才能戰勝它們。所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擁有強健的體魄至關重要。比如堅守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鐘南山院士,80多歲了,一直堅持鍛鍊,所以才能有健康的身體,為國家為人民做貢獻。他精神矍鑠,身體健康,看起來絲毫沒有耄耋老人的樣子。

2. 買個大冰箱。疫情期間買菜很不方便,外出買菜風險很大。一些線上買菜的app上,要麼東西不夠多,要麼配送人員不夠,所以我經常搶不到菜。我家裡現在的冰箱不夠大,所以家裡存的菜不怎麼多。我想以後買個大冰箱,在這種特殊情況的時候,多買點兒菜存著。這樣既能降低外出買菜的風險,又能保證一家人有吃的。

3. 在農村裡最好有房子,有地。城市裡的樓房住著雖然溫馨,但是遠沒有農村裡的開闊。疫情期間,父母在老家,雖然不能外出上街或者串門,但是至少能在院子裡,田埂上散散步。而我們一家三口只能天天關在房子裡,臥室-客廳-廚房-衛生間 來回“旅遊”。大人有事情做可以打發點時間,但是小孩子不能出去真的是快憋壞了。這種時候,要是在農村有房子,有地就好了。住在農村裡,地裡種點兒菜,喂點兒雞鴨,好不快哉。再說現在農村裡互聯網也挺好的,能上網,有快遞,都挺方便的。

4.存錢。這段時間聽很多人說沒錢還房貸了,沒錢還信用卡了,沒錢還花唄了。這些情況其實很普遍的。我們家雖然最近能還上,但是如果疫情一直拖延的話,恐怕也支持不了很久。所以多存些錢,至少保證一段時間的生活開銷、房貸信用卡等能還上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幸好我和先生都是從事的互聯網行業的工作,可以在家裡辦公,也不影響工資。不過還是要想辦法,讓自己有睡後收入,然後多存點錢。

5.買保險。誰也不知道,明天也意外哪個先來。所以,買保險就很有必要了,而且是比較全面的保險。我們都是上有老下有老,一個家庭的頂樑柱如果倒下了,老人和小孩肯定會過得比較淒涼。所以我想,後面我和先生的保險要更加全面一點,如果有能力的話,給老人和小孩也補一些保險。

6. 堅持讀書,堅持學習。這點其實是任何時候都應該堅持的事情。很多人在這次疫情期間,覺得天天呆在家裡好無聊。刷抖音刷快手都覺得不香了。這些短視頻幾乎都只能帶來短暫的快樂,刷完了沒能留下什麼,所以覺得無聊。如果是學習,看書那就不同了。學習和看書能改變人的思維和視野,樂趣自然就多了,就不會覺得無聊了。

7. 開啟副業。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無法用電腦遠程完成的。這次疫情導致很多人都無法上班,比如服務行業,工人等。沒有上班就意味著沒有收入。雖然我是可以遠程辦公的,但是我還是想開啟一份副業,通過互聯網,足不出戶就能賺錢。這樣的副業有很多種,比如寫作,自媒體等等,我們要學會把握機會。


魏玲44830412


通過場疫情,讓我認識到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到來,好好珍惜眼前的生活,不要計較太多,該放下的放下,餘生好好生活,善待世間的一切,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為父母養老送終,把孩子撫養成人。

這次疫情,給人太多的感想,人生短暫,何必斤斤計較恩恩怨怨。人生難測,何必在意患得患失。人生無奈,何必計算壽長命短。經過苦難的人,更加懂得生活的辛酸,經過疾病折磨的人,更加珍惜生存的美好。善待自己,善待生活,善待生命,善待野生,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算什麼,連微小的病毒都鬥不過,一場疫病,又奪走了成千的生命。疫情尚不能預測什麼時間過去,災難不知何時又臨人間,活好今天,不想明天。



愛吃糖果咪


想起盧梭的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是一切的奴隸。”

人類當久了萬物之靈,以自己為中心。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會朝著反方向發展。吃野生動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因為對於大自然而言,人類的智慧微不足道。

利慾薰心會毀掉一切,包括人類自己。



夜聊職場


其實從百姓的角度看,經驗就是簡單、易懂、能記住的東西,下回再遇到不慌不亂才是真!

所以咱可以嘗試最精簡地歸納為4保持:

1.保持社會敏銳度。無論自己多富有或多貧窮,都不要與社會脫節,多看新聞多關注民生,例如那些第一時間買口罩的朋友,除了有了健康保障及心不慌以外,沒花高價也是節約開支的正向結果,要上升到企業層面就更是關乎生死存亡了~

2.保持辯證思維看問題。聽從ZF指引但不失智盲從,留意社會話題但不輕信謠言,善於探索現象背後的本質,才能獨立應對任何難題~

3.保持斜槓的狀態。不管出現什麼天災人禍,自己都能有多項養活自己的本事或渠道,縱使數月不出門上班,也可以活出另一種精彩。

4.保持預判的習慣。不是杞人憂天而是遇事多往後看幾步,無論是好的或是不好的預期都能提前做好準備,打有把握的仗永遠比“憑感覺”要靠譜~


幕後演說家


眼下與新型冠狀病毒的戰鬥已到了關鍵時刻,需要全國人民同心同力站在一起:我們有和政府的協調指揮,有醫護人員堅守崗位,有全國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有全世界友好國家和人民的支援,我們有決心打贏這場與病魔的戰鬥。當然與此同時我們要承認這場疫情黨客觀上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包括李文亮醫生在內的一些優秀醫護工作者在內的同胞的離世是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本來春節是我們中國人闔家團圓的節日,然而2020年的春節全國人民不得不在家中自我隔離觀察。我們不能正常上班,收入有了危機、口罩等防護用品緊俏、生活物資缺乏......可能還有一部分同胞今年沒能回家和家人團聚。不能不說今年的春節可能給太多的國人留下了遺憾。也正因為有這些令人心痛和遺憾的事,所以我們才更需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前些天我看到有人在問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何時結束。我不知道這裡所謂的”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是指我們當下的疫情呢?還是指的宏觀概念上人類與疾病的戰鬥呢?如果是前者,那麼我相信在全國人民同心同力之下疫情應該能很快被控制住。然而即使這次疫情被控制住也並不意味著我們人類在與疾病的戰鬥中勝出了。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人類的進化發展歷史就是一部與疾病鬥爭的歷史。一場瘟疫奪取了無數人的生命,而那些活下來的倖存者在遭遇這場浩劫後就形成了抗體,然而當人類的體質在悄然變化的同時病毒也在變異,於是人類與疾病的鬥爭就成為了一場持續的博弈。事實上迄今為止人類只能說是抑止病毒的爆發與擴散,但沒人能保證未來不會出現我們所未曾見過的新型病毒,所以人類與疾病的持久戰目前仍在繼續。事實上隨著我們人類的醫學技術的進步和現代化生活節奏的加快的同時病毒的變異速度也在加快,其實我們是在和病毒賽跑,所以我們要有與疾病打持久戰的準備。


九零後竹子


1、要更加註意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身體健康才能形成強大的免疫力,抵抗病毒的入侵。

2、要更加珍惜家人。看了很多報道,真正不幸中招,只有身邊的親人才能不顧生死把你拖進醫院,為你哭求一張病床。即使沒有生病,居家隔離的日子,也只有親人才是最好的慰藉。

3、要更加敬重醫護人員。以前總是對醫生有點偏見和誤解,但是經過疫情才發現,是醫護人員用血肉之軀,給我們普通人築起了一道人安全防線。

4、要更加熱愛自己的國家。這麼大一個國家,可能方方面面都還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繼續愛她,尤其是在疫情中展現出來的強大動員能力,讓我們更加覺著生活在這個國家特別幸運,幸福。

雖然,疫情還未徹底消散,抵消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個人生活的影響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是我相信只要每個人做好自己,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我們就一定能從疫情中恢復過來,我們的國家經過這次歷練也會變得更加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