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中為什麼有“拍花不看花”的說法?請用實例說明?

2馬老師


恕我孤陋寡聞,我沒有聽說過拍花不看花這一說法。首先,大部分攝影愛好者起初都應該有過拍拍花草、拍拍景點一類的初級階段,因為從一開始對於攝影的懵懂,頭腦裡沒有創作主題,所以拍花自然就成了練習技法的首選。春天拍牡丹,夏天拍荷花,秋天拍菊花,冬天拍梅花。攝影人愛花、拍花這是自然的普遍現象,但是拍好花卉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花好看,拍好了卻是很難的一個過程。現代相機的功能齊全,單純的拍清晰容易,但是賦予花卉照片的靈感藝術那真不是用眼睛盯著花所看到的那麼直接。

喜歡攝影的人必然是熱愛生活的,他們所看的任何景物都是美的,通過自己的構思與技巧,再通過快門定格出一件美妙無比、雅俗共賞的作品,首先要具備自身的審美水準和相應的文化底蘊。花的種類很多,表現手法自然各不相同,無論是家花野花,還是果樹開花、公園美景等,花開人愛,自然少不了拍照留念。拍花不看花的說法似乎有背常規,反正我儘管一直在拍,也一直沒有一張像樣的花卉作品,但是在拍之前一定會不停地看,從不同角度構圖,更喜歡利用盛開的鮮花做陪襯來烘托其它的景色,畢竟花是美的,景色是美的,就是要趁著美好多看多欣賞,一直拍到凋謝再等來年。


瑞眼圖話


攝影中為什麼有“拍花不看花”的說法?請用實例說明?

答:拍花不看花這個說法,非常正確,非常深刻。

朋友們一定會問,拍花不看花,那看什麼?答,面對鮮花,有各種境界。花卉攝影看似容易,其實很難,容易落入俗套,而拍花的佼佼者所看到的必然與眾不同。

(一)昔者,佛祖拈花以示,意態安詳,大家面面相覷,唯有摩訶迦葉破顏一笑。佛祖當即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授與迦葉。摩訶迦葉為禪宗‘西天第一代祖師。這其中,摩訶迦葉是與眾人一樣的看花嗎?摩訶迦葉在看什麼?他看到了什麼?

(二)《華嚴經》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念一清靜

(三)面對梅花,宋代劉克莊看到的是:......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飛。《長相思·惜梅》

宋代陳亮看到的是“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四)宋代,陸游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全篇無一梅字。他寫花不看花

(五)古代文人或詩,或詞,或賦,或繪畫,以花卉題材的作品都是以花詠志,以花喻人,以花舒情。或以愛情為主題,或以悲憤為主題,這就是意境

(六)如果現代花卉攝影作品有明確的主題,有清晰的意境,以花擬人,以花詠志,以花舒情,這時攝影師拍花時所要表達的不是簡單的花朵,是以花卉攝影傳達自己的感受,感想,情懷給讀者。這時攝影師拍花不看花,看到的,尋找的是情感的載體

(七)有些攝影師所拍攝的花草作品中,花不重要,他們所找尋的,表現的是鏡頭焦外的色彩和影像,這時他們拍花不看花,看的是背景


加勒比海盜的書法攝影


我也來一朵孤獨的花



欖欖3


拍攝花朵🌺,由面到點,由多到少,刪繁就簡,表現含蓄的美,直抒胸臆,從而達到表現主題的效果。





老白瞬間掠影


“拍花不看花”怎麼說呢?應該解釋為不要為了拍花而拍花,要多思考怎樣拍好花,立意新、構圖好、對比強、逆光側光、明暗光比等諸多因素綜合才能真正拍出韻味。


雪山山韻


有幾張











大行60


拍花而不看花,難以理解,如果不看花,怎麼能把花拍好,成語典故中有(胸有成竹)之說,詞中所講就是平時仔細觀察竹子,已經把竹子各種長勢爛記於心,然後執掌畫筆將竹子躍然紙上。堪稱大作上品。








宅老頭


拍花不看花,我的理解是通過光影、色彩、形狀和環境以及拍攝技術賦予拍的花有朦朧的意境美。





用戶367482575139


盡是瞎說嘛,“拍花不看花”難道盲拍?作為專業人員藝術拍攝和攝影愛好者休閒拍攝,就是把你看到的美好事物有選擇地定格下來。“拍花不看花”怎麼知道它美不美呢?怎麼選擇最好的角度、最好的光照、最恰當的背景和配景取景構圖呢?!











lipuren


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