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與揚州有關

本文轉載自《人民數字揚州》公眾號——關心時政、傳播正能量、解讀民情民意的官方認證平臺,歡迎關注《人民數字揚州》



火了!與揚州有關!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日韓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間都表現出了各種積極姿態,向中國捐贈財物,以表聲援與支持,一衣帶水的友誼溫暖人心。

如今,韓國和日本的疫情發生重大變化,形勢嚴峻,中國投桃報李,積極施以援手。隨著物資一起的,還有飽含情誼的話語:我們收到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文字的力量,我們也報以“道不遠人,人無異國”的溫暖與親近。


火了!與揚州有關

這些充滿溫度與力量的詩句,都與揚州有關。

不負“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前段時間,日本贈給湖北20000個口罩和一批紅外體溫計,外包裝的標籤上寫著八個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意為雖不在同一個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當人們抬頭時,看到的是同一輪明月。字裡行間,都是一衣帶水的暖意。


火了!與揚州有關

其實,揚州人對這8個字特別熟悉:大明寺大雄寶殿前西牆壁上,有一塊石碑刻著“山川異域,風月一天”,體現著中日友誼的源遠流長。

這8個字,曾連接起一段中日交往大事件。這也是鑑真大師決心東渡日本傳戒的緣由之一。大概在1300年前,崇敬佛法的日本長屋王造了千件袈裟,佈施給唐朝眾僧。袈裟上繡著四句話: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鑑真大師聽聞,很受觸動,為了不負“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他克服艱難,經歷了弟子圓寂、官府阻撓,甚至於雙眼失明等挫折,仍然不改初心,六次東渡,在最後一次才成功到達日本。

君“與子同裳”

我“道不遠人”

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文字的力量會超越文字本身,賦予人們無限向上的力量,以及無比貼近的溫暖。

2月27日傍晚,中國駐韓國大使館為大邱市緊急籌備了2.5萬多個醫用口罩,運送愛心口罩的貨車懸掛著“道不遠人、人無異國”的名句和“大邱加油!韓國加油!”其中,名句“道不遠人、人無異國”,引起中韓兩國人的共鳴。

火了!與揚州有關


“道不遠人,人無異國”,是指道義相通,不會因為國家不同而產生距離。這句話出自新羅旅唐學者崔致遠的《桂苑筆耕集》,代表著中韓之間源遠流長的友好交往,和日本的贈詩“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所代表的中日友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這句話在網絡中刷票,不僅是因為文字本身的雋永,更是其深層次表達的情感以及傳達的價值觀。“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道不遠人,人無異國”,都飽含了包容的胸懷,體現了命運共同體的共情,穿越時間,穿越空間。

韓國詩人與揚州

唐朝是我國乃至世界公認的最強盛的王朝之一,當時的揚州,面向世界敞開胸懷,人才流動非常國際化,唯才是舉,敢用善用國際人才,值得後世借鑑。那時,揚州是萬商彙集之地,與日本、韓國等有著經貿、文教往來。吸引其他國家的人來學習,這就有了最早的留學生。被後人稱為“韓國的李白”崔致遠就是其中一位。

火了!與揚州有關

崔致遠紀念館▲


唐鹹通九年(公元868年),12歲的崔致遠懷著對唐文化的想往,奉父命從朝鮮半島新羅王京(今韓國慶尚北道慶州)渡海入唐求學,他18歲考中了進士及第,後出任溧水縣尉,在工作期間寫了《中山覆簣集》。任期屆滿後,進了淮南節度使高駢的幕府,來到現在的揚州。

唐代的揚州是僅次於京城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崔致遠在揚州受到了高駢的賞識,還撰寫了《繳黃巢書》,高駢在“繕完城壘”時,崔致遠還寫了《築羊馬城祭土地文》。

崔致遠28歲時,已任大唐任三品官職的職位,也這是新羅人在中國擔任的最高職位,之後以“國信使”的身份返回新羅。回國後,他撰寫了《桂苑筆耕集》,共二十卷,用漢語文言文記錄了他在中國的史料,並積極傳播漢文化,對韓國文學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道不遠人,人無異國”便出自《桂苑筆耕集》。

火了!與揚州有關

崔致遠紀念館▲


揚州與韓國之間,還有一段佳話。

2019年10月18日,韓國詩人、書畫家金正喜後人和中國大學者阮元六世孫阮錫安先生在揚州的阮元家廟見面,互贈中文的《阮元家訓》和韓文版的《秋史全集》。

被譽為被譽為“朝鮮書聖”的金正喜,210年前與阮元相識,兩人志趣相投,結為深交。金正喜一生坎坷,顛沛流離,晚年流放韓國濟州島時,與阮元及其兒子阮常生、阮福互通書信、交流學問,成為他最大的精神支柱。金阮兩家相交210年,這段綿延六代人的中韓文化交流史成為一段佳話。

時間裡讓人心動的光芒

自古以來,揚州就把天才人家當做“自家人”,他們在這裡生活,在這裡成長。如今的揚州,還在唐城遺址裡建了一個崔致遠紀念館。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韓國人到揚州來祭拜崔致遠。


火了!與揚州有關

崔致遠紀念館▲


時任韓國駐滬總領事館總領事金揚先生表示:揚州與韓國有1000多年交往基礎,因此雙方建立了一種特殊的感情,近年來經濟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在韓國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已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如今,嚴峻的疫情讓東亞友鄰更加團結在一起,感同身受,休慼與共,攜手應對,抒寫了東亞命運與共的時代篇章。而文化的共通,為這種攜手互助、和衷共濟抹上了讓人心動、讓人感懷的文化光芒。


火了!與揚州有關

就像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說的,“中韓兩國休慼與共,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守望相助。中國人民永遠銘記危難時韓國人民伸出的援助之手。現在韓國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中國大使館願盡綿薄之力,幫助韓國和大邱人民抗擊疫情。待到疫情散去、春花爛漫之時,讓我們共創中韓友好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