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受,姥姥問外孫:“怎麼總來我家吃飯”,外孫回答讓姥姥心涼

大家都知道,說話是一門藝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說話同樣非常重要。在中國家庭中,爸爸媽媽總是讓人感覺有一種說一不二的權威感,孩子也不能跟爸爸媽媽對著幹。有時候孩子稍微不聽話,就會被爸爸媽媽冠上“不乖”的罪名,“童言無忌”是說孩子年紀還小,縱使說話不好聽,也不要見怪。然而,有的時候“童言”也會讓人彷彿身處寒冬,渾身冰涼。

難受,姥姥問外孫:“怎麼總來我家吃飯”,外孫回答讓姥姥心涼

小李夫妻兩個人要出差兩個星期,於是就把自己的兒子放到鄉下的姥姥家,託姥姥幫忙照顧一下外孫,姥姥很長時間沒有見到外孫,一口答應下來。這個剛滿4歲的外孫嘴甜又活潑,很討人喜歡,她是越看越高興。

難受,姥姥問外孫:“怎麼總來我家吃飯”,外孫回答讓姥姥心涼

這天吃午飯的時候,姥姥看著外孫大口大口吃飯地樣子,覺得十分可愛,就打趣道:“你老是來我家蹭飯,不害羞嘛?”本以為外孫會蹦出幾句童言童語,沒想到他的回答卻是:“我爸說了,你家的錢早晚是我們的。”外孫的回答讓姥姥心都涼了,無論如何她都沒想到,女婿居然這就惦記上了自己的財產,還直接跟外孫說這樣的話。孩子短短的一句話實在讓人心驚,除了可以看出女婿“居心不良”外,也能發現孩子是深受父親的影響,思想已經變“歪”了。

難受,姥姥問外孫:“怎麼總來我家吃飯”,外孫回答讓姥姥心涼

多說孩子童言無忌,但是有時候孩子說的話也會讓外人感覺這個家的教育不好,那家長應該怎麼教會孩子說話呢?

先練好自己的語言。孩子們很難分辨對錯,很多事情都是通過模仿來學習的。父母應該確保他們有能力在孩子出生之前為他們樹立榜樣。因為,父母的言行會直接影響到年幼的孩子,這時,他們就像一塊海綿,無論什麼事情都要接受。父母只有將自己的言行做好,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讓他們往好的方向走。

難受,姥姥問外孫:“怎麼總來我家吃飯”,外孫回答讓姥姥心涼

讓孩子學會感恩。那就是讓孩子明白,在面對別人的努力時,要懂得欣賞、回報,而不僅僅是接受。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承受,讓他們知道付出並不容易。這些可以從身邊的小事逐漸培養他們,比如,讓孩子穿衣、繫鞋帶、疊床。

父母不應該溺愛他們的孩子,使他們自私,但讓他們知道分享的樂趣。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可以知道什麼是感激。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比較的時候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偉大的生命,有無限的潛力,父母應該學會等待孩子這個花朵綻放。

難受,姥姥問外孫:“怎麼總來我家吃飯”,外孫回答讓姥姥心涼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展示著父母的面貌。孩子從小怎麼說話,一言一行都是跟家長學的,家長如果有知識懂禮貌那孩子以後也會和父母一樣。如果家長每天都在粗言穢語,那孩子每天沉浸在這樣的生活中,罵人的話他們也能學會。如果想讓鏡子裡的世界充滿美好與希望,父母就要花費功夫與時間,陪著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大家的寶寶有說過什麼“童言無忌”的話嗎?歡迎在下方討論探討,感興趣的寶爸寶媽們點點關注,比心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