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300年》第40篇:歷史的迷霧,晉陽起兵誰才是主謀?

晉陽(今太原)起兵到底是李世民的功勞,還是李淵的功勞,歷史上一直爭議不斷。

兩種說法都有依據,前者依據《新唐書》,後者依據《大唐創業起居注》。這兩本書誰對誰錯至今沒有定論。所以,我只能把它們都寫出來,省得另一方罵我亂寫。

但是,我會把重點放在《大唐創業起居注》上,理由後面會講。我們先看正史《新唐書》。

李淵當上太原留守之後,純潔的像一朵白蓮花,對楊廣忠心耿耿,一心想著除暴安良。

《隋唐300年》第40篇:歷史的迷霧,晉陽起兵誰才是主謀?

在半年多的時間裡,李淵北邊和突厥搞好了關係,內部又平定了西河的賊軍歷山飛甄翟兒。

平叛過程中,李淵還粗心大意,帶著5000人,中了甄翟兒的埋伏。李淵打了半天也出不來,眼看快要報銷了,天降神兵李世民,帶人殺到,給他爹救了出來。

李世民胸懷大志,知道隋朝必亡,於是,吃著大隋的飯,私下砸著大隋的鍋。

當時,李世民的老婆長孫氏(大忽悠神箭手長孫晟的女兒)的族叔長孫順德,不想去高句麗送死,就逃了兵役投奔了李淵。

陝西人劉弘基,世襲了父親的職位,任右勳衛(禁軍、七品),去高句麗打仗時,誤了兵期,便畏罪潛逃,也投奔了李淵。

不過,這倆人覺得李淵雖然厲害,但是不如李世民。李世民豁達大度、神武雄豪,簡直就是劉邦、曹操在世,於是他們便和李世民眉目傳情,私下關係最鐵。

晉陽縣令劉文靜,因為和李密是親家,受到李密的牽連,被關了起來。李世民不知道通過什麼渠道,知道了劉文靜是個人才。於是,經常帶著長孫順德、劉弘基等人,夜裡去獄中和他商量如何砸碎大隋的鍋。

劉文靜情到深處,給李世民講解了一下獄中版《隆中對》:

“方今天下大亂,皇上南下江都,關中正是空虛。現汾州、晉州一帶百姓為了避亂都在城裡,我劉文靜雖然是縣令,但也不是啥好人,平時就和這些人裡面的王八蛋關係賊好。


一旦號召起義,輕輕鬆鬆能聚集十來萬人。加上唐公府的數萬兵馬,一聲令下,誰敢不從?然後敲著鑼打著鼓入關,威震天下,帝業這就成了。”

劉文靜這牛逼吹的十分大,啥10來萬人,最後李淵起兵也不過3萬人。不過,李世民也沒扣這字眼,聽完劉文靜這麼一通分析,大喜過望,真想立刻起兵。

但是李世民又害怕白蓮花李淵不同意造反。思來想去,他們就準備搞個農村包圍城市:先把晉陽副宮監裴寂拉下水,再讓裴寂去勸李淵。

裴寂,山西人,很小的時候便父母雙亡,成了孤兒,由幾個哥哥撫養長大成人。史書中說他家很窮,但是14歲就成為了郡裡的主薄,相當於省長秘書。

後來,裴寂又當過一段時間京官,就認識了李淵。等李淵到太原當老大時,倆人因為有舊交,關係就更好了,天天膩歪在一起。

劉文靜和裴寂的關係也很好,起碼是現在很好,倆人還有一段故事。

有一年,縣長劉文靜和省長秘書裴寂一塊睡,是一個屋睡的那種。看見城頭上點起了烽火,省長秘書說了段非常氣人的話:


“哎,老劉啊,咱倆貧賤(你沒看錯,是貧賤)到這個地步,又遇到了亂世,以後該怎麼辦?”

劉文靜笑道:“老裴啊,你也別愁,現在雖然亂,但是隻要預測對亂的方向,你我齊心協力,不愁幹不成大事,又何必為貧賤憂慮呢?”

我就不明白了,你說14歲就當了郡裡主薄的裴寂,可能很清廉,有一丟丟貧賤。但是你劉文靜貧賤個啥啊?你雖然是縣令,可是你還繼承了你爹的爵位,“儀同三司”啊。

啥叫“儀同三司”?

“三司”就是袁紹家那個“四世三公”的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全是國家一級公務員。


“儀同”的是意思是,雖然你不是三司,但是,你可以享受三司的超級待遇。

隋朝的時候“儀同三司”成了散官,沒有實際權力,但是享受三公的國家待遇。你說你劉文靜堂堂三公的待遇,還貧賤個啥,難道還準備上天?

省長秘書貧賤、享受三公待遇的貴族貧賤,咱是真不知道古人是怎麼定義貧賤的。

繼續說回來,因為劉文靜和裴寂一起睡過,還一起感嘆過“貧賤”。所以,他作為中間人,將裴寂介紹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並沒有輕易的相信裴寂,而是採用了當年宇文述拉楊素下水的計謀:

李世民先把自己所藏的幾百萬私房錢,交給了龍山縣縣令高斌廉。讓高斌廉與裴寂賭博時,故意把錢全部輸給裴寂。裴寂連贏幾天,和高斌廉的關係迅速升溫,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基友。

就在裴寂最開心的時候,李世民把真正的目的告訴了他。從上文就能看出,裴寂也不是啥良民,所以聽李世民說,要讓自己把李淵那老頭拉下水,他立刻就答應了。

緊接著,裴寂、李世民這幾個人又合夥給李淵挖了個坑。

裴寂把晉陽宮裡,本來侍奉楊廣的幾十位宮女,獻給了李淵。李世民他媽死得早,所以李淵也沒管這些女人的來路,順手就把她們給幸了。

然後,裴寂又請李淵到家裡喝酒,喝的正嗨呢。裴寂撲通一聲跪那裡表示:老大,你前幾天幸的那群女人可是皇帝楊廣的宮女啊。

李淵大吃一驚,迅速萎了。飯也不吃了,酒也不喝了,嚇得不知道如何是好。

這時候,李世民趕緊跑過來勸他爹:造反吧,你要不反,幸宮女這事暴露了也是個死。

李淵不羞愧,但是很生氣,堅決不同意造反,還要把李世民給抓起來送到官府。但是中間也不知道發生了啥,李淵想了一會就同意造反了。

後面的我就不再詳細寫了,大概是這樣的:

1、李淵同意了造反,但是還一直猶猶豫豫,不敢反。情急之下,劉文靜讓裴寂又逼了李淵一把,李淵才下定決定造反。

2、李淵起兵後,大軍快到霍邑(山西臨汾)的時候,天降大雨半個多月。李淵又蔫了,要退兵,但是李世民站在軍營前痛哭,把李淵給勸住了。

3、霍邑之戰中,李建成被宋老生打的墜於馬下,危機關頭,天降神兵,李世民又出現了,救了哥哥。

總之,李淵和李建成在起兵的時候,基本是倆窩囊蛋,全是李世民的功勞。但是這種記載引起了很多人的質疑:

1、一個開國皇帝,怎麼可能如此窩囊,處處被19歲的兒子侮辱智商?

2、李淵平叛軍、打突厥時,以及霍邑之戰之後,都那麼英明,怎麼偏偏在準備起兵的這段日子裡,變成了蠢蛋?

3、李淵起兵後,還有許多七大叔八大舅子,以及眾多原隋朝官員的響應,你一個19歲的李世民,怎麼可能有這麼強的號召力?

經常看我文章的讀者應該都知道,我寫這本書一直是參考正史寫的。例如以前寫楊廣的時候,很多人說楊廣昏庸是被汙衊的,但是我仍然按正史去寫了。

因為沒有其它令人信服的證據,可以表明楊廣是被汙衊的。並且,這些正史流傳下來1000多年了,中間那麼多知識大牛都沒有去修改它,而是將它們奉為經典,肯定是有道理的。

我的初衷就是想讓大家把這本書,當作正史的通俗版去讀,而不是去糾正史書。


如果一個人連正史都沒有看過,就敢憑藉一些民間傳言批判正史,那麼我覺得不是史學家的問題,而是這個人的問題。所以,我以後肯定還要按正史去寫。

那麼,關於李淵起兵的這段歷史,為啥要把重點放在《大唐創業起居注》上呢?原因也不復雜。

首先,這個《起居注》實在是太精彩了,比《新唐書》要精彩很多很多。看完之後,會讓你覺得,只有這樣的李淵,才配得上開國皇帝的頭銜。

其次,這本書是李淵大將軍府記室參軍溫大雅寫的,溫大雅是開國功臣,後來李建成、李世民爭權時,溫大雅又是李世民的得力干將。所以,他沒有任何動機抹殺李世民的功勞。


而這個《起居注》也是被很多史學家所認可的。

啥是《起居注》呢?就是史官記錄皇帝每天都幹啥的史料,而且這份史料,皇帝是不允許看的。

李世民登基後,曾經和掌管記錄皇帝言行的褚遂良有過一次對話。

李世民:“你寫的起居注,朕能不能看?”

褚遂良:“現在記錄起居注的人,就是以前的史官,皇帝的善惡一定要記錄,作用就在於告誡皇帝別幹噁心人的事,臣沒有聽說過,哪位天子看過自己的起居注。”

李世民又問:“朕有不好的言行,你一定會記錄嗎?”

褚遂良:“遵守道義不如奉行職守,臣的職責就是記,皇上不管說啥、做啥,我肯定是會記的。”

從這個對話,我們就可以得知以下信息:

1、李世民想看起居注,但被褚遂良懟了回去。


2、《大唐創業起居注》,李淵肯定沒有看過,不然褚遂良不會說,他沒有聽說過,哪個皇帝看過自己的起居注。

綜上所述,這個《大唐創業起居注》肯定是比較靠譜的。

當然,我並不是在否定《新唐書》,我只是想表達一下自己的疑惑,至於你願意相信哪本書,希望你在看完這段歷史之後,能夠得出自己的判斷。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