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對人有什麼好處?

china-xxf


讀論語,首先,我們不會忘祖。我們之所以是炎黃子孫,不是其他的子孫。是因為有了孔孟文化的傳承,使我們區別於其他的民族。我們中國人是以孝為做人的核心,不孝順父母就不是人。不孝順父母的人,對別人再好都是假的。

第二,我們中國人追求做君子。讀了《論語》對君子這個概念有了更多的理解。在我小時候很崇尚君子,想做君子。但,並不知道什麼是君子。只記住一句話“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認為別人與自己有仇恨,等待時機報仇,這樣就是君子。實際上君子不是這樣的。孔子講“以直報怨。”君子是用正直對待仇恨。

什麼是君子呢?“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君子專注於根本,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就是做君子的根本,同時也是仁愛的根本。抓住這個根本才有可能成為君子。

第三,讀《論語》會讓我們越來越懂得做人。越來越會處理人際關係。而且能夠看懂社會。比如說論語中有這樣一斷話。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魯哀公問:“怎樣做老百姓會順服?”孔子回答說:“提拔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曲的人之上, 百姓就服從;提拔邪曲的人,安置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服從。”

從孔子的這個教導,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在我們百姓中間存在著“對也不對,不對也對。”我們心裡一定不服。說明邪曲之人一定被安置在正直人之上了。


校外老師


謝謝題主,我們一同聽聽學者的分析,會清楚地瞭解讀《論語》的好處。在現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聖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而於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昇華。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度是,要儘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後果是什麼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麼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麼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心價值取向。那麼什麼樣的朋友對我們來說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標準是什麼,會給我們的生活事業帶來什麼樣的幫助;什麼樣的朋友算是壞朋友,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如何來分辨好朋友和壞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講論語時,談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闢、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友直就是說要為人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有的時候是一種美德,他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現,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還有一種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恆久。其實有時候最讓我們內心受不了的是一個人在懺悔的時候沒有得到他人的怨氣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種包容,所以有一個好朋友,他會給我們內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寬容的朋友不會使我們墮落或者更多的放縱自己反而會讓我們從他人的內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寬容的好朋友,是一種做人的情懷,是我們在失落時需要的關懷,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友多聞,就是見多識廣,學識淵博的朋友,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裡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做出選擇。知道了三種好朋友,同時,還有三種壞朋友,叫做友偏闢、友善柔、友便妄,這是三種什麼人呢?論語告訴我們,第一種壞朋友,友偏闢,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情況,當你還需要理智判斷的時候,你的朋友卻先自盲目下定了結論,這種暴躁的朋友往往因為盲目的激情影響你的判斷,讓你做出可能永遠無法挽回的後果。第二種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種相反,是說那種脾氣特別優柔寡斷的朋友。要知道,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競爭激烈,很多時候,機遇在我們面前只是一晃而過,你必須果斷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擾了你的思維,使你猶豫不決,這種朋友總是讓你錯失良機。第三種,也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種不擇手段來謀取個人利益的小人。他們往往會打扮出來一副善良的面孔,來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發現被他利用,而這時往往你已經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其實,交什麼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於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甚的態度。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選擇什麼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麼樣的朋友,自己站在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座標上,只有明確自己的修身養性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閒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園丁1958


1、教學方面,可以給老師建議,要因材施教。


2、學生方面,可以教導我們尊師重教,文明禮貌,孝敬父母,善待他人,可以從全方面的培養孩子的人格。
3、可以傳承中國經典文化,讓中國文化不僅僅是影響中國人,更多的是要入黨中國文化走出去,讓世界看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這樣就可以彰顯我們中國人的智慧與強大。
《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彙編,又被簡稱為論、語、傳、記,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
一共20卷。
論語以記言為主,因其對話眾多,而著重挑選具有教育意義的對話言論。
論是選擇、探討、交流的意思,語是話語在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建議漢武帝採納儒家思想,於是便有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口號。
論”讀音為“lùn”,從字面上理解,《論語》即為言論的部分彙編。
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
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文選·辨命論注》引《傅子》也說: “昔仲尼既沒,仲弓之徒追論夫子之言,謂之《論語》。” 經典語句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2、巧言令色,鮮矣仁!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6、《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7、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1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